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给水工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给排水工程师复习资料

给排水工程师复习资料

给排水工程师复习资料给排水工程师复习资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给排水工程的核心人才,给排水工程师承担着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重要职责。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给排水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为给排水工程师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负责向城市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而排水系统则负责将废水和雨水排出城市,保证城市的卫生和环境质量。

给排水工程师需要了解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水源、水压、水质处理、管网布置等内容。

二、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排水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

在设计方面,他们需要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掌握各种给排水设备的选型和布置原则。

在施工方面,他们需要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能够有效地组织施工队伍和协调各方资源。

此外,给排水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合理规划工期和控制成本。

三、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给排水工程师需要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常见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他们还需要制定维护计划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维护和保养。

此外,给排水工程师还需要关注系统的节能和环保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四、新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智能水表、远程监控系统、水污染治理技术等都为给排水工程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给排水工程师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这些新技术,以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五、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在给排水工程的实践中,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的分析,给排水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重点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重点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重点第一章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选用适用、经济、合理的最佳供水方式,经配水管送至室内各种卫生器具、用水嘴、生产装置和消防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分类: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2.钢管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为避免焊接时锌层破坏,镀锌钢管必须用螺纹连接或沟槽式卡箍连接3.水表的分类1)按计量原理:容积式水表、速度式水表2)按读数机构的位置:现场指示型、远传型、组合型3)按水温度:冷水表、热水表4)按计数器的工作现状:湿式水表、干式水表、液封式水表5)按被测水压力:普通型水表、高压水表4.给水方式: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配水点的布置情况以及室内所需水压、室外管网水压和配水量等因素,通过综合评判法决定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5.给水方式选择原则1)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2)除高层建筑和消防要求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外,一般情况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或生产给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3)生活给水系统中,卫生器具处的静压力不得大于0.60MPa。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0),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宜设减压或调压措施。

6.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按供水可靠程度:枝状、环状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7.管道防护1.防腐:明装和暗装的金属管道都要采取防腐措施,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通常的防腐做法是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2.防冻、防露: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生活给水管道,为保证冬季安全使用应有防冻保温措施。

3.防漏:防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

4.防振:为防止管道的损坏和噪声的影响,设计给水系统时应控制管道的水流速度,在系统中尽量少使用电磁阀或速闭型水栓。

给水工程复习资料

给水工程复习资料

1、何谓胶体稳定性?试用胶粒间互相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答: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胶体稳定性分”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动力学稳定性系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粒子愈小,动力学稳定性愈高。

聚集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胶体粒子很小,比表面积大从而表面能很大,在布朗运动作用下,有自发地相互聚集的倾向。

但由于粒子表面同性电荷的斥力作用或水化膜的阻碍使这种自发聚集不能发生。

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

5、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有何区别?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 值的关系。

答:压缩双电层机理: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使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高,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把原有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使扩散层的厚度减小。

从而不仅两胶粒吸引力相应变大,并且造成电位相应降低,使胶粒间的相互排斥力减少。

此时,合力由斥力变成引力,胶粒得以迅速凝聚。

吸附-电中和机理:胶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降低了ξ电位,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这种吸附作用的驱动力包括静电力、氢键、配位键和范德华力等等。

此机理可解释再稳现象。

胶粒吸附了过多的反离子,使原来的电荷变号,排斥力变大,从而发生了再稳现象。

吸附架桥作用:是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此时胶体颗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高分子物质在两个胶体颗粒之间像一座桥将他们连接起来。

网捕-卷扫作用: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胶体以致产生沉淀分离。

所需混凝剂量与原水杂质含量成反比。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同一原水混凝中可能发生多种作用机理。

无论哪一种作用机理都并非十全十美。

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值的关系: pH<3时,简单水和铝离子可压缩双电层作用。

给排水——复习资料

给排水——复习资料

给排⽔——复习资料1.泵的扬程 (P27)流经泵的出⼝断⾯与进⼝断⾯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总能量之差,称为泵的扬程。

⽤字母H表⽰,其单位为m。

⽔泵的扬程是指被输送的单位重量的液体流经⽔泵后所获得的能量增值。

2.选泵的原则 (P30)满⾜流量和扬程的要求;⽔泵机组在长期运⾏中,⽔泵⼯作点的效率最⾼;按所选的⽔泵型号和台数设计的⽔泵站,要求设备和⼟建的投资最⼩;便于操作维修,管理费⽤少;考虑远近期发展要求。

3.城市⽤⽔量分类 (P50、51)综合⽣活⽤⽔量,包括居民⽣活⽤⽔和公共设施⽤⽔⼯业企业⽣产⽤⽔量、⼯作⼈员⽣活⽤⽔量(⼯业⽤⽔量)消防⽤⽔量市政⽤⽔量,主要指浇洒道路和绿地⽤⽔量未预见⽔量及给⽔管⽹漏失⽔量。

(书):居民⽣活⽤⽔量、⼯业⽤⽔量、公共设施⽤⽔量、市政⽤⽔量、管⽹漏损⽔量、未预见⽤⽔量、消防⽤⽔。

4.⽇、时变化系数、最⾼⽇⽤⽔量Qd、最⼤时⽤⽔量Qh(P63)为了反映⽤⽔量逐⽇、逐时的变化幅度⼤⼩,引⼊了两个重要的特征系数,即⽇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变化系数Kd:在⼀年中,最⾼⽇⽤⽔量与平均⽇⽤⽔量的⽐值。

