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兴奋剂历程

合集下载

世界反兴奋剂历程

世界反兴奋剂历程

世界反兴奋剂历程:“猫鼠过招”已经持续百年掉进尿瓶子,“英雄”成罪人人类服用兴奋剂古而有之。

在古埃及、罗马文献中都记载着运动员靠服用兴奋剂、镇痛剂和药品来提高运动成绩。

19世纪以来,一些拳击、自行车和长跑运动员服用类似可卡因、的士宁和咖啡因等来提高成绩。

1904年第三届夏季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希克斯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

20世纪中叶,运动员服用苯异丙胺成风,引起公众关注和谴责。

尤其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克·詹森因服用兴奋剂,在公路赛上倒地身亡,更是举世哗然。

鼠害肆虐,引来灵猫登场。

1967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通过了禁止某些药物的决议,并公布了一份违禁药物清单,从1968年冬季奥运会起开始药检,由此奠定了现代反兴奋剂的基本架构。

引起剧烈震动的是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使用兴奋剂被查。

一代名将、众人偶像,顷刻间变成了偷天大盗。

兴奋剂从此成为体育界永恒的热点和难题,“猫鼠过招”也升级为专业级较量。

如果把最近20年掉进尿瓶子的明星列个清单,爱好体育的人会倍感失望和悲哀:本·约翰逊、克拉贝、雷诺兹、德布鲁因、加特林、蒙哥马利、兰迪斯和琼斯。

还有不少名将或多或少地卷入服药传闻,比如曾经是标志性偶像的乔伊纳、阿姆斯特朗等。

没有什么比兴奋剂更可恶,它把天使和魔鬼混为一谈,破坏了人类起码而又清晰的道德标准。

它使人们时常把骗子当作英雄喝彩,而面对真正的英雄却心存疑虑。

惊闻曾经的体坛英雄和道德楷模从天堂跌入地狱,人们不禁要问:今后还能相信谁?反兴奋剂面临三大难题尽管现在优秀实验室的检测精度达到了相当于在一泳池水中测出一小勺糖,但“硕鼠”们尤其是“养鼠者”有足够的本领把“一池水”变成“太平洋”,逃脱惩罚。

最近10年祸害体坛的EPO(血红细胞生成素)和HGH(生长激素),就是让各实验室非常头疼的新型兴奋剂。

正如在IT界,电脑病毒制造者永远领先于杀毒软件一样,药检技术一般都有滞后期,各实验室只能跟在花样百出、推陈出新的服药者后面。

兴奋剂药品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兴奋剂药品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兴奋剂药品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作为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增强竞技状态的药品,兴奋剂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运动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兴奋剂药品的发展历程也日益丰富。

本文将探讨兴奋剂药品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趋势。

一、兴奋剂药品的起源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一些天然草药来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

例如,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运动员会食用某些草药来增强体力。

然而,这些草药往往效果有限,且存在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二、化学合成兴奋剂的出现20世纪初,随着药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合成兴奋剂开始出现。

兴奋剂药品的研究逐渐由天然草药转向化学物质。

最早的化学合成兴奋剂包括阿司匹林和咖啡因等物质。

三、药物注射的革新20世纪30年代,兴奋剂药品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革新,即药物注射。

通过注射兴奋剂药品,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四、兴奋剂药品的禁用与监管随着兴奋剂药品的广泛使用和副作用的暴露,国际体育界开始禁止兴奋剂的使用。

195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禁止兴奋剂药品的使用。

此后,各个国家和组织陆续制定了相关的兴奋剂药品管理政策和监管措施。

五、基因兴奋剂的兴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延伸到了兴奋剂领域。

基因兴奋剂通过改变人体基因的方式,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六、兴奋剂药品的趋势目前,兴奋剂药品的研究和发展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1. 靶向性和精准化: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和了解人体生理机制,找到更加精准的靶向兴奋剂药品,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2. 安全性和无毒性: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安全,对兴奋剂药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兴奋剂药品将更加安全并且无毒性。

3. 法规和监管:由于兴奋剂药品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各国相继加强了兴奋剂药品的监管和法规,未来将继续加强监管力度。

4. 健康效应:兴奋剂药品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人体的健康效应,不仅提高运动能力,更重视身体的整体健康。

体育行业推行反兴奋剂政策

体育行业推行反兴奋剂政策

体育行业推行反兴奋剂政策体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一些运动员为了追求更高的成绩和荣誉,开始采用兴奋剂来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和运动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体育行业推行反兴奋剂政策势在必行。

推行反兴奋剂政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当时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崛起,并且出现了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权益和竞技体育的公平性,国际奥委会在1960年开始制定并实施反兴奋剂政策。

