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制药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综述

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监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这就要求有合适的实时检测设备。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的选择、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个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微芯片上,通过微通道结构来控制流体流动,从而完成不同的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它为生化分析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通俗点,就是将实验室搬到微芯片上,微流控芯片为环境监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分析监测设备。本文介绍了以色谱纸为基材制作了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芯片的发展现状、芯片的制作、芯片检测方法,并将纸基微流控和微污染物-微生物的活性相结合,对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

2. 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

一种新兴的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快速分析、低消耗、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它具有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已经显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它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微流体驱动或者控制、检测技术为依托,以微通道网路为结构特征,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主要应用对象,把整个实验室的功能集成到芯片上,而且制作简便,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微流控研究已经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学科交叉性强,分析化学则是其第一轮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应用领域[1]。近年来,微流控研究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3.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现状

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的概念是1990年Manz和Widmer等人首次提出来的,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一。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或称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on-a-Chip,简称LOC)是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MEMS)、计算机、电子学、材料科学及生物学、医学的交叉实现化学分析系统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生物芯片(Biochip)和芯片实验室(Lab-On-Chip,LOC)都属于片μ-TAS的范畴[2-3]。以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为基础的微流控芯片是其核心技术。

微流控分析芯片最初只是作为纳米技术革命的一个补充,在经历了大肆宣传及冷落的不同时期后,最终却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微流控分析芯片最初在美国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Chip),在欧洲被称为“微整合分析芯片”(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s),随着材料科学、微纳米加工技术和微电子学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微流控芯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是远不及“摩尔定律”所预测的半导体发展速度[4]。今天阻碍微流控技术发展的瓶颈仍然是早期限制其发展的制造加工和应用方面的问题。芯片与任何远程的东西交互存在一定问题,更不用说将具有全功能样品前处理、检测和微流控技术都集成在同一基质中。由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小通道及其所需部件,在设计时所遇到的喷射问题,与大尺度的液相色谱相比,更加困难。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尤其是在研究芯片衬底的材料科学和微通道的流体移动技术得到发展后,微流控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今的研究集中在集成方面,特别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制造具有超强运行能力的多功能芯[5-6]片。

4.微流控芯片制作目前的现状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就是在所选用的芯片材料上制作出微通道,然后在制作好的微流控芯片上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分离、反应和检测,因此需要采用

特定的微细加工技术。微加工技术就是将设计好的图形高精度的转移到芯片上的技术,由于用于微流控芯片制作的材料比较多,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千差万别,因此加工微流控芯片的方法也就比较多[7]。其中纸质微流控芯片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流控芯片形式。与普通意义上的微流控芯片基材相比,它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无需复杂外围设备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发展资源匮乏条件下的生化检测新方法。由于色谱纸是由纤维素组成的,是亲水性的,允许水溶液通过纤维层,这样的性质就为用色谱纸来制作微流控装置提供了基础。纸基微流控就是以色谱纸作为芯片材料,使用光刻技术、喷墨印刷技术、蜡印刷技术、打印PDMS和等离子体氧化等技术制作而成。这种低成本的纸基微流控诊断和分析装置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或者是家庭式的床前检验是很有帮助和吸引力的。由于它具有携带方便、可一次性使用、成本低廉、所需样品的体积小、分析速度快、可以进行多种物质同时检测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而且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8]。

4.1光刻法

光刻法[9]就是在纸上形成微通道来制作纸基微流控,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SU-8光刻胶均匀涂覆于色谱纸上(使用旋转涂胶仪涂覆或者将色谱纸浸入SU-8光刻胶中进行涂覆);

(2)其次将涂好光刻胶的色谱纸在95℃下烘干大约10 min(不同的文献中根据实验要求采用的烘干温度也有所不同);

(3)然后将一张已经制作好的光掩膜覆盖于色谱纸上,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曝光处理,于95℃下再次烘干1-3 min,将曝光后未聚合的光刻胶用丙酮除去,从而在色谱纸上形成微流控通道;