其值约为1.1~1.5。

时变化系数KH:最⾼⼀⼩时⽤⽔量与平均时⽤⽔量的⽐值。

最⾼⽇⽤⽔量Qd: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最多⼀⽇的⽤⽔量。

平均⽇⽤⽔量:指设计年限内发⽣最⾼⽇⽤⽔量的那⼀年的平均⽇⽤⽔量最⼤时⽤⽔量Qh:最⾼⽇内,⽤⽔最多的⼀⼩时的⽤⽔量。

平均时⽤⽔量:指最⾼⽇内平均每⼩时的⽤⽔量。

5.⽣活⽤⽔量计算 (P67)综合⽣活⽤⽔量Q1(居民⽣活⽤⽔量Q1’,公共建筑⽤⽔量Q1”)、⼯企业职⼯⽣活⽤⽔量Q2、⼯企业职⼯淋浴⽤⽔量Q3、⽣产⽤⽔量计算Q4、市政⽤⽔量计算Q5最⾼⽇设计⽔量Qd=(1.15~1.25)(Q1+Q2+Q3+Q4+Q5) (m3 /d )15%~25%——为未预见⽔量及管道漏⽔量6.地下⽔源 (P73)给⽔⽔源按⾃然⽔体的存在和运动形态不同,可分为地下⽔源和地表⽔源。

