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骇然(hài rán)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B. 悲切(bēi qiē)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C. 告诫(gào jiè)责无旁贷(zé wú páng dài)D. 挑战(tiǎo zhàn)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jì)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坚定了学好语文的决心。
C.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深受读者喜爱。
D. 我们要学会关爱大自然,保护动植物,让地球母亲恢复青春活力。
答案:D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的,讲述了宋江、吴用等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C. 《草原》是鲁迅的散文诗,描绘了草原的美景。
D.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是孟子。
答案:B二、填空题1. 请补充完整下列诗句。
(1)青青子衿,______。
(《诗经·郑风·子衿》)(2)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3)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答案:(1)悠悠我心(2)勿以恶小而为之(3)念天地之悠悠2. 请用古诗文中的语句填空。
(1)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
(杜甫《春望》)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三、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2024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试题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一)积累与运用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鉴.赏(jiàn)丰饶.(yáo)鞠躬尽瘁.(cuì)B. 娴.熟(xián)飘逸.(yì)气冲斗.牛(dòu)C. 斟酌.(zhuó)停滞.(zhì)戛.然而止(gá)D. 坍.塌(tān)伫.立(zhù)栩.栩如生(xǔ)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
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
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 装载吹捧印证B. 承载青睐印证C. 装载青睐印记D. 承载吹捧印记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
2024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初一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咫尺(zhǐ)踌躇(chóu)B. 矗立(chù)蹒跚(pán)迸溅(bèng)C. 缄默(jiān)迤逦(yǐ)蹑手蹑脚(niè)D. 徜徉(cháng)箴言(zhēn)瞠目结舌(chē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请解释文中“阡陌交通”的意思。
答案:阡陌交通指的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2. 文中“黄发垂髫”指的是什么?答案: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
3. 根据文中描述,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答案: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 文中“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作者描绘了春天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小草嫩绿、园子和田野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6.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作文7.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经历和感受,撰写作文内容)。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的试题为准。
2024年广西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广西中考语文真题一、积累(19分)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
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
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
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
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
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1.请为“红山玉龙”介绍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古朴.()(2)轻jié()2.请结合语境,解释两则介绍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融合(2)丰功伟绩3.填入“何尊”介绍词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巧妙绝伦B.名副其实C.多多益善D.相得益彰4.“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请你根据以下资料夹信息,为铜镜作现场介绍。
要求:使用铜镜的口吻介绍,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
【资料夹】西汉铜镜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52字铭文。
表面整体鎏金。
背面布满瑞兽、博局纹样。
正面平滑光洁。
6.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文物里的中国多姿多彩,诗词里的中国隽永千年。
先秦诗人以“①______,在水一方”营造浪漫意境,北魏郦道元以“清荣峻茂,②______”赞美春冬胜景,唐代陈子昂以“前不见古人,③______”慨叹时间绵长,④______(人名)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雄心壮志。
南宋晏殊借花落燕归暮春图,表达“⑤______,⑥______”的惆怅之感;元代马致远借深秋晚景图,抒发游子“⑦______,⑧______”的浓重乡愁……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文灿若繁星,给世代中国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和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慷慨.(ɡǎi) 沧.桑(cānɡ)酝酿.(niànɡ)一劳永逸.(yí)B.折.服(zhé) 魅.力(mèi)绰.号(chuò)任劳任怨.(yuàn)C.澎湃.(bài)侮.辱(wǔ)应和.(hé)水涨.船高(zhǎnɡ)D.沉淀.(dìnɡ)肃穆.(mù)堕.落(duò)彬.彬有礼(sh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嘹亮烘托融洽引人入胜B.纳闷脸夹吹嘘兴至勃勃C.安适酷爱清辙汉马功劳D.气势震摄憔瘁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2分)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二、阅读理解(Ⅰ)(20分)(一)诗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文章开始)
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
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下列哪项描述最准确地概括了《红楼梦》的主题?
A. 世事无常,人生无常,寄托情怀,凝聚文化。
B. 爱情悲剧,婚姻观照,兄妹情深,亲情牵绊。
C. 貌合神离,人情冷暖,虚与委蛇,矫揉造作。
D. 荣废兴衰,命运无常,经营命运,兼顾荣辱。
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部分使用的标点符合语法规范的是:
A. 他问:“你去吗?”
B. 他自言自语道这事儿怪不得他们。
C. 奶奶给我讲过:“好人,要对人好。
”
D. 他笑呵呵地说道:“这事情,你下次别再犯。
”
答案:C
3. 请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使句子通顺、表达准确。
小明很努力读书,他 (_______) ,成绩突飞猛进。
答案:事半功倍
4. 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掌声雷动,观众们鼓掌欢呼。
这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的电影,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
"
上述文字属于______体,其特点是_____。
A. 抒情体;感情真挚,表达个人情感。
B. 叙事体;描述事件发展过程,注重情节布局。
C. 说明体;陈述事实,阐释问题或观点。
D. 描述体;通过细节描写,使读者形象感受。
答案:B
二、填空题
1.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表意完整。
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了________,并及时给予了建议和指导。
答案:分析
2.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准确、通顺。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透着浓郁的_______情怀,读来让人感慨万分。
答案:乡愁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选择最佳答案。
(A)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激发智慧的关键。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阅读障碍,如阅读效果差、阅读速度慢等。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阅读提高方法:
1. 阅读前先预习材料,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2.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持专注,减少干扰。
3. 提高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和略读。
4. 培养多读书籍的兴趣,扩大阅读广度和深度。
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A. 学生阅读速度快就一定能提高阅读效果。
B. 阅读前不需要预习,直接开始阅读更好。
C. 多读一些书籍对提高阅读能力没有帮助。
D. 专注和减少干扰对提高阅读效果很重要。
答案:D
(B)
下面是小明的一篇作文,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我喜欢的动物》
我喜欢的动物是熊猫。
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身上有黑色的圈圈和白色的毛。
熊猫非常懒散,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它们喜欢吃竹子,每天都要吃好多竹子。
熊猫是我心目中的国宝,我希望它们能永远幸福快乐!
根据作文内容,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熊猫是一种有色彩的动物。
B. 熊猫喜欢吃肉。
C. 熊猫是小明心目中的国宝。
D. 熊猫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动物。
答案:C
(文章结束)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