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概念
第八章 自我概念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五)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 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发展来自与他人 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 (reflected appraisals)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 “好我”、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 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绝的自我部 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 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 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年与1987年,马科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 (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念。 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 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 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 列自我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 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 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 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第三节 自 尊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三、自尊的测量
四、自我效能
第三节 自 尊
•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自尊的结构 詹姆斯(1892)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 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波普(Pope, 1988)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 自我两个维度构成。此与罗杰斯早期的观点一致。
财务管理 第八章

6、综合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Kw WiKi
i 1 n
例11:某企业拟追加筹资2500万元。其中发行 债券1000万元,发行费率1%。债券年利率为 4.5%,两年期,每年付息,到期还本,所得 税税率为25%;优先股500万元,发行费率为4 %.年股息率7%;普通股1000万元,发行费 率为4%,第一年预期股利为100万元,以后每 年增长4%。 要求:
3、某公司普通股发行价为20元,筹资费率为5%,第一 年发放现金股利1元,以后每年增长2%。假定所得税率 为33%,则该股票成本为( ) A.5.53% B.7.26% C.7.36% D.12.53%
计算题 1 F公司的贝他系数β 为1.45,无风险利率为 10%,股票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6%,求该公司 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 2 公司现有优先股:面值100元,股息率10%, 每季付息的永久性优先股。其当前市价116.79 元。如果新发行优先股,需要承担每股2元的发 行成本。计算优先股资本成本;
SML法的优势与不足
优点
考虑了系统性风险的因素
适用于所有的公司,唯一的要求就是能计算出该公 司的贝塔系数 不足 需先估算预期的市场风险溢酬,而该溢酬是随时间 变化而波动的 需估算beta, 而beta 也是随时间波动的 该模型中利用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通常不一定会 非常可靠
第八章 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内容
1.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
2.资本成本的内容
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用资属于经常 性支出如:股利、利息等;而筹资费用多属于一 次性如手续费、佣金和发行费等。
第八章概念转变

(3)解决阶段 )
在解决问题阶段,学习者将尝试用任何方 法去解决认知冲突。解决冲突的反应可以 当作一种内在反应来表示。学习者的反应 包含由Chinn和Brewer(1998)所提起的:例 如忽略反例的存在(ignoring)、否认反例 (rejecting)、不确定(uncertainty)、排 斥反例(exclusion)、将反例搁置一旁 (abeyance)、重新诠释反例 (reinterpretation)、外围理论的改变 (peripheral theory change)和理论的改变 (theory change)。
2.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 ①反例(anomalies):不满足的主要来源就是在概念生态 中,必须有反例存在; ②类比或隐喻(analogies and metaphors):类比与隐喻 可以提供新的观念,使得新的概念变得可理解; ③认识论信念(epistemological commitments):大多数 的知识领域都具有判断何者为成功解释的标准; ④形而上的信念与概念(metaphysical beliefs and concepts):在科学观念里,关于宇宙具有秩序、对称, 或是不混乱的信念,通常在科学工作时决定了新概念应 该被接受或是丢弃; ⑤其他的知识(other knowledge):新的概念必须要比在 其他领域的知识,或是竞争的概念,具有更多发展的前