这一政策呼吁运动员不得使用任何可能改变其体能状态或提高其竞技水平的违禁药物。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各个国家和体育组织也纷纷跟进,相继制定了反兴奋剂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推行反兴奋剂政策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旨在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兴奋剂的滥用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不仅可能引发各种严重的副作用,还有可能导致运动员的生命危险。

其次,反兴奋剂政策有助于维护比赛的公平性。

兴奋剂的使用会改变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使其在比赛时享有不公平的优势,破坏了比赛的公正性。

此外,反兴奋剂政策还可以促进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兴奋剂被允许使用,那么运动员将更多地依赖于药物而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竞技水平,这对运动员的成长和体育项目的长期发展都是不利的。

推行反兴奋剂政策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还需要加强相关的监管和教育工作。

首先,各个国家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严格的反兴奋剂法律法规,加大对兴奋剂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和相关人员,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同时,各体育组织和运动队也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反兴奋剂政策的贯彻执行。

其次,加强运动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运动员在参与比赛之前,应接受充分的反兴奋剂教育,了解兴奋剂的危害和禁止使用的政策,提高他们的自觉抵制兴奋剂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开展全民的反兴奋剂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反兴奋剂政策的认知和支持。

兴奋剂困扰体育界上百年

兴奋剂困扰体育界上百年

兴奋剂困扰体育界上百年作者:陶短房陆乐纪双城王莉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10期首例运动员服药死亡案发生在1886年,首次药物检测1964年实施。

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会共进行了4500例兴奋剂检测,6名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被查处。

这是兴奋剂检测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

回顾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充满了与兴奋剂的斗争。

有专家称,虽然世界体坛反兴奋剂力度越来越大,但使用兴奋剂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为了提高成绩,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因此,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将继续下去。

“兴奋剂”用了2000年历史文献显示,从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林匹克起,就有人或马服用诸如动物鲜血、特殊蘑菇、生物碱和酒类的混合物等“原始兴奋剂”的记载。

到了19世纪,近代体育运动开始兴起,兴奋剂的使用也进入新的阶段。

1886年,英国一名自行车运动员因过量服用兴奋剂而死亡,成为体育界报道的首例与服药有关的死亡事件。

1928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首先提出在田径比赛中禁止服用有刺激作用的物质,成为第一个禁止服用兴奋剂的组织。

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检测方法,最终只能停留在道义上的谴责。

兴奋剂真正开始引起世界重视是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

丹麦自行车选手克努德·詹森在参加公路自行车比赛时突然从车上摔了下来,当人们去搀扶他时发现他已经死亡。

这一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因为詹森在骑车出发时还精神抖擞,怎么会突然就死去了呢?经过尸体解剖,詹森的死因终于被解开:原来他是服用了过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剂。

这一结论公布后,震动了整个国际体育界,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兴奋剂危害的严重性。

但悲剧并没有因此结束,滥用药物而死亡的运动员名单还在不断扩大。

1967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1965年的世界冠军汤米·辛普森在环法赛第十三天比赛中死于法国境内的旺图山峰。

人们在他的运动服口袋里发现了尚未服用完的苯丙胺。

进行尸体剖检的病理学家也证实在他体内发现了苯丙胺。

反兴奋剂心得体会

反兴奋剂心得体会

反兴奋剂心得体会篇一:世界反兴奋剂历程世界反兴奋剂历程:“猫鼠过招”已经持续百年掉进尿瓶子,“英雄”成罪人人类服用兴奋剂古而有之。

在古埃及、罗马文献中都记载着运动员靠服用兴奋剂、镇痛剂和药品来提高运动成绩。

19世纪以来,一些拳击、自行车和长跑运动员服用类似可卡因、的士宁和咖啡因等来提高成绩。

1904年第三届夏季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希克斯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

20世纪中叶,运动员服用苯异丙胺成风,引起公众关注和谴责。

尤其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克·詹森因服用兴奋剂,在公路赛上倒地身亡,更是举世哗然。

鼠害肆虐,引来灵猫登场。

1967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通过了禁止某些药物的决议,并公布了一份违禁药物清单,从1968年冬季奥运会起开始药检,由此奠定了现代反兴奋剂的基本架构。