给水工程下册各章节内容考试复习重点

给水工程下册各章节内容考试复习重点

给水工程下册各章节内容考试复习重点1.给水处理的任务:用不同的方法与装置改变原水的主要质量指标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提高水的质量,解决原水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矛盾.2.原水中的杂质:(1)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2)胶体杂质:颗粒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天然水中的胶体一般带负电荷. (3)溶解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3.(1)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指标和限值.(2)水质参数指能反映水的使用性质的量,但不涉及具体数值.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毒理学指标(3)微生物指标(4)放射性指标5.给水处理方法概述: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确定.①悬浮杂质:沉淀法去除②胶体状态存在水中的杂质:混凝沉淀过滤去除③离子、分子状态存在水中的杂质:生成沉淀物将这种杂质去除④有机物:用活性炭吸附⑤微生物、细菌等:消毒方法----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6.(1)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2)消毒是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7.除铁、除锰和除氟(第19章):主要针对地下水而言.----常用除铁、锰的方法是: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当水中含氟量超过1.0mg/L时,需采用除氟措施:a.投入硫酸铝等使氟化物沉淀;b.利用活性氧化铝等进行吸附交换.8.软化(第21章):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的钙、镁离子.-----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9.生活饮用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原理:吸附、氧化、生物降解、膜滤.第15章混凝一、混凝机理1.(1)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称为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2)凝聚: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3)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混凝过程涉及:①水中胶体的性质;②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③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4)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胶体稳定性分“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动力学稳定: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强,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强.)-----聚集稳定: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包括:①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②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注:在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两者之中,聚集稳定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2.DLVO理论:PPT6,P255.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于排斥势能与吸引势能,分别由静电斥力与范德华引力产生.3.混凝机理:(1)电性中和作用机理:①压缩双电层:----要使胶体脱稳,相互碰撞结合,必须消除或降低排斥能峰,即是消除或降低ζ电位. ----有效措施:投加混凝剂→压缩扩散层→微粒间相互聚集.----混凝剂是正离子→进入胶体的吸附层和扩散层→压缩其厚度→ζ电位减小→胶体脱稳,相互粘结.:②吸附-电性中和: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主要是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高分子物质、胶粒等,来降低电位.----其特点是:当药剂投加量过多时,电位可反号.(2)吸附架桥: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高分子絮凝剂投加后,通常可能出现以下两个现象:①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②但投加过多,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3)网捕或卷扫: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与卷扫.所需混凝剂量与原水杂质含量成反比,即当原水胶体含量少时,所需混凝剂多,反之亦然.4.硫酸铝的混凝机理:不同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不同.何种作用机理为主,决定于铝盐的投加量、pH、温度等.实际上,几种可能同时存在:pH<3 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pH=4-5 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pH=6.5-7.5 氢氧化铝起吸附架桥.二、混凝剂和助凝剂1.混凝剂:主要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混凝剂应符合的基本要求有:混凝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价格低廉.主要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表15-12.助凝剂: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投加某种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药剂称为助凝剂.助凝剂通常是高分子物质.机理: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1)调节和改善混凝条件,加速混凝过程;(2)加大絮凝体的密度和重量,使它迅速下沉;(3)在絮凝体之间起吸附架桥和沉淀网捕作用.----助凝剂可以参加混凝,也可不参加混凝.----广义上可分为以下几类:① 酸碱类:调整水的pH ,如石灰、硫酸等;② 加大矾花的粒度和结实性:如活化硅酸(SiO2·nH2O )、骨胶、高分子絮凝剂;③ 氧化剂类:破坏干扰混凝的物质,如有机物.如投加Cl2、O3等.三、混凝动力学1.基本概念.混凝动力学:研究颗粒碰撞速率属于混凝动力学范畴.颗粒相互碰撞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①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②在水力或机械搅拌所造成的流体运动.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同向絮凝:由水力或机械搅拌所造成的流体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2.异向絮凝颗粒的碰撞速率可按费克(Fick )定律计算:28n dD N Bp π= υρπd KT D B 3= 式中:D B ——布朗运动扩散系数;K 为波兹曼常数,1.38×10-16;T 为温度; ν为水的运动粘度; ρ为水的密度.因此: 238KTn Np υρ=故Np 只与颗粒数量和水温有关,而与颗粒粒径无关.但当颗粒的粒径大于1m ,布朗运动消失.从上式可以看出,T ↑会引起Np ↑,所以在水处理不好时,可在原水中加入少量粘土,加大n ,使碰撞加剧,从而使Np 加大.3.同向絮凝(1)层流理论:颗粒的碰撞速率按下式计算: G d n N 32340= z u G ∆∆= G --速度梯度,s-1;△u --相邻两流层的流速增量,cm/s ;△z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流层之间距离,cm.在公式中,n 和d 均属原水杂质特性,而G 是控制混凝效果的水力条件.故在絮凝设 备中,往往以速度梯度G 作为控制参数之一.在被搅动的水流中,考虑一个瞬间受剪而扭转的隔离体△x ·△y ·△z ,设在时间△t内,隔离体扭转了θ角度,于是角速度△ω为:G:速度梯度;s-1p:单位体积流体所耗功率,W/m3; μ:水的动力粘度,Pa ·s.当采用机械搅拌时,p 由机械搅拌器提供.当采用水力絮凝池时,p 应为水流本身所消耗的能量,由下式决定:gQh pV ρ= QT V = 故采用水力絮凝池时: T gh G ·ν= (甘布公式) 式中:g--重力加速度,9.8m/s2; h--混凝设备中的水头损失,m ;ν--水的运动粘度,m2/s;T--水流在混凝设备中的停留时间,s. (2)同向紊流理论①外部施加的能量形成大涡旋;②大涡旋将能量输送给小涡旋;③小涡旋将能量输送给 更小的涡旋;④只有尺度与颗粒尺寸相近的涡旋才会引起颗粒碰撞. Gz u z t l t =∆∆=∆•∆∆=∆∆=∆1θωμp G =28n dD N Bp π=式中,紊流扩散系数 λλu D =,λu 为相应于λ尺度的脉动速度,为:得: λελv u 151= ε: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流体的有效能耗;υ:水的运动粘度;λ:涡旋尺度.4.混凝控制指标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至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工艺上总称混凝过程.相应设备 有混合设备和絮凝设备.