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教案:绪论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2 机械系统的组成讲解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举例说明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1.3 机械传动介绍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1.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机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轴和轴承讲解轴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轴承的类型和功能2.2 齿轮讲解齿轮的分类、名称和标记掌握齿轮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2.3 联轴器和离合器介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能和类型讲解弹性联轴器和牙嵌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4 弹簧讲解弹簧的分类、性能和参数掌握弹簧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第三章:机械传动3.1 带传动讲解带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2 链传动讲解链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3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4 其他传动方式简介介绍蜗轮蜗杆传动、行星齿轮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第四章:机械轴系4.1 轴的设计与强度计算讲解轴的分类和设计原则掌握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方法4.2 轴的加工与装配介绍轴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讲解轴的装配方法和注意事项4.3 轴承的设计与选择讲解轴承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4.4 轴承的安装与维护介绍轴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轴承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章:机械控制系统5.1 控制系统概述讲解控制系统的定义、目的和功能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5.2 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讲解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应用5.3 常用机械控制系统讲解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动控制系统等常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5.4 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讲解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第六章:气压控制系统6.1 气压控制原理讲解气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气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6.2 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介绍气源装置的类型和功能讲解气动元件(如气缸、气马达、阀门等)的结构和应用6.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气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6.4 气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气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七章:液压控制系统7.1 液压控制原理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液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7.2 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介绍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7.3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7.4 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液压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电动控制系统8.1 电动控制原理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8.2 电动控制元件及电动系统介绍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电动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电动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8.3 电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电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8.4 电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动控制系统在家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电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九章:机械振动与控制9.1 机械振动概述讲解机械振动的定义、类型和危害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分析方法9.2 机械振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机械振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讲解机械振动的控制方法和措施9.3 机械隔振与减振设计介绍机械隔振和减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隔振和减振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9.4 机械振动控制的应用举例说明机械振动控制在工程机械、建筑结构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机械振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机械优化设计10.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讲解机械优化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2 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介绍常见优化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数值法和模拟法)讲解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应用10.3 机械优化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讲解优化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4 机械优化设计的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软件(如ANSYS、ADAMS等)讲解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机械可靠性工程11.1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讲解可靠性工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参数和指标11.2 可靠性预测与分析介绍可靠性预测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可靠性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11.3 机械可靠性的改进设计讲解提高机械可靠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可靠性改进设计的实施步骤11.4 机械可靠性试验与评估介绍机械可靠性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掌握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流程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2.1 CAD技术概述讲解CAD技术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CA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2.2 常见CAD软件介绍介绍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CAD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2.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设计、装配图绘制等方面的应用掌握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2.4 CAD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CAD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分析CAD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第十三章:现代制造技术13.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2 快速原型技术介绍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案例掌握快速原型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3.3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讲解CAM技术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CAM技术在数控编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13.4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介绍智能制造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四章:机械维修与保养14.1 机械维修与保养概述讲解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2 机械故障诊断与分析介绍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工具掌握故障诊断在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的应用14.3 机械维修策略与技术讲解机械维修的类型、方法和实施步骤掌握常用维修技术和方法,如焊接、铆接、润滑等14.4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介绍机械设备保养的内容、周期和注意事项掌握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机械安全与环保15.1 机械安全概述讲解机械安全的定义、意义和法律法规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15.2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分析机械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和防范方法掌握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15.3 机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机械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要求掌握机械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5.4 机械安全与环保的实施要点介绍机械安全与环保在企业生产中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机械安全与环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基础概述: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的本质和作用。

介绍机械的分类,包括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1.2 机械的组成部分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附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3 机械的性能与参数讲解机械的性能指标,包括力、速度、精度、效率等。

介绍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机械的类型与原理讲解传动机械的类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

介绍各种传动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形状、齿数、模数等。

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3 皮带传动与链条传动讲解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皮带和链条的规格、张紧方式等。