二、概念转变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1.概念转变的条件 在面对新、旧概念冲突时,在何种条件下学习者 才会转变已有概念呢?对此,波斯纳等提出了概念转 变的四个条件: ①对现有概念的不满(dissatisfied); 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 ③新概念的合理性(plausibility); ④新概念的有效性(fruitfulness)
第八章犯罪被害者学理论

第八章犯罪被害者學理論試題導讀壹、犯罪被害者學之內涵與基本概念一、被害者之意義二、被害者學之誕生貳、被害者與犯罪者一、被害者與犯罪者之人際關係二、被害者和犯罪者之相互關係三、被害者與犯罪者之互動接觸四、被害者和犯罪者的基本互動模式參、犯罪被害相關理論一、主要理論體系二、被害者促發理論三、生活型態理論/生活方式暴露理論四、日常活動理論五、犯罪熱點六、個人被害因素理論七、暴力循環理論八、無助學習理論-357-肆、試述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一、國家責任論二、宿命論三、社會福利論四、社會契約論五、政治利益論六、社會防衛論七、司法改革論八、人權防衛論伍、試述臺灣之犯罪被害者保護制度一、刑事補償法(原冤獄賠償法)二、國家賠償法三、犯罪被害人保護法-358-第八章犯罪被害者學理論359政府今年九月召開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中,提出不同於原住民、貧窮、身心障礙等傳統弱勢族群概念:獨生子女、單親子女、失業勞工家庭、外籍配偶家庭。
試利用適合之犯罪學理論分析此四新弱勢族群與犯罪或犯罪被害問題之關係。
第貳篇犯罪學理論360評分題號(作答請從第1行開始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序作答)一、獨生子女犯罪−Durkheim:透過Durkheim之「繁榮亂迷」概念,加上對社會道德行為之兩類−「規範」及「整合」說明:現今社會(ex.中國)由於短期內迅速累積財富所導致「繁榮亂迷」再加上一胎化政策導致許多獨生子女過於被寵溺,且社會呈現無規範狀態,這些子女又太過重視自我,使許多犯行產生。
被害−Sparks:透過Sparks主張的八大被害因素中的「挑惹因素」、「誘發因素」及「吸引因素」說明:獨生子女有些家境好或家中對其過於寵溺、目中無人,在校冷嘲熱諷激怒同學於是被霸凌或因出入名車接送、身著名牌致其易遭綁架或擄人勒贖案件發生。
二、單親子女犯罪−Hirschi:透過Hirschi的「社會鍵」弱化的概念說明:單親子女欠缺父母其中一方關愛(依附鍵弱化)或工作忙碌疏於照顧,孩子中輟加入幫派將導致產生較多的犯罪行為。
第八章 法的概念

2、从法的本源下定义
(5)必然说(规律说):法即 必然说(规律说): ):法即 某种必然关系或规律。例如, 某种必然关系或规律。例如,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从最广泛的意义 上说, 上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 出来的必然关系。 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种意义 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 法。”
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
2、从法的本源下定义
(4)权力说:法即权力的表现或 权力说: 派生物。例如,韩非: 法者, 派生物。例如,韩非:“法者,编 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 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 百姓者也。 霍贝尔: 百姓者也。”;霍贝尔:“这样的 社会规范就是法律规范, 社会规范就是法律规范,即如果对 它置之不理或违反, 它置之不理或违反,按例就会遇到 拥有社会承认的, 拥有社会承认的,可以这样行为的 权力的人或集团, 权力的人或集团,以运用物质武力 相威胁或事实上加以运用。 相威胁或事实上加以运用。”
法的定义
☺ 虽然给法下定义是一件非常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难的事,但法学却不能没有法 难的事, 的定义。故而,历史上无数思 的定义。故而, 想家都试图给法以一个清晰的 概念,统而概之, 概念,统而概之,可以将这些 解释分为两大类: 解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马 克思主义的; 克思主义的;另一类是马克思 主义的。 主义的。
3、从法的作用或功能下定义
(2)社会控制说:法是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说: 的手段。例如,庞德: 的手段。例如,庞德:“我把法 理解为发达的政治上组织起来的 社会高度专门化的社会管制形 ——一种通过有系统 一种通过有系统、 式——一种通过有系统、有秩序 地适用社会强力的社会控制。 地适用社会强力的社会控制。在 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统治方式, 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统治方式, 我称之为法律程序的统治方式。 我称之为法律程序的统治方式。”
高等数学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
c
|
102 52 5 5,
c0
|
c c
|
2
j
5
1 5
k
.
k
4 10 j 5k, 2
作业 P23习题8-2
1(1)、(3),3,4,9
第三节 平面及其方程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z
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
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
面的法线向量.
o
y
x
法线向量的特征: 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定的平面, 指向符合右手系。
定义
向量
a
与
b
的向量积为
c
a
b
(其中
为a
与b
的夹角)
c 的方向既垂直于a,又垂直于b ,
指向符合右手系。
向量积也称为“叉积”、“外积”。
1、关于向量积的说明:
(1)
a
a
0.
( 0 sin 0)
(2) a//b
a b 0.
(a
0,
b
,
ab .
()
ab,
,
2
cos 0,
ab
|
a
|| b
2
| cos
0.
2、数量积符合下列运算规律:
(1) 交换律:
a
b
b
a
(2) 分配律:
(a b) c a c b c
(3) 若 为常数:
若 、 为常数:
(a)
b
a
(b)
(a
(a)
( b )
(a
b ).
