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中药】蒲公英当中药材简介及用药经验集

合集下载

蒲公英的功效作用禁忌和食用价值

蒲公英的功效作用禁忌和食用价值

蒲公英的功效作用禁忌和食用价值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你知道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蒲公英有哪些禁忌?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一些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知识,希望大家有用哦。

蒲公英的功效1、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

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

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作用蒲公英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的食用价值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是国家卫生部新近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美国著名的营养保健专家EarlMindell博士对蒲公英的最新研究表明:蒲公英是天然的利尿剂和助消化圣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不仅能帮助预防缺铁引起的贫血症,而且它的大量钾成分还可以和钠一起共同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并使心率正常;含有丰富的蛋黄素,可以预防肝硬化,增强肝和胆的功能。

欧洲产的蒲公英称为“西洋蒲公英”,日本产的称为“关东蒲公英”。

西洋蒲公英的特征是外侧的花萼弯曲,很容易分辨。

由于繁殖力强,现在都市里看得到的几乎都是西洋蒲公英。

一般来说,嫩叶可以当作沙拉,花可以酿酒,根可以代替咖啡。

蒲公英的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铁质,自古以来就传说食用可以清血。

蒲公英(《新修本草》)

蒲公英(《新修本草》)

蒲公英(《新修本草》)蒲公英(《新修本草》)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均系野生。

全国各地均产。

原植物生于山野、草地、草甸、路旁及河岸旁。

味苦、甘,性寒。

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

临床用名有蒲公英(公英)、鲜蒲公英。

【本草汇言】《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

《本草图经》:治恶刺方,出《千金方》。

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著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

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

常闻书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

手下则愈,痛则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

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

开黄花似菊花,化热毒,消恶肿结核有奇功。

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

洗净细锉,同忍冬藤煎浓汤,入少酒佐之,得治乳痈。

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睡觉病已安矣。

治疔肿有奇功,故书之。

《本草纲目》:萨谦斋《瑞竹堂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

故东垣言其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著本草者不解引义。

掺牙,乌须发,壮筋骨。

《本草经疏》:薄蓊英得水之冲气,故其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

无毒。

经入阳明太阴。

煎汁同忍冬,临服加醇酒。

溃痈肿,消结核屡著奇功;解食毒,散滞气每臻神效。

《药性解》: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

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细锉,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痈。

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

按:丹溪云浦公英花黄属土,宜入太阴阳明经。

有一种花叶茎相类而高大者,非也。

其真者短小塌地,质甚脆,断之有白汁,其花干如葱管空者是也。

四时常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则生,则其禀天地中和之性可见矣,故治诸毒。

又名黄花地丁者,以治疔毒得名也。

中药蒲公英培训课件

中药蒲公英培训课件

蒲公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 酮类、酚酸类、倍半萜类等,具 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多种疾 病具有治疗作用,如上呼吸道感 染、胃炎、肝炎、泌尿系感染等

蒲公英还可用于美容养颜,具有 祛斑、美白等功效。
02
中药蒲公英的成分与药理 作用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
蒲公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 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 等,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
蒲公英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 可用于乳腺炎的外敷治疗。
皮肤感染
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用 于皮肤感染的辅助治疗。
软组织损伤
蒲公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 作用,可用于软组织损伤的辅助治 疗。
妇科应用
盆腔炎
蒲公英具有抗炎、抗菌作用,有 助于治疗盆腔炎。
乳腺增生
蒲公英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可 用于乳腺增生的辅助治疗。
蒲公英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镁 等,这些成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 能具有重要作用。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抗氧化作用
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有效 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 寒杆菌等常见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 ,延缓细胞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
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播后覆土1-2cm,保持土壤 湿润。
3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适量 追肥。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蒲公英一般在栽种后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此时叶片茂盛、根部 充实。
采收方法
连根拔起全草,去净泥土和杂质。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蒲公英的功效介绍】:【中文名】蒲公英(《本草图经》)【类别】全草类【异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咽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蒲公英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

根深长,单一或分枝。

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被白色丝状毛。

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2.5~3.5厘米,全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先端呈爪状;花冠黄色,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先端平截,5齿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

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

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药。

新鲜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篇

新鲜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篇

新鲜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篇新鲜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草原、田野、山坡等地方,被誉为“草之明星”。

它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降压降脂等多种功效。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新鲜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一、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清除人体内的毒素,净化血液,改善身体的免疫力。

2. 润肺止咳蒲公英还能滋润肺部组织,缓解肺部干燥,对于咳嗽、气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 降压降脂蒲公英具有降压降脂的功效,能减少血液黏稠度,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改善消化蒲公英还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炎症状,并能降低血糖。

