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和综述。四川方言作为汉语方言之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功能词汇,在四川方言中也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方式。

首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包括肯定、否定、疑问、感叹等几种类型。其中,肯定语气词有“嘛”、“啊”、“的”等,如“这个东西好吃嘛!”、“你会做饭啊!”、“这首歌好听的!”;否定语气词有“毛”、“没”、“呗”等,如“这件事没什么意义呗!”、“他毛都不懂!”、“我没说过这样的话!”;疑问语气词有“吗”、“呢”、“哇”等,如“你是不是喜欢她呢?”、“今天天气不错哇?”、“你要去吃饭吗?”;感叹语气词有“哎”、“啊”、“喔”等,如“哎呀!好漂亮的花啊!”、“喔!这种感觉真好!”。

其次,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和语境依存性。例如,“嘛”、“啊”、“的”等肯定语气词通常出现在陈述句的末尾,可以强调事实的正确性和肯定性;“毛”、“没”等否定语气词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前面,可以表达否定、不同意等语气;“吗”、“呢”等疑问语气词通常出现在疑问句的末尾,可以表达疑问或询问;“哎”、“啊”、“喔”等感叹语气词通常出现在感叹句的开头或末尾,可以表达情感的强烈或惊讶。

最后,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演变。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迁,四川方言中的

语气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变化,例如“撒”、“嘞”、“咯”等。

总之,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功能词汇,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和使用四川方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和综述。四川方言作为汉语方言之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功能词汇,在四川方言中也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方式。 首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包括肯定、否定、疑问、感叹等几种类型。其中,肯定语气词有“嘛”、“啊”、“的”等,如“这个东西好吃嘛!”、“你会做饭啊!”、“这首歌好听的!”;否定语气词有“毛”、“没”、“呗”等,如“这件事没什么意义呗!”、“他毛都不懂!”、“我没说过这样的话!”;疑问语气词有“吗”、“呢”、“哇”等,如“你是不是喜欢她呢?”、“今天天气不错哇?”、“你要去吃饭吗?”;感叹语气词有“哎”、“啊”、“喔”等,如“哎呀!好漂亮的花啊!”、“喔!这种感觉真好!”。 其次,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和语境依存性。例如,“嘛”、“啊”、“的”等肯定语气词通常出现在陈述句的末尾,可以强调事实的正确性和肯定性;“毛”、“没”等否定语气词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前面,可以表达否定、不同意等语气;“吗”、“呢”等疑问语气词通常出现在疑问句的末尾,可以表达疑问或询问;“哎”、“啊”、“喔”等感叹语气词通常出现在感叹句的开头或末尾,可以表达情感的强烈或惊讶。 最后,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演变。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迁,四川方言中的

语气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变化,例如“撒”、“嘞”、“咯”等。 总之,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功能词汇,具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和使用四川方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以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为题,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和分析。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支,拥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其中语气词是四川方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一、什么是语气词 语气词是一种用来表达说话人情感、态度、语气的词语。在四川方言中,语气词起到了丰富表达情感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不仅有丰富的种类,而且用法灵活多样。 二、四川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 1. 呗(bèi) 这是四川方言中非常常见的语气词之一。它可以用来表示肯定、确认,也可以用来表示责备、质疑。例如:“你吃饭了呗?”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饭;“你怎么这么懒呗!”表示责备对方的懒惰。 2. 啦(lā) 啦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肯定、确认。例如:“我知道啦!”表示对方所说的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 3. 吧(bā) 吧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建议、劝告或请求。例如:“我们出去玩吧!”表示建议大家一起出去玩;“帮我拿一下吧!”表示请求对方帮忙拿一下东西。

4. 嘛(mɑ) 嘛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解释、说明或请求理解。例如:“我是这么想的嘛!”表示解释自己的想法;“你也要体谅一下嘛!”表示请求对方理解自己的困难。 5. 哪(ne) 哪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或加强语气。例如:“你怎么这样啊哪!”表示对方的行为感到不满;“你是不是不想去哪!”表示疑问对方是否不想去某个地方。 三、四川方言中语气词的特点 1. 丰富多样 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说话人的情感进行变化和调整。 2. 强调情感 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常常用来强调说话人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3. 增加语言亲切感 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切感和融洽感,使交流更加和谐和融洽。 四、四川方言中语气词的运用技巧