3、向量积的坐标表达式
设
a
axi
第8章自我概念

• 现有自我、期望自我和表现自我 罗森伯格 (M. Rosenberg,
1979)
– 1982年,伯恩斯(R. B. Burns, 1982)首先对前人在自我概 念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总结。
第八章 自我概念五、自我概的功能• 伯恩斯(R. B. 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 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 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 能。
–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 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 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八章 自我概念
–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 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 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 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 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第八章 自我概念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 罗杰斯(C. 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 体我(“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 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 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 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 是真实自我(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 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 环境的反应。
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50岁以后)
第八章 自我概念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 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 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 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 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 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 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 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影响平均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 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 比例。如果社会总资本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 低 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生 产 部 门 资本 总额 资本 构成 剩余 不 价值 变 率% 资 本 可变 剩 资本 余 价 值 利 润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价 生 值 产 价 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甲
300
9: 1
150
27 0 16 0
30
45
4 5 6 0
15
25
75
3 4 5 2 6 0 1 4 5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 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
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利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 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 们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10
0
+10
合计
300
60
60
2、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就是社会总剩余价值量 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每个部门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 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 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些属性的每一条都是必须的。 4、什么是或什么不是一个类别的成员是相当清 楚的。所以,在类别成员与非成员之间的界限 是清晰的。 5、所有概念成员均具有同等的代表性。
6、当概念以层次进行组织时,一个更为特定的 概念的那些定义属性包括了上位概念的所有定 义属性。
二、特征表说
1、基本观点:认为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 构成的: (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 共同的有关属性;
实验介绍:设计了一个基本模式即原型,它由四 个图形构成。
• • • • •
然后确定一些转换规则,基本规则包括: (1)两侧对调 (2)将一对图形的上下图形对调 (3)减少一个图形 (4)用一个新的图形来替代一个原有图形
实验开始时,先给被试看这些变形的模式,但不 给被试看原型。然后进行再认测验,给被试呈现 一系列变形的模式和原型,让他们判断哪一个是 前面所看到过的。
概念规则是有难易差别的。
(2)Haygood,Bourne发现除肯定和否定以外, 合取、析取、条件、双重条件的困难程度是依次增 加的,但这种困难程度时可以随着练习而变化的。
评价:
优点:该理论观点简单明了,它可以很好 的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并与一些语义记 忆模型和假设考验说是一致的。 缺点:它只涉及到一些逻辑概念和取自命 题演算的概念规则,还难以解释各种类型 的自然概念。
实验结果:以前从未呈现过的原型以最大的概率 得到再认,然后是依次距离原型的那些变型。
结论: Franks和Bransford人为,概念由两个因 素构成:
1、最佳实例 2、一套转换规则,可用来对最佳实例进行操作 而仍留在该范畴之内。
二、假设路考验说的发展(Levine)
1、空白实验法
提出空白实验法是为了直接度量被试的假 设和假设考验过程。
空白实验法:让被试在主试不给反馈的条 件下,对刺激做出反应。如果被试能对刺 激做出系统的反应,那么就可确定被试应 用了某种假设。
一个空白实验的典型实验:
给被试成对呈现两个刺激。
每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属性,也就是说, 在每一对刺激中,一个刺激为肯定实例,另一个 则为否定实例。并把这一点事先告诉被试。
实验发现幼儿常采用以下策略:
1)位置固执 2)位置交替 3)刺激偏好 总体来看,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采用更 有效的策略来考验假设,这似乎成为儿童思维 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节 概念结构
概念结构:关于概念的表征是由哪些因素构 成的,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 一、定义属性理论
基本观点:
1、一个概念的意义可以通过一组定义属性 来决定。例如:单身汉 2、这些属性是原子似的细小单元或者说是 原始的,它们是概念组成的单位。
2、假设库的大小
Levine的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实验的 进行,被试的假设库将变小,最后只剩下一个 假设,即为概念所包含的属性。
3、策略类型
1)假设检验:类似于继时性扫描
2)维量检验:被试一次检验一个维量
