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生平及评价
女作家张爱玲简介

⼥作家张爱玲简介⼥作家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1920年出⽣于上海,原名张瑛。
她有着显赫的家世,祖⽗是清末“清流派”的重要⼈物,祖母是李鸿章的⼥⼉。
但这⼀显赫的⾝世并未给她带来任何好处。
她3岁时能背唐诗,7岁时,她写了平⽣第⼀部⼩说。
写的是⼀个家庭悲剧。
不会写的'⽣字,就跑去问厨⼦。
10岁,⼊黄⽒⼩学读书,取名张爱玲。
19岁时⼊⾹港⼤学专攻⽂学。
22岁开始卖⽂⽣涯。
张爱玲长得并不漂亮,作为中国⽂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吸引众多读者的不是她的外表,⽽是她作品⾥散发出的独特芳⾹。
有⼈说,张爱玲是现代作家中的“异数”,⼀上路就是巅峰,⼀出⼿就是经典。
她的作品,让⼈久读不厌。
傅雷把她的⼩说称为“我们⽂坛最美的收获之⼀”。
她作为中国现代⽂学史上独特⽽富于传奇⾊彩的⼥作家,拥有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在海内外享有极⾼的声誉。
她⼩说中众多幽丽、迷⼈的景观,她的独⽴特⾏,她的虚⽆⼈⽣观,她的⾃爱⾃怜,对世俗的妥协姿态,尽显她⼈⽣的美丽,她的闲愁。
张爱玲多才⽽洞察世事,但在感情婚姻上却有些像发“神经”。
26岁时,她认识胡兰成,这是⼀个最为国⼈所不耻的政治流氓。
胡兰成多情浮华,风⽉场中轶事颇多,时年39岁,⽽且已有妻室。
⽽张爱玲并不在意,待胡离异后即与之结婚。
结婚时没有举⾏婚礼,⼆⼈合写婚书为定,⽂⽈:胡兰成爱玲签订终⾝,结为夫妻,愿使岁⽉静好,现世安稳。
3年左右这段婚姻即告破裂。
35岁时,她离港赴美,不久成为美国正式公民。
期间,她与美国作家赖亚相识,半年即结婚。
赖亚是写过⼏本⼩说和电影剧本的作家,在美国并不出名,⽽且⽐张爱玲⼤29岁,离过婚。
这位中国的超⼀流作家却嫁给了美国末流⽂⼈,简直是中国鲜花插在美国的⽜粪上。
她怀了赖亚的孩⼦却去做了⼈⼯流产。
后来,赖亚中风瘫痪,成为张爱玲⽣活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
为了这个“钱财两尽”的美国佬,张爱玲彻底摧毁了⾃⼰的健康。
47岁时,赖亚去世,张爱玲开始独⾃⼀⼈的异国⽣活。
1995年,中秋节,张爱玲在洛杉矶⽆疾⽽终,⾛完了她⼈⽣的75度春秋。
张爱玲的一生是怎样的

张爱玲的一生是怎样的张爱玲的一生,大概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了——传奇。
张爱玲的一生,因为有着太多的故事,像一本书,让人想要读。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张爱玲的一生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爱玲的一生是怎样的张爱玲的童年是很快乐的,她的爸爸对她是真的很好,以至于她很多很多年之后还想着当初爸爸给自己买的面包。
妈妈对着爸爸撒撒娇,还有爸爸写的诗,平安二字报与卿。
只是后来家庭变故,张爱玲最初还是浑然不觉,因为毕竟继母对自己也说得过去。
可是后来,因为一个推搡,父女翻脸,可能还有别的旁人不得而知的原因,张爱玲自己去了妈妈家。
在和妈妈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张爱玲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在这之前,她是大小姐,习惯了别人的伺候,可是一切都不同了。
尤其是后来没有办法出国,她和姑姑住在一起,只依靠着写文章来讨生活。
也就是这样,她认识了胡兰成,这个差一点就毁掉了她一生的男人。
他们的这一段感情太让人唏嘘,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付出。
这个男人甜言蜜语,这个男人四处留情,因为她的阅历不深,所以爱了,爱的卑微极了。
索性最后,被伤透了心,也就断了关系。
之后又经历了桑弧的疗伤,在她远赴美国之后,张爱玲的一生中最后一个男人出现了。
那个男人叫做赖雅。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谈起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很多人多少都会替她觉得惋惜和不值,在张爱玲这一生当中,她真正爱过同样也是结过婚的男人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胡兰成,第二个便是美国的一位作家赖雅。
在当时中国充满动乱的背景之下,张爱玲在自己二十四岁那年,与大自己十四岁的胡兰成结婚。
胡兰成是当时汪精卫政府的一名要员,一个是才女,一个是当时的“汉奸”,尽管门不当户不对,但从小缺少父爱的张爱玲,还是毅然决然的爱上了胡兰成。
就这样,张爱玲的第一段爱情故事开始了。
然而在日本战败之后,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胡兰成不得不过着东躲西藏与张爱玲分居的生活。
在分居的过程中,胡兰成在医院与一位名叫周训德的护士发生了关系,并背着张爱玲结了婚。
深入分析张爱玲