四川方言部分语气词的历时研究

四川方言部分语气词的历时研究 (一)嗦 查北大语料库,我们发现,“嗦”这一字最早出现在《祖堂集》中。《祖堂集》是中国禅宗最早的史籍,出现于五代南唐。而在这本史籍中,“嗦”实际是“索”的意思,意为催问、催请。[7]例句:如是三度嗦后云:“明镜当台,请师一照”。“嗦”字从口,在这里有“询问”的意思,再加上“三度”的强化和“速道!速道!”的语气,更显“催问”的意思。到了清代,“嗦”这个字又有了新的意思。例如《红楼梦》中“老嬷嬷道:‘我们小爷罗嗦,恐怕还有话问。’”这句中的“嗦”表示说话烦多。《七侠五义》(上)中“只冻得他哆哆嗦嗦。”这里的“嗦”表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七侠五义》(下)中“旁边又有一个喽兵说道:‘他既不肯将话告诉你,就将他打出去便了,何必在此同他罗嗦’。”这里的“嗦”也是说话烦多的意思。《狐狸梦全传》中“作什么多这一番罗嗦?”在这句中“嗦”既表示行为繁琐又有催促的语气在里面,和《祖堂集》中的“嗦”的意思有相似的地方。《施公案》中“那龙爪断折在下面,嗦然一声,全行突下。”这句中的“嗦”是一个拟音词,没有其他意思。 在现代白话文作品中,“嗦”有以下几个含义: (1)“嗦”表示身体不自主地颤抖。例:陈白露注视着黄省三,注视着他的嘴唇无声地哆嗦了一下。(曹禺《日出》)

(2)“嗦”表示说话繁多。例:我觉得无须在剧本上啰嗦。(曹禺《日出》) (3)“嗦”表示音译,无实际含义。“盘嗦里”指朝鲜族的说唱音乐。 (4)“嗦”表示声音,在这里是拟音词。例:我又向老板娘要了一碟炒米粉,悉悉嗦嗦,风扫残叶一般,也卷得一根不剩。(白先勇《孽子》) (5)“嗦”表示质问语气,这里与四川方言中“嗦”的功能相同。例:我强行超车,听见后面警笛大作还在大喇叭里骂,龟儿子,你想死嗦,靠边,停车。(李承鹏《寻人启事》)“嗦”在四川方言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如: (1)“嗦”在现代四川方言中作为疑问语气词在句末,既能表明说话人自己的态度,向对方传达某种信息,也能传达由周围事物或对方的说话内容引起的不满、质问、征询、否定等情绪。[8]例如“不可以嗦”中的“嗦”就表达不满的语气,“还要求我废寝忘食嗦”中的“嗦”表达质问的语气。 (2)“嗦”用在陈述句中,表示说话人接收到了听话人的信息,而后对听话人要知道的信息做出答复。例如:①你说他的衣服嗦,早就遭雨淋湿完了。②搞了半天你说的人是她嗦,我早就认得到她了。 (二)哆

四川方言词汇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9374614.html, 四川方言词汇研究 作者:陈欢欢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4期 摘要:本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川方言既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又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各种风俗习惯、服饰的文化都在方言中体现了出来。本文以简单的语言,概括介绍了四川方言形成并定型的历史;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丰富的四川方言词汇,介绍了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种称谓词语。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川方言为什么属于北方方言以及其形成并定型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基本又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了解这些基本四川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合。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称谓词语,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这些社会称谓词语与普通话中社会称谓词语的异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词汇社会称谓语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98-02 一、四川方言的形成 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和北方相差那么远,怎么又会属于北方方言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四川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构成来看,也不能脱离清朝之前的1000多年里的深厚积淀,这是巴蜀文化包容吸收其他来源的根基。 巴蜀地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北方人的涌入,在文化上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第一阶段,秦国灭巴蜀后,曾有大量北方人迁移到蜀国。例如:吕不韦就是被秦王流放入蜀的。 第二阶段,曹魏灭蜀汉。三国时期是外来人涌入巴蜀的高峰。蜀汉后主刘禅还流传出一个“乐不思蜀”的典故。 第三阶段,是奠定巴蜀文化最重要的时期,即唐朝安史之乱至唐末军阀大乱导致大批北方权贵入蜀。如初唐四杰,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王维、孟浩然、杜甫等全都有入蜀经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北方文人士子入蜀走向高峰。唐宋时期是巴蜀文化基本形成的阶段。正是大批北方精英人群与巴蜀地方文化的融合,造就巴蜀地区在文学、习俗、艺术等方面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特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巴蜀方言也同样是受到北方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并定型的。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文集 四川方言,或称四川方言,指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四川方言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 四川方言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语系。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 四川方言的形成:四川话是古蜀语融合巴语以及中原汉语,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湖广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四川话。 四川话有别于四川地区的语言。四川话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人群中,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当中。 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还有大约150万人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有彝语、藏语、羌语;盆地的南边,有苗语;盆地的西南边,有土家语。 词汇构成 ●抓子(ZUA)——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么意思,比如经常听见问: “你在抓子”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 ●(发音za,3声上声,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外地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

