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翻译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岳飞。

其全文如下: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前言】《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⑷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oRg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⑹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⑺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河洛:黄河、洛水。

这里泛指中原。

这句是说:哪一天能向皇帝请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领精锐部队,挥鞭渡过长江,收复中原。

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

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译文《满江红》原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及赏析(最新)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及赏析(最新)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及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朝代:宋代作者:岳飞原文: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又指金国铁浮屠重甲骑兵。

⑷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⑹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岳飞《满江红》原文和翻译译文

岳飞《满江红》原文和翻译译文

岳飞《满江红》原文和翻译译文《岳飞《满江红》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岳飞《满江红》原文和翻译译文岳飞《满江红》原文和翻译原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

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

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

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华白,换来空空的悲伤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

英雄的志气要象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意思-赏析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意思-赏析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意思|赏析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作者:佚名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

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

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

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

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万岁山亦名艮岳。

岳飞的《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岳飞的《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岳飞的《满江红》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岳飞的《满江红》原文与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1、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4、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5、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6、等闲:轻易,随便。

7、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8、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9、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原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一个人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岳飞的'这首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

岳飞《满江红》二首其一《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赏析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

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

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

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

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这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

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

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

“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

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

……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卫士。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接下陡然调转笔锋,写现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简析这是一首壮怀激烈的抒情感怀词。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当年京城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转瞬间敌骑横行,将士喋血,民死路途的惨状。

最后则表达了作者请缨北伐,澄清中原,重游黄鹤楼的战斗决心和必胜信念。

全词悲壮凄凉,却又豪情万丈。

岳飞背后的“精忠报国”是错误的,岳飞写过两首《满江红》,可90%的人只会背其中一首,出身于农家,与武一点不沾边岳飞,河南汤阴人,宋代时,汤阴还叫相州。

家里世代务农,和武一点不沾边。

岳飞出生时,家里飞进来了一只大鸟,父母于是为他起名岳飞。

几个月后,家乡发生了水灾,母亲抱着岳飞坐在一个大瓮里,瓮就像大缸一样,是陶制的。

幸好,瓮被冲到岸边,母亲和岳飞都得救了。

当时的人,都惊掉了下巴。

一个小婴儿,在水灾中幸免,确是一件奇事。

小时候,岳飞是个高冷少年,不爱说话,喜欢看《左传》和《孙子兵法》。

天生力气大,不到20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和项羽有点像,有“战神”的潜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岳飞的父亲叫岳和,是一个大善人。

宁可自己家人少吃点,将节省的粮食送给需要的人,有人占了他的地,就直接送给别人,欠了钱还不起,就直接撕掉了欠条。

在乡里,岳和非常受尊敬。

岳飞跟着周同学射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上坟祭奠他。

岳和很赞赏儿子的行为,他说:你若能为朝廷效力,也会为国尽义殉难吧!坚韧的母亲,重义的父亲,塑造了少年岳飞坚强重义的心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尽忠报国,不是精忠报国关于岳飞,“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很广。

据说,岳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勉励岳飞做一个忠义之人。

事实上,岳飞背上是“尽忠报国”。

《宋史》记载,岳飞被秦桧诬陷下狱,岳飞脱掉衣服,露出背后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已经和皮肤融为一体了。

“精忠报国”也有来头。

宋高宗曾手写“精忠岳飞”,做成旗子,赐给岳飞。

金人围攻庐州,岳飞树起“岳”字旗和“精忠”旗,士气大增。

后来“尽忠报国”逐渐演变成了“精忠报国”,成为岳飞精神的一部分。

是将军,也是诗人岳飞是将军,也是一个文学家。

人人都知道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90%的人都不知道。

驻扎在鄂州时,岳飞曾登上黄鹤楼,写下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站在黄鹤楼上,北望中原,曾经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焦土。

岳飞沉痛,他恨不得带领军队,越过黄河,收复山河。

功成之后,再来游黄鹤楼。

语言沉郁悲壮,其中的爱国之情呼之欲出。

备受后世名家赞赏的还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是一首宋词的杰作,含蓄委婉,情景交融,非常动人。

后人评价:苍凉悲壮中亦复风流儒雅。

诗词君很喜欢岳飞的一首《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绍兴五年(1135),岳飞在池州驻防,特地来到翠微亭赏景。