5. 养颜美容蒲公英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能够滋润皮肤,促进细胞再生,防止皮肤老化。

二、食用方法1. 蒲公英茶将新鲜的蒲公英泡水,冲泡成茶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利尿消肿的功效。

2. 蒲公英沙拉新鲜的蒲公英叶子可以清洗干净后生吃或者搭配其他食材做成沙拉食用,口感清爽,富含营养。

3. 蒲公英汁将新鲜的蒲公英榨汁,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果汁,口感更加清爽,同时具有降压降脂、利尿消肿的作用。

总之,新鲜的蒲公英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食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新鲜、无污染的蒲公英,并适量食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治疗和调养作用。

新鲜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二)蒲公英,不仅仅是一朵普通的野花,它还是一种草药,也可以当做蔬菜来食用。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被称为“草之明星”。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功效与作用1. 利尿消肿蒲公英具有促进肾脏排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消除浮肿等症状。

2. 滋阴润燥蒲公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可以滋养肌肤,延缓衰老,同时对于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蒲公英 又名黄花地丁

蒲公英 又名黄花地丁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见《唐本草》。

苏颂云:"春初生苗,叶如苦营,有细齿,中心抽一茎,茎端一花,色黄"。

李时珍说:"小科布地生,断之有白汁,嫩苗可食"。

此草各地自生,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草作药用。

苦微甘、性平,无毒。

根含蒲公英素、植物淄醇、菊糖及果胶等。

健胃、利胆、清血、净血,并有催乳,以及缓和轻泻之功。

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药,适用于感染性炎症发热,如:上感、流感、急性气管炎、肺炎、胆襄炎、乳腺炎等,对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亦有卓效。

急性及亚急性胆寨炎,肋间病、寒热、呕吐、便秘:鲜蒲公英全草60-90克,水煎服,15日为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有根治之例。

乳痈肿病:蒲公英30克,金银花或忍冬藤叶9克,以黄酒、水合煎,温服。

胃、十二指肠溃疡:蒲公英根焙燥研细末,温水送下,每服约1克,一日2~3次,连服10天为一个疗程。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病,发热头疼:蒲公英15克(鲜草30~60克),生甘草3-6克,水煎服。

中耳炎化脓期: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一日分2~3次服,并取药液滴耳。

急性眼结胰炎(风火赤眼门):蒲公英60克,水煎服,同时取药汁少许洗眼,一日3次。

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officnala蒲公英英文名:Dandelion蒲公英拼音名:Pu gong ying蒲公英拉丁名:Herba Taraxaci蒲公英科别:菊科Compositae蒲公英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蒲公英花期-3~8月使用部位-花、叶、茎、根蒲公英介绍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蒲公英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

蒲公英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功效与作用蒲公英,又称为蒲公英花、蒲公英草、狗屎菜等,是由蒲公英科植物蒲公英的未成熟果实。

蒲公英在中国被广泛栽培和应用,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还被用作药材。

蒲公英具有很多功效和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1. 特点与药用价值蒲公英植株高大,全株无毛,花黄色,生长在田野、草地和路旁等地。

蒲公英的根、茎、叶和花都可以入药,被认为具有解毒、清热、利尿、消炎、抗菌等功效。

蒲公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根茎中的黄酮类、多糖类、黄酮苷和维生素C 等。

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也被广泛运用于食疗中。

2. 利尿作用蒲公英被公认为一种良好的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排泄,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蒲公英所含的氨基酸和多糖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使尿液的排泄。

此外,蒲公英还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预防钠的潴留,有利于平衡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分布。

因此,蒲公英被广泛应用于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方面。

3. 解毒作用蒲公英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

蒲公英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可以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的流动,加速身体废物的排除。

蒲公英还可以增加肝脏和胆囊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防止胆固醇沉积导致的胆结石和肝血栓症。

此外,蒲公英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身体内部的氧化损伤。

4. 抗炎作用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和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

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和黄酮苷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组织炎症的症状。

蒲公英还可以增加人体内的天然杀菌物质的合成与释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5. 抗癌作用蒲公英还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某些肿瘤。

研究发现,蒲公英中的多糖类和黄酮类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使癌细胞的活性降低。

蒲公英还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抑制癌细胞的发展。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功效:1、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

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

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作用:1、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用途: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各种杆菌及卡他球菌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在剂型应用上现已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剂等不同剂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中药】蒲公英当中药材简介及用药经验集
标签:
美食
蒲公英
分类:中医中药图文
乳痈
疔疮
本品
【每日一中药】蒲公英当中药材简介及用药经验集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含的色乳汁。