介绍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三章:机械结构3.1 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讲解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梁、柱、板、壳等。

介绍各个要素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2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介绍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讲解机械结构优化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尺寸优化、形状优化等。

介绍结构优化算法和应用。

第四章:机械零件4.1 机械零件的类型与功能讲解机械零件的类型,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介绍各种零件的功能和应用。

4.2 机械零件的材料与选择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包括钢、铝、塑料等。

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原则。

4.3 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切削等。

介绍零件的装配方法和工艺。

第五章:机械系统5.1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主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系统的分类,包括简单机械系统、复杂机械系统等。

5.2 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概念与分类机械的基本参数机械的性能指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的理解。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机械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概念与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实践教学法:展示机械零件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其选材和加工方法。

2.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机械零件在机械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3. 实物展示:展示机械零件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其选材和加工方法。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的understanding.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选材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概念与分类机械传动的原理机械传动的计算方法与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实践教学法:演示机械传动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概述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机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机械设计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制造制造过程和方法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4. 机械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演示法:展示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机械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

3. 设备:展示机械设备的实物或模型。

4. 工具: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知识的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六、机械零件与传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掌握常见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轴承、齿轮、弹簧、联轴器等传动机构: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液压传动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传动原理演示法:展示传动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零件与传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机械零件和传动机构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机械零件和传动的掌握程度七、机械强度与材料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强度的重要性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失效模式、强度计算、安全系数等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强度与材料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工程材料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强度和材料知识的能力八、机械动力学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机械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速度与加速度分析、受力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动力学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演示机械动力学现象的实验器材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动力学知识的能力九、机械控制工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能够应用控制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问题2. 教学内容控制基本概念: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稳定性等控制系统设计:PID控制、状态空间分析、频域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拟仿真:利用软件进行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控制工程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软件:准备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所需的软件工具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控制工程知识的能力十、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机械系统分析与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2. 教学内容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验与验证等分析与优化:结构分析、强度分析、动态分析、节能优化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案例:准备典型的机械系统设计案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机械概述补充说明:机械概述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机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9机制3Z姓名:缪润亭学号:09321323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

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

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

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

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

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实例2:小型压力机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中职《机械基础》(多学时)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多学时)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多学时)教案绪论0.1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课程名称]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材版本]栾学钢主编。

机械基础(多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栾学钢主编。

机械基础(少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的组成2、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掌握机械的组成特点,以及满足使用条件下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尺寸和形状。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机器基本知识的了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三、教学要求1、了解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掌握机械的组成特点2、了解机械的基本知识,使设备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教学重点]磨擦分类中的边界磨擦与混合磨擦的形成。

磨损种类中的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和本科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难点分析]机械的材料,失效、的强度定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法。

[学生分析]学生对机械了解得很少,讲课时要注意联系学生所见到的实用机械,分析机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爱上本课程,是讲好本课程的根本目的。

所以,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是讲好本课程的关键。

【教学资源】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吴联兴主编。

机械基础练习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教材中图0-1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一)机器的组成1.机器的组成如图0-1所示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

得出无论是哪一种机械,都是由4个组成的,即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2.机器的结构零件制造的最小单元。

构件运动的最小单元。

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但更多的是多个零件的组合。

全国中等职业机械基础第三版教案

全国中等职业机械基础第三版教案

全国中等职业机械基础第三版教案一、引言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主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远古就已知利用杠杆、滚子、绞盘等简单进行从事建筑和运输。

到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产业革命。

二、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性质和内容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进行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常用的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轮系。

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及其它常用机构。

3.轴系零件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4.液压传动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常用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和液压系统。

一、机器和机构1)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物料、与信息。

机器的特征: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实现能量的转换、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机器:就是人为的实体(构件)的组合,它的个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按用途分:机器分为发动机(原动机)和工作机。

发动机(原动机)是将非机械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机是用来改变被加工物料的位置、形状、性能、尺寸和状态的机器。

