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压力检测规范

合集下载

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e)是指由于沉积物的压实作用,地层中孔隙流体(油、气、水)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之孔隙流体压力(pore fluid pressure)或孔隙压力(pore pressure)。

正常压实情况下,孔隙流体压力与静水压力一致,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液柱的垂直高度,凡是偏离静水压力的流体压力即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abnormal pres.sure),简称异常压力。

孔隙流体压力低于静水压力时称为异常低压或欠压,这种现象主要发现于某些致密气层砂岩和遭受较强烈剥蚀的盆地。

孔隙流体压力高于静水压力时称为异常高压或超压,其上限为地层破裂压力(相当于最小水平应力),可接近甚至达到上覆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分类常用的指标是地层压力梯度(单位长度内随深度的地层压力增量,单位为MPa/km)和压力系数(实际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之比)。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thread-27166-1-5-1.html压力系数:指实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值。

压力系数是衡量地层压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

压力系数为0.8~1.2为正常压力,大于1.2称高压异常,低于0.8为低压异常。

摘自《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压力梯度:首先理解什么是梯度:假设体系中某处的物理参数(如温度、速度、浓度等)为w,在与其垂直距离的dy处该参数为w+dw,则其变化称为该物理参数的梯度,也即该物理参数的变化率。

如果参数为速度、浓度或温度,则分别称为速度梯度、浓度梯度或温度梯度。

当涉及到压力的变化率时,即为压力梯度。

区别之处就在于,压力系数为衡量地层压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压力梯度为压力的变化率。

压力系数就是实际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

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

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压力梯度是指地层压力随地层深度的变化率。

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知识讲解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知识讲解
H
(3)Sigmalog法 ①简介: Sigmalog法是1984年,美国AGP公司开发的一种
地层压力检测方法。此法克服了因井径、参数变化、岩 性等因素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较适合4000m以上的深井。
②原理:利用欠压实地层岩石强度不按压实规律变化的特 性检测地层压力。
岩石强度公式: (未考虑钻井液及地层流体的影响)
a、加岩屑于钻井液密度秤钻井液杯中,加盖后,使游 码指示读数为1g/cm³。 b、加清水充满钻井液杯,加盖后测定密度值ρT
c、计算页岩密度值ρsh=1/(2- ρT ) e、列表作H- ρsh关系曲线
ρsh
H
f、用标准透明密度图版覆盖于 H- ρsh图上,使图版的正常 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线与H- ρsh上的正常密度趋势
② dc指数方程: dc=
㏒(0.0547R/N) ρn
㏒(0.0673W/D) ρm
式中:R---机械钻速 m/h
N---转速
r/min
W---钻压 KN
D---钻头直径 mm
ρn—该地区地层流体密度
ρm—钻井液密度
③dc指数方程中各参数录取原则: a、在钻速慢的地层中,可按1.5-3m录取; b、在钻速快的地层中,可按7.5或15m录取; c、求dc指数时,各参数的录取必须在泥页岩井段,其它岩 层的参数不能用。 ④数据处理
求出岩石总强度(σt)¹⁄² 通过(σr) ¹⁄²=aH/1000+b,求该深度在正常趋势线上
所对应的岩石强度(σr) ¹⁄² 设Y=(σr) ¹⁄²/(σt)¹⁄²
则地层压力梯度为: Gp=Gm- [ 20(1-Y)]/ [nY (2-Y)H ] 式中: Gm---钻井液压力梯度 100kpa/m n=3.25/ [640 (σt)¹⁄²] 当 ((σt)¹⁄²≤1)时 n=(1/640 ) [4-0.79/(σt)¹⁄²]当((σt)¹⁄²>1)时

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地层破裂压力试验一、作业应具备的条件1.凡是下入各层技套后的探井及设计有要求的井,都要做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2.做地层压力破裂试验前,整套井控设备必须安装完备并试压合格。