混合(凝聚)过程:在混合阶段,对水流进行剧烈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使药剂快速均匀分散以利于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平均G =700 ~ 1000s-1,时间通常在 10~30s ,一般<2min.此阶段,杂质颗粒微小,同时存在颗粒间异向絮凝.絮凝过程:在絮凝阶段,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故以同向絮凝为主.同向絮凝效果不仅与G 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在絮凝阶段,通常以G 值和GT 值作为控 制指标.平均G =20 ~ 70s-1,时间为15 ~ 20min ,GT =1~104-105 . 随着絮凝的进行,G 值应逐渐减小.四、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1.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① 原水性质,包括水温、水化学特性、杂质性质和浓度等;② 投加的凝聚剂种类与数量;③ 使用的絮凝设备及其相关水力参数.2.水温影响水温低时,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絮凝颗粒细小、松散,凝聚效果较差.其原因有: ① 无机盐水解吸热,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② 温度降低,粘度升高――布朗运动减弱;③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凝聚;④水温与水的pH值有关.克服水温低效果差的措施:①增加混凝剂的投量,以改善颗粒之间的碰撞条件.②投加助凝剂(如活化硅酸)或粘土以增加绒体重量和强度,提高沉速.3.水的pH和碱度影响(1)水的PH对混凝效果影响很大,对一般的浑浊水,投硫酸铝的最佳PH范围为6.5-7.5.(2)三价铁盐水解反应同样受PH值的控制. (FeCL36H2O)三价铁盐混凝剂适应的PH值范围较宽,最优PH值大约在6.0-8.4之间.(3)使用 FeSO4·7H2O 时: Fe2+ + H2O<----> Fe(OH)+ + H+Fe(OH)+ + H2O<---->Fe(OH)2 + H+Fe(OH)2溶解度较大,且Fe2+只能形成较简单的络合物,混凝效果较差,因此要把Fe2+氧化成Fe3+,就和FeCl3一样了.(4)氧化的方法:----利用溶解氧氧化: 4FeSO4+O2+10H2O<---->4Fe(OH)3+4H2SO4要求:PH>8.5,这样氧化时间才能短,因此投 FeSO4 同时投加CaO提高原水的PH. PH<8.5时氧化过程缓慢,很难在净化构筑物内完成.----加Cl2氧化: 6FeSO4+3Cl2<---->2Fe(SO4)3 + 2FeCl3(5)从铝盐和铁盐水解反应式可以看出,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的H+必然导致水的 PH 值的下降,天然水中含有一定的碱度. HCO3- + H+<---->CO2 + H2O①当投药量较少,原水的碱度又较大时,由于水中的碳酸化合物的缓冲作用,水的PH 值略有降低,对混凝效果不会有大的影响.②当投药量较大,原水的碱度小时,水中的碱度以不足已中和水解产生的酸时,水的 PH将大幅度下降,以至降至最优混凝条件以下.这时便不能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为了保持水的 PH 值在混凝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优范围内须向水中投加碱剂,即对水进行碱化,一般投加CaO.AL2(SO4)3 + 3H2O + 3CaO = 2AL(OH)3 + 3CaSO42FeCL3 + 3H2O + 3CaO = 2Fe(OH)3 + 3CaCL2石灰投量按下式估算:[CaO] = 3[a] – [x] + [δ]式中 [CaO]:纯石灰CaO投量,mmol/L;[a]:混凝剂投量,mmol/L;[x]:原水碱度,按mmol/L,CaO计;[δ]:保证反应顺利进行的剩余碱度,一般取0.25~0.5mmol/L(CaO).一般石灰投量通过试验决定.4 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见P271)杂质浓度低,颗粒间碰撞机率下降,混凝效果差.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加高分子助凝剂;②加粘土;③投加混凝剂后直接过滤.如果原水悬浮物含量过高,为减少混凝剂的用量,通常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黄河高浊度水常需投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为助凝剂.五、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1.混凝剂的溶解和溶液配制(1)混凝剂投加分固体和液体投加两种方式.我国常用的是液体投加,即将固体溶解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投入水中.当直接使用液态混凝剂时,不用溶解池.溶解设备决定于水厂规模和混凝剂品种.溶解池、搅拌设备及管配件等,均应有防腐措施或采用防腐材料.(2)溶解池设计要求:(见PPT)搅拌装置有: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搅拌、水泵搅拌、水力搅拌等.⑥中小型水厂,常用自然浸溶,压力水经穿孔管淋溶或冲溶.(3)溶解池容积W1:W1=(0.2~0.3)W2式中W2为溶液池容积.(4)溶液池是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设施.溶液池容积W2:cn aQ cn aQ W 41710001000100242=⨯⨯= 式中:W2——溶液池容积,m3;Q ——处理的水量,m3/ h ;α——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b ——溶液浓度,一般取10%~20%;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溶液池一般设二个,一用一备.2混凝剂投加(1)对投药设备的基本要求:① 投量准确、易调节.② 设备简单、工作可靠、操作方便.(2)混凝剂投加设备包括计量设备、药液提升设备、投药箱、必要的水封箱以及注入设备等.①计量设备有: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苗嘴;计量泵等.②投加方式:(1)泵前投加:安全可靠,一般适用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近者,图中(P273)水封箱是为防止空气进入.(2)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适用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远者,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较高.(3)水射器投加: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溶液池高度不会受太大限制,但效率低,易磨损.(4)泵投加:不必另设计量设备,适合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有利于药剂与水混合.六 混合和絮凝设备1.混合设备:我国常用的混合设备有三类: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见P276)2.絮凝设备:分为两大类:水力搅拌式、机械搅拌式.(1)隔板絮凝池:分往复式和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设计参数:(见P278)----优点:1.适用于大型水厂,因为 Q 小 b 小,不便于施工和维护;2.构造简单、管理方便、效果较好,回转式比往复式效果好,水头损失小 3040%. ----缺点:1.絮凝时间长,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2.流量变化大时,效果受影响.(2)折板絮凝池 (图见P280.)通常采用竖流式,它将隔板絮凝池的平板隔板改成一定角度的折板.折板波峰对波谷平行安装称“同波折板”,波峰相对安装称“异波折板”.----优点:①无论是同波还是异波折板间水流流动连续不断,可行成众多小旋涡,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②在折板的每个转角处,两折板之间的空间可视为CSTR完全混合连续反应器,众多连续反应器串联起来就接近或相当于推流型(PF型)反应器.所以折板絮凝池接近推流型.③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条件大大地改善,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所需絮凝时间可以缩短,池子体积减小.----缺点:①因板距小,安装维修较困难;②折板费用较高,一般常用于中小型水厂.③采用波纹板缺点就更突出.3.机械絮凝池(图见P281)搅拌器有浆板式和叶轮式,按搅拌轴的安装位置分水平轴式和垂直轴式.水平轴式一般适用于大型水厂,垂直轴式一般适用于中小水厂.----第一格搅拌强度最大,而后逐步减小,G值也相应减小,搅拌强度决定于搅拌器转速和桨板面积.4.穿孔旋流絮凝池 (图见P284)----优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可用于中、小型水厂或与其他形式的絮凝池组合应用.----缺点是受流量变化影响较大,故絮凝效果欠佳,池底也容易产生积泥现象.5.网格、栅条絮凝池图见P284网格、栅条絮凝池设计成多格竖井回流式.每个竖井安装若干层网格或栅条,各竖井间的隔墙上、下交错开孔,进水端至出水端逐渐减少,一般分3段控制.前段为密网或密栅,中段为疏网或疏栅,末段不安装网、栅.特点:网格絮凝池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较短,但还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小数水厂发现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现象.其设计参数见P285表15-3.第16章沉淀和澄清一、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1.水中固体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按水中固体颗粒的性质,沉淀分为三类:(1)自然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不改变其大小、形状和密度.(2)混凝沉淀: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由于相互接触凝聚而改变其大小、形状和密度,这种过程称为混凝沉淀.(3)化学沉淀:在某些特种水处理中,投加药剂使水中溶解杂质结晶为沉淀物,称为化学沉淀.2.