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起源室早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合集下载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
常的射频消融术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本演示文稿
将向您展示这些方法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介绍
1
原理
通过放置导管在患者心脏中记录电信号,以了解心脏节律异常的原因。
2
步骤
局部麻醉后插入导管,检测电信号并激发心律失常,记录结果并制定治疗方案。
疗。
生要求服用药物。
的。
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简单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跳动的失序,包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
括过慢、过快、不规则等各种节律问题。
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
1
症状
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会导致患者感到
风险
2
胸痛、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
3
注意事项 ⚠️
手术前需要禁食,手术后需要观察导管插入口周围是否有出血等情况。
射频消融术的介绍
原理
步骤 ⚙️
注意事项 ⚠️
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传送到患者
局部麻醉后插入导管,定位异常
手术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
心脏的问题区域,破坏异常的心
的心肌区域,进行射频消融治
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并按照医
肌细胞,达到恢复正常心律的目
心律失常如果严重会导致心源性休克、
猝死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3
治疗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射频消
融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
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作用
优点
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的电信号,对心律失常的诊断
限制
心脏电生理检查需要放置导管进入患者体内,有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采用高频电波通过导管对心脏进行干预,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

室早射频消融术的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心脏通路。

通过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将射频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导入到右心室内,准确定位并建立通路。

第二步,确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

使用电生理仪在心脏内测定电场传导速度、心脏节律,确立心脏的电生理图谱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位置,为后续的消融提供基础数据。

第三步,进行射频消融。

选择射频探头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点附近,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对局部组织进行射频消融,破坏心脏组织的异常电活动,以达到消除心律失常的目的。

这个步骤需要在电生理监护下进行,以防止误伤脏器或心脏组织。

第四步,进行消融效果评估。

在射频消融结束后需进行复查,以确保消融路径已经消失,没有反复复发的可能,并观察心电图变化,确认消融效果。

消融效果可以通过复查电生理图谱、心电图排除异常心律切换、心动过速等指标来评估。

第五步,术后监测及治疗。

在消融过程中,患者需要处于麻醉状态并接受处理,需要消耗体力和精力。

患者术后需要严密监测,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心力衰竭、心脏穿孔、股动脉狭窄等。

对于有心脏缺血或肺高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在术后长期服药及接受定期随访,在必要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的来说,室早射频消融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达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减小术后风险。

患者术前术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接受检查,让医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治疗效果。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起源的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AMC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室的任何部位均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

而提示左室流出道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也具有特征性,通常可起源于下列部位:(1)主动脉根部及窦部,(2)二尖瓣环,(3)间隔基底部上段,(4)心外膜,(5)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

尽管AMC来源的室早及室性心动过速并不常见,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基础和消融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1.AMC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McGuire等人报道AMC区域存在心房心室连接细胞(AV junctional ce lls),可能是这一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来源之一。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则除了触发机制以外,局部瘢痕和纤维化产生的缓慢传导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基础。

AMC区域存在着支撑瘢痕组织的折返环路,这种折返环路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往往可将AMC区域临近结构扩展形成新的环形瓣膜。

另外,AMC区域的纤维化将进一步促进折返环路的维持,导致缓慢传导,从而增加了射频消融的难度。

2.关于AMC2.1 AMC的解剖位置AMC位于主动脉窦和二尖瓣环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毗邻主动脉窦(ASC)和右室流出道(ROVT)。

与其它常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不同,AMC区域并非心室肌结构,而是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具体见图1,图2)。

2.3 AMC与LCC的解剖关系(图6)3.AMC的体表图特征3.1文献报道AMC来源室速的心电图既可以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可以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3-V6以及Ⅱ,Ⅲ,aVF均表示为主波向上(R/S>1)。

具体见图7。

3.2 Jian Chen等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源于心肌外,也可由纤维环状结构引起,包括肺、主动脉、二尖瓣等的环状纤维组织。

219362445_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

219362445_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

不同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黄杏梅黄杏梅,,朱玮朱玮,,梅莉莉梅莉莉,,金建玲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须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起源部位肢体导联R 波振幅、R 波时限、QS 波振幅、QS 波时限以及V1导联S 波时限。

结果 起源部位为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 , AMC )的有16例,希氏束旁(His 旁)有9例,左冠窦(left coronary cusp , LCC )有19例,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 RVOT )有129例,右冠窦(right coronary cusp , RCC )有4例,其他部位有44例。

根据起源部位分组,各组间肢体导联QRS 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R 波振幅方面,RVOT 组Ⅰ导联(0.60±0.26)mV 、RCC 组Ⅰ导联(0.60±0.26)mV 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C 组Ⅲ导联(2.05±0.50)mV 、LCC 组Ⅲ导联(2.01±0.45)mV 及AMC 组Ⅲ/Ⅱ比值(1.06±0.13)、LCC 组Ⅲ/Ⅱ比值(1.08±0.12)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 波时限方面,His 旁Ⅰ导联(116±15)ms 、RVOT 组Ⅰ导联(115±10)ms 和RCC 组Ⅰ导联(120±13)ms 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QS 波振幅及时限方面,AMC 组aVL 导联振幅(1.23±0.25)mV 、时限(120±20)ms 、aVL/aVR 振幅比值(1.40±0.45)及LCC 组aVL 导联振幅(1.20±0.24)mV 、时限(128±18)ms 、aVL/aVR 振幅比值(1.31±0.35)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射频消融去除早搏的原理