3.钻井整套设备运行良好、试压泵(建议用一台水泥车,能够准确记录泵入钻井液的量)能正常工作、及各种仪表灵敏、能准确读数。

4.各岗位人员全部到位,分工明确,联络通畅,配合熟练,为收集且记录好准确、齐全的数据做充分的准备。

二、设备和工具的检查1.检查所有有关的压力表要完好。

2.检查所有的阀门完好、灵活、不刺不漏。

3.闸门组各闸门开关灵活,不刺不漏。

4.检查远程控制台、司钻控制台,保证工作正常,液控管线不刺不漏。

5.试压泵(水泥车)性能良好,管线畅通、联接正确。

三、地层破裂压力试验步骤1.钻穿水泥塞钻开试压地层。

一般钻新井眼3~5m或套管鞋以下第一个砂岩层,如果没有砂层,最多钻10m新井眼。

2.循环钻井液清洗井眼,将井内钻井液循环均匀后,测量井内钻井液密度且作好记录。

3.上提钻具使钻头进入套管内关防喷器。

4.用较小排量(0.66~1.32L/S)向井内注入钻井液。

5.计算上顶力(注压时,一定要使上顶力小于井内钻具在钻井液中的重量,否则闸板防喷器的闸板必须封在靠近钻杆公接头处,防止钻具上行)。

6记录各个时间的泵入量和相对应的立管压力值。

7做出液压试验曲线(以***队承钻的****井地层破裂压力试验为例)1、组合下钻探到水泥塞面后,钻穿水泥塞后钻进新地层5米,井深1806米处,随后循环泥浆,将井筒清洗干净。

(泥浆循环均匀后测量泥浆性能,此时泥浆密度为1.18g/cm3)2、起出一立柱,钻头提至套管鞋以内(套管下深1800.82米),接上方钻杆,关半封闸板防喷器,注意绞车刹死,闸板一定要错开钻杆接头处。

3、用试压泵以小排量往井里注入钻井液。

4、记录不同时间的注入量和套管压力。

(用试压泵注压是接在压井管汇上,立管压力与套管压力有滞后效应,如果是正注压就记录立管压力)。

地层破裂(漏失)压力试验

地层破裂(漏失)压力试验
数据处理 2、有关参数的计数 地层实际的漏失压力或破裂压力等于地层漏失或破裂时的地面表压加上井内钻井液的静液压力。
四、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数据处理 2、有关参数的计数 地层实际的漏失压力或破裂压力等于地层漏失或破裂时的地面表压加上井内钻井液的静液压力。
2.3、最小水平主地应力 Pmin=PGS+0.00981ρH 式中 Pmin—最小水平主地应力,MPa; PGS—瞬时停泵地面表压,MPa。 2.4、岩石抗拉强度,MPa, St=PGF-PGR 式中: St—试漏层岩石抗拉强度,MPa; PGR—重张时地面表压,MPa。
一、地层破裂压力
地层破裂压力是指某一深度地层发生破碎和裂缝时所能承受的压力。当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原有的裂缝扩大延伸或无裂缝的地层产生裂缝。
一、地层破裂压力
一般情况(遵循压实规律)下,地层破裂压力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增大。 在钻井时,钻井液柱压力的下限要保持与地层压力相平衡,实现压力控制。而其上限则不能超过地层的破裂压力,以避免压裂地层造成井漏。
五、现场地层漏失压力试验
五、现场地层漏失压力试验
某井试漏时井深1206米,泵排量16.35升∕冲,钻井液密度1.20克∕厘米3
累计泵冲
立压(kPa)
累计泵冲
立压(kPa)
5
836
45
14986
10
2991
50
15015
15
5123
55
15021
20
7264
60
15018
25
9391
试漏前的准备 试漏层段 确定: (SY 5430—92)《地层破裂压力测定套管鞋试漏法 》 试漏层段应选在套管鞋下第一个3~5m厚的易漏层。 井控教科书:当钻至套管鞋以下第一个砂岩层时(或出套管鞋3-5米), Q/SYCQZ《长庆区域钻井井控实施细则》钻出套管鞋进入地层5 m ~ 15 m, 《长庆油田钻井井控实施细则》钻出套管鞋进入第一个砂层3-5m时