给水处理中,常遇到两种沉淀:P288(1)自由沉淀:单个颗粒在无边际水体中沉淀,其下沉的过程颗粒互不干扰,且不受器皿壁的干扰,下沉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保持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速也不变.(2)拥挤沉淀:颗粒处于互相干扰的沉淀(网状沉淀).当水中含有的凝聚性颗粒或非凝聚性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大量颗粒在有限水体中下沉时,被排斥的水便有一定的上升速度,使颗粒所受的摩擦阻力增加,颗粒处于相互干扰状态,此过程称为拥挤沉淀.3.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一般认为,悬浮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倍颗粒的直径,同时体积浓度小于0.002时(5400mg/L),可认为自由沉淀,此时的沉淀速度称为自由沉淀速度.以球型颗粒为例,在水中作沉降运动时将受重力、浮力、摩擦阻力三种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gdF p)(36111ρρπ-=ρp及ρ1:颗粒及水的密度.阻力:422212duCF Dπρ•=CD:阻力系数,与雷诺数有关.得:246)(21331s d s s v d c d g dt dv m ρππρρ--= 颗粒下沉时,起始沉速为零,故以加速度下沉,随着vs 增加,阻力也相应增加,很快颗粒即等速下沉.dvs/dt=0 令上式左边为零,加以整理,得均匀下沉速度vs,简称沉速u. d C g u p D 1134ρρρ-= 上式为沉速基本公式,式中虽不出现Re ,但是,式中阻力系数cD 却与Re 有关. νud Re = ν—水的运动粘度.阻力系数cD 与雷诺数Re 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见图:(1)层流区Re ≤1: eDR c 24= 带入斯笃克斯公式得: 2)1(18d s g u ρρμ-=斯笃克斯公式的适用条件:①10-4<Re ≤1,颗粒d ≤0.1mm 适用;②浓度<5000mg/L,与容器壁间距大于50d ;③非絮凝颗粒;④对于非球形的颗粒,d 要乘球形系数( <1)(2)过渡区1≤Re ≤1000: e D R c 10=代入公式,得阿兰公式:<这个公式适用于d ≤2mm 的砂粒.>d g u s 3122)()2254(11⎥⎥⎥⎦⎤⎢⎢⎢⎣⎡-=μρρρ(3)紊流区1000≤Re ≤2500:<这个公式适用d >2mm 的砂粒.>此时CD 接近于常数0.4,代入前式得牛顿公式: dg u s1183.1ρρρ-=------给水沉淀池中的泥沙颗粒的沉淀一般属于层流沉降状况.给水处理主要研究对象是0.1mm 以下的颗粒的去除问题.在实际应用上,常常以沉速代表某一特点颗粒而无需求出颗粒的直径.沙粒粒径:d >0.1mm u >7.5mm/s 去除容易d=0.01mm u =0.075mm/s 不易下沉去除d=0.001mm 胶体,不能自行下沉 必须混凝去除4.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当大量颗粒在有限的水中下沉时,被排挤的水便有一定的速度,使颗粒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有所增加,颗粒处于互相干扰状态,此过程称为拥挤沉淀,此时的沉淀速度称为拥挤沉速. 一般讲,当原水含沙量增到一定数量,泥沙即处于拥挤沉淀状态 ,含沙量再大时,在沉淀过程中会产生浊度相差悬殊的清水区和浑水区,两区交界面清晰可见,称为浑液面,该面缓缓下降,直至泥沙完全沉积为止.具体分析见P290-291.二、平流式沉淀池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经混凝的原水流入沉淀池后,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连续或定期排出池外.1.非凝聚性颗粒沉淀过程分析(1)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三个假定:①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干扰,不再凝聚和破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不变,因此颗粒沉速始终不变.②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在流动过程中,v 始终不变. ③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2)分析:原水进入沉淀池,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A-B 截面上其水平流速为: B h Q v 0= 考察流线III :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u0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沉淀池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u ≥ u0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u< u0的颗粒只能部分去除.又可得: 即: LB Q u =0 A Q u =0Q/A 一般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表面负荷在数值上等于截留速度u0,但含义不同.设原水中沉速为ui (ui<u0)的颗粒的浓度为C ,沿着进水区高度为h0的截面进入的颗粒的总量为QC=h0BvC ,沿着m 点以下的高度为hi 的截面进入的颗粒的数量为hiBvC (见图),则沉速为ui 的颗粒的去除率为:A Qu E i = 哈真公式.式中: E —沉淀效率.(3)理想沉淀池理论: 即哈真公式. 悬浮颗粒在理想沉淀池中的沉淀效率只与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水深、池长、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无关.这一结论抓住了沉淀池的主要矛盾,阐明了决定沉淀效率的主要因素,反应了下列两个问题:①当E 一定时ui 越大,q 也越高,亦即产水量越大,或当Q 、A 不变时ui 越大、E 越高. ui 的大小与混凝效果有关.因此,生产上一定要重视絮凝工艺.② ui 一定,A 增加、E 提高.当W (容积)一定时,池深浅些,则表面积大些,沉淀效率可以高些,此即“浅池理论”.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发展即基于此理论.(4)理想沉淀池的总去除率:i p dp u u p P i ⎰+-=000)1( 式中:p0—所有沉速小于理想沉淀池截留沉速u0的颗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颗粒重量的百分率;u0—理想沉淀池的截留沉速;ui —小于截留沉速的颗粒沉速;pi —所有沉速小于ui 的颗粒重量占原水中全 部颗粒重量的百分率; dpi —具有沉速为ui 的颗粒重量占原水中全 部颗粒重量的百分率.(4)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P295.)2.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P296)3.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主要为短流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 ①进水的惯性作用;②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③较冷或较重的进水产生的异重流;④风浪引起的短流;⑤池内存在的导流壁和刮泥设施等.----水流状况的判别指标-----紊动性和稳定性①紊动性----雷诺数Re 判别.该值表示水流的惯性力与粘滞力两者的对比.υvR R e =v--水的流速; R--水力半径;υ--水的运动拈滞系数.一般认为,在明渠流中,Re >500时,水流是紊流状态,平流沉淀池中水流的 Re 一般为 4000~15000,属紊流状态. 在沉淀池中,通常要求降低雷诺数以利于颗粒沉降. ②稳定性----弗劳德数Fr.该值表示水流的惯性力与重力两者的对比.Rg r F 2ν=Fr高,惯性力作用相对增加,重力相对减少.水流对温差、密度异重流及风浪等影响的抵抗的能力强,使沉淀池中的水流流态保持稳定,一般认为平流沉淀池中Fr >10-5.-----在沉淀池中,降低Re和提高Fr的有效措施是减小水力半径R,平流沉淀池的纵向分隔及斜板、斜管沉淀池都能达到上述目的.(2)絮凝过程的影响(P300)实际生产性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和水深均影响沉淀效果.实际沉淀池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4.平流沉淀池的构造平流式沉淀池分为进水区、沉淀区、存泥区、出水区4部分.(1)进水区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进水的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一般在絮凝池和沉淀池之间设置穿孔花墙分布进池浑水. 配水孔眼直径取100mm左右,在沉淀区均匀分布,以求将浑水在宽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都能均匀分配.孔眼的总面积由孔眼中的水流速度决定,孔眼速度v大,配水均匀性好,但大颗粒絮凝体经过孔眼会被打碎,相反地,v选小,配水均匀性差,但絮凝体被破坏就轻些,所以v≯0 .15~0.2 M/S .(2)沉淀区采用导流墙对平流沉淀池进行纵向分格可以减小水力半径R达到改善水流条件的目的.沉淀池的高度与其前后有关净水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约3~4米,沉淀区的长度L决定于水平流速和停留时间T,即:L= vT,其中:v=0.01~0.025m/s,停留时间T=1~3h(一般水为1~2h,高温高色度水位2~3h).沉淀池的宽度决定于流量Q、池深H和水平流速即:B=Q/Hv ,沉淀区的L、B、H之间互相关联,为获得良好的效果,沉淀池应具有合理的构造形式,一般认为狭长型较好.一般认为: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宜大于10,宽深比不大于3-4,每格宽度宜在3-8m. (3)出水区(见PPT54)①溢流堰出水;②溢流堰出水;③不淹没孔口出水;④淹没孔口出水(4)存泥区和排泥措施(见PPT59)沉淀池排泥方式有:泥斗排泥、穿孔排泥管、机械排泥等.。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复习资料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复习资料

