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合集下载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

酸雨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更为显著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

什么是酸雨?通常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它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正在严重地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一、酸雨的形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于是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首先提出了“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在当时即被定义为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对大气降水成分的明显影响,这与社会工业化有关。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1%,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同时,含氮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也是使大气酸化的原因之一。

二、酸雨的现状及危害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

我国在70年代中期,酸雨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千米,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区面积虽小,但发展扩大快,降水酸化速率高。

科学家粗略估计,在1950年至1990年的四十年间,我国化石燃料增加了30倍。

究其原因,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耗煤量的增加,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长,污染了大气,扩大了酸雨区。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有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酸雨还能使有毒金属被动植物的组织吸收,人类食用后对健康危害极大。

所以说,酸雨对人体的健康以至整个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创新实验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创新实验

实验的不足之处
1、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 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 要较长的时间。
实验的创新和改进之处
课本中的实验设计 本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
植物(种子、幼苗) 动 物 ( 蚯 蚓 ) 较为简单
实验操作难度 较为复杂 实验时间
较长
不明显
较短
明显
实验效果
实验器材
蚯蚓若干条、清水、 模拟酸雨、棉签、pH试 纸、两个滴瓶、两个培 养皿。
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利用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的特 性,用模拟酸雨和清水作对照可以 很明显地看出酸雨对蚯蚓的影响。 2.用稀硫酸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 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
实验过程
(1)用棉签轻轻地挑取数量相 等的蚯蚓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 (2)用pH试纸,分别检验已配 制好的模拟酸雨和清水的pH值。 (3)用胶头滴管,滴3滴清水滴 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应。 (4)用胶头滴管,滴3滴模拟酸 雨滴在蚯蚓体表上,观察蚯蚓的反 应。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创新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酸雨对生物的影 响”是人教版《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第108-109 页的一个探究实验。该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
实验原型
对于这个实验, 课本上只有这样的 实验提示:“可以 测定酸雨条件下种 子的发芽率或幼苗 的生长状况。”
实验效果和结论
实验效果:用清 水洒在蚯蚓体表后, 蚯蚓没有明显的反应; 用模拟酸雨洒在蚯蚓 体表后,蚯蚓有明显 的不适反应。 实验结论:说明 酸雨对蚯蚓有影响。
自我评价
本实验设计能说 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 时间短,实验效果明 显。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实验拓展】 (1)实验中,为什么要设计有清水的一组?
提示:有清水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酸雨形成对照实验。 (2)由实验结果推测酸雨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提示:酸雨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它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影响植株生长。
【归纳升华】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注意事项
(1)原则:保证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 (2)关键:实验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可以避免偶然性。
表1 实验设计表
植物 苯
A箱 无 通入苯
B箱 有 通入苯
C箱 有 不通苯
(4)分析实验数据:4种植物按照吸收苯的能力大小排列为___③__④__①__②____(填序号);
不同植物受苯污染影响程度不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绿__萝____。
(5)本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能___影__响____生物,生物能___影__响____环
13%
2%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B.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粒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知识点二 】 其他环境污染
7.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C )
(3)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
验中与模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___B___。
A.蒸馏水
B.自来水
C.池塘里的水 D.不是酸雨的雨水
(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__种__子__的__发__芽__率___。

课程教育教学策略案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程教育教学策略案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新课程教育教学策略案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2、怎样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H试纸,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提醒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学生: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准备废电池的浸出液,当地的土壤(非酸碱性的),设计科学合理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策略:本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及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来进行。

课前教师应做充分的准备。

例如,1、收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的资料;2、准备学生探究活动所需的用具(如培养皿等)和材料(如植物种子等);3、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探究活动的准备(如确定探究计划、制备废电池浸出液等)。

一上课,教师马上便可根据学生的准备,组织开展探究活动。

现在,以全班学生分组同时完成模拟探究和探究活动为例,做简要说明:1、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完成有关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模拟探究和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

2、各小组要分别完成各自探究实验(用模拟酸雨或废电池浸出液做培养液)以及相关对照组的实验(均用正常的含营养液的清水做培养液)并做好标记。

要强调设置对照组的重要性。

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放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种子数量要一样多等。

3、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要设置重复实验。

要强调设置重复组的重要性。

各组的数据可以全班共享。

4、要求按规定的时间观察并认真记录数据。

5、根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适当的结论。

6、如果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测试不同植物种子在酸雨或废电池液下的发芽率,其结果会更具说服力。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争论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试验,提高学生合作沟通力量。

3、培育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沟通等多种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20xx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峻的核污染。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峻危害。

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绽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损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什么呢?(由于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

任何溶液都有肯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

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展思索。

(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方煤等燃烧。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提问5: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亲密关注。

生物实验课教案

生物实验课教案

生物实验课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实验课教案1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动作比较。

讨论: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生物实验课教案2一、实验目的: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该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0页的一个实验。

无机物和有机物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活,我设计了该实验。

三、教材实验不足之处:1、取材不理想,选用了小麦种子。

2、实验结果不明显,种子燃烧后看不到有机物,只能领会到被烧掉的是有机物。

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

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

通常认为pH小于5.6的降水即为酸雨,这是根据大气中CO2在平衡时蒸馏水的pH确定的。

当降水的pH小于5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地表水(河流、湖泊)的酸度增加,影响鱼类的生存;树木枯萎甚至死亡,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直至绝收;侵蚀建筑物、道路和桥梁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第一课时](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硫酸、硝酸、盐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课时](1) 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 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背景资料:1形成原因: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1、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探究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实验步骤: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5、4、3、2。

2)取5个相同的培养皿,并标号,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分别用清水,pH为2、3、4、5的模拟酸雨湿润吸水纸。

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青菜种子500颗,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0颗。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数量探究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余试验:调查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讨论人口增长趋势、听力测试、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和对策、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测定学习时间、膝跳反射、脊髓的.结构(标本)、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讨论尿液的形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过程是肾的过滤作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调查食品安全、观察小肠结构上面对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内容的讲解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2、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

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

(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

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

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

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实验组(酸雨或废电池浸出
对照组(清水)
液)
发芽数量(个)发芽百分率(%)发芽数量(个)发芽百分率(%)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合计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