(4)最后将制作好的纸基微流控在室温条件下干燥lh即可进行实验。

光刻法虽然是应用最多的制作纸基微流控芯片的方法,但是它存在两个缺点:

(l)坚硬的光刻胶憎水区容易受到弯曲、折叠而被破坏;

(2)光刻技术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且光刻胶本身的价格也较贵,整

个制作过程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4.2 喷墨印刷法[10]

喷墨印刷法制作纸基微流控包含两步,用疏水性的烯基烯酮二聚体-庚烷溶液代替墨汁装入重组的数字喷墨打印机中,将设计好的微通道图案打印到色谱纸上,烘干8 min使烯基烯酮二聚体凝固,凝固以后打印区域变的疏水性,而没有打印的区域仍然是亲水性的,这样就制作好了纸基微流控装置。喷墨印刷可以将生物分子试剂或指示试剂精确地传输到微流控反应区域形成生物化学传感区。通道区域和检测区域的制作只需要简单的印刷步骤即可完成,这样制作好的纸基微流控传感器可以用于特定的试验或者进行定量分析试验。通过喷墨印刷制作的纸基微流控装置可以承受严重的弯曲、折叠,而且制作所用的烯基烯酮二聚体相比SU-8光刻胶非常便宜,另外用喷墨印刷法制作纸基微流控时可以按照需求随意改变打印的图案。

4.3蜡印刷[11]

用蜡印刷方法制作纸基微流控分析装置是指用合适的加热装置使蜡在色谱纸上熔化形成憎水区,它的制作过程包含两个核心步骤:(l)将固体蜡印刷在色谱纸表面上;

(2)加热使蜡融化进入色谱纸的纤维层内形成完整的憎水区,这样的研究工作己经被独立的进行并完成。

4.4在纸上打印PDMS[10]

使用一种改进的台式绘图仪,通过将憎水的PDMS聚合物溶解在己烷中形成的溶液打印在色谱纸上来形成一些简单的微通道,这种方法克服了使用光刻法制作成的纸基微流控装置的不灵活性。PDMS渗透入色谱纸内形成一堵水溶液无法通过的僧水墙,水溶液通过毛细管作用而进入亲水通道中。这种方法相对SU-8光刻胶的优点是PDMS是一种弹性纤维,它打印在色谱纸上时比光刻胶更具有柔韧性和弹性,因此纸基微流控装置可以任意弯曲、折叠而没有破坏通道的完整性。而且PDMS较SU-8光刻胶便宜,也不需要

在一个洁净间里完成这个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它不需要光刻时的曝光、显影等步骤,制作过程更为简单、快速。由于所使用的溶剂表面张力较小,PDMS 可以很容易的渗透入色谱纸内,而色谱纸不是一个均一的、多孔、疏松材料,所以不能很好的控制PDMS的渗透,这样就导致了制作出的纸基微流控的憎水区边缘不直。

4.5等离子体氧化[12]

用等离子处理技术来制作微流控图案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色谱纸浸入到烷基烯酮二聚体-庚烷溶液当中使色谱纸疏水化,然后马上将其置于通风橱内使庚烷挥发,再将色谱纸置于100℃烘箱中45 min以使烷基烯酮二聚体凝固,这样得到的色谱纸就变得疏水化。接着将纸基夹在金属膜(上面有设计好的图案)之间,置于15 W强度的真空等离子反应器中15 s,就在纸基上形成了亲水区。用等离子处理技术不会在纸上留下明显的标志,而且还保持了色谱纸原有的柔韧性和表面形貌,等离子处理过的亲水区域可以被水或水溶液湿润而且允许溶液通过毛细管作用流动。和以前文献所报道的纸基微流控的制作相比,这种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仅可以用于样品检测,而且可以将一些功能单元如控制开关、微量过滤器、微型反应器集成在纸基微流控分析装置上,使它的应用更为广泛。