这里山好水美,岳飞怎么也看不够,可马蹄催他快快归去。

戎马一生,岳飞难得有空闲,他也想好好欣赏一下美丽的河山。

能文能武,方显一代儒将风采。

是好儿子,也是好丈夫岳飞的母亲姓姚。

姚夫人长年有病在身,岳飞每次都亲奉汤药,看望母亲时,轻手轻脚,惟恐打扰。

母亲去世后,岳飞三天三夜没吃饭。

岳飞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姓刘。

因为无法忍受丈夫长年在外,不理家事,刘夫人离开了岳飞。

靖康之难后,刘氏逃难到了江南,嫁给韩世忠军中一位低级军官。

韩世忠将此事告知岳飞,虽然痛恨她的不辞而别,岳飞还是送去了五百贯钱,接济她的生活。

岳飞后来娶了李娃为妻,夫妻感情特别好。

李娃成为岳飞的贤内助,两人生了三个孩子。

幸运的是,李娃非常支持岳飞的事业,出征后,经常慰问将士家属。

两人恩爱始终。

吴玠也是抗金名将,非常钦佩岳飞,他看岳飞身边没有一个侍女,为了和岳飞交好,吴玠找一个美女,送给岳飞。

被坚决拒绝:作为大将,怎能享乐。

从始至终,岳飞只有李娃一个妻子,恩爱始终。

李娃全心照顾家庭,孝顺婆婆,岳飞遇害后,李娃展现出了非常人的坚强,她带着一家人前往岭南,独自支撑着整个岳家。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恢复中原是为岳飞一生的追求。

他筹谋已久,在朱仙镇大破金兵,开封就在几十公里外,马上就可以收复。

岳飞步步为营,高宗却惴惴不安,他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班师回朝。

高宗实在太害怕金人了,“靖康之耻”是他的噩梦。

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开封,几乎所有的赵氏皇族都被掳走,过着屈辱的生活。

金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高宗幸免于难,此后,碰到金人追击,有多快跑多快,不停地乞降,还曾在海上躲了一阵。

还于旧都,恢复开封,洗刷耻辱,高宗当然想,可是,新问题来了,如果真打败了金人,父亲哥哥回来,这个皇帝谁来做?高宗当然不肯让。

而秦桧想通过和谈获得更高的地位,掘取更大的利益。

面对着战场上强大的对手岳飞,金人恨之入骨。

高宗、秦桧、金人达成和议。

而金人发来消息:必杀飞,实可图。

只有杀了岳飞,和议才能成功。

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

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人人都如岳飞,天下早就平定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飞死在了大理寺的牢狱之中。

令人感动的是,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偷偷将岳飞的遗体背了出来。

在深夜里,隗顺来到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将岳飞偷偷埋在九曲丛祠附近。

为了辩认,他在坟前种了两棵橘子树。

岳飞临死时的一个玉指环,也被埋在身下。

隗顺去世前交待给子孙岳飞的埋骨之地。

岳飞平反后,隗顺后人禀报朝廷,找到岳飞尸骨,将他安葬在杭州栖霞岭下。

而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

岳飞死后13年,秦桧病死。

朝廷上陆续有人提出为岳飞平反,高宗不允。

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禅位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力主抗金,六月即位,七月就下诏给岳飞平反,以礼改葬。

这一年,岳飞的妻子李娃已经62岁。

新皇帝在临安召见了岳飞的儿子岳霖,痛惜地说:岳家军的军纪,你父亲用兵的方法,张俊、韩世忠远远不及,你父亲死得冤枉,朕都知道,普天之下,也共知其冤。

岳飞被平反,子孙也被授予官职。

二十年光阴乍过,次子岳雷早已去世。

岳飞遇害时,三子岳霖只有12岁,岳飞昭雪时,他已经32岁了。

此后,岳霖费尽周折,搜集关于岳飞的笔记资料,想为岳飞写传记,尚未完成,便去世了。

去世之前,岳霖将这份重担交给了儿子岳珂。

岳珂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先后编撰了《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为现存最重要、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

岳飞已死,死在了800多年前南宋昏暗的牢狱中。

此后,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大破朱仙镇的故事流传开来,久久不灭。

岳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建起了岳飞祠庙,800年来,烟火不断。

领兵二十载,转战千余里,一度兵临开封故都,留下了“尽忠报国”的英雄传说。

身已死,而精神永存。

古时,人们建庙、听评书、看画像怀念岳飞。

如今,人们拍电视剧、拍电影,纪念那颗赤诚的灵魂。

也许,不忘英雄,继续英雄之志,才是最好的纪念。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

作者:聂隐娘。

图片来源于电视剧《精忠岳飞》剧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