一、活得寂寞—张爱玲生平 活得寂寞—生平经历
1、七岁开始创作. 2、中学毕业时,因与后母冲突,遭父亲毒打 监禁空屋,连患痢疾也不肯替她请医生,不准 让人替她送药,这段监禁的日子对张爱玲的 写作有重大的影响 3、搬去与母亲同住,并在母亲的指导下,考 取了伦敦大学,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 战爆发,所以改入香港大学. 1941年因日本 战事辍学回上海.
三、写作风格:大雅又大俗, 传统又现代
• 继承了传统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和韵味;
• 受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张恨水和新文学实 力派代表老舍创作“通俗化”的影响,她 的作品又体现出世俗化和通俗化的特点。 尤其她在通俗的情调中加入了西方的文化 元素,这使得她的作品又具有了现代的气 息。
三、写作风格:专注男女情感书写
人物介绍
• 范柳原 ◎自小生长于英国,华侨富商与交际花的私生子.
◎有钱有闲,情场老手但也有着孤独与自怜
◎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的翩翩绅士,独无意婚姻 。
◎原与流苏之妹宝络相亲,但在其眼中流苏为难得碰 上真正的中国女人
《倾城之恋》梗概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 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 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倾城之恋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 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 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 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 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经典语录
• 1、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 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 — 不论古今 中外都一样. 2、最讨厌的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得 漂亮的男人. • 3、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 但还是值得的. • 4、很多女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 作用。 • 5、我喜欢我四岁的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
张爱玲及其作品特点

张爱玲及其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年—199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散文风格和犀利的洞察力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她的作品情感细腻,语言清丽,深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矛盾。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特点。
首先,张爱玲的作品普遍以女性为主角,呈现出女性独特的心理和体验。
她以抒情的笔调写下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艳丽而苦涩的生活印象。
作品中常常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感,思考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
无论是《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了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主人公的爱情遭遇;还是《倾城之恋》,描述了女主角与三个男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都展现出张爱玲对于女性独特经历的关注。
其次,张爱玲的作品常常通过她精细入微的描写和洞察力,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
她擅长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思考,勾勒出人们感情和行为背后的根源。
她的小说作品《闲适》,《小团圆》,《梦》等,都以细腻的笔触和精准的观察,探讨了人性的欲望、自私和追求真实的渴望。
她善于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那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再者,张爱玲的语言风格清丽、凝练,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
她独有的文学语言,常常带有一种古典的风格,流畅而优美,又不失犀利的锐度。
她善于运用比喻、修辞和暗示,创造了大量富有诗意的形象和场景。
她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句子,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回味。
最后,张爱玲的作品表达了她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她的作品常常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背叛和伤害。
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令人扼腕的爱情和无奈的希望,她对人性的洞察让人感到沉重和无奈。
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李碧华被两个男人争夺,最终无法选择,最终走向悲剧。
这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成为了张爱玲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总之,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女性视角出发,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矛盾。
对张爱玲的简要评价

对张爱玲的简要评价张爱玲(1920年-1995年),女作家、翻译家,出生于上海,是华语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练,深入人心。
下面是对张爱玲的简要评价。
首先,张爱玲作品的深邃思考和独特视角令人难以忽视。
她以女性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人性的复杂性。
她的作品表现了性别、婚姻、爱情等主题,对人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剖析。
她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洞察力,揭示人们生活中的痛苦和迷茫。
她的作品常常以微观的细节来体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让读者共情、触动内心深处的感觉。
其次,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精准。
她的语言简练而精确,字字珠玑,丝毫不多余。
她善于借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寥寥数语,刻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她的作品常常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和阅读的乐趣,同时也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让读者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这使得她的作品富有了更多的深度和张力。
第三,张爱玲的作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她的作品大多发生在上世纪的中国大陆和香港,通过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她的作品既承载着个体的情感和命运,同时也承载着整个时代的变迁和动荡。
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从而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悟。
最后,张爱玲的作品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文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她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模式,为后来的作家树立了榜样。
她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和表达,对于当时的女作家来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她的作品被广大读者推崇和喜爱,不仅是因为她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独特之处,同时也与她的作品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角和卓越才华的作家。
她的作品凭借其深邃的思考、独特的风格和对时代的把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现代华语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对张爱玲的简要评价