3)总体聚焦:被试对主试给予的反馈信息进行 最佳加工,即同时检验所有的假设,假设库将 在每次反馈试验后减少一半。
关于思维: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对输 入的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并且以概念、 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进行,主要表现在人们解 决问题的活动中。 思维依赖于知觉、记忆,同时又影响知觉、 记忆。另外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思维的定义
西方: 布鲁纳:思维是对给出的信息的超越。 巴特利特:思维是填补证据间空白的复杂而 高级的技能。 西蒙:思维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搜索过程。 伯恩等综合各家学说:思维是一个复杂的、 多侧面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它 是运用不直接存在的事物或符号表征进行的, 但又是由某个外部事件激起的;思维的作用 是产生和控制外显行为。
实验中还应有了启动技术(即将所涉及的范畴告诉 被试),所以可以设想:
如果先呈现的范畴在记忆中的表征是特征表,那么 对一对名称作出“相同”的反应都会很快,而不管 这对名称的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如何,因为所有的 同类个体具有共同的特征;
如果先呈现的范畴在记忆中的表征是原型,那么更 接近原型的那些名称的判断反应时更快。 实验材料:字词、图画
共同中介说:概念形成是获得对一组刺激 的共同中介反应。
一、假设考验说(Bruner , Goodnow , Austin) 1、基本观点:
1)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利用现在已经获得的和 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这些可能 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 2)对任何一个刺激作出反应之前,被试必须从假 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作出反应。
三、原型说 ( Rosch)
1、基本观点:
概念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
(1)原型(最佳实例),能最好的说明某个 概念的实例。 (2)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表明同类个体的 容许的变异性。 该观点认为,这种概念结构可以用于解释全 部自然概念。
2、原型的实质和编码
原型的实质:原型之所以能最好的表征概念, 是因为它具有更多的特征与该概念的其他成 员相同。即具有更好的家族相似性。 Rosch的匹配实验: 给被试同时呈现一对名称,要求被试尽快地 判断这对名称是相同(名称相同或属于同一 范畴)的或不同(名称属于不同范畴)的, 记录其反应时。
研究这两种学习过程的实验设计:
(1)研究特征学习时,实验者事先将概念规则 告知被试,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只是掌握有关的 特征。 (2)研究规则学习时,事先告诉被试有关的特 征,被试的任务只是发现有关特征的关系。
3、有关规则学习的研究
(1)Neisser,Weene将否定、合取、析取看作成 人所应有的基本逻辑操作,一个人对于逻辑概念特 征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必须缩减到这些基本操作的 某种结合。
Bruner等认为,在该实验中,被试在主试呈现了第 一张肯定实例卡片之后就根据该肯定实例对未知概 念进行了假设。 假设策略包括:
1)总体假设:就是将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 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2)部分假设:根据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 包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因此 可以形成多个部分假设。
(2)概念规则,即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上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 特征表。
概念结构方程: C=R(X,Y,……) 例如:C红色圆形=合取(红色,圆形) 由于有不同的概念规则,所以可以构成各 种不同的概念。 例如:肯定、否定、析取等。
2、特征学习和规则学习
特征表说认为,概念形成过程应当涉及两个既相 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过程,即特征学习和规则学 习。并且由于二者在抽象程度上有所不同,所以 概念规则的掌握是更高水平的抽象过程。
将空白试验与反馈试验交替进行。这样做的目的, 是让被试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掌握概念,同时 又可以直接度量被试的假设考验过程。 实验结果:成年被试在空白试验中的反应模式有 92.4%是符合某个假设的反应模式的。而且被试 在实验中考验假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成功-继 续,失败-更换”,也就是说一个被否定的假设 再次得到应用的概率是很低的。
实验结果: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越高,判断的反 应时越小;而且两类刺激材料中,图画材料的反 应时更小。
结论:Rosch认为,当人们听到一个范畴名称时, 头脑中出现的是该范畴的原型,而且原型可能是 以表象来编码的。
另外,对颜色视觉、图形识记实验中,也发现有 原型的存在。
3、原型与转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ranks,Bransford提出了原型与转换理论,是对 原型说的一个补充。
在这样的刺激安排中,总共有8个可能正确的假 设:大的、小的、黑的、白的、左边的、右边的、 X、T。
主试将成对的刺激一次给被试看一对,要求被试 指出其中哪一个是正确实例。
那么可以设想,在任何一次试验中,这8个假设 中的一个将引导被试做出选择,因此会引出彼此 不同的8个反应模式。
Levine设计出包含空白试验的16次试验的程序:
3)在整个概念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策略的运用。
2、人工概念形成实验
人工概念:就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为了模拟自然概 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作的一些概念。 设计人工概念形成实验的一般要求: 1)确定刺激的维度和值。
2)确定要形成的概念是什么。
3)由主试给被试提供样例,或由被试主动选择样例, 以探索要形成的概念。 4)被试通过获得的正例和反例,以及主试的反馈, 逐渐积累与概念有关的信息,最后形成概念。
苏联和中国对思维下定义: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 反映的是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 性联系。
第八章
概念
• 概念是分类的产物,是事物本质的反映, 它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 概念形成:概念学习,指个体掌握概念的 过程。
概念结构:概念的表征由哪些因素构成。
第一节
概念的形成
共同因素说:概念形成是将一类事物的共 同因素抽象出来并对它作出相同的反应。
2)继时性扫描:与同时性扫描的区别就在于一 次只考验一个假设。
2、聚焦策略:应用于总体假设的考验。 1)保守性聚焦:就是以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 性作为焦点,被试在相继选取卡片时都对准这个焦 点。具体做法就是每次选取一张与焦点只有一个属 性不同的卡片。
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有系统性和更有效的策略。
2)博弈性聚焦:与保守性聚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它一次改变焦点的多个属性,试图一举成功。
Bruner等人提出了假设考验的策略:
1、扫描策略:从假设出发,保留有效的假设, 改变无效的假设,进而选择与先前任何样例都不 矛盾的假设。应用于部分假设。 1)同时性扫描:被试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的部 分属性来形成多个部分假设。被试要记住这几个 假设,再依照其中一个假设选取卡片以后,将被 试给予的反馈与这几个假设进行对照,看究竟哪 个假设是正确的,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实验介绍:
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