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实验组(酸雨或废电池浸出

对照组(清水)

液)

发芽数量(个)发芽百分率(%)发芽数量(个)发芽百分率(%)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合计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导学案与课后练习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说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如、污染等。另外排入水中的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酸雨可以引起水源,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标 1.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准备2个,向2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种子(30粒左右); 2.分别标记A、B。培养皿A滴加和,使其

成为模拟; 3.培养皿B滴加等量的,设置实验。 4.每天定时分别向A和B中滴加等量酸雨和蒸馏水,几天后观察现象。 5.观察并做记录 (5)几日后观察绿豆的变化,可以发现:A组加入酸雨的绿豆种子没有。B组加蒸馏水的种子全部了。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1.酸雨和模拟酸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和,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 2.酸雨是燃烧、、时产生的和在大气中与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的危害。 六、实验知能提升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实验模拟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实验模拟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在降水过程中与水蒸气 结合而形成的降雨。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工业废气排放、交通尾气以及 农业活动等有关。长期以来,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包括植物生长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 过实验模拟进行验证。 一、酸雨对植物的直接伤害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可直接损害植物的叶片和茎干等 部位。这些酸性物质会破坏植物叶片的天然保护层,造成叶片表面脱水,从而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酸性物质还可直接溶解植物 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还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酸雨中的酸 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氢离子。这些氢离 子可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pH值。过酸的土壤对植物来说是不利的,会影响植物的根系发育和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导致植物生长 受限。 三、实验模拟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为了验证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模拟。首先, 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实验,如黄瓜、小白菜等,这些植物对环境变化 敏感且易于实验观察。接下来,选取几个不同pH值的溶液,分别模拟

酸雨和正常降雨。将植物种植在这些溶液中,模拟植物在不同酸雨条 件下的生长过程。 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指标。通过比较不同pH值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可以得出酸 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结论 经过实验模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酸雨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 负面影响。首先,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直接损伤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影 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正常功能。其次,酸雨使土壤酸化,影响 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吸收养分能力。综上所述,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对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减缓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减少工业排放、加强环境监测、推广环保技术等。同时,人们也可以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科学的肥料施用方法,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和环境 的伤害。 总之,酸雨对植物生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验模拟的方法,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并验证其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从而为保护 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减少酸雨 对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生物实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书中有 一个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需要这个试验的具体步骤.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生物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书中有一个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需要这个试验的具 体步骤. [1]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吗?有怎样的不利影响?不同的酸在同一PH时对同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可能会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叶片表面有斑点等现象.不同的酸在同一PH时对同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影响基本相近. [3]探究方案:⑴材料用具:①5×3×100颗青菜种子(子粒饱满无病斑)②5×3套培养皿(规格一样)③吸水纸④5支吸管⑤PH=3的盐酸溶液⑥PH=3的硫酸溶液⑦PH=3的冰乙酸溶液⑧PH=7的清水⑩4-6张设计好的观察记录表⑵探究步骤:①观察种子的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的生长状态,将青菜种子分散放在铺了吸水纸的培养皿里,保持湿润(用每组相应的溶液湿润),放在向阳处,每个培养皿中青菜种子数为100颗.②观察记录:表1—4,格式如下: [4]观察记录及分析1.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对第四天、第八天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 2.酸雨对幼苗的生长状态的影响对第四天、第八天的幼苗烂芽、烂根、叶片出斑点和根周围有霉菌等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如下:注:冰乙酸3种子未萌发不作比较,冰乙酸4后期进行观察时间短也不作比较.分析:上表显示硫酸对幼苗的危害性大,盐酸相对轻些.原因可能主要是硫酸是二元酸,在PH=3时,其不完全电离,其酸性比盐酸大,其对幼苗的不良影响相对也大些. [5]得出结论:由上分析可见,酸雨的PH越小,即酸性大,对生物生长不良影响就大.其生理机制主要是酸雨中的H+降低了细胞PH值,改变了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正常酸碱度,酸雨所带来的过量H+会替换其它元素,包括钾、镁、钙等营养元素,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高浓度H+还可以溶解土壤中自然产生的铝,铝一旦被分解释放就会妨碍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能力,尤其是影响镁的吸收.随着镁的溶出,土壤中会发生镁不足的情况,镁是叶绿素的核心元素,是植物的活性、新陈代谢不可欠缺的元素,缺少镁将会导致植物枯萎,而重金属如锰、铬、铅、汞等元素在酸性的作用下,也可变成可溶性物质,这不仅使植物遭受毒害,还会污染地下水和江河湖泊,从而严重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探究课题: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或者生长是否产生影响? 作出假设:酸雨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对生长产生一定的危害. 假设依据:酸雨具有较强的酸性,含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设计实验(实验方案):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绿豆(完整饱满而没有破损、霉变、虫蛀)共300粒;醋精;清水;PH试纸;6个杯子;6块碎布;一个小勺子; (二)实验组:1,2,3号对照组:4,5,6号