1.给排水系统具有的三个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2.城市综合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道路绿地浇洒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3.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4.平均日用水量: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5.最高日用水量Q d: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6.日(时)变化系数:最高日(时)用水量与平均日(时)用水量比值7.给排水管网系统功能:水量输送、水量调节、水压调节8、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由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组成。

给水管网系统:输水管渠(作用:较长距离输水)、配水管网(作用:将较集中点的水量分配到整个供水区域)、水压调节设施(如泵站、减压阀,作用:保证用户用水点点的水压要求)、及水量调节设施(如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作用:调节前后系统的水量之差)。

排水管网系统:废水收集设施(初步收集废水)排水管网(收集到的废水送至指定点)、水量调节池(调节前后系统水量之差)、提升泵站(保证一定压力使废水顺利流入指定点)、废水输水管渠(输送废水)和排放口(与接纳废水的水体连接)。

9.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分类估算法、单位面积法、人均综合指标法、年递增率法、线性回归法、生长曲线法10.给水管网布置基本形式:树状网(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供水可靠性较差)和环状网(供水可靠性强,减轻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但造价高)11.排水管网布置形式:平行式(适应于城市地形坡度很大)和正交式(适应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12.雨水管渠布置:利用地形,多采用正交式;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渠采用明渠和暗管相结合的形式;雨水出口设置分散和集中;调蓄水体的布置;设置排洪沟。

13.当充满度为0.94时,管中流量最大,为满管流流量的1.08倍,当充满度为0.81时,管中流速最大,为满管流流速的1.14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流出水头:
答:各种配水装置为克服给水配件内摩阻、冲击、流速变化等阻力,而放出额定流量所需的最小静水压。

2:终限长度:
答:水膜流状态时,水自立管流入口处直至形成终限流速的距离称为终限长度。

3:给水设计秒流量:
答:按瞬时高峰给水量制定的用于设计建筑给水管道系统的流量。

4:充实水柱长度:
答:充实水柱是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

5:排水设计秒流量:
答:按瞬时高峰排水量制定的用于设计建筑排水管道系统的流量。

6:居住小区:
答:15000人以下的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统称为居住小区。

7:终限流速:
答:在立管内的水流,下降一段距离后,当其所受的管壁摩擦阻力与重力相平衡时便作直线运动,不再有加速度,水膜厚度也不再变化。

这种保持着一直降落到底部而不变的速度成为终限流速。

8:一次换热:
答:是利用以燃气、燃油、燃煤为原料的热水锅炉,把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或是直接将蒸汽通入冷水混合制备热水。

9:建筑中水:
答:各种排水经过物理处理、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10:二次换热:
答:热媒通过水加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水达到加热冷水的目的,在加热过程中热媒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

二、判断题
1:雨水排水系统按雨水在管内的流态可分为重力流排水、重力半有压力流、压力流排水。

(√)。

给排水工程期末复习资料要点

给排水工程期末复习资料要点

一、名词解释1.比流量:在进行管网计算时,通过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而算出的干管线单位长度的流量。

2. 水质标准:是指用水对象(包括饮用和工业用水等)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指标和限制。

3.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4.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所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

5:均质滤料:是指沿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6 径流系数:雨水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大小受雨型,地形,地面覆盖等条件影响。

7 设计管段:在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参数不变的管段叫设计管段,这些参数包括管径,坡度,流量,流速等。