引起剧烈震动的是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使用兴奋剂被查。

一代名将、众人偶像,顷刻间变成了偷天大盗。

兴奋剂从此成为体育界永恒的热点和难题,“猫鼠过招”也升级为专业级较量。

如果把最近20年掉进尿瓶子的明星列个清单,爱好体育的人会倍感失望和悲哀:本·约翰逊、克拉贝、雷诺兹、德布鲁因、加特林、蒙哥马利、兰迪斯和琼斯。

还有不少名将或多或少地卷入服药传闻,比如曾经是标志性偶像的乔伊纳、阿姆斯特朗等。

没有什么比兴奋剂更可恶,它把天使和魔鬼混为一谈,破坏了人类起码而又清晰的道德标准。

它使人们时常把骗子当作英雄喝彩,而面对真正的英雄却心存疑虑。

惊闻曾经的体坛英雄和道德楷模从天堂跌入地狱,人们不禁要问:今后还能相信谁?反兴奋剂面临三大难题尽管现在优秀实验室的检测精度达到了相当于在一泳池水中测出一小勺糖,但“硕鼠”们尤其是“养鼠者”有足够的本领把“一池水”变成“太平洋”,逃脱惩罚。

最近10年祸害体坛的EPO(血红细胞生成素)和HGH(生长激素),就是让各实验室非常头疼的新型兴奋剂。

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政策与宣传

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政策与宣传

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政策与宣传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兴奋剂滥用的问题也在逐步浮出水面。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国际体育界普遍采取了反兴奋剂政策,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本文将围绕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政策与宣传展开探讨。

一、国际反兴奋剂政策的制定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兴奋剂滥用成为了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权益和维护体育的公正性,国际体育界纷纷制定了反兴奋剂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打击兴奋剂的使用,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并倡导健康、公平和道德的竞技精神。

二、国际反兴奋剂政策的主要内容国际反兴奋剂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禁止清单、兴奋剂测试、违规处理和教育宣传。

禁止清单是反兴奋剂政策的核心,列出了禁止使用的兴奋剂药物和方法,运动员应遵守,否则将面临处罚。

兴奋剂测试通过采集运动员的尿样或血样,检测是否使用兴奋剂。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禁止清单的运动员进行处罚,尤其对于严重违规者予以严厉处罚。

教育宣传是反兴奋剂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向运动员和大众普及兴奋剂的危害和反兴奋剂政策的重要性。

三、国际反兴奋剂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了有效实施反兴奋剂政策,国际体育组织通过建立兴奋剂控制机构、加强兴奋剂检测、建立举报机制等方法来监督和管理体育运动。

这些举措的实施,提高了反兴奋剂政策的执行效率,增强了其打击兴奋剂滥用的能力。

四、反兴奋剂政策宣传的重要性反兴奋剂政策宣传的目的在于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反兴奋剂政策的认同和遵守。

同时,宣传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大众对于兴奋剂滥用问题的了解,形成广泛的反兴奋剂社会氛围。

五、反兴奋剂政策宣传的途径与方式反兴奋剂政策宣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

首先,可以利用体育赛事、运动员讲座等场合,向广大观众和运动员宣传兴奋剂滥用的危害,以及反兴奋剂政策的重要性。

其次,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对兴奋剂滥用问题的曝光,引导舆论关注。

最新-2018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 有关兴奋剂的大事记 精

最新-2018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 有关兴奋剂的大事记 精

2018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有关兴奋剂的大事记本代总结了有关兴奋剂的历年大事记,分为中国篇和国外篇,让大家对兴奋剂有更多的认识【中国篇】1992年女排巫丹事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排比赛期间,中国女排主将巫丹就因服用含禁药成分的止咳药而被禁赛,之后在查明原由后并没有遭受进一步惩罚。

1994年广岛亚运会1994年广岛亚运会,中国游泳选手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中国代表队服药运动员被没收奖牌。

2000年4月7日尹丽丽等四人事件2000年4月7日,田管中心公布了对尹丽丽、宋丽清、刘云峰、崔丹凤四人及其教练的处罚令,上述四人因尿样呈阳性被处以停赛两年,并被处以1万元的罚款,时间从提供尿样的日期算起。

他们的教练尹国中、蔡宏伟、张阜新以及马俊仁等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2000年7月12日女泳名将吴艳艳事件2000年7月12日,中国女泳名将吴艳艳涉嫌服用兴奋剂。

在济南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达标赛后,吴艳艳药检显示呈阳性。

擅长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的吴艳艳将有可能失去代表中国队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

最终中国泳协对吴艳艳作出禁赛4年的处罚,吴艳艳无缘悉尼奥运会。

2001年3月男子短跑周伟和杨春雷事件2001年3月,中国田协宣布了对服用兴奋剂的男子短跑选手周伟(江西)和杨春雷(吉林)的处罚决定,其中周伟就是近5年来名声显赫的中国男子“百米王”。