神奇的酸雨酸雨实验

神奇的酸雨酸雨实验 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使降水的酸度明显增加的天气 现象。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更好地认识和 了解酸雨的成因和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本文 将介绍一个神奇的酸雨实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和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 - 玻璃容器:用于模拟大气环境 - 测量工具:酸碱试纸、PH计等 - 水:用于模拟降水 - 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玻璃容器,容器底部放置一个PH计或酸碱试纸。 2.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模拟降水的情景。 3. 添加一种酸性物质(如硫酸),使水的PH值下降到酸性范围内。 4. 观察PH计的数值或酸碱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结果:

1. 酸性物质的投入导致容器中的水变为酸性溶液。 2. PH计的数值较初期下降,表明酸性溶液的酸度增加。 3. 酸碱试纸的颜色可能变为红色或其他代表酸性的颜色。 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酸性物质模拟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 氮等。这些物质一般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 排放。当这些酸性物质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们会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 合形成酸性溶液,然后随降水一同下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实验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正常的 降水PH值在6-7之间,而酸雨的PH值一般低于5.6,甚至可以接近或低于2。这种酸性的降水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酸雨会使土壤变得酸性,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养分平衡,影响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对于水域生态系统来说,酸雨的酸性会直接杀 死水中的生物,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实验拓展: 除了模拟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实验拓展,以深入了解酸雨的影响: 1. 模拟土壤中酸度的变化:在实验中加入含有酸性物质的溶液,观 察土壤的酸碱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的探究

酸雨的探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酸雨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使学生对酸雨的形成、防止和危害有较深刻地认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的形成原因: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前面已经说过,二氧化碳引起的酸性是正常的。形成降水的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HCl和氯化物等等。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 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酸雨的危害:酸雨会使存在於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使得鱼类大量死亡,并使水生植物及引水灌溉的农作物,累积有毒金属,将会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酸雨会影响农林作物叶部的新陈代谢,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出,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而枯萎、死亡。湖泊酸化後,可能使生态系改变,甚至湖中生物死亡,生态机能因而无法进行,最後变成死湖。

酸雨的防治: 1 制定防治酸雨的法令; 2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3 使用低硫燃料; 4 限制烟囱高度; 5 控制与净化汽车排气; 6 安装排烟脱硫脱氮装置; 7 加强监测和研究。 酸雨实验 [提出问题] 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吗? [做出假设] 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纸杯2个,绿豆40粒,另外用水、醋分别配制PH值为4、12的模拟酸雨材料。 实验过程: (1)把绿豆分别放入1号杯、2号杯,每杯各20粒; (2)在1号杯里注入适当的PH值为4的醋水,放在阳光充足、空气也合适的地方; 在2号杯里注入适当的PH值为12的醋水,放在阳光充足、空气也合适的地方;(3)观察绿豆的发芽率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报告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报告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概述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实验设定的环境中,暴露植物于酸性水溶液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酸雨对植物生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实验结论:酸雨可抑制植物生长并危害生态环境。 引言 酸雨作为环境问题之一,对自然界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这些受灾中,植物生长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实验旨在对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 牛至种子 2. 混合土壤 3. pH值为4的酸性水溶液