8 管道衔接:指上游管段与下游管段的连接,管道衔接通常通过检查井。

其衔接形式分为管顶平接与水面平接。

9 污水出路:污水的处置与利用途径,污水出路一般分为直接排放,处理后利用等。

10 雨量累积过程线:即自记雨量计过程线,主要反应一场雨随降雨时间雨量的累积增长过程。

11 总泵站:管网末端设置的泵站,通常设在污水厂前。

12 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

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

13 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度。

14 最小覆土深——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5 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二、填空1.管网计算时应满足的两个方程为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

2.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

3. 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4. 质量传递机理可分为主流传递、分子扩散传递和紊流扩散传递。

5. 过滤过程中,当滤层截留大量杂质以致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时,会出现负水头现象。

三、简答题1、环状网流量分配的步骤是什么?答:(1)按照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先拟定每一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工程概论【水源水质】:㈠原水杂质:⑴原水杂质来源:①自然过程:[地层矿物质溶解、水中微生物繁殖、水流冲刷、泥沙、腐殖质]②人为因素:[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⑵原水杂质分类:①悬浮物[1um-—1mm];②胶体[10nm-—100nm];③溶解物[0。

1nm--1nm];⒈悬浮物与胶体杂质:-—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胶体颗粒尺寸较小、在水中长期静止难以下沉.-—水中胶体:粘土、细菌、病毒、腐殖质、蛋白质、有极高分子物质。

—-天然水中胶体一般带负电荷。

注:①使水中产生浑浊现象的根源:悬浮物和胶体。

②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悬浮物和胶体.【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即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指标和限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⑴感性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注:①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异色。

②浑浊度:不超过3,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③臭和味:不得有异臭、异味。

注:浊度即1L蒸馏水中含有1mg白陶土或高岭土。

⑵毒理学指标:※⑶细菌学指标:注:①细菌总数:≤100个/mL;②总大肠菌数:≤3个/L;③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

3mg/L;⑷放射性指标:※【给水处理方法】:⑴澄清和消毒:-—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常用处理工艺:澄清和消毒。

-—澄清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

—-处理主要对象: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消毒: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之后.--主要消毒方法:投加消毒剂杀灭致病微生物.——生活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⑵除臭、除味:—-有机物臭味:活性炭吸附/氧化法去除.——溶解性气体:曝气法去除.⑶除铁、除氯:-—常用方法: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⑷软化:—-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方法: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⑸淡化、除盐:—-除盐:制取纯水及高纯水的处理过程.--淡化和除盐主要方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⑹水的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水热容大——吸收和传递热量的良好介质。

—-水的冷却一般采用:冷却塔。

⑺生活饮用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饮用水主要处理对象:水中悬浮物、胶体、致病微生物。

——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主要对象:水中有机污染物-—饮用水处理厂——预处理方法:活性炭法吸附法、臭氧氧化法、生物氧化法、——深度处理主要:粒状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碳法、—-深度处理法基本作用原理:[吸附-氧化—生物降解—膜滤]即:或者利用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去除水中有机物;或者利用氧化剂的强氧化能力分解有机物;或者利用生物氧化法降解有机物;或者利用膜滤法去除大分子有机物。

【混凝机理】:--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聚集过程.或:向水中投加药剂(混凝剂)使水中粒径微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离子凝结成较大的絮凝体(矾花).—-凝聚:水中胶体脱稳--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混凝:凝聚和絮凝。

※㈠水中胶体稳定性:—-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胶体稳定性:动力学稳定+聚集稳定。

①动力学稳定: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颗粒愈小,动力学稳定性愈高]聚集稳定性: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粒子表面同性电荷斥力作用] ——胶体稳定性:关键—-聚集稳定性.㈠混凝机理:——混凝剂对水中胶体粒子混凝作用有三种: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卷扫作用——混凝作用取决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胶体粒子性质、水的PH值.⑴电性中和:——根据DLVO理论:要使胶体粒子通过布朗运动相撞聚集,必须降低或消除排斥能峰.——吸收势能与胶粒电荷无关,主要取决于构成胶粒的物理性质、尺寸和密度。

-—降低排斥能峰的办法即:降低或消除胶粒的ζ电位[即在水中投加电解质].【水中负电荷胶粒-投入的电解质--混凝剂为正电荷离子或聚合离子;若正电荷离子是简单离子—Na+、Ca+、Al+--作用是压缩胶体双电层;排斥能峰Emax=0时,胶粒发生聚集作用,ζk电位:临界电位;水中铝岩投量过多,水中负电荷胶体变为正电荷胶体;】-—“吸附-电性中和作用"⑵吸附架桥:—-吸附作用:带异性电荷、不带电、同性电荷。

【混凝剂和助凝剂】——饮用水混凝剂基本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体无害、使用方便、货源充足。

-—水处理使用的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铁盐、铝盐及混合物。

--常用的无机混凝剂:硫酸铝、聚合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铁.[硫酸铝]:——采用固态硫酸铝:运输方便——缺点:水温低,硫酸铝水解困难,形成的絮凝体松散,效果不好。

[聚合铝]:——包括: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

——聚合氯化铝能形成聚合阳离子,起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优点:投加量少于硫酸铝;对水的PH值变化适应性强;聚合氯化铝投入水中其产物的成分确定;—-碱化度:主要决定羟基OH和铝AL的摩尔数之比。

即:B=错误!×100%--一般铝盐(硫酸铝、氯化铝)投入水中进行水解聚合反应,其产物受水PH值及铝盐浓度影响。

[三氯化铁]:--三氯化铁:FeCl3H2O-—水合铁离子水解、聚合反应。

—-优点:三价铁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形成的絮凝体比铝盐絮凝体密实;处理低温水或低浊水效果优于硫酸铝;—-缺点:三氯化铁腐蚀性较强,且固体产品易吸水潮解,不宜保管。