成都话语气词分析

成都话语气词分析 ——汉语言123班何丹丹成都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的中心,是四川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成都话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次方言区。成都话的方言语气词很多,几乎每一句成都话都会带上表达相应语气的语气词。成都话的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有一致的地方,但大部分与北京话的说法不同。我将分析成都话中特有的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成都话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子末尾,也有用在句子前的情况。成都话语气词主要表达陈述、疑问、反问、感叹、祈使等语气。 1、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 (1)咯(luo41):我把数学作业做完咯。 (2)噻(san44):这个事情上明显你做错了噻。 (3)嘛(ma41):那我们就按你说的做嘛。 (4)啊(a41):你信不信结果都是这个样子啊。 (5)嘞(le44):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嘞。 (6)哈(ha44):下个星期再说,就这个样子说定了哈。 (7)哦(o44):李老师在我们学校是数一数二的哦。 2、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有: (1)咹(an52):咹?你这次才考第五名啊? (2)喃(nan44):为啥子(什么)突然就不想上课了喃?

(3)哇(wa44):你就是王校长哇? (4)嘎(ga44):你以前当过记者和老师,嘎? 3、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有: (1)哆(duo44):等我把地扫完了哆。 (2)噻(san44):不要怕,大胆地切(去)做噻。 (3)嘛(ma41):你把杯子递给我一下嘛。 4、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有: 哎(a41):哎,这对耳环才买几天就掉了一只,好可惜哦。5、表示推测语气的语气词有: 嘛(ma41):我相当了解他,他咋可能做这种事情嘛。 6、表示许诺语气的语气词有: 嗯(en13):嗯,我在星期五之前一定完成。 7、表示明白语气的语气词有: (1)哦(o41):哦,你说的那个美女就是她呀。 (2)嗦(suo41):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嗦。 8、表示征求意见的语气词有: 哈:我们明天一起去公园耍(玩)哈。 9、表示惊讶语气的语气词有: 耶:(ye52):耶,你娃还可以哦,居然得了一等奖。 10、表示提醒语气的语气词有: (1)哈(ha13):我先出去了,你等会走的时候记到关灯哈。(2)哦(o41):看样子要下雨,上班的时候记到带伞哦。

浅析达州方言语气词“啊”的使用

浅析达州方言语气词“啊”的使用 摘要:达州方言里语言感情色彩十分浓厚,语气词非常丰富,善于表达微妙意思,语气词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具活力。本文从达州方言常用的语气词“啊”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不同意义及用法。 关键词:达州方言语气词啊用法 达州方言里,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属于虚词范畴,是虚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常用的语气词如:撒、吧、呢、啊、嘛、呗、哈等,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 行梳理和中和分析的基础上,整理了“啊”的意义及用法。希望对达州方言的研究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产生 连音或通化等变化,使其读音发生变化,会变成呀、哪、za等。“啊”的音变规律 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a、o、e、i、ü、ê(不包括ao、iao)时,“啊”读作ya,同“呀”。 如:今天要下雨呀? 小明,你快点做寒假作业呀! 2、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如:吃饭哪。 嗯哪。 3、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时,“啊”读作za。 如:这是你的鞋子za? 你今天晚上吃啥子za? 二、语气词“啊”的用法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 一点。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 (一)在句中出现的位置 1、用在句中,不表示句子的语气类型,多用来表示舒缓、提示或停顿的口气。 ①句子成分之间 如:这两道题,一道啊太简单,一道啊又太难。 ②句法成分之间 如:他啊,关键时刻总是冲在前的。 ③句法成分之内 如:年会上,大家唱啊笑啊,跳啊闹啊,好不热闹。 2、用在句末,帮助语调来表达口气,对前面的句子起着赋予一定口气的作用。但句末语气词更重要的作用是增添语气。 如:这个事情是他搞砸了的啊。 达州的火锅真的很好吃啊。 (二)表示的意义 1、表示肯定的陈述 如:上课的时候,就只听到小明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啊。 2、表示疑问