5.微流控芯片用于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检测技术目前的现状

微生物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微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微生物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表征微生物活性的指标有微生物量、菌种、各种酶(如脱氢酶、水解酶等)活性、ATP含量以及耗氧速率OUR等,微生物存在于水体、土壤、大气中。常规微生物活性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但存在耗时长、费用高、对设备、人员及环境等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以微机电加工(MEMS)为依托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为微生物检测提供了新途径。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可以集成多种不同的操作单元,易于实现高通量的分析,便于实现系统微型化,样品和试剂耗量极少,检测手段更为丰富,在微生物分

析检测领域备受关注[13]。

微流控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包括检测系统的微型化。与传统的仪器分析系统相比,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选择性、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信噪比等特点。在微流控芯片的分析过程中,可供检测的样品进样体积小(微升、纳升甚至皮升),并且检测的区域一般也很小,因此对检测器的要求很高,需要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由于微通道尺寸小,因而试剂与样品的混合、反应、分离等过程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秒级)完成,因此,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检测器应该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5.1比色分析

纸基微流控在比色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也最为简单使用光刻法制作了纸基微流控装置,然后在上面滴加不同颜色、不同体积的染料,通过用扫描仪或者其他设备来记录、比较颜色的强度,从而进行比色分析[14]。

5.2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本身具有仪器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这和纸基微流控结合起来可能是有益的。先用光刻技术在色谱纸上制作微流控通道,接着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纸微流控上制作了三电极系统,然后用循环伏安法来解释一些物质如葡萄糖、乳酸、尿酸的电化学行为。纸基微流控电化学传感装置可以对水溶液中的一些重金属离子进行定量分析,并且这种低成本的分析装置在公共健康检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是很有用的[15]。用计时电流分析法对人工尿样中的葡萄糖进行了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其检出限为0.22 mM(相当于4 mg/mL),这比以前所报道的传统的血糖仪(1.0 mM)和比色法(0.5 mM)的检出限都要低。纸基微流控电化学分析装置为水溶液中生物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平台,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l)将高浓度的检测体系和小装置结合在一起;

(2)重量轻,携带方便,可一次性使用,可折叠;

(3)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高;

(4)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

5.3生物样品分析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第一步就是准确的进行诊断,这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是完全可行的,可是对于一些发展中的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就有困难存在。而许多的诊断检测都是依据纸进行分析试验的,这些试验对疾病进行了检查,并且对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对于人类健康的监控来说,生物样品的分析是必要的,传统的实验室的仪器虽然可以对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这些分析仪器往往是大型的,昂贵的,而且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生物样品体积的需求也很大,在一些偏远地区比如那些工业不发达的城市,或者紧急情况,或者家庭健康检测是很难实施的,而纸基微流控分析装置可能是最简单的、最便宜的、最好操作的、需要液体量最小的生物医学分析装置,它为生物医学诊断检测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比简单的试纸检验更多元化,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平行检测试验,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更快速、方便[15]。例如:糖尿病的检测

6.脱氢酶活性(DHA)测定法的发展

目前用于表征微生物活性的指标有微生物量、菌种、各种酶(如脱氢酶、水解酶等)活性、ATP含量以及耗氧速率OUR等。

废水生物处理及活性污泥消化的实质,是经微生物所产生的多种酶催化一系列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脱氢酶能使被氧化有机物的氢原子活化并传递给特定的受氢体。因而,脱氢酶的活性可以反映处理体系内活性微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活性,以评价降解性能。也可应用该酶活性做为检测金属对活性污泥的毒性指标。因此,脱氢酶活性的检测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甚为重要[16]。

脱氢酶由活的生物体所产生,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在生物细胞内催化有机物氧化脱氢,并将其传递给最终受氢体,它能够催化氢从被氧化的物体(基质AH)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受氢体B)上:AH+B→A+BH,即酶促有机物质脱氢的作用。因此,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加入人工受氢体的办法进行检

