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总结(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编辑短评语文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知识点总结,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和总结中积累相应的知识。
下面提供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给教师和学生,仅供参考!前言下载提示: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Download tips:Chinese is a key teaching subject in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tent of its teaching is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form of its operation is also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bility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sciences.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3病句修改(考点讲解)

专题03 病句修改【课内知识点总结】一、病句修改知识(一)病句的定义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二)初中常见病句类型一、用词不当1.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含贬义,可改为“学习”)2.关联词使用不当。
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般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
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
(“信口开河”意为“随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
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疑问”是名词,应改为“置疑”。
)5.大词小用。
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事业”应改为“工作”。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主语“音容笑貌”不能“回响”应改为“出现”。
)2.动宾搭配不当。
如:为了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各镇各村都建立了农民档案工作。
(动词“建立”与“工作”不搭配,可将“工作”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如:夏天的青岛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主语“青岛”与宾语“季节”不搭配,可将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他在学术研究方面花了很大心血。
(“很大”与“心血”不搭配,应该为“很多”。
)5.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除非你肯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就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除非”与“才”连用。
)三、语序不当1.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当。
(常考知识点)如: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学习”和“讨论”应交换顺序。
)2.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如: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及知识点《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生字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生字词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归省[xǐng]:回娘家探望父母。
偏僻[pì]:荒僻,交通不便。
行辈[háng]:排行和辈分。
惮[dàn]:怕,畏惧。
欺侮[wǔ]:欺负。
絮叨[xùdāo]:唠叨的,啰嗦的。
宽慰[wèi]:表示宽解安慰。
怠慢[dài]:表示招待不周到。
礼数:礼节;礼貌的等级。
聚拢[jùlǒng]:指聚集在一起。
撺掇[cuānduo]: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熬夜[áo]:指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
凫水[fú]:游水。
游泳。
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橹[lǔ]:安装在船尾,左右摆动可使舟船前进。
潺潺[chán]: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朦胧[ménglóng]: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踊跃[yǒngyuè]:跳跃。
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和谐而传播很远。
弥散[mí]:弥漫消散。
蕴藻[yùnzǎo]指水草名。
屹立[yì]:高耸挺立。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筋斗[jīndǒu]:跟斗。
家眷[juàn]:指妻子儿女等。
皎洁[jiǎo]:(月光)明亮洁白。
缥缈[piāo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蹿[cuān]:向前或向上跳。
旺相[xiàng]:旺盛。
撮[cuō]:取、摘取;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纠葛[jiūgé]: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棹[zhào]:划船。
楫[j í]:船桨。
好歹[dǎi]:不知道轻重,不论好坏第2课《回延安》搂[lǒu]:两臂合抱,用手臂拢着。
羊肚[dǔ]:指羊肚子的器官。
登时[dēng]:马上,立刻。
羊羔[gāo]:羊的幼仔的统称。
糜子[méizi]:一种黍类谷物,俗称黄小米。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学好语文离不开勤奋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 八三马老师说明文的答题方法某句或某几句或直接说运用、使用了说明方法+某个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 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习题总结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习题总结【作者简介】: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名著梗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展示了苏联从第一次世界大站起。
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社会画面,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艺术特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但是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的处理。
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展开,结构紧凑、自然。
在刻画主人公的性格时,又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
一、现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传性,又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二、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刻画人物,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三、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革命的激情【人物形象分析】:保尔:诚实、质朴,无所畏惧,渴望反抗,同时又积极上进,喜爱阅读各种革命书籍,思想觉悟提高很快。
性格坚强,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通自己脑中残存的旧思想做斗争。
他将自己融人人民大众中,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他有着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渴望爱情,但有时又不够勇敢,不敢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
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和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建设新世界的伟大事业。
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个体生命无私奉献于社会,将个人的命运与激流勇进的事业相结合;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总结(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总结(一) 生字
掺和(chān) 马鬃(zōnɡ) 磨蹭(cènɡ) 盈眶(yínɡ) 塾师(shú)
红薯(shǔ) 枉读(wǎnɡ) 挎着篮子(lán)
字音
酷(kù)似掺(chān) 脊(jǐ)背枉(wǎng)读
解释词语
温厚: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总结(二) 解释词语
温厚: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着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课文解析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父亲摸摸我头上的“马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听到儿子取得好成绩的欣慰
父亲深深叹着气:一方面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同,也为乔元贞家的贫困表示同情
人不能忘本:双关,字面意思指书本,更是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最基础最初的东西。
人物:“我”、父亲、祖母、乔元贞、冯百成、“狗”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
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注解:1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
课文原文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
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
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
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
”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
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
”我不懂父亲
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
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
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
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
到崔家庄之后,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颂。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
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都跟着我。
课本上的第一个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
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
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当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当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
课没法上了。
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去,狠
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书。
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
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
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
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小西。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