中国田协的一纸判书,使八运会的百米冠军走下神坛。

2001年7月17日田径运动员李季事件2001年7月17日,辽宁省田径运动员李季在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进行的赛外兴奋剂飞检中,尿样呈阳性。

中国田径协会在2002年3月1日作出的《关于对辽宁省田径运动员李季等人违反禁用兴奋剂规定的处分决定》。

2001年10月女子跨栏选手刘静事件2001年10月,因涉嫌服用禁药,著名女子跨栏选手刘静被处以禁赛两年的处分,无缘九运会。

2018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事件2018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出现了两例药检阳性事件。

反兴奋剂心得体会[工作范文]

反兴奋剂心得体会[工作范文]

反兴奋剂心得体会篇一:世界反兴奋剂历程世界反兴奋剂历程:“猫鼠过招”已经持续百年掉进尿瓶子,“英雄”成罪人人类服用兴奋剂古而有之。

在古埃及、罗马文献中都记载着运动员靠服用兴奋剂、镇痛剂和药品来提高运动成绩。

19世纪以来,一些拳击、自行车和长跑运动员服用类似可卡因、的士宁和咖啡因等来提高成绩。

1904年第三届夏季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希克斯被查出服用违禁药物。

20世纪中叶,运动员服用苯异丙胺成风,引起公众关注和谴责。

尤其是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克·詹森因服用兴奋剂,在公路赛上倒地身亡,更是举世哗然。

鼠害肆虐,引来灵猫登场。

1967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通过了禁止某些药物的决议,并公布了一份违禁药物清单,从1968年冬季奥运会起开始药检,由此奠定了现代反兴奋剂的基本架构。

引起剧烈震动的是1988年首尔奥运会上,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使用兴奋剂被查。

一代名将、众人偶像,顷刻间变成了偷天大盗。

兴奋剂从此成为体育界永恒的热点和难题,“猫鼠过招”也升级为专业级较量。

如果把最近20年掉进尿瓶子的明星列个清单,爱好体育的人会倍感失望和悲哀:本·约翰逊、克拉贝、雷诺兹、德布鲁因、加特林、蒙哥马利、兰迪斯和琼斯。

还有不少名将或多或少地卷入服药传闻,比如曾经是标志性偶像的乔伊纳、阿姆斯特朗等。

没有什么比兴奋剂更可恶,它把天使和魔鬼混为一谈,破坏了人类起码而又清晰的道德标准。

它使人们时常把骗子当作英雄喝彩,而面对真正的英雄却心存疑虑。

惊闻曾经的体坛英雄和道德楷模从天堂跌入地狱,人们不禁要问:今后还能相信谁?反兴奋剂面临三大难题尽管现在优秀实验室的检测精度达到了相当于在一泳池水中测出一小勺糖,但“硕鼠”们尤其是“养鼠者”有足够的本领把“一池水”变成“太平洋”,逃脱惩罚。