对张爱玲再评价在中国的近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抬高,许多评论家对张爱玲的评价是一边倒的。
内行的人知道一个人变得红火会有两种原因:一是被某些人炒作红火起来的;另外一些人则是靠真实水平红起来的。
上世纪香港的很多明星就是被香港黑社会集团炒红的,所以对于张爱玲一直受到人们的吹捧的现象我们应该仔细考察一番,不能够盲目崇拜。
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通过对张的了解我发现张爱玲的生活态度是很有问题的。
张爱玲自幼性情孤僻、自负、极端,写出来的文章页是很反传统的。
既然张爱玲的生活态度很糟糕为什么她的文章却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呢?这就首先要说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了。
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普遍的人们都是很反传统的,而且颇有些性压抑,张爱玲的文章正好能迎合这个社会人的某些这种变态心理,这是张爱玲的作品受到追捧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像诸如有一个女的喊叫什么淳子的,为了出名处心积虑,迎合时代之风找到“恋父情结”这个时髦的词对张进行继续追捧。
百家讲坛中所谓淳子是很缺乏学术水平的,从开讲到开讲10分钟我统计了一下淳子说了“恋父情结”说了16次,但是都没有见所谓淳子论证一下张爱玲怎样的“恋父”,有的一点简单的论证也都是一笔带过的,论证过程很糟,人家复旦大学教授同时用精神分析方法分析鲁迅的时候不知道比她强很多倍。
而且我看那个淳子很像作公关方面的人,眼神和行为举止、气质都很想是搞公关的,不像是做学问的。
所以淳子评价张爱玲很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一个误导。
排除了这种误导,张爱玲就是就是一个水平很一般的人,她的作品极会给人们以坏方面的误导。
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定的成就,但绝不是现在文学界把她炒作形成的那样,她的实际成就应该比文坛炒作的更低一些。
她和鲁迅之流迟早会因失去追捧者而一落千丈的,到时看到历史前头的人预言的真正有水平的文学就会出现。
那时的人们也会正确的用一种批评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这些所有的文学家的,而不是现在的毫不负责任的一边倒。
我最喜爱的作家

他人评价
“她的世界里也充满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小说里的人物虽 然住在都市,但他们仍旧看得见太阳,能够给风吹着,给 雨淋着,花草树木也总在他们眼前不远……这种小节不但 使故事更为生动,而且使当时的‘人’和‘地’更能给人 一个明确的印象。” —— 夏志清 “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 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 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但各个淘古井的人, 又都互相看不起,窃笑人家没自己“真正”领略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 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 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 存。 ——余秋雨
经济与管理学院
11级会计2班 冀天芹
110301213
相关研究
1944年5月,《万象》月刊第三年 第十一期发表了傅雷(笔名迅雨) 的《论张爱玲的小说》的评论文章, 成为评论张爱玲小说评论文章的奠 基之作。胡兰成曾经于1945年5月 在《杂志》月刊发表对张爱玲小说 的评论《评张爱玲》。 1961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 学系教授夏志清出版《中国现代文 学史》,高度评价张爱玲,认为 《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出色 的中篇小说”。
生平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9月 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 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 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 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 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 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 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 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 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 心血管病。另有同名运动员张爱玲。
传奇人生张爱玲