4. pH值为6的中性水溶液 实验步骤: 1. 为实验设定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包含相同数量的牛至种子和相同份量的混合土壤。 2. 分别为两组植物提供pH值为4的酸性水溶液和pH值为6的中性水溶液进行浇灌。 3. 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记录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根长、叶片颜色等。 4. 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实验结束。 结果与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酸雨对植物生长的明显影响。 首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受到酸性水溶液浇灌的植物生长速度明显较慢。相比之下,中性水溶液组的植物生长迅速,并且呈现出更加健康的状态。尤其在浇灌酸性水溶液的植物中,根系明显发育不良,部分植物甚至出现了植株枯萎的现象。 此外,受酸雨影响的植物叶片颜色也有所不同。与中性水溶液组相比,受到酸性水溶液浇灌的植物叶片颜色较为发黄,且叶片边缘出现焦枯情况。 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例如硫酸和硝酸,会降低土壤的pH值,剥夺植物正常的养分摄取,导致植物根系发育不良。此外,酸性物质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生物“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酸雨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金鱼若干条、清水、模拟酸雨、培养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14-115页的一个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设计,只是在实验提示中这样提示:“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课本中的这种设计只能说明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并且该实验设计较为复杂,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通过以下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不仅能让大家很明显地看到酸雨对动物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实验原理

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小于5.6的范围内。把金鱼分别放在装有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可以观察到小鱼在模拟酸雨的水中感到明显不适。三分钟后出现了死皮的现象。 三、实验过程 1、将金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模拟酸雨的培养箱里。 2、三分钟后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模拟酸雨中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养在清水中的金鱼,生命现象正常;养在模拟酸雨中的金鱼,生命受到威胁。 实验结论:上述结果说明酸雨对金鱼有影响。 五、小结 本实验设计不仅能说明酸雨对金鱼的影响,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效果明显。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酸雨对动物的危害和影响如此之大。是啊!世界并不是人类自己的,也是世界万物的,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如果人类放肆的排放黑烟、污染环境的话,就会形成酸雨或者强酸雨,就会导致一些动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吧!

探究题07--《酸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实验专题(解析版)

探究题07 酸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图解实验 1.提出问题: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制定和实施计划: (1)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麦种子共50粒;清水;食醋;2个培养M皿;pH试纸;两块纱布。 (2)实验步骤: ①每个培养皿中垫上一层纱布,然后各放人25粒小麦种子。 ②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用pH试纸测定它的pH值,把pH控制在4左右。 ③用模拟酸雨和清水分别浸润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 ④将2个烧杯放置到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中,每天喷酒对应的溶液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 ⑤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模拟酸雨浸润的小麦种子没有萌发,清水浸润的小麦种子萌发得很好。 5.得出结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1.取材选样问题:选取颗粒饱满的种子作为实验对象。的种子萌发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又受自身条件(胚是活的、结构完整,种子度过休眠期)的影响。2.对照实验组选取问题: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种子要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如温度)中培养。

3.小麦种子的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4.结果取值问题: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应取平均值。 针对演练 一、单选题 1.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 A.温度B.pH(酸碱度)C.空气D.种子的大小 【答案】B 【详解】若要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是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B.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C.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答案】B 【详解】A.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先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模拟酸雨是由醋酸或者其他酸性溶液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B符合题意。C.实验中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等量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多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果表明,酸雨酸性越强,种子的发芽率越低,随着酸雨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酸雨实验观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酸雨实验观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酸性物质,使降雨的酸度较正常情况下偏低的一种自然现象。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植物生长受阻、土壤酸化和水源的污染等。为了更好地了解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酸雨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酸雨对稻草和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材料: 1. 稻草 2. 豌豆种子 3. 酸雨溶液 4. 普通水溶液(对照组) 5. 盆栽土壤 6. 盆栽花盆 7. pH试纸 8. 摄影设备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稻草和豌豆种子,并分别放入盆栽花盆中。