测。

通常用于检测脱氢酶活性的人工受氢体包括TTC (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刃天青、亚甲基蓝以及取INT (碘硝基氯化四氮唑蓝)等,通常用人工受氢体(指示剂)的还原变色速度来确定脱氢过程的强度。其中研究和应用最广的是TTC ,TTC 是最早被人们发现并用于生化分析实验中的人工受氢体[17]。各自的原理如下:

(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无色接受氢原子而被还原成红色的三苯基甲臢(TF ); 2脱氢酶(底物)(氧化的底物) CH HN N N C 6H 5N C 6H 5+2e +C 6H 5C N N C 6H 5H N N C 6H 5C 6H 5+HCl +Cl -

(2)对氯化碘硝基四氮唑(INT )接受氢原子被还原为蓝色物质;

(3)生物染料亚甲基蓝其测定脱氢酶活性的过程则是一个退色过程,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脱氢酶将有机质的氢脱下,使有机质氧化,并将氢转移给氧化性化合物,在无氧条件下亚甲基蓝(蓝色)接收氢转化成还原型亚甲基蓝(无色);

(4)生物染料刃天青测定脱氢酶活性的过程也是一个退色过程,但反应过程稍复杂一些,反应步骤如下图所示:

相对于TTC,亚甲基蓝、刃天青的褪色反应不容易控制,而INT零售价格较高,且国内不易买到。

参考文献

[1] McCormick R,Nelson R,AlonsoAnligo M.Microchannel Electrophoretic SeParations of

DNA in Injection-Molded Plastic Sibstrates [J]. Anal. Chem. 1997,69(14):2626-2630.

[2] Roberts M.A,Rossier J.S,Bercier P.UV Laser Maehines Polymer Substrates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diagnostie Systems[J]. Anal. Chem. 1997, 69(11): 2035- 2042.

[3] Fabricio Ribeiro de Souza,Guilherme Liberato Alves,and Wendell Karlos Tomazelli

Coltro. Capillary-Driven Toner-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Clinical Diagnostics with Colorimetric Detection[J]. Anal. Chem.2012,84:9002-9007.

[4] Mallory M.Mentele,Josephine Cunningham,Kirsten Koehler,John Volckens, and Charles

S.Henry.Microfluidic Paper-Based Analytical Device for Particulate Metals[J]. Anal.

Chem. 2012,84:4474-4480.

[5] 周小棉,戴忠鹏,罗勇等.注塑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酷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性

能考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1(26):52一54.

[6] Swee Ngin Tan,Liya Ge,Hsih Yin Tan,Weng Keong Loke,Jinrong Gao,and Wei

Wang.Paper-Based Enzyme Immobilization for Flow Injectio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Integrated with Reagent-Loaded Cartridge toward Portable Modular Device[J]. Anal. Chem. 2012,84:10071-10076.

[7] 宋满仓,王敏杰.微成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5):1-5.

[8] 殷学锋,方群,凌云扬.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加工技术[J].现代科学仪器,2001,4:10-14.

[9] 唐飞,王晓浩,杨波. PMMA微流控检测芯片的设计与制作[J].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

程,2009,7(2):182-185

[10]朱迅.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激光加工技术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2004.

[11] Fogarty B.A,HepPert K.E, Cory T.J.etal.Rapid Fabrieationof Poly (dimethylsiloxane)

Based Microehi PCapillary Electro Phoresis Deviees Using CO2 Laser Ablation[J].Analyst,2005,130(6):924-930.

[12] A Mair,Emil Geiger,Albert P Pisano.Injection molded microfluidic chips featuring

integrated intercon nects[J].Lab Chip,2006(6):l346-1354.

[13] 王晓东,罗怡,刘冲.塑料(PMMA)微流控芯片微通道热压成形工艺参数的确定[J].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22):2061—2063.