(整理)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整理)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地层压力的定量计算对任何井及区块地层压力的认识首先是从对区域地震剖面、地质构造、地层沉积史、油气运移、生排烃史以及周边和实钻资料的综合分析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地层压力模型,绘制出地层压力、破裂压力和上覆地层压力剖面,并对即将钻探的井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套管下深结构建议。

在随后的实钻过程中,通过对实时钻井数据的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预测结果。

最后以实测的地层压力数据对所建立的地层压力剖面及模型加以校正。

由此可见对地层压力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认知-更新的过程,地层压力预测、评价服务贯穿了一口井从设计到完井的始终。

为了将问题简单化我们按其和钻井作业的对应关系将地层压力预测、监测和评价大致分为:钻前地层压力预测、随钻地层压力监测和钻后地层压力评价三部分。

其中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是对地层压力准确认识的关键,它关系到钻井作业的成败。

一、地层压力检测所需资料地层压力检测结果出自对定量数据的计算和对定性数据的分析。

所需的资料大致分为数据类、图表类和文字描述类。

数据类:预测井和临井经深度校正后的地层层速度数据及分层数据;预测井和临井的海拔高度、补心高度、钻盘面距名义海平面距离、井位坐标及地下水平面高度数据;临井套管下深结构数据;临井钻井录井数据,包括:井深、垂深、钻速、钻压、气测、出/入口泥浆密度、出/入口泥浆温度、ECD、Dxc等;临井的测井或LWD数据,包括:然伽玛或自然电位、深浅电阻率、声波、岩石密度等数据;临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包括:MDT、RFT或DST;临井地层漏失实验(LOT)或地层完整性实验FIT数据。

图表类:临井综合录井图和地层压力录井图;过井地震剖面;预测井含临井的地理位置图。

文字描述类:临井岩屑和岩芯定名及描述;临井地质完井报告、钻井报告和井史;临井井漏、井涌、井喷记录。

二、伊顿法地层压力的定量计算对地层压力的计算通常基于Terzaghi(1948)的应力模型,也既是:Pf=S-O。

在具体的计算中使用伊顿,所得出的为孔隙压力梯度而不是压力。

地层孔隙压力检测方法

地层孔隙压力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T 5623—1997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检测方法Predi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formation pore pressure1997—12—31发布 1998—07—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发布ICS 75020 E 13备案号:1163—1998SYSY/T 5623—1997目次前言………………………………………………………………………………………………………………l 范围…………………………………………………………………………………………………………2 符号…………………………………………………………………………………………………………3 破指数法……………………………………………………………………………………………………4 声波时差法…………………………………………………………………………………………………5 预测检测孔隙压力技术总结………………………………………………………………………………SY/T 5623—1997前言本标准是SY 5623—93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时,增加了用声波时差法预测检测地层孔隙压力的内容,并对原有也指效法的内容做了必要的修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Y 5623—93。

本标准由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自俊王越支本标准原代号和编号为ZB E13 006—90,首次发布日期:1990年3月27日。

本标准转为行业标准SY 5623的日期: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623—1997代替SY 5623—93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检测方法Predi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formation pore pressurel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直井钻井d e用以指数、声波时差预测检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地层压力检测

地层压力检测

地层压力检测钻进时,井内压力的掌握是使井眼压力处在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裂开压力之间。