最近10年祸害体坛的EPO和HGH,就是让各实验室非常头疼的新型兴奋剂。

正如在IT界,电脑病毒制造者永远领先于杀毒软件一样,药检技术一般都有滞后期,各实验室只能跟在花样百出、推陈出新的服药者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国家声誉和集体形象 • 影响社会风气、浪费社会资源
国际反兴奋剂斗争 3 第三单元
国际反兴奋剂历程
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 动员詹森因过量使用苯丙胺等药物,在 赛场上猝死
墨西哥城第19届夏季奥运会,查出第 一例阳性运动员
1960 1961
3
1964
1966 1967 1968
国际奥委会成立医学委员 会,专门从事反兴奋剂工 作
3
❖ 2015新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重大变化
将“调查”加入了“兴奋剂检查”条款。 更加严厉的禁赛处罚,初犯禁赛年限从2年提高到4年。 加入了“禁训”内容,一旦被禁赛,运动员不但不能参加比赛,甚至不允许使用所属协会、
俱乐部提供的场地和运动器材进行训练。 加入了“禁止联系”条款,即如果运动员跟随违规教练员训练或者与违规运动员共同训练,
• 1999-今,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第三阶段:全球范围的反兴奋剂斗争格局形成
环法自行车赛前,多个车队被法国警方 查出携带、使用禁用物质,使兴奋剂争 端国际化
3
1998 1999 2000
2003
2005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 (WADA)成立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审 查通过EPO检测方法,标 志着兴奋剂检测新突破
在东京奥运会上,首次对 自行车运动员试行针对苯 丙胺类药物的检测
国际自行车联盟UCI 和国际足球联合会 FIFA首次对比赛冠 军采用兴奋剂检测
国际奥委会对《禁用清单》 做出修订
• 1968-1988年,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第一阶段:奥委会发起
IOC医学委员会重组,颁 布了第一份禁用物质清单
国际反兴奋剂历程
• 身体
• 精神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运动员的 危害
兴奋剂 的危害
对体育的 危害
对国家和 社会的危害
兴奋剂的危害
2
兴奋剂的危害
• 破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 影响科学训练
对运动员的
对体育的 • 影响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危害
危害
兴奋剂
2
的危害
对国家和 社会的危害
兴奋剂的危害
对运动员的
教学目标
❖ 理解体育精神的基本概念,反思公平竞赛的重要性。 ❖ 意识到兴奋剂于体育、国家及社会的危害,深刻理解反兴奋剂工作重要价值。 ❖ 了解国际反兴奋剂斗争重大事件。 ❖ 了解我国反兴奋剂重大事件及相关工作。
开篇
体育精神 兴奋剂的危害 国际反兴奋剂斗争 我国反兴奋剂斗争
目录
开篇
体育精神 1 第一单元
协调制定统一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相关国际标准和其他反兴奋剂措施,保护运动员的 权利。
制定世界范围内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预防计划,广泛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 开展塞外检查。 促进和协调世界范围内的反兴奋剂研究并独立开展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是制定体育运动中世界反兴奋剂体系的全球性基础文件。1999 年WADA通过了第一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后经两次改版,2015版《条例》于 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版《条例》主要分为兴奋剂管制,教育与研究,责任与 义务和承认、遵守、修改及解释四部分,共25条规定。
对体育的
危害
危害
兴奋剂
2
的危害
对国家和 社会的危害
• 影响国家声誉和集体形象 • 影响社会风气、浪费社会资源
兴奋剂的危害
• 身体
• 破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 精神
• 影响科学训练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运动员的
对体育的 • 影响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危害
危害
兴奋剂
2
的危害
对国家和 社会的危害
1
• 只有恐怖活动和兴奋剂可能毁掉奥运会。 ——罗格(国际奥委会第八任主席)
兴奋剂的危害 2 第二单元
讨论
❖ 当听到因使用禁用物质,导致运动员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时候,你有何感觉? ❖ 兴奋剂的使用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2
兴奋剂的危害
对运动员的
对体育的
危害
危害
兴奋剂
2
的危害
对国家和 社会的危害

观看视频,你能看到哪些积极的体育 精神?
体育精神
1
❖ 道德、公平竞赛与诚实 ❖ 健康 ❖ 优秀的竞技能力 ❖ 人格与教育 ❖ 趣味与快乐 ❖ 团队协作
体育精神
• 奉献与承诺 • 尊重规则与法律 • 尊重自己,尊重其他参赛者
1
• 勇气 • 共享与团结
将体育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
❖ 案例1:踊跃上前帮助患难的竞争对手 ❖ 案例2:用银牌拯救了一个竞争对手的生命 ❖ 案例3:保持我的正直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 案例4:如果你赢了,但是在应该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却不帮,那么赢得比赛有什
2015版《世界反兴奋剂 条例》开始施行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
❖ 国际奥委会(IOC)是举办奥运会的国际组织。 ❖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承担反兴奋剂的职能,负责制定和实施反兴奋剂的规划和计划。 ❖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加拿大
蒙特利尔。其终极目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和公平竞赛。其主要任务是在世界范围内 3 指导、协调并监督各种形式的反兴奋剂斗争,具体包括:
哥本哈根世界反兴奋剂大 会通过了《世界反兴奋剂 条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 会议通过了《反对在体育 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 约》
国际反兴奋剂历程
环法七冠王阿姆斯特朗被美国反兴奋剂 机构调查,最终承认使用兴奋剂的事实, 并被国际自行车联盟处以终生禁赛
3
2009
2012
2015
第二版《世界反兴奋剂条 例》颁布
汉城奥运会上发生约翰逊事件,使兴奋 剂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特别是政 府的重视
3
1988 198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专题会议,规 定了反兴奋剂工作中各国政府的任务, 同时把教育作为反兴奋剂的一项重要 措施。
• 1988-1998年,国际反兴奋剂斗争的第二阶段:国际奥委1
么意义?
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和上述行为相比, 差异在 哪些地 方?
如果做游戏或举行体育活动时,你的 对手作 弊,你 会有什 么感受 ?
• 如果我们不控制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问题,那么体育将面临着成为一个仅仅局 限于提高极限、暴力和毫无意义的角斗场的危险,那是一群怪物才会从事的活 动。 ——理查德庞德(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
均将受到处罚。避免违规教练员等辅助人员被禁赛后继续暗中执教。
我国反兴奋剂斗争 4 第四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