[14] Koumy L.Schmalzing D,Solos SO.et a1.Eight hundred-base sequencing in a

mierofahricated electraphoretic device [J].Anal.Chem.,2000,72:3388-3391.

[15] Fang Q,Xu GM,Fang ZL.A high-throughput continuous sample intreduetion interface

for microfluidic chip-bas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ystems[J].Anal.

Chem.,2002,74:1223.

[16] Roper MG,Shackman JG,Dahlgren GM,et al .Microfluidic chip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hormone secretion from live cells using an electrophoresis-based immunoassay[J].Anal .Chem.,2003,75:4711—4717.

[17]郑志永,姚善泾.比色法测定大肠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 39(3):433—436.

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文献综述

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摘要:酶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过程叫做酶工程。药用酶是指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功效的酶。酶法制药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药物的技术过程。现在生物制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字:酶工程;应用;药物 引言:因为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强,催化作用效率高和催化条件温和,酶制剂已成为制药方面的新宠。在制药方面,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也很显著。 Abstract: The enzym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enzyme engineering process called. A medicinal enzyme is a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 of the enzyme. Enzymatic method of medicine is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enzyme catalysis, converting a substrate for drug technology process. Now the biopharmaceutical receives people's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the enzymes in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nzym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drug Introduction:Because the enzyme catalysis has strong specificity, high efficiency and catalysis catalytic mild condition, enzyme preparation has become the new favorite of pharmaceutical. In medicine, the enzyme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treatment effect is also very significant. 一、概述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制药是将酶或活细胞固定化后用于药品生产的技术。应用固定化的酶或细胞戳了能全程合成药物分子,还能用于药物的转化。[1] 酶工程作为发酵工程的替代品,其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将导致整个发酵工业和化学合成工业的巨大改革。[2] 酶工程制药主要研究各种产药酶的来源、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及相应的操作条件等。酶工程生产药物具有生产工艺结构简单紧凑、目的产物产量高、产品回收容易、回收率高、可重复生产及污染少等优点。药用酶是指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功效的酶。例如,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天冬酰胺酶,用于防护辐射损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的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等。[2] 酶法制药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药物的技术过程。例如,用青霉素酰化酶生产半合成抗生素,用β—络氨酸酶生产多巴,用谷氨酸脱羧酶生产γ—氨基丁酸等。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酶法制药还可以利用酶固定化和酶的非水相催化技术。[1] 酶法制药技术主要包括酶的选择与催化反应条件的确定,固定化酶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酶的非水相催化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等。 药用酶的生产技术有:①提取分离法;②生物合成法;③化学合成法。[3] 二、固定化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固定化酶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1953年联邦德国的格鲁布霍费和施莱恩采用

生化、制药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综述

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监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这就要求有合适的实时检测设备。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的选择、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个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微芯片上,通过微通道结构来控制流体流动,从而完成不同的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它为生化分析新局面的开创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通俗点,就是将实验室搬到微芯片上,微流控芯片为环境监控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分析监测设备。本文介绍了以色谱纸为基材制作了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芯片的发展现状、芯片的制作、芯片检测方法,并将纸基微流控和微污染物-微生物的活性相结合,对微污染物-微生物活性的微流控芯片直接检测进行了初步研究。 2. 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概况 一种新兴的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快速分析、低消耗、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它具有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已经显示了重要的应用前景。该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它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微流体驱动或者控制、检测技术为依托,以微通道网路为结构特征,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主要应用对象,把整个实验室的功能集成到芯片上,而且制作简便,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微流控研究已经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学科交叉性强,分析化学则是其第一轮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应用领域[1]。近年来,微流控研究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 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二、学习和指导 (一)课程选修 学生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 各学科应加强对此教学环节的指导。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有关文献综述方法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此外,各学科必要时应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选择题目、撰写提纲和论文。 三、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如何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学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之前要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产淀粉酶菌株鉴定及酶的制备(可编辑)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产淀粉酶菌株鉴定及酶的制备(可编辑)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产 淀粉酶菌株鉴定及酶的制备 (20届) 毕业论文 摘要: 从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和常规生理生化 鉴定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为了确定该菌株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对这 一菌株进行16S RNA分子鉴定。主要是通过16S rNA测序与GenBank 中已有的序列比对来鉴定菌种序列比对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有99%的相似度。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 适反应pH值为6.0。 关键词: ;; Abstract: A strain of amylase producing was isolated from nature.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the shape and gener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location in taxonomy, 16S rDNA sequence of the strain was sequenced and it had the similarity of 99, with that of the Bacius amyloliquefaciens. Amylase which is extracellular in incubation period of the strain can be purified by salt ou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amylase is 60? and the optimum pH is 6.0. Keywords: amylase; strain identification; preparations of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文献综述格式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摘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综述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论文总结部分万能范文(必备5篇)