2019/8/15
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
• (一)报复心理
曹七巧的心理起因来自于强烈的自卑 感,出身低微且几近卖身的嫁给残废的 丈夫,在显赫的夫家中备受轻视嘲笑, 这种自卑的心理日积月累,最后以畸形 地表现出暴怒、嫉妒、自欺欺人,不分 亲疏地无情恶劣对待他人。她以"自我中 心"来衡量一切,嫉妒他人的优点或幸福, 当这种嫉妒破坏了她的自负、引发更强 烈的自卑时,产生攻击与仇视对方的强 烈心理,甚至不惜扭曲他人形象。
2019/8/15
在无奈退学的前一夜,长安爬下床来,半 蹲半坐在地上,偷偷摸摸,竭力按捺着吹 起口琴„„这时候“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 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 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 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2019/8/15
• “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 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 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 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 “今 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 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媳妇 袁芝寿的命运掌握在曹七巧的手里,失去了自我, 没有自主权。身处在月光下,被人窥视,本来是 隐私的夜晚,却变成了昭然若揭的白天,月亮也 成了“白太阳”,一切都是反常的,令人悚然的, 但又无可奈何,没有任何摆脱的意念。活人就这 样渐渐没有了意识,没有了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祖母、祖父的故事被写入小说名著《孽海花》 中。 母亲也出身名门,其祖父是长江水师提督。 张爱玲《天才梦》:“我三岁时能背唐诗。 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 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眼看他的泪珠滚下来。"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这时代,旧的东西在 崩坏,新的在滋长中。……人是生活在一个时代 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像影子似的沉没下去, 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 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 沉浮,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 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 胁。”(张爱玲:《传奇》再版自序)
1920--1995
文化汉奸,海上文妖,是「以不同方式附敌附伪 的作家」的代表。 “短篇和长篇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 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 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傅雷 “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在下意识 中,技能像旁的本能一样时时骚动着,要求一显 身手的机会,不问主人胸中有没有东西需要它表 现。结果变成了文字游戏。写作的目的和趣味, 仿佛就在花花絮絮的方块字的堆砌上。”——傅 雷
23岁,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炉香》、《第二 炉香》、《茉莉香片》等小说(《连环套》于 她24岁时连载) 一夜成名。柯灵回忆:“她很快登上了灿烂的 文坛高峰,同时又红遍了整个上海。” 24岁,第一本小说集《传奇》发行后,仅仅四 天就一销而空。
以前我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 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 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 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 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 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呵,出名要趁早呀!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当张爱玲在报摊上看到《传奇》时,摊主热情 地介绍:“这本书只剩两本了,你买走一本后, 剩下的一本我是舍不得卖的。小姐,难道你没 听说过‘张爱玲’吗?”
1961年耶鲁大学出版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 小说史》,写到“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 最重要的作家”。 1968年以后,台湾、香港地区出现了经久不衰 的“张爱玲热”。 张爱玲却过着避客不见的幽居生活,有位崇拜 者试图通过偷她的垃圾了解她的生活,张爱玲 知晓后悄悄搬走了。
最后的贵族 家庭的创伤 学业的辗转 才华的绽放 ??的爱情
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 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事实是 如此。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 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 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 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 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 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 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
当时的上海是沦陷区,处在日本侵略者和汪伪 政府的统治下。 柯灵:“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 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 才给了她机会。……天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 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抗战胜利以后,兵荒 马乱,剑拔弩张,文学本身已经成为可有可无, 更没有曹爱玲主动与他 离婚。 张写信给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 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 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 来,我亦是不看的了。”“我自将萎谢了。” 她还顺带给胡兰成寄去了30万元钱。
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 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 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 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 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 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 值得不值得。
张爱玲4岁时,父亲的遗少作风(抽鸦片、养姨 太太、赌博、逛戏院)使母亲无法忍受,母亲 以留学的名义与小姑出国。 4年后,母亲回国,父母之间剧烈争吵,最终离 婚。张爱玲和弟弟归父亲抚养。 14岁时,父亲娶后母。 张爱玲17岁那年,父亲因为后母的挑唆毒打, 之后的半年被监禁在空屋中。其间得了严重的 痢疾,父亲没有给女儿请医生,也没给她抓药。 18岁,从父亲家逃出,投奔母亲和姑姑。
在香港,我们初得到开战的消息的时候,宿舍 里的一个女同学发起急来,道:"怎么办呢?没 有适当的衣服穿!“ 人们受不了这个,急于攀住一点踏实的东西, 因而结婚了。有一对男女到我们办公室里来向 防空处长借汽车去领结婚证书。……他们来了几 次,一等等上几个钟头,默默对坐,对看,熬 不住满脸的微笑,招得我们全笑了。实在应当 谢谢他们给带来无端的快乐。 我记得香港陷落后我们怎样满街的找寻冰淇淋 和嘴唇膏。……香港重新发现了“吃”的喜 悦。……我们立在摊头上吃滚油煎的萝卜饼,尺 来远脚底下就躺着穷人的青紫的尸首。
张爱玲24岁,胡兰成38岁,已有妻室,而且是 第二次婚姻。 胡兰成是当时汪伪政府的要员。 交往一段时间后,胡兰成提起张爱玲的照片, 张爱玲便取出相赠,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 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 婚书上写: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题材方面: 作品中多写遗老遗少、纨绔子弟:《金锁记》 中的姜季泽、《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 写男女间自私的爱情、破碎的家庭:《倾城之 恋》、《第二炉香》 写扭曲的家庭关系中变态的孩子:《心经》中 的小寒、《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 思想方面: 对爱情和婚姻抱悲观和不信任的态度
19岁,伦敦大学在上海招生考试,张爱玲获得 第一,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她转入香港大 学。在港大的两年,她孤高但用功,“能够揣 摩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总是考 第一。”因此获得了两个奖学金。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