既不发生井喷,又不压破地层,钻井的整个过程中要随时测试地层孔隙压力、井内液柱压力和地层裂开压力的平衡状况。

一、压力完整性测试1、dc 指数法dc 指数法是通过分析钻进动态数据来检测地层压力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钻进速度在钻头类型;钻头直径;水眼尺寸;钻头磨损;钻压;转速;钻井液类型;钻井液密度;钻井液粘度;固相含量、颗粒大小及在钻井液中的分布;泵压;泵速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和地层压力、地层岩性有关。

正常状况下,随井深的增加岩石的强度增大,钻速下降,但进入特别压力过渡带,正常趋势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地层的欠压实作用,地层的空隙度大硬度小,所以利用随井深钻速的变化能检测特别高压层的到来。

依据钻速模式:R=aN(W/D)d式中:R-钻速,ft/h;a-可钻性系数,对于大段页岩,视为1;N-转数,r/min;W-钻压,klbf; D-钻头直径,in;d-指数,无因次。

由钻速方程,可得出 d 指数的表达式为:d 指数可用来检测从正常到特别压力的过渡带。

但没有考虑钻井液密度的影响现场上用修正 d 指数,式中:ρn-地层水密度〔从当地地层水含盐量中查出〕g/cm3Ρm-所用密度g/cm3d 用下式表达式中:R-钻速m/h; N -转速r/min;W-钻压t;D-钻头直径mm;L-进尺m;T-钻时min 。

假设W的单位用KN( 千牛),则由于0.0547R N 一般小于1,所以在 d 中,R增大,则 d 减小,故 d 反映地层的压实状况与P。

压实差、孔隙多,地层压力大,P减小,钻速可增加。

运用d c指数求地层压力可按下述方法进展:(1)、列表,预备记录和计算表的内容包括:井深H,进尺L,钻时T,钻速R,转速N,井径D,钻压W,地层水密度ρ0,钻井液密度ρm 大,dc 地层压力PP 。