四川话——语气词

四川话里,词语的感情色彩非常浓厚,变化极大,特别是语气词,每种形式都带有不同的表情,加上适当的语气,四川话比普通话表达的意思丰富,生动,这也是川剧,四川方言剧都非常搞笑的一个原因。同时外地人评价四川人幽默诙谐也和他们的语言有关。 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噻音“san44” 表示肯定、祈使语气 [例句]:“像恁(那)个样子做肯定就错咯噻”(肯定语气) “他那么表(不要)脸,你就打他噻”(祈使语气) [注意]:1、打字时,应拼作“sai” 2、非正式场合,常误作:“三”“卅”“撒”等,注意辨别 喃音“lan44” 相当于“呢”。读音拖长时表示还有下文,用在句尾而且读音很短表示问句 [例句]:“范跑跑要是不写那个段博客喃——,也还不得遭骂。”(读音拖长)“范跑跑跑了就跑了嘛,还在博客上写出来,你说他该不该遭骂喃?”(读音未拖长) 嗦音“so21” 表示不满的情绪。 [例句]:“你是瓜的嗦!” 嘎音“ga21” 表示说话人期望对方回答或肯定,常单独使用 [例句]:“范跑跑好像遭骂疼咯嘎?” “范跑跑真的不配当老师,嘎?” 嘛音“ma21” 表示征求意见或请求。一般偏指现在。 [例句]:“我们切杜甫草堂耍嘛。” “快点嘛!” 表示推测语气 [例句]:“他们咋可能来嘛。” [注意]:嘛的用法比较多,许多多体会,这里就不再赘言。 哈音“ha54” 表示征求意见或请求。一般偏指将来。 [例句]:“改天我们切杜甫草堂耍哈。” 表示嘱咐、提醒 [例句]:“今天要下雨哈!” 啊音“a21” 表示肯定回答。 [例句]“他经常忘记东西?” “啊!他就是这个样子嘞人。” 咯音“lo21” 相当于“了”,表完成时。 [例句]:“作业我写完咯!” 哦音“o21”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一、引言 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官话方言以四川西南官话为代表。作为汉语官话的一支,四川西南官话在语音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本文旨在对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该方言的了解。 二、四川西南官话的声母音系 1. 简介 四川西南官话的声母音系包含有19个声母,与普通话相 比少了p, q, zh, ch, sh等音。同时,四川西南官话增加了 一些特有的声母音,如j, gw, kw, k等。 2. 声母的发音特点 (1)清浊音的区分:四川西南官话区分清浊音,如b, d, g与p, t, k的区别。 (2)送气音:四川西南官话的b, d, g辅音在某些发音 环境下成为送气音,即在音节末尾或者在鼻子音前发送气。 三、四川西南官话的韵母音系 1. 简介 四川西南官话的韵母音系较为丰富,包含有31个韵母。 与普通话相比,韵母发音更为复杂,多音节化程度更高。 2. 单元音的发音特点 四川西南官话韵母中单元音的发音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分口腔前后:四川西南官话对鼻音及其前后的元音 进行了区分,如进一步区分了-i和-in的发音。 (2)分清颚化和扁化韵尾:四川西南官话对-x和-ɣ的虚

