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事故调查制度(5篇)

煤矿事故调查制度事故调查组的组成1、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它部门的人员和专家参加。
3、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该区的市劳动行政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省主管部门、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省总工会应派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
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员参加,还可邀请其它部门监察人员和专家参加。
4、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____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特大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它部门的人员和专家参加。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必须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某一方面的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索取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预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五、事故调查组必须查明事故性质,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写出事故调查综合报告,事故调查组或员必须在报告上签字。
六、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分析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劳动行政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对结论性意见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七、事故原因查清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制定防范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限期完成。
八、发生事故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处理报告。
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必须经劳动行政部门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煤矿事故调查制度(2)是指建立和完善煤矿事故发生后的调查程序和机制,以便全面、客观、准确地调查煤矿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事故统计指标:明确事故统计的指标,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地点、事故原因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分析人员全面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
2. 事故统计来源:规定事故统计数据的来源,包括事故报告、调查报告、事故处理记录等。
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确保事故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性。
3. 统计分析方法:制定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
要求分析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科学地分析事故数据。
4. 统计分析报告:规定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事故统计数据的总结、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报告要求清晰、简洁,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5. 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明确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包括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通报、对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的整改、对机电设备和操作流程的改进等。
通过应用统计分析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能够帮助煤矿企业全面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煤矿事故报告和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五篇)

煤矿事故报告和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事故管理工作,全面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研究分析事故发生规律,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减少企业财产损失,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汇报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安全员、班组长、跟班管理人员等)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安全信息值班室。
调度室值班电话:92、不论矿井还是地面只要发生伤亡事故,现场人员必须及时将事故情况(事故时间、地点、经过、伤亡情况、采取措施)上报矿调度室,并立即采取得力措施,____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造成事故扩大者,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3、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重伤、涉险事故、伤亡等重大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集团公司总调度,然后逐级上报。
伤亡事故报告应当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上报。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队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原因分析等。
4、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及时汇报有关单位。
由安监科____,分管领导参加及相关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事故单位必须设法保护好现场,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分析的准备工作,对故意破坏现场,拒绝____调查或拒绝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的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5、地面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与工作有关)的汇报,由事故责任人汇报到本单位负责人及值班人员做好记录,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到调度室、地面安监科____分析处理。
6、地面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与工作有关)的汇报时间执行相关规定,超出时间固定的上、下班途中行径路线不符的,相关手续不全以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工伤审批。
第三条事故调查1、轻伤、重伤事故,由矿安全部门____,生产、调度、保卫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发生二、三级非伤亡事故,由矿调度室____生产、机电、通风、地测、安监科等部门参加进行事故调查。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一、引言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为了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的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统计分析通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统计分析内容(一)事故隐患分类统计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统计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情况统计,包括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进度、整改效果等方面。
(三)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使用情况统计对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
(四)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隐患治理前后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方面。
四、统计分析方法(一)数据收集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现场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收集事故隐患相关信息。
(二)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三)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隐患基本情况:事故隐患分类、数量、分布情况等;2. 事故隐患整改情况: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进度、整改效果等;3. 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使用效果等;4. 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事故隐患治理前后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5. 存在问题及建议: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煤矿事故分析处理制度精选