综述论文总结部分万能范文(必备5篇) 综述论文总结部分万能范文第1篇 很多新手在进行综述论文写作的时候,会很容易急于上手,但是综述论文的行文框架和逻辑层次其实是最重要的,这个不先理顺,后面很容易出现大修,又要重新替换文献,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般行文逻辑的梳理,我们通常建议新人可以采用纵横式的方法,纵向就是以研究的时间轴为主,从该研究领域的产生到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哪些进展,再到近年(特别是3年或5年内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而横向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出现了哪些比较有现实意义、有突出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进行较详细的展开说明,丰富读者的科研思路和认知,帮助大家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脉络。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小技巧,如果对于这个研究方向不是很熟悉的话,不要急于找老旧的综述论文,可以多阅读几篇近三年内毕业、该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论文,特别是第一章绪论,然后再延伸到他们导师或实验室的相关期刊论文,一般对这个领域也会有一个大致前沿的了解。综述论文总结部分万能范文第2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药学优秀文献综述范文(共3篇)_1

药学优秀文献综述范文(共3篇) 1、创新教学,知识完善。 《药品市场营销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是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还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问题预判及解决处理能力。因此,在对课程的内容要点及实训能力的设置安排上等方面上授课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项目模块的形势进行实训教学。 这样安排使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在就业时更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领域不断发展,课程内容也要不断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战案例及资料来填充学生的知识点。 2.课堂教学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化,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枯燥无味,而且教学效果呈现一般。根据药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原有单一课堂形势,利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较强的内容,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方法创新。 典型案例分析。教师多以讲解形式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传统营销手段由4P逐渐转变成4C理论,即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过去对于产品价格的

定位仅菊限于商品生产的成本加上适当的利润,而4C理论中对于价格的定位延伸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它不仅包含了商品生产的成本又包括了消费者购买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消费成本=体力+时间+风险+交通等因素)。对于传统4P理论中的Price,企业更看重的是短期效益。而4C理论中的Cost,则看出企业更注重的是长远发展和更高利润,这就推动了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手段进入一个新台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对营销环境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能力,从而为药品营销渠道决策学习做好铺垫。 问题式导入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套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是一种利用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界定学习目标,收集所需信息最后通过报告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以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为主,教师为辅助教学。从注重倾听逐渐转变为注重沟通与交流。基于某一实际问题的提出,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还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个人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同学间的相互默契及团队关系。教师不再是唯一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情景模拟式教学。在药品营销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布分主要采取情景模拟的学习形式,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医生、患者、药店售药人员、企业代表等角色。假设一段工作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模拟结束后每个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教师负责辅助指导,并根据观察学生在模拟扮演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问题进行专业

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化工类论文综述范文(推荐21篇)