化程度进行了区分。 (3)同元音的韵尾分颚化与唇化:四川西南官话对-i, y 和-u加唇或腭似口尾的后音整体化处理。 四、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 1. 简介 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为四声,即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2. 各声调的发音特点 (1)平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平声在声调平坦发音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肩尖”声调与普通话平声的渐变。 (2)上声:与普通话相比,四川西南官话上声音调更为陡峭,调高得更加明显。 (3)去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去声调比普通话更为平稳,音调起伏较小。 (4)入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入声的塞音化程度较高,音调转折处较为明显。 五、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变异现象 1. 简介 四川西南官话作为一种方言,其语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如声调的变异、发音的变异等。 2. 变异现象的原因 四川西南官话存在语音变异现象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口流动等因素。 六、结论 通过对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的研究,我们对该方言的语音特征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四川西南官话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都存在独特的特点和变异现象。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

四川方言研究

四川方言研究 来到四川工作,从2006年3月到2016年的3月,屈指一算,居然已经是10年.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真是不等人啊。白发悄悄的生长。 对于四川人民的性格,也有个基本的印象了。他们一般还是比较热情,勤劳的。而且明朗,敢爱敢恨,且爱憎分明。而对于这边的方言,对于敏感的人来说,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眼镜。以前,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四川的大叔,他就直接叫我眼镜,因为看到我是戴着眼镜的嘛。在湖南的家乡,就没有这样的说法的,这样子好不客气啊。但是这也是修辞学里面的一种借代吧。就是借助某人身上的一个事物代表他的特点。好像戴着眼镜的人,就是一类人一样的,但是,我听了还是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的。毕竟人家又不是只有眼镜而已,人家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过去,也有未来,更加的有现在啊。人家好歹也求学了20几年,获得了硕士文凭的高才生。而且是个女人呢。而且是有思想也有感情的啊。有家人和朋友相亲相爱的呢。父母的宝贝呢,哥哥姐姐疼爱的人,同学和同事保护的人呢。但是,那个大叔真的是太不友好了吧。而且他是那样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飞扬跋扈的气焰,好像是在挑战和挑衅你一样的呢。而且口气是很硬邦邦的,男人嘛,就是这么强硬的吧。一点都不客气呢。可能他不喜欢我啊。摆龙门阵。就是聊天侃大山的意思吧。这个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呢,很有意思的,对于我这个外地人来说。小妹儿。这个称呼听着好亲切哦。昵称吧。这个也显示了四川人民的亲切和友善吧。而且那样的上扬的口吻,带着兴奋的感觉,让一个女人的自尊得到了满足的哦。 有一次,去商业街买饮料,一个比我看起来小很多的年轻姑娘也会亲切的喊我“小妹”,让人啼笑皆非的,但是这个不也正是说明了四川女人的正义和善良嘛。他们不是自私的人,会关注到外界,会关心别人。还有一次,一个人在路上生闷气呢,一个开着豪车的中年大叔,也会摇下车窗,打着招呼的询问:“哎,小妹,学校的食堂怎么走啊!”男性的豪迈与干脆的口吻,小妹也喊得让人特别的有安全感,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的,说实在的,论表达感情的话,四川话还是很有一套的呢,自己的哥哥也很少有感情的流露的。年轻人更加有意思啦。一次,去俱乐部练习瑜伽,里面一个长的极为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看来真心让人心神荡漾的哦。会轻笑着:“小妹子”,反正让人听了很舒服,好像全身每个毛孔都被抚慰到了一样的呢。是年轻人的惫懒和玩笑,却是有着生机勃勃的朝气和邪气却又不猥琐的。所以,年轻就是好啊。潇洒的太阳神阿波罗。轻松惬意,而且关键时刻,可以靠得住的呢。当然啦。也有讽刺的口吻呢。比如有一次,一个人去学校的塑胶跑道,看大神们踢足球,旁边一个中年男人,就讽刺的说,师院有好多小妹妹哦。说的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吗。不过,人家又不喜欢你,干嘛要讨好你呢。是吧。吃嘎嘎。原来是吃肉的意思。嘎嘎在湖南是鸭子的意思。这个就和哄孩子是一样的吧。 有时候,孩子不爱吃饭了。我就会张罗着给她特意的做肉丸子吃。有时候,她不想吃饭来了。她爸爸也会哄着她:“来,吃嘎嘎了啊。宝宝。”嘎嘎,听起来,真的好可爱啊。重叠词,是属于儿童的语言的。以前我还不知道,后来。是听孩