煤矿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为了加强事故治理工作,全面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缘故,汲取事故教训,研究分析事故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平安消费,特制定如下规定:
1、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有效防止和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平安消费的正常运转。
2、当班发惹事故后,首先由当班平安员、跟班队干及班组长查证事故现象、事故性质、事故品种、事故缘故、区别属什么样的事故。
3、按照事故的性质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4、下班后,及时在队组治理机构的组织下,由队长负责组织进展事故分析,建立事故分析台账。
5、通过分析,分清责任,做出详细处理意见,通报全队,并制定防备措施。
6、关于事故的分析,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认真落实,不拖延或谎报和隐瞒真相,一经查出严加重处,同时制定防备措施。
7、事故处理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3篇)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一、事故汇报总体要求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或____,矿调度室应立即弄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和人员情况,在____抢救处理的同时,由当日矿值班领导按照事故回报的规定和程序,如实向矿领导汇报。
事故一时难以弄清准确情况的,也必须先汇报事故概况,然后再做多次补充汇报,不得迟报、瞒报事故。
人身事故、冒顶事故或其它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要传报事故现场示意图。
事故汇报规定1、发生整个矿井停工超过____分钟或整个采区停工超过____小时的事故,____分钟内如实上报。
2、发生下列重大非伤亡事故或事故隐患,立即上报,超过____分钟视为迟报。
a全矿井停电;b主扇出现故障;c地面火灾、井下火灾或井下出现高温点火;d瓦斯、煤尘燃烧,爆炸;e煤与瓦斯突出或动力现象;f井筒或地面灌水、井下突水;g 排水房泵发现有隐患或进水、掩泵‘h主提升设备断绳、坠罐、卡罐、过卷、大型物件坠入并筒;i运输机车碰头、追尾、车辆____造成翻车和斜井跑车;j主运输皮带、采区运输皮带拉断;k采面冒顶堵塞风流、掘进工作面冒顶堵人;l瓦斯超限;m瓦斯抽放设备应出现故障停运;n发电设备出现故障或停电;o 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电;p输电主干线路停电;q自营铁路运输中断;r压力容器爆炸;s矿井出现单回路供电;t其他认为严重的事故。
其中。
一级重大事故,如透水、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大面积冒顶,全矿井停风、停电等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的事故,棋煤炭局要立即报棋局调度室。
3、发生人身伤亡事故,____分钟内如实上报棋煤炭局;重、特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上报。
4、应工农关系纠纷、劳资纠纷或其他原因发生的影响矿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____,____分钟如实上报棋煤炭局。
5、各种事故汇报记录必须书写清楚,装订清楚,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
6、对因迟报、瞒报事故的单位除罚款和责成补补报外,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企业机电事故的统计与分析工作,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包含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修理、操作和监测等相关岗位。
三、定义和缩写1.机电事故:指与煤矿机电设备有关的全部心外事故,包含设备故障、运行异常、火灾、爆炸等。
2.统计分析:指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以确定事故的原因、规律和趋势。
四、管理标准1. 事故统计与报告1.1. 每个煤矿企业的机电事故统计与报告工作由职能部门负责,设立特地的事故统计与分析人员。
1.2. 机电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向职能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含事故发生时间、地方、原因、伤亡情况等认真信息。
1.3. 职能部门依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进行事故报告的汇总和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事故原因分析2.1. 职能部门应对每起机电事故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明确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2. 原因分析应基于事实、科学和客观的原则,排出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因素。
2.3. 原因分析应考虑设备自身的质量、操作管理的规范性、人员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4. 职能部门应依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及时进行整改,以避开仿佛事故的再次发生。
3. 事故数据分析3.1. 职能部门应定期对机电事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包含事故发生率、伤亡率、实在原因分布等指标。
3.2. 通过事故数据分析,职能部门可以了解事故的发展趋势,发现事故高发区域和高风险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防备措施。
3.3. 职能部门应将事故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向相关部门供应数据支持,以便于订立更好的安全管理措施。
五、考核标准1. 事故统计与报告考核1.1. 定时报告:职能部门应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事故统计与报告工作,未定时报告的,扣除相应的考核分数。
1.2. 报告准确性:职能部门应确保事故报告的数据准确无误,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煤矿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开采和生产行业之一,但同时也是事故多发和风险高的行业。
在煤矿生产运营过程中,机电设备事故是一类较为常见且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事故类型。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统计分析机电事故数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统计意义煤矿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事故的规律性和相应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机电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识别事故的成因和隐患,发现事故多发区域和多发时段,以及设备故障类型和频率分布,进一步从根源上解决事故问题。
二、机电事故统计分析的内容1. 事故类型统计:对煤矿机电事故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包括电气事故、机械事故、设备故障等。
通过不同事故类型的分析,可以了解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2. 事故原因分析:对每起机电事故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和挖掘,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管理不善等。
通过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事故地点统计:对发生机电事故的具体地点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事故频发区域和高风险区域,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4. 事故时段分析:对机电事故发生的时段进行统计,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高峰时段和特点。
由此,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时段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5. 设备故障分布统计:对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类型和频率进行统计,了解设备故障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依据。
三、机电事故统计分析的意义1. 发现事故规律:通过对机电事故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找出事故多发的原因所在,从而提供预防和管理的依据。
2. 建立安全评估体系:通过机电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为煤矿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估体系,评估各种风险和隐患的程度,为煤矿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指导。
3. 制定预防措施:通过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核心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一、制度目的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防备和削减煤矿事故的发生,加强对
煤矿事故的统计和分析,适时调整和完善防备工作措施,提高煤矿
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特订立本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在我国境内从事煤矿生产的单位和个人。
三、制度内容
1、统计与汇总
各煤矿单位应当实行有效措施,收集、记录每个月的事故数据,并汇总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将数据公示于煤矿,对外公开便
利监督。
2、分类与分析
煤矿事故数据要依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和分析,如依照
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原因、事故严重程度等等。
3、调查与评估
当发生事故时,应当适时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死亡和受伤人数,同时评估事故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提出防
止再次发生的建议措施。
4、反馈与整改
当显现事故时,煤矿单位应当适时进行反馈和整改措施,在发觉问题的同时立刻进行处理,适时补齐漏洞,避开后续的事故。
5、安全意识教育
为了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学问,煤矿单位应当定期布置工人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实行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学问宣扬和安全预警,带动和推行四周的人共同为安全保障做贡献。
四、制度执行
本制度实行监督制度,通过检查和绩效评估,强制每个煤矿单位执行本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对于违反本制度的煤矿单位,将依法进行惩罚。
五、制度评估
本制度将在每年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煤矿单位评价的参考指标,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本制度中的各项内容。
六、制度改进
本制度会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时地修改,对于制度存在的问题,煤矿单位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七、制度宣扬
为了让每个煤矿单位和工人了解本制度,本制度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扬和推行,包括在煤矿领导会议上讲解、在煤矿办公场所张贴、以及向煤矿工人发放宣扬手册等等途径,确保本制度得到全方位地宣扬推行。
八、制度总结
本制度通过对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煤矿生产安全的调查评估、安全意识教育等多项措施,达到了防备和削减煤矿事故的目的。
为
了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煤矿事
故的统计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