※——聚合效果: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铝【助凝剂】-—通常是高分子物质:作用是为了改善絮凝体结构,促使絮粒密实——作用机理: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

【混凝动力学】:-—要是杂质颗粒或杂质与混凝剂之间发生絮凝,其必要条件是:使颗粒之间相互碰撞. -—推动水中颗粒相互碰撞的动力来自:①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絮凝聚集]水力或机械搅拌造成的流体运动-—[同向絮凝:由流体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⑴异向絮凝:—-颗粒絮凝速率取决于碰撞速率,即颗粒碰撞速率:Np=8πdD b·n2-—Np:异向絮凝碰撞速率,即:1/cm3。

S;—-d:颗粒直径;—-Db:布朗运动系数;-—n:颗粒数量浓度;⑵同向絮凝:-—速度梯度:相邻两层水流的速度差与两层间的距离之比。

①机械搅拌:即:G=-—μ:水动力粘度—pa。

S;--p:单位流体所消耗的功率—w/m3;——G:速度梯度;②水力絮凝:PV=pgGh;V=QT;G=——V:水流体积;—-g:重力加速度;——h:水头损失;——ν:水的运动粘度;-—T:水流在混凝设备停留时间;※⑶混凝控制指标:—-混凝过程:混合+絮凝;[混合阶段]:剧烈搅拌水流——使药剂快速均匀分散于水中利于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颗粒脱稳;①混合要快速剧烈:10—30s 最多2min;②搅拌强度:速度梯度G=700—1000s~1;③混合絮凝-—异向絮凝;[絮凝阶段]:主要依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①絮凝—-同向絮凝;②同向絮凝效果:与G值、絮凝时间T有关;s~1;③速度梯度:G=20—70④TN--整个絮凝时间内单位体积流体颗粒碰撞次数;平均GT=1×10~4-1×10~5;※⑷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⒈水温影响:①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尤其是硫酸铝;②低温水粘度大,水中杂质颗粒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颗粒脱稳凝聚;水粘度大,水流剪力增大,影响絮凝体成长;③水温低,导致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④水温与水PH有关。

水温低时,其PH提高,则混凝最佳PH值也提高;※注:提高低温水混凝效果的方法:增加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常用的助凝剂:活化硅酸。

⒉水的ph值和碱度影响:①去除浊度:最佳ph值=6.5-7。

5[絮凝作用主要是氢氧化铝聚合物-吸附架桥;羟基配合物-电性中和];②去除色度:ph值=4。

5-5。

5;-—混凝剂为三价铁: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去除浊度:ph=6.0—8。

4;去除色度:ph=3.5—5。

0];——混凝剂为硫酸亚铁:通常用氯化法;--聚合氯化铝:对水的ph值变化范围适应性较强;※石灰投量估算:即:每投加1mmol/L Al2(SO4)3需石灰3mmol/L CaO.即:[CaO]=3[a]—[x]+[δ][CaO]——纯石灰CaO投量:mmol/L;[a]——混凝剂投量:mmol/L;[x]——原水碱度:mmol/L CaO;[δ]--保证反应顺利进行的剩余碱度:取0.25—0。

5mmol/L(CaO);典型例题:某地表水源总碱度为0.2mmol/L。

市售精制硫酸铝(含Al2O3约16%)投量28mmol/L。

试估算石灰(纯度为50%)投量为多少mg/L.解:投药量折合Al2O3为:28mmol/L×16%=4。

48mg/LAl2O3分子量为102,故投药量相当于:4。

48/102=0。

044mmol/L。

剩余碱度取0。

37mmol/L,则:[CaO]=3×0.044—0。

2+0。

37=0.3mmol/L。

CaO分子量为56,则市售石灰投量为:0。

3×56/0.5=33mg/L3、水中悬浮物浓度影响:—-为提高低浊度原水混凝效果,采取措施:①投加铝盐或铁盐时,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②投加矿物颗粒以增加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凝结中心,提高颗粒碰撞速率,增加絮凝体密度。

③采用直接过滤法。

④聚合氯化铝作为处理高浓度浊度水效果好.-—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吸附架桥+电性中和;⑴混合设备:——混合设备基本要求:①药剂与水混合必须快速剧烈、混合均匀;③保证充分混合条件,水头损失不易太大;②混合时间不超过2min;--主要混合设备: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1)水泵混合:——药剂投加在取水泵房吸水管、吸水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以达到快速混合目的;—-当取水泵房距水厂处理构筑物较远时,不宜采用水泵混合;--水泵混合:通常用于取水泵房靠近水厂处理构筑物,两者间距不宜大于150m。

2)管式混合:即:将药剂直接投入水泵压水管以借助管中流速进行混合。

——管中流速不宜小于1 m/s;投药点管内水头损失不小于0。

3-0。

4m。

3)机械混合池:——混合时间:10—30s,最大不超过2min;——优点:混合效果好,不受水量变化影响;——应避免水流同步旋转而降低混合效果;⑵絮凝设备:—-絮凝设备:水力搅拌式、机械搅拌式;1)隔板絮凝池:-—为避免絮凝体破碎,管道流速及水流转弯处流速应沿程减小;G值也沿程减小;——优点:构造简单,管理方便;缺点:流量变化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絮凝时间较长;—-※隔板絮凝池主要设计参数:①廊道流速:起端: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