达州方言调查报告

达州方言调查报告 小组:杨XX 周XX 一、概况 达州处于四川川东部一带,是在2000年从达县改为达州市的,全市辖区2个区,四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而且达州是四川巴渠文化的的中心地带,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达州方言流行于川东北一带,主要是达州、巴中、广安、重庆等地说达州话的人较多,达州话既是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是西南官话的一种分支,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北方方言一系,所以也是简单、容易理解的。而且因为地处川东地带,因此,达州话与成都话较远而与重庆话较近。这篇报告我们主要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讲述达州方言的一些特点。 二、语音 1、语音特点 (1)声母:在语音方面,达州方言共有1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p、pʻ、m、f、t、tʻ、ŋ、l、k、kʻ、x、tɕ、tɕʻ、ɕ、ts、tsʻ、s、z、ø。相比较于普通话达州方言就缺少了舌尖后音[ʈʂ]、[ʂ]、[ʈʂʻ] 、[ʐ]和舌尖中音及浊鼻音。而且还增加了舌尖前、浊擦音[z]和舌面后、浊鼻音[ŋ]。而且在达州的方言里,没有n这个音,普通话中n声母的音,在达州方言里而是读作l或i。而且普通话中n与i和u或以其为开头的音节时,在达州方言中就变成了零声母,如:“你”读作“yi”,“年”读作“yan”,“女”读作“yu”。同时达州方言里也没有zh、ch、sh声母,一般都是读作z、c、s声母。 (2)韵母:一共有i、u、A、ye、o、yo、ai、uai等36个韵母,单元音韵母有8个、复元音韵母有15个,带鼻音韵母有13个,与普通话相比没有舌尖后元音 [ʅ],没有韵母uo,而是大部分读作o,部分入声字为uê。 (3)声调:达州也是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的,而达州话声调具有“平分阴阳、全浊上声变去声、去声仍归为去声、入声归入阳平”的特点。阴平调值为[44],阳平调值为[21],上声调值为[53],去声调值为[13]。 (4)声韵结合:在我们的达州的方言里面声韵的一个配合也是十分的有规律的,下面就是达州发音与普通话的一个对比。在普通话里面双唇音声母b、p、m 和唇齿音声母f同合口呼韵母相拼时,只同u相拼构成音节,不同其他合口呼韵母相拼构成音节,而在达州方言中,却还可同ong相拼。 普通话里舌尖前声母z、c、s舌尖中音d、t、l同un相拼的音节,在达州方言里un韵母就被读作了en,如“尊”读作“zen44”,“村”读作“cen44”,“孙”读作“sent21",“敦”读作“den44",“吞”读作“ten44",“轮”读作“len21",在达州

四川方言与文化探析

四川方言与文化探析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内所有汉语方言的总称,共有三大汉语方言。一是四川官话,一般称之为四川话;二是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一般称之为“土广东话”;三是属于湘方言的“永州话”,一般称之为“老湖广话”。简而言之,四川省境内的四川汉语方言有三大类,即四川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 我们所说的四川话,指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属汉语西南官话,又称巴蜀方言,学术上为与土广东话、老湖广话等其它四川方言区别,也称作“四川官话”。四川话有别于四川地区的语言。四川话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人群中,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当中。四川话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话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语系。四川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 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还有大约150万人口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有彝语、藏语、羌语;盆地的南边,有苗语;盆地的西南边,有土家语。 川话分类 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四川方言分布如下: 1.嘉蒲方言区。 此地区方言发音较纯,一般是口腔空着吐气发音。分布在乐山、眉山市大部分地区、成都西南郊县、宜宾、泸州等地。 2.西南官话区。 此地区的方言发音如韵母是“an”,声母是摩擦音,则韵母发音较重。比如“吃饭(饭)”,“洗碗(碗)”等等。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地。 3.贡井方言区。 此地区方言发音雄厚,zh、ch、sh发音如遇i,则发音分别为4声,2声和1声。分布在乐山的井研县,夹江县,峨眉山市、眉山市的仁寿县,丹棱县等郊县、自贡、雅安等地。 4.仿渝方言区。 此地区方言发音象重庆方言。但有个别词发音的不同。例如:“孕妇”读成“run(四声)妇”,“花”读作“fa(一声)”等等。分布在广元、达州、南充、广安、遂宁、资阳、内江等地。 历史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之后四川话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对现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着深远的影响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大移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