化工类论文综述范文(推荐21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 1常用设备材质的选择及使用 很多设备在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要懂得设备的原理,以便能够更好的选择。而很多操作一定要按照对应的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加大设备的损坏率。 设备材质选择 化工生产多为腐蚀性液体及气体,所以在设备的选材方面要根据物料的性质,进行材质的选择。 搪瓷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比较常用的设备,搪玻璃反应釜的操作规程如下 开机前检查。检查各安全附件是否灵敏可靠,釜盖是否紧固,螺丝是否松动;检查减速机内油量是否达到要求;盘车2至3转,检查搅拌有无摩擦碰撞情况;准备。将罐内清洗干净,保证清洁无杂质。开车及运转。按工艺规程开启有关阀门;按下启动按钮,注意检查搅拌器是否正转,(如反转调整)正转检查搅拌器的工作情况,应无摩擦、无碰撞、无异常声音,否则应立即停车检查;经常检查压力表、温度计所示读数,温度及压力应在允许范围之内,釜内及夹层均不准超温、超压工作。否则应立即停车,采取措施;经常检查电机温升,应不超过65℃,电机声音是否正常,电流应不超过规定值;经常检查减速机是否漏油,阀门、管路等是否漏气或漏料,如出现漏油、漏气、漏料现象应立即停车并报主管部门进行

修理;如开车时一次启动不起来,应立即报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严禁反复 多次启动;设备运行中应经常检查釜内反应料液情况。停车。按下停车按钮;搅拌器自然减速;卸掉罐内压力,并进行放料。注意事项。如长期停 用或投其它物料时,应将罐内清洗干净,断开总电源;冬天停车时,应将 罐内及夹层的水放掉,以防止冻坏设备;停用时,如到罐内进行检查,必 须将罐内冲洗干净,断开电源,罐外要有专人进行看护,方可进行操作; 经常保持釜体及油漆完好,搞好环境卫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紧 急情况下停止运行。 2关键设备 在生产中,关键设备尤为重要,因为它的损坏会影响车间的整体生产 及存在安全风险,而如何识别关键设备,就尤为重要。 关键设备的识别 关键设备定义:是指设备在检维修或损坏时,影响车间生产、并存在 安全风险及环境风险。 预防维护方案 在每个车间投产前,要识别出车间内的关键设备,并针对关键设备制 作出维护方案及应急处理方案,以便出现问题后,能够应急处理,避免出 现安全及环境风险或影响生产进度; 3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现代化的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的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越来越复杂,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设备在现代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引言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工程实践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化学工程设计、反应工程、传输现象以及过程控制等多个 方面。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实际工程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 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实践应用的基石,本小节将重点 综述该领域的文献。其中,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热力学性质对化工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流体力学、传热学和质量传递学等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研究这些理论对借助化学反应进行物质转化的工艺进行优化和改 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包括化工过程的设计、优化和控制等方面。本小节将综述相关文献, 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化工过程的设计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如何将化学原理和工艺技术 转化为可实施的工程方案。此外,化工过程的优化也是化学工程与工 艺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进一步提高工艺效率和

经济性。同时,过程控制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 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确保工艺操作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四、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和研究方向,本小 节将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创新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绿色化学工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工 艺流程和选择环境友好的原料,降低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此外, 膜分离技术、催化剂设计与合成以及纳米材料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 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化学工程与工 艺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崭露头角,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 高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效率。 五、结论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进行了概述。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实践应用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方案;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则指导着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未来发展。希望 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化学工程与工艺 的进一步发展。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通常是指对某一主题或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分析和综合,在毕业论文中起到了收集、整理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的作用。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问题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揭示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方向,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文献综述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的内容应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展开,所以首先需要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以便能有针对性地找到相关文献。 2. 检索文献: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等途径检索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常用的学术数据库有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PubMed等。在检索文献时,需要使用关键词、主题词等进行精确的检索。 3. 阅读和筛选文献: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并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的要求,筛选出与研究问题相关、质量较高的文献。对篇幅较长的文献,可先阅读摘要和关键词,有选择性地阅读全文。 4. 分析和整理文献: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根据文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论等进行整理。可以使用文献综述矩阵或MindMap等工具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研究的优缺点、 主要结果和不足之处等。