2)机构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机器与构件的区别: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利用机械能做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改变运动的形式。

3)机器的组成机器基本是由动力部分、工作部分和传动装置三部分组成。

二、构件和零件1)构件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也就是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构件按其运动状况,可分为固定构件和运动构件。

2)零件零件是构件的组成部分。

构件和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

三、运动副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中职《机械基础》(二版)绪论 (栾学钢等)云天课件

中职《机械基础》(二版)绪论 (栾学钢等)云天课件
易磨损,但传动效率较低。
0.2 机构的结构
P.4
二、运动副的类型与构件的结构
(一)运动副的类型 1. 低副: 2. 高副:两构件以点或线的形式相接触而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如:滚动副、齿轮副、凸轮副等等。 高副特点:高副是以点或线接触,易实现复杂的传动。其接触部分压强
较高。
0.2 机构的结构
P.5
机构的组成:由原动件、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特殊机构可以没有从动件,但 必须有原动件和机架,如电动机、液压油缸等。
0.2 机构的结构
P.5
二、运动副的类型与构件的结构
(二)构件的结构
1要做成杆状。 (2)距离很近:做成偏心轮(轴)。 (3)定轴转动构件:做成轮盘状。 2. 具有移动副的构件
考纲要求
(1)认识机器的组成及作用 (2)识别零件部件构件机器机械 (3)理解运动副的概念 (4)了解机构简图 (5)认识机械的类型
它 们 都 是 机 器 吗 ?
0.1 机器的组成
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的
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小带轮
机器用来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以
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
大带轮
P.1 绪论
思维导图
动力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保障部分
机械的组成
动力机械 加工机械 运输机械 信息机械
机械的类型
机构的结构
绪 论
认知的内容
零件:通用、专用 构件:原动件、从动件、机架 部件 运动副:高副、低副
机械的功能及应用 构件的材料及安全性 机构的性能及高效性 机械的运行及经济性
P.1 绪论
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冲压机的工作过程:
制动器
曲轴 连杆
滑块 凸模 坯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零件、构件与部件的区别:
零件是制造单元,构件是运动单元,部件是装配单元。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
机构是一个构件系统,机器包含构件系统和其他组成装置。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二)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1.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汽车机械基础”是高职高专汽车类各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程,内容包括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机构、汽车常用机械传动装置、汽车常用机械零件、液压传动、汽车制造技术——金属成形冷热加工等知识。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案补充




【新课导入】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例如:螺钉、自行车、汽车、挖掘机),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的称为加速机械(自行车、飞机);一类是使人们能够对物体施加更大力的称为加力机械(旋具、机床)。
什么是汽车?什么是机械?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机械
上课
日期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课题
1-1绪论
教学
目标
1.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3.机器的特征
重点
机器和机构的区分
难点
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教法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翻页笔等
汽车是一个机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产品,汽车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机械也称为机器,汽车机械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讲解新课
(一)机械的概念
1.机器
(1)机器的组成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归纳得出:一部完整机器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2)机器的特征
① 各类机器都是人为的实体组合。
3.机器与机构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教后札记
⑤ 掌握汽车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特点和在汽车中的应用。
⑥ 掌握液压传动相关知识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⑦ 掌握金属成形热加工方法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⑧ 掌握金属成形冷加工方法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
1.什么是构件?什么是零件?它们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
2.机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哪些作用?
2.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① 掌握汽车常用材料的类型、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及铁碳合金知识。
② 掌握汽车构件的静力学分析及强度分析与计算方法。
③ 掌握汽车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特性知识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④ 掌握汽车机械传动装置的类型、特点和在汽车中的应用。
② 机器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 机器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2.机构
具备机器前两个特征的多构件组合体,称为机构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几个概念:
1.构件:组成机构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实体。活塞、连杆
2.零件:机器中最小制造单元(不可拆的)。齿轮、螺钉
3.部件:机器中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组成的独立制造或装配的组合体。离合器、减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