根单一深长,表面黄棕色。

叶基生,叶倒披针形或匙形,长5~15cm,宽1~5.5cm,羽状深裂,侧裂片4~5对,矩圆状披针形或三角形,具齿,顶裂片较大。

花茎数个,上端被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生花茎顶端;总苞片多层,先端有角状突起,边缘膜质。

花全为舌状花,黄色,两性,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

瘦果纺锤形,有纵棱,具瘤状突起,顶端有纤细的的喙,冠毛白色。

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呈皱缩卷曲的团块。

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主
脉明显。

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

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

气微,味微苦。

【采集地】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其它同属植物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

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乳痈肿痛,疔疮热毒,肺痈咳吐脓血痰。

蒲公英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花、连翘、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

治肺痈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洗净,晒干,切碎用)
【按语】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

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

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可用治乳痈红肿;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疮肿毒;配夏枯草、牡蛎,可用于瘰历痰核。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金银花、紫背天葵。

治疔肿毒疮
阑尾清解汤《大陆经验常用方》;银花、蒲公英、冬瓜仁、大黄、丹皮、木香、川楝子、生甘草。

治阑尾炎热毒期,腹痛拒按,甚至腹硬、发热、口渴、唇燥、呕
恶不能食等
蒲公英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

外科常用于治乳痈,肠痈,疔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

内科则多用于治疗热痢,瘟毒,腮腺炎、扁桃腺炎等,常与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大青叶、赤芍、元参、山豆根等同用。

据近代研究,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地丁凉血解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

蒲公英散结消肿的作用大于地丁。

二药常合用。

败酱草清热排脓,偏用于治肠痈(包括阑尾炎)。

蒲公英清热解毒,偏用于治乳痈(乳腺炎)。

鱼腥草清热解毒味辛入肺,宣散壅结,偏用于治肺痈(肺脓肿)及肺部感染。

蒲公英兼能入肝胃二经,消肿散结,偏用于治乳痈及乳房肿块。

鲜蒲公英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疔疮、痈肿等。

凡阴疽、久败疮均忌用。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薄公英遍地皆有,寻常易得,而其功用颇为神奇。

本品味甘苦,性寒,能化热毒,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并可利尿通淋,种种治效,难以尽述。

朱老对本品的应用另具手眼,择其数端,简介于后。

(1)清胃定痛
前辈医家对蒲公英能冶胃脘作痛早有认识,如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其效甚佳,当是实践经验之总结。

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热痛之类,而王氏之应用,既炙脆存性,又送服以火酒,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其定痛之用了,王氏可谓善用蒲公英者矣!近贤章次公先生治胃溃疡病,具小建中汤证者,恒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克,疗效甚高。

这一配伍方法,乍看似属温凉杂凑,不知章先生既重视整体,又针对
此病之胃粘膜充血、水肿、溃疡之局部病灶,而拟定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处方也。

其立法制方之妙,匪夷所思矣。

朱老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根据切身的体会,认为:“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还在于它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

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医疡之功。

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


(2)消痈散肿
蒲公英为治疗痈疡之佳晶,尤擅治乳痈。

乳痈一证,妇女在哺乳期易于罹患,多系情怀不适,胃热熏蒸,乳汁排泄不畅、郁结而成。

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而蒲公英专入肝、胃二经,具有消肿散结之能,故治此证效著。

朱老经验,使用蒲公英治乳痈,宜辅以理气散结之品,可以提高疗效。

(3)排脓治痢
痢疾一证,好发于夏秋之交,多因湿热积滞蕴结肠中,阻遏气血之运行,化为脓血下注所致。

故清化湿热、行气导滞之法最为常用。

朱老用蒲公英冶湿热痢初起有良效,其义有二:一者本品具清热解毒作用,能清解肠中血分之毒热;二者本品有缓下作用,能解除下痢之后重。

约言之,功擅解毒排脓故也。

(4)清肝达郁
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并能“达肝郁”。

证渚前贤,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指出:本品能“散滞气”,已隐然有达郁之意矣!盖蒲公英花发甚早,得春初少阳之气,所以饶有生发之性,与苦寒沉降之品有间。

清肝兼可达郁,此蒲公英之长也。

朱老进而指出:“凡肝寒而郁者,宜用桂枝;肝热而郁者,宜用蒲公英,临证不可误也。

”各种肝炎患者,症见肝经郁热征象,叮随症选加蒲公英。

本品除清肝外,又能利胆,故朱老常用其治疗胆囊炎。

胆囊炎急性发作,以“胆胀”而痛为主症,尽管临床表现不一,究其病机,总缘气滞、郁火、湿痰、瘀血互阻,以致胆失通降也。

恒以化痰行瘀、利胆散结为治疗**,此所以宜选用蒲公英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