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 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 方程的解的检验3.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应用问题4.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表格、图形、解析式)- 函数的简单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角的计算(和、差、倍数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梯形的性质与判定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 圆的对称性- 弦、弧、切线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圆心角定理- 圆的应用问题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 概率的计算-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五、解题技巧与方法1. 代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方程与不等式的转化- 代数式的简化与变形2. 几何问题的解题策略- 辅助线的作图- 几何证明的步骤与方法3. 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方法以上是对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关键的概念、性质、公式和解题方法。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 =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义:满足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无限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循环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来表示)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定义:在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移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也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5.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和因式分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8. 质因数分解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9.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计算。
5. 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6.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7.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
8.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交角问题和判定方法。
9.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本性质。
三、概率统计1.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
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5.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定义和联系。
6. 统计分布(频数分布、累积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7. 样本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8.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9.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还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有关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读背知识点总结

1.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课本P12)(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3——5月份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气温变化的特点:3月气温比2月有明显的升高;4—5月的气温也是连连升高,表明春季气温回升很快。
降水特点:3、4、5三个月的降水量都很少。
(2)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
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
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3)人们如何应对春旱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本P80)(1)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3.西气东输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课本P81—82)对西部的好处:①西气东输能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并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②可以迅速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的好处:①西气东输能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②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本P46)(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四川盆地北部分布着绵延、层叠的高大山脉,如大巴山、秦岭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
而大致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
所以,冬季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四川盆地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西双版纳北部的无量山、哀牢山等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而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的广州,其北面的南岭海拔较低且彼此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小,使广州地区仍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1.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及其背景,掌握
相关的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
法,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
3.词语解释: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俗
语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4.句子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等,并能够进行赏析。
5.段落分析: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结构和段落大意,能够概括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写作技巧:了解本单元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
括记叙、描写、议论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
7.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对作品
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评价和欣赏。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通过观察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和阻力。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作用力的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运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螺旋:通过增加旋转的距离来达到省力的效果。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八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上册知识点:
1.整数的加减法:正整数、负整数、零的概念,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3.乘方:乘方的概念,乘方的性质,乘方的运算法则。
4.乘法与除法:乘法的概念,乘法的性质,乘法的运算法则;除法的概念,除法的性质,除法的运算法则。
5.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6.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简化,代数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7.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8.几何图形:点、线、面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几何图形的分类。
9.角:角的概念,角的分类,角的性质,角的度量。
10.平行线: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二、下册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
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概念,勾股定理的应用。
3.多边形:多边形的概念,多边形的分类,多边形的性质。
4.圆: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度量。
5.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
6.比例与比例式: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式的概念,比例式的计算。
7.百分数: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的性质,百分数的计算。
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分析与表示。
9.概率:概率的概念,概率的计算。
10.函数与图像: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算法初步- 整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的概念- 分解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带余除法,求模运算,同余方程- 算术基本定理,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步骤第二章分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化简- 分数的整数运算,带分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代数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同类项的概念-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开平方- 代数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代数式的应用第四章方程式初步- 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方法- 方程的应用第五章图形初步-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图形- 面积的应用- 三角形的分类,特殊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判断各种四边形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 中心值,散布度,直方图- 规律的总结,归纳,样本容量的选择- 无偏性,可靠性,误差分析第七章立体图形的计算-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圆锥、圆柱、金字塔、棱锥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建立立体图形的模型第八章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概念- 频率与概率,事件的独立性- 树形图与概率,基本统计数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总结本篇文章总结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每章节都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阅读本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考试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第七章力第1节力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会画力的示意图)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第2节弹力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
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
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
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
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第3节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
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运动下去.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 科学推理得出的,因此(能/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3.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状态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2节 二力平衡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 状态和状态 。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等于 0 。
归纳为八个字“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处于 匀速 或静止(没推动),则受到的力都是一对对的力,即受到的这对力方向 、大小、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第3节 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 的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和 大小有关系。
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3.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
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
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都产生了力综上可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要相互,(2)两物体之间发生。
4、磨擦分为 、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5.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 些和增大 (自行车的刹车)。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和有关。
2.压强:物体所受 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S F p =,式中p 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 2,压力F 单位是:N ;受力面积S 单位是:m 23.压强公式p = ;PF S = 4.(1) 增大压强方法:(1)S 不变,增大;(2)F 不变,减小(3)同时增大 和减小 . 压强越大越容易切进去,钻进去。
菜刀刀口薄、图钉尖做的很尖等都是为了增大 。
(2)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压强越小越不容易陷进去,勒进去。
书包带做的宽、挖土机用两条了履带、铁轨垫上枕木等都是为了减小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1.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测量仪器: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就 .2.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 N/kg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
)4.据液体压强公式:gh p ρ=,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和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1)2).F=GF<G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固体则先确定压力F=G,其次确定压强p=F/S p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7、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3节 大气压强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实验。
吸盘、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出都证明了 的存在。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实验。
测得的大气压值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上提、下压、倾斜(竖直高度)等无关。
实验时若混进了气泡,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 。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常见气压计有气压计和气压计。
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是 气压计。
5、1标准大气压:等于cm 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Pa ,粗略取Pa 。
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反向变);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越小7抽水机是利用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10.34m 高。
喝饮料、吸墨水、针管吸针药等都是利用来工作的。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
流速大压强,流速小压强。
飞机的升力是由于飞机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下方流速压强,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压强 差,因而有 差,这就产生了升力。
2、气体压强大,沸点;流速快,压强;质量一定时,体积大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压强。
(一个同向,三个反向)第十章 浮力第1节 浮力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差。
3.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有关 、跟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越大、液体的 越大,浮力就越大。
4. 秤量法测浮力:F 浮=G -F 视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 从中可以知:浮力的大小只与和有关.3.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2) 平衡法:F 浮= (适合漂浮、悬浮), 展开 ρ液V 排g =ρ物V 物g(3)阿基米德原理:F 浮=(4)压力差发法:F 浮= F 向上的压力—F 向下的压力4、浮力的说法有: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压力差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G 下沉;(2)F 浮G 上浮 (3)F 浮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液ρ下沉;(2)物ρ液ρ上浮 (3)物ρ液ρ 悬浮。
(不会漂浮)2.浮力利用(1) 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的,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力,使力等于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轮船的大小用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 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 ,排水量为104吨的船受的浮力为N ,排开水的体积为m 3 ,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的浮力,是上浮或下沉一些?答。
(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沉浮,。
向水舱中冲入水,使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就。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 )浮力 ,受到谁水的压强 。
(变大、不变、变小)(4)气球和飞艇:充入小于空气的气体。
它们的升降是靠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了 浮 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气球就 升空 。
(5)、密度计是测 液体密度大小 的仪器。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 漂浮 的原理来工作的。
把密度计放入甲液体和乙液体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的,液体的密度越 小 (大.小)。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1. 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距离(劳而无功)2)靠惯性运动没有力 3)力和距离垂直。
4.功的计算:功(W)等于(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s)的乘积。
(功=力×距离)5.功的公式:W= ;单位:W →J ;F →N ;S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