(2)、取点记录, 计算dc, 填入表内.在钻速慢的地层每1m-3m 取1 点,在钻速快的地层,可5、10 、15 、30m 取1 点。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
求出岩石总强度(σt)¹⁄² 通过(σr) ¹⁄²=aH/1000+b,求该深度在正常趋势线上
所对应的岩石强度(σr) ¹⁄² 设Y=(σr) ¹⁄²/(σt)¹⁄²
则地层压力梯度为: Gp=Gm- [ 20(1-Y)]/ [nY (2-Y)H ] 式中: Gm---钻井液压力梯度 100kpa/m n=3.25/ [640 (σt)¹⁄²] 当 ((σt)¹⁄²≤1)时 n=(1/640 ) [4-0.79/(σt)¹⁄²]当((σt)¹⁄²>1)时
o1
o2
p2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八分。
2、钻进中检测地层压力 ---页岩密度法、dc指数法、sigmalog法
(1)页岩密度法:
①原理:岩层随沉积深度的增加,页岩压实程度增加,但 在压力过度带或异常高压层。由于岩层的欠压实,岩石 孔隙度大、密度小。 ②岩样的选取要求: a、在页岩井段每隔3-5m取一次样并除去杂质; b、用清水洗去岩屑上的钻井液。 c、烘干岩样
势线于一点,求交点深度。(说明异常压力
) 点与交点深度处基岩应力相等
d、计算交点处上覆岩层压力和地层压力 H1
及异常压力点处覆岩层压力。
H
e、以异常压力点与交点深度处基岩应力
相等为依据建立方程,求解异常压力点处
地层压力。Po1= Pp1+& 1
P = P +& o2
p2
2
& 1 = &2
P = P - P + P p1
②具体方法(等效深度) 录取不同深度的纵波传播时差并取对数,列表 。 以井深为纵坐标,时差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时差
与井深关系曲线。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八分。
a、从 异常压力点A向正常趋势线引铅垂线交于B点,过B点引水平 线交纵轴于H2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覆压力梯度 overburden pressure gradient
单位高度上的上覆岩层压力。
3.3
静水压力 hydrostatic pressure
单位流体重量与静液柱垂直高度的乘积。
3.4
静水压力梯度 hydrostatic pressure gradient
每单位深度上静水压力的变化量。
3.5
4.3dc指数
lg[3.282/(RPM×ROP)]Gn
dc= ×
lg[0.0684×WOB/Db]ECD
式中:
dc——dc指数值,无量纲;
RPM——转盘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ROP——钻时,单位为米每分(m/min);
Gn——正常液压梯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WOB——钻压,单位为千牛顿(kN);
接单根出现的后效气或接单根时空气进入钻具内,钻井液循环一周时出现的气测异常。
3.12
后效气 trip gas
又称起下钻气。是指停泵后地层中的流体渗入钻井液中,再开泵循环出现的气测异常。
3.13
钻井气 drilled gas
在钻进过程中,因破碎岩柱而释放出的气体所形成的气显示。
3.14
抽汲气 swabbed gas
Db——钻头直径,单位为毫米(mm);
ECD——当量循环钻井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4.4sigma指数
WOB0.5×RPM0.25
Ơt=
Dh×ROP10.25
式中:
Ơt——sigma指数值,无量纲;
WOB——钻压,单位为吨(t);
RPM——转盘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Dh——钻头直径,单位为英寸(inch);
当量钻井液循环密度(ECD) equivalent circulation density
相当于井底钻井液循环压力的钻井液密度,包括环空压降。
3.10
背景气 background gas
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入粘土岩井段的全烃曲线(曲线变化很小、相对稳定)的平均值。
3.11
接单根气 connection gas
ROP1——钻速,单位为米每小时(m/h)。
4.5 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
ρmax=ρm+ 100×Plot/H
式中:
ρmax——最大允许的钻井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ρm——钻井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Plot——漏失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H——垂直深度,单位为米(m)。
8.4.3立压以黄色表示。
8.5 地层压力检测成果图
8.5.1格式见附录E。
8.5.2井深比例尺分别为1:500和1:5000。
8.5.3曲线绘制采用对数比例。
8.5.4岩性按SY/T 5615的规定绘制。
8.6 泥(页)岩密度测定记录
格式见Q/SH1020 1370。
8.7 泥(页)岩密度录井图
格式见Q/SH1020 1370。
qslj026200510规范性附录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表格式表e1井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表地质录井公司录井开始测量时间漏失压力psi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序号psi钻井液泵入体积qslj026200511规范性附录地层压力检测成果图图头格式单位为毫米pressureevaluation2号黑体回放井段
6.2.2采用联机软件实时计算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并与该地区正常的地层液压梯度(一般为0.97g/cm3~1.06g/cm3)进行比较后,确定孔隙压力梯度的类型。
注:sigma指数法主要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层。
6.3破裂压力漏失试验法