5. 综合和评价文献: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文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综合和评价。可以比较不同研究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评价其贡献和不足,并指出自己的研究的创新点。 6. 撰写文献综述:将整理和评价的文献结果进行撰写,按照相应的格式和结构进行组织,包括引言、文献综述主体、结论等部分。 以上是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具体的操作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为论文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同时也能显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文献综述格式说明--北京化工大学版

学号: 北京化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学院名称: 专业: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文献综述(居中黑体三号加粗) 一、前言(宋体小三加粗,段落前0.5行间距) (内容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最小值22磅,段落前0.5行间距) 点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二、正文(宋体小三加粗,段落前0.5行间距) (内容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最小值22磅,段落前0.5行间距)

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三、结论(宋体小三加粗,段落前0.5行间距) (内容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最小值22磅,段落前0.5行间距) 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四、参考文献(宋体小三加粗,段落前0.5行间距) 文献综述中提及的观点、数据等内容,需要添加文献索引,并在此部分顺序标出,格式见“说明1:引用参考文献说明”。 字体要求为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最小值22磅。 参考文献总数不少于20篇,其中至少5篇英文。 请注意: 文献综述总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上。封面不标

制药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制药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在现代医药领域中,制药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新药的开 发和生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文献的方法,探讨制药 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 1. 前言 制药工程是制药学中与工程学和技术相关联的学科,旨在通过工程 原理和技术手段来开发和生产药品。制药工程的发展使得药物的研发 和生产更加高效和安全。 2. 制药工程的发展历程 2.1 传统制药工程 传统制药工程主要关注药物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选择、药物合成、药物提取和纯化等。这些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需求, 但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2 现代制药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制药工程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生 物制药、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等。这些手段不仅提高了药物的质量和 效果,还改善了制药过程的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3. 制药工程的关键技术 3.1 生物制药技术

生物制药技术采用生物体或其部分进行药物的合成和生产,包括基 因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培养等。生物制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纯 度和效力,还能减少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3.2 微观尺度控制技术 微观尺度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纳米技术可以 制备纳米级的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微流控技 术则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制备过程,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3 过程优化和工业化 通过优化制药过程和推进工业化生产,可以提高药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过程优化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反应条件、优化设备结 构和控制操作参数。 4. 制药工程的挑战与展望 4.1 多学科融合 制药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合 作和交流。多学科融合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制药工程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4.2 环境友好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增加,制药工程需要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开发绿色制药技术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是制药工程未来的发展 方向。

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G.G。Mohamed小组[18]、印度的M. Kandaswamy 小组[19]、美国的Michael K。Chan 小组[20]都曾发表过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3。Schiff碱的合成方法 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合成法和分步合成法,分步合成法得到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产率上,还是在产品纯度上都较直接合成法理想。当反应活性低或选择性不好,用前述两种方法合成的产物不稳定或者产率低时,可选用模板合成法。所谓模板合成法就是将金属离子作为模板试剂加入到羰基化合物中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的一类合成方法.如在合成二羰基化合物和多胺的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时多采用此方法.当合成的Schiff碱在反应溶剂中溶解度很小,上述三种合成方法均不适用时,一般采用逐滴反应法,即向胺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活泼碳基化合物溶液的一种方法[21]。这些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它们各有优缺点。 4. DNA的组成及结构[22-26]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大分子,它不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还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变异等生命活动都与核酸密切相关。因此,核酸是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酸由核苷(包括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根据戊糖是D—核糖或D—2-脱氧核糖,将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DNA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图1。1)。 图1。1 DNA碱基的结构 脱氧核苷酸之间由3′, 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单链,称为DNA的一级结构。基因的表达取决于DNA的一级结构。1953年,Watson和Crick在前人研究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