2. 实验组:向实验组的花盆中注入一定浓度的酸雨溶液,确保土壤与酸雨溶液充分接触。 3. 对照组:向对照组的花盆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普通水溶液,与实验组保持一致的条件。 4. 实验观察:记录每天的实验观察结果,包括植物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变化、根系发育等。 5. pH值测定:使用pH试纸测试酸雨溶液的酸度,以便进行后续数据分析。 6. 实验结果记录: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寻找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 1. 实验组中的稻草和豌豆幼苗受到酸雨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植物生长较慢,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枝条干瘪,根系生长不良。 2. 对照组中的植物生长正常,叶片翠绿,茁壮成长。 实验分析: 1. pH值测定:酸雨溶液的pH值明显低于正常水溶液。这表明酸雨溶液酸度较高。

2. 植物对酸雨的敏感性:植物对酸度较高的酸雨溶液更为敏感,其 生长、光合作用和根系发育受到抑制。 我们分析认为,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 酸性溶液对土壤酸化: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的酸化,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多种养分的平衡,使植物无法 吸收足够的营养。 2. 根系受阻:酸雨溶液中的氢离子可导致土壤中大量的铝毒离子释放,高浓度的铝离子抑制了植物根系的生长。 3. 光合作用受阻:酸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升高, 进入植物叶片,破坏了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结论: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植物生长受阻、叶片黄化和根系发育 不良等现象。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酸化,破坏了植物养分的吸收 和根系的生长,同时也破坏了叶片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为了减缓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 加强环境管理,对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进行有效治理。 3. 种植耐酸性植物,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 酸雨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水形成的酸性降水现象。酸雨的形成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酸雨对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实验来探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设计: 本实验以水生生物——小型淡水甲壳类动物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小型水培箱作为实验装置。首先,准备三组实验样本,分别是正常水质组、酸性水质组和酸雨水质组。正常水质组使用普通自来水作为控制组,酸性水质组使用添加酸性溶液调整pH值的水质作为实验组,酸雨水质组使用酸性溶液与自来水混合模拟酸雨水质。然后,将相同数量的小型淡水甲壳类动物放入不同水质的水培箱中。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1. 酸雨水质对小型淡水甲壳类动物的生存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正常水质组相比,酸雨水质组的生存率显著下降。这表明酸雨对水生生物的生存能力具有破坏性影响。 2. 酸雨水质对小型淡水甲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与正常水质组相比,酸雨水质组的动物体型较小,生长速度较