6.3.1钻穿套管鞋进入新地层2m~3m后,起钻到套管鞋深度停泵,并关闭方钻杆旋塞及防喷器。
井深
m
钻 进 参 数
地 层 压 力 检 测 数 据
钻压
t
转速
r/min
钻时
min/m
入口相
对密度
dc指数
Sigma指数
地层孔隙压力kg/l
地层破裂压力
kg/l
ECD
kg/l
实际
趋势
页号: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表格式
表E.1井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表
地质录井公司录井队
套 管 深 度
6.3.2将综合录井仪的累计泵入体积清零后,通知钻井队向井眼环空内缓慢注入钻井液。在此过程中,应每隔30s记录一次立压和钻井液泵入体积,并绘制《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图》。
示例:
图1 ××井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图
6.3.3在《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图》中,压力开始增加时呈现直线性,继续注入钻井液后压力曲线变得平缓。当压力不变时,应立即停泵。
6.1.2当井眼直径或钻头类型发生改变时,应按6.1.1重新选取dc指数趋势线(dcn)。
6.1.3采用联机软件实时计算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并与该地区正常的地层液压梯度(一般为0.97g/cm3~1.06g/cm3)进行比较后,确定孔隙压力梯度的类型。
6.1.4比较当量循环钻井液密度(ECD)与地层孔隙压力,提出有利于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密度。
5 录井前准备
5.1开钻前收集与本井地层压力有关的资料数据,包括邻井的测井资料(声波和补偿密度曲线)、地层压力检测成果图或综合录井图、地震压力预测图、完井地质总结报告,以及本井的地震测线图。
5.2从邻井的综合录井图、完井地质总结报告及本井的地震测线图中寻找异常压力信息、可能的漏失带、可能引起压力评价困难的地质条件(碳酸盐岩、蒸发岩带、不整合、断层等)。
7 地层异常压力预报
当地层压力出现异常时,应立即通知钻井队,并填写《异常预报通知单》(格式见附录B)。
8 资料录取要求
8.1 接单根气记录
格式见附录C。
8.2 地层压力数据表
格式见附录D。
8.3 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数据表
格式见附录E。
8.4地层破裂压力漏失试验图
8.4.1格式参见图1。
8.4.2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立压。
Q/SHSLJ 1040-2002 综合录井仪完井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Q/SH1020 1370-2003 泥(页)岩密度随钻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上覆压力 overburden stress
覆盖在该地层以上的地层基质(岩石骨架)和孔隙中流体的总重量所造成的压力。
3.2
——超压异常孔隙压力梯度:孔隙压力梯度大于静水压力梯度。
3.7
地层破裂压力 formation fracture resistance
流体压裂地层所必须克服的应力。
3.8
地层破裂压力梯度 formation fracture resistance gradient
单位深度上地层破裂压力的变化量。
3.9
ρ——钻井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H——垂直深度,单位为米(m)。
4.2静水压力梯度
HPG=Ph/H=ρ1/ 100
式中:
HPG——静水压力梯度,单位为兆帕每米(MPa/m);
Ph——静水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H——垂直深度,单位为米(m);
ρ1——单位体积质量,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地层孔隙压力 pore pressure
作用在地层岩石孔隙中流体上的压力。
3.6
地层孔隙压力梯度 pore pressure gradient
单位深度上地层孔隙压力的变化量。包括三种类型:
——正常孔隙压力梯度:孔隙压力梯度等于或接近于静水压力梯度;
——欠压异常孔隙压力梯度:孔隙压力梯度小于静水压力梯度;
工程监督确认:
签名: 年 月 日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接单根气记录格式
表C.1 ____井 接 单 根 气 记 录
第 页
井 深
m
气测基值

接单根气

停泵时间
min
钻 井 液
相对密度
钻井液粘度
S
钻井液排量
L/min
备 注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地层压力数据表格式
表D.1井地层压力数据表
地质录井公司录井队日期: 年 月 日
5.3参考本地区的综合录井图,确定采用dc指数进行地层压力计算时应使用的软地层或硬地层系数。
5.4参考本井的压力预测记录》(格式见附录A)。
6 实时地层压力检测
6.1Dc指数法
6.1.1选取上部地层中厚度大于150m的正常压实泥(页)岩井段,消除因钻压过大等因素造成的异常值后,用该井段起、止井深的dc指数值确定本井的dc指数趋势线(dcn)。
8.8 地层压力检测成果分析
见Q/SHSLJ 104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层压力预测记录格式
表A.1井地层压力预测记录
层 位
井 段
m
异常压力原因
备 注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异常预报通知单格式
表B.1 异 常 预 报 通 知 单
井 号
井 深
时 间
操作员
工程参数异常预报:
录井队负责人审核:
签名: 年 月 日
m
井 深
m
钻 头 位 置
m
开始测量时间
漏失压力
psi
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
序号
时 间
Min
立 压
psi
钻井液泵入体积
m3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地层压力检测成果图图头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