射频消融去除早搏的原理

射频消融去除早搏的原理
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可以通过破坏异常心律搏动的发生点或传导途径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对于早搏的治疗,射频消融可以切断早搏激动传导的路径,以减少或消除早搏的发生。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利用射频导管通过血管插入到心脏内部,导管的尖端放射出高频电流。

高频电流在导管尖端与心脏组织之间产生摩擦,产热并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从而切断早搏传导的路径。

这种破坏过程称为射频消融。

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医生会利用导管的导航系统定位到早搏发生的位置或传导途径。

然后,高频电流会被应用在目标组织上,通过热量的作用使组织受损甚至破坏。

一旦传导路径被切断,早搏的发生就会减少或停止。

射频消融具有精确性高、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但是,射频消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穿孔、动脉损伤、食道损伤等。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该治疗方式。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风险
• 出血和感染 • 心脏穿孔 • 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 遵循医生的特殊饮食和用药指导 •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和随访 • 在意并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效果与优势
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减少心脏病症状 迅速恢复和康复
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的使用
谁适合接受射频消融
1 心律不齐病患者
2 药物治疗无效者
对于患有心律不齐的人群, 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治疗选择。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 效控制心律不齐的患者, 射频符合条件者
只有在通过心脏电生理检 查确定有病理性的异常电 路存在时,病人才适合接 受射频消融治疗。
准备工作
病人需要空腹并遵循医生给出的特殊指 示。
电极植入
医生会将细小的电极导管插入病人的血 管,将其引入心脏。
射频消融的原理和过程
射频能量
医生使用射频能量烧灼心脏 组织中的异常电路,阻止心 脏过快的传导。
导管引导
医生使用细长的导管将射频 能量传递到需要治疗的位置。
治疗结果
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恢复正 常心脏节律,减少心脏病患 者的症状和风险。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 融
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这 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适合接受射频消融的人群以及效果与优势。此外, 还将分享一些病人的心得体会。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
1
麻醉
2
医生会在手腕或大腿处注射麻醉剂。
3
电信号记录
4
电极记录心脏的电信号,以便医生能够 评估心脏功能。
病人的经验与心得分享
治疗后的改善
我接受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 消融治疗,我的心脏节律得到了 显著改善,感受良好。

早搏射频消融原理

早搏射频消融原理

早搏射频消融原理
早搏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频电能的传导和产生热能,破坏心脏组织中引起早搏的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射频消融的原理基于射频能量的作用。

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医生会将导管(射频导管)插入患者心脏中,并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附近。

然后,医生会通过导管释放高频的电能,这些能量会传导到尖端,并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高温。

高温作用下,射频能量会直接破坏心脏组织中的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

破坏的过程通常是通过烧灼、电凝固或电化学作用来实现的,这些过程会导致局部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并阻断异常的电信号传导。

通过射频消融,医生可以精确地控制和破坏心脏组织中的异常传导路径或自律性点,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这种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尽管早搏射频消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消融过程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的恶化、心脏血管损伤、出血、血凝块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密切监测治疗的过程,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早搏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频电能的热作用来破坏心脏组织中异常传导径路或自律性点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可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心脏电生理这神秘又重要的玩意儿,还有
那神奇的射频消融术。

你知道吗?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鼓手,一直在有节奏地敲击着
生命的鼓点。

而心脏电生理,就是这鼓手背后的指挥家,掌控着心脏
跳动的节奏和规律。

心脏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电信号
从窦房结这个“领舞”开始,然后有序地传递到心房、房室结,再到心室,让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这要是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啦!
打个比方,正常的心脏电生理就像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车辆(电信号)有序地行驶。

可一旦哪里出了问题,比如有个地方出现了“路障”(心律失常),那交通不就乱套了嘛!
这时候,射频消融术就像是一位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它通过把电极
导管送到心脏里出问题的地方,然后发出射频电流,就像用一把神奇
的“热刀”,把那些捣乱的“路障”给消除掉。

射频消融术可不是随便就能做的哟!在手术前,医生得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检查,比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来找出心律失常的“罪魁
祸首”和它的“藏身之处”。

手术的时候,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医生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导管,那
认真劲儿,就像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做完手术也不能掉以轻心,得好好休息,注意饮食,按照医生的嘱
咐吃药复查。

想想看,如果心脏的电生理出了问题,我们的身体不就像没了指挥
的乐队,乱成一团?所以啊,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和射频消融术,那可是关乎我们生命健康的大事!
朋友,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心脏健康,别让心脏的“指挥家”乱了套,
让我们的生命之鼓能一直有力地敲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C起源室早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
“时”解心疑
心电图不会看?怎么选择相关治疗药物?我想了解手术适应症……“时向民大夫答疑时间”,每天15分钟,每周六晚上,专门解答各类问题,不怕问题多,不怕问题难,欢迎您和我们互动,共同进步!
本期精彩摘要:
患者临床资料:
·男性,59岁,发作性心悸2周于2018-1-8入院
·2017-12底行腰椎间盘手术前出现心悸,心电图发现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室早总数39156次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年,血压控制较好
·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病史
.....
小结:
·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通过AMC相连,由于房室传导系统的残余组织临近该部位,使其具有致心律失常性,有时还伴有AVNRT · AMC体表心电图特点除V2呈Rs外,其他导联呈单向R波,V5,6导联通常无S波,而前侧二尖瓣环起源室早V5,6导联有明显S波
· AMC前部起源室早V1也可呈现qr或rs型,呈现“early transi tion”特点, AMC后部临近无冠窦,室性心律失常较少· AMC起源的室早有时可伴有心脏扩大,LVEF减低,可能与早搏诱发的心肌病有关,射频消融成功率高,术后心功能可逆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