慢。这表明酸雨对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3. 酸雨水质对小型淡水甲壳类动物的繁殖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与正常水质组相比,酸雨水质组的繁殖率明显降低。这表明酸雨对水生生物的繁殖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讨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酸雨对生物产生了负面影响。酸雨水质中的酸性物质直接与生物体接触,破坏了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体的死亡、生长发育受限和繁殖能力下降。酸雨还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影响生物的呼吸过程。此外,酸雨所带来的酸性物质还会导致水体中的微量元素溶出,影响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酸雨对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生存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限和繁殖能力降低等。为了减少酸雨对生物的伤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酸雨的产生,如加强工业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提倡节能减排等。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生物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这是优秀的教学计划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探究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探究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实验步骤: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5、4、3、2。 2)取5个相同的培养皿,并标号,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分别用清水,pH为2、3、4、5的模拟酸雨湿润吸水纸。 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青菜种子500颗,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0颗。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数量 探究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其余试验:调查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讨论人口增长趋势、听力测试、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和对策、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测定学习时间、膝跳反射、脊髓的.结构(标本)、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讨论尿液的形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过程是肾的过滤作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调查食品安全、观察小肠结构 上面对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内容的讲解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2、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探究性实验 酸雨(SO2)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活动课题】酸雨(二氧化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活动目的】 形成原因: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通过本活动,了解采用简易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的方法;了解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使同学们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进一步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设计原理】 二氧化硫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排放量估计每年约1500多万吨。一方面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再经过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过程比较复杂)生成硫酸,随雨雪等降落下来成为酸雨雪(pH 值小于5.6),危害植物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二氧化硫能直接溶解浸润于细胞壁的水分中,成为亚硫酸离子等,伤害植物细胞。 本活动通过在人为“小生境”(塑料袋)内利用由溶解在蒸馏水中的偏亚硫 酸钠(Na 2S 2 O 5 )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大气污染,观察二氧化硫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活动材料及器具】小麦种子,稀HCl,蒸馏水,清水,偏亚硫酸钠,培养皿,吸水纸,塑料袋,橡皮筋等。 【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吗?有怎样的不利影响? 二.作出假设: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可能会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叶片表面有斑点等现象。 三.探究方案: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 人。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教学案例马风岚宁夏吴忠市第一中学 751100 138******** mflan@https://www.360docs.net/doc/2419354593.html,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一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能力,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酸雨的危害,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并给出了实例-----探究“酸雨”的危害。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这一实验。由于七年级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究经验,因此教材将这个探究活动设计为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全过程探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只是几条简单的提示,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期待学生通过活动认同酸雨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城乡结合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孩子亲近大自然,对生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通过媒体也知道很多环境污染的事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通过前面的探究实验,也掌握了一些探究技能。但对于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危害,以及这个全过程探究活动,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三、实验目标分析 1.以酸雨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合作等能力。 3.通过对实验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对实验的论证能力。 4.认同酸雨对生物有不良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实验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课外实验活动的组织和实验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 难点:怎样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 解决策略:根据不同的探究主题,把学生分为三大组,每大组又分为2-3个小组,由老师统筹安排,组长负责监督。先指导各组准备实验用具和材料,根据实验计划完成实验,并

生物实验课教案

生物实验课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实验课教案1 目的要求: 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 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 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动作比较。 讨论: 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 生物实验课教案2 一、实验目的: 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该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 综合实践7-9年级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正式的名称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及其它酸性污染物,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是人类21世纪所面临的四个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危害包括导致水源、土壤的酸化,对森林植物的损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文物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一、活动背景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当地无重工业分布,属于空气清洁地区。但桂林是我国三大酸雨区——西南酸雨区,酸雨发生频率在广西的城市中排在首位,频率最高的年份甚至达78.7%。桂林人对于桂林酸雨情况不甚了解。 二、选题原因 该选题意向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该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酸雨对环境对生物危害的实例和图片,并设计了一个模拟探究: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但该实验设计用食醋调配pH值3、pH值5的两种酸雨,模拟酸雨喷洒到绿豆种子上,测种子的发芽率或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设计有四个明显的不足:(一)容易误导没学过化学的七年级同学认为酸雨是有酸味的雨,象醋一样的。 (二)把这次实验定位为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全过程探究实验,在课内只能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课外实施实验。实验结果不能当堂观察到,不能及

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实验只能从宏观的层面呈现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而且与我们本地酸雨的情况没有多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酸雨的直观认识和感受,认为桂林山清水秀,无大型厂矿,不会降酸雨,他们没必要、没兴趣完成相关实践与探究活动。 (四)实验只运用“酸雨配置,种子萌发,实验记录”等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制作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细胞这个结构层次)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酸雨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设计开展了《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保护桂林绿水青山》综合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平台进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 三、活动对象 大河初中全体七、八学生(约400人),奎光学校七年级学生(约400人)。部分学生家长和志愿者(约30人)。 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和了解桂林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成分、pH值范围、发生频率、收集、检测方法等相关科普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改进课本实验,设计开发“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模拟探究实验”。从微观方面(细胞结构层面)和宏观方面(动物的行为和植物栽培)呈现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创造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按计划完成实验,自主地合作探究,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实验,写出调查报告、科技论文,制作并发布活动DV和PPT。提高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等更高级的素养和合作力、领导力等更高级的能力。 借助多渠道获取多种资源,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与环境科学问题。拟定《认识酸雨危害保护桂林绿水青山》行动计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独立思考和判断,有实证意识和严谨求知的态度,运用科学的理性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