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救援现状及自救常识
地震保护措施和自救方法有哪些

地震保护措施和自救方法有哪些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大陆地震最多、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地震来临时自救方法与保护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地震安全保护措施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五、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
因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
下面告诉你怎样防护的办法: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引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立即采取一系列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本文将介绍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救在地震发生后,自救是首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冷静的头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尋找安全地点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尽可能迅速地寻找安全地点。
疏散到震后没有危险的开阔地区或避难所,远离高楼建筑、大型家具、易倒物品等潜在的危险物体。
3. 保护头部无论在地震发生时是处于户外还是室内,我们都应该保护好头部。
躲避坠落物品,利用双手或者其他物件保护头部。
4. 不盲目逃生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您身处室内,应该选择一个安全的位置,保护好自己。
若在室外,避免靠近高楼、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地方。
5.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出现故障。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靠近紧急出口,尽快逃离危险区域。
6. 注意火灾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关掉燃气和电器设备,确保安全。
互救除了自救外,互救也是地震后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检查伤亡地震后,我们应尽可能检查周围的人员是否受伤,帮助他们脱离危险区域。
2. 使用求救器具如果您被困在废墟之下,请尽量使用响声或其他方法发出求救信号,以便被救援人员发现。
3. 组织小组互相救助如果有多人被困在同一处,我们可以组成小组,互相帮助,共同寻找出路。
4. 提供帮助地震发生后,如果您自身安全,可以提供帮助给他人。
例如,帮助他们疏散到安全地点,提供紧急救助等。
5. 不随意传播谣言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尽量不传播谣言,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
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地震情况。
结论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
自救时应寻找安全地点、保护头部,避免盲目逃生和使用电梯,同时注意火灾的可能。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简单12条

地震逃生自救常识简单12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能力,以下是地震逃生自救的常识,共计12条。
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定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2. 找到避难点:地震发生时,要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点。
避难点可以是桌子下面、墙角、柱子旁边等可以提供保护的地方。
3. 迅速撤离: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内,要迅速撤离建筑物。
不要乘坐电梯,而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以免被困。
4.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有可能发生故障,导致被困。
因此,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使用电梯。
5. 远离玻璃:地震发生时,要尽量远离玻璃窗、玻璃门等易碎物品。
地震时玻璃可能破碎,会造成伤害。
6. 保护头部:地震发生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可以用双手或其他物品将头部保护起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7. 不要乱跑:地震发生时,不要乱跑,以免被物品砸伤或跌倒。
要尽量保持稳定的姿势,稳住身体。
8. 注意逃生通道:在地震发生时,要留意逃生通道的情况。
如果有墙体倒塌、门窗被堵住等情况,要及时寻找其他逃生的方式。
9. 避免堵塞出口:地震发生时,要避免堵塞出口。
不要将物品堆放在门口或走廊,以免发生地震时无法迅速逃生。
10. 防止火灾: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可能会发生电线短路等情况,导致火灾。
要及时关闭燃气、电源等设备,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11. 注意余震:地震发生后,往往会有余震。
在余震期间,要继续保持警惕,避免靠近可能崩塌的建筑物。
12. 等待救援:如果地震发生后你被困在废墟下,要尽量保持镇定,等待救援。
不要轻易尝试自己脱困,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地震发生时,逃生自救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这些常识,能够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找到避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常识,提高自己的地震逃生自救能力。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一、地震应急救援常识1.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危害等等。
只有这样,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2 制定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制定好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避难所的位置等等。
这样,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就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3 注意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关注地震预警信息。
如果有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避免受到地震的影响。
二、地震安全常识2.1 避免在高楼大厦内逗留在地震发生时,高楼大厦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场所之一。
因此,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楼大厦内逗留。
如果必须留在高楼大厦内,应该尽快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2.2 避免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物附近逗留在地震发生时,桥梁、隧道等结构物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场所之一。
因此,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物附近逗留。
如果必须经过这些地方,应该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2.3 避免靠近海岸线和河岸边在地震发生时,海岸线和河岸边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场所之一。
因此,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靠近海岸线和河岸边。
如果必须经过这些地方,应该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三、总结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求生灾难中的自救互救

地震求生灾难中的自救互救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时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要有一定的求生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意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难情况。
一、提前做好准备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更好地自救互救。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本地区的地震情况和常识,掌握应对地震的基本方法。
其次,我们要制定家庭或单位的应急预案,明确逃生路线和集合地点,并保持相关通讯工具的畅通。
另外,我们还应该准备一定数量的食物和水、药品、灭火器等生活物资,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自救一段时间。
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
在地震过程中,我们应该迅速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点,如桌子下、墙角等地方。
在地震持续期间,我们要尽量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避免受到高处或物体的直接打击。
当地震过后,我们需要尽快逃离可能发生倒塌或火灾的建筑物,寻找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三、地震发生时的互救在地震发生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安全,还要考虑他人的情况,进行互救。
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身边的人,特别是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找到安全的避难点。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互相搀扶、互相鼓励,增加求生的机会。
此外,在地震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相互通报消息和求救,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和信号,与外界取得联系,等待救援。
四、地震后的自救互救在地震过后,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自救互救的意识。
首先,我们要做好现场安全评估,排除可能的危险因素,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其次,我们要合理分配生活物资,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公。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起来,建立临时的救助中心,为灾区的人们提供生活物资、医疗救助等帮助。
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我们要互相照顾,互相关心,增加灾区人们生存和恢复的希望。
总之,地震是一种严重的灾难,我们无法预测和避免。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要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做好提前准备,正确应对地震情况,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别怕,小编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让我们在面对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记住,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2. 寻找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卫生间等。
避免站在窗户、阳台等易坠物的地方。
3. 保护头部:在地震过程中,用双手或枕头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4. 远离玻璃窗:地震发生时,尽量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的玻璃划伤。
5. 等待救援:在地震停止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离开危险区域。
二、地震发生后的互救1. 检查自身状况:在地震发生后,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状况,确保大家都安全。
2. 帮助受伤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尽量给予帮助。
如有急救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
3. 寻找失踪的人: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寻找失踪的亲友,看看他们是否平安。
4. 互相帮助:在地震过后,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断水断电等。
这时候,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三、预防地震的方法1. 加强防震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震意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 学习防震知识: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明确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行动。
4. 准备应急物品:我们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在地震频发地区,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能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

地震,这一自然界中极具破坏力的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时,掌握一些防震减灾自救的小知识,就如同掌握了生命的“保护伞”,能够在关键时刻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震减灾自救的一系列重要知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提高我们的应急能力。
一、地震前的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在地震来临之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充分的准备: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发生原理、震级和烈度的概念等,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科普文章、观看地震科普视瓶等方式,增加对地震的认识和理解,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2.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家庭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制定一份家庭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在预案中,明确家庭成员的分工,确定紧急疏散的路线和集合地点,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急救药品、手电筒、收音机等。
要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家庭成员熟悉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3. 检查房屋结构对自己居住的房屋进行检查,了解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如发现墙体裂缝、梁柱变形等问题,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或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要确保房屋内的家具、物品摆放稳固,以免在地震中倒塌造成伤害。
4. 准备应急通讯设备保持通讯畅通是在地震中获取救援信息和与外界通联的重要保障。
准备一部备用无线终端,确保无线终端电量充足,并储备一定数量的电池和充电器。
也可以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以便及时了解地震的最新情况和救援信息。
二、地震中的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1. 立即避震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应迅速躲到桌子、椅子、床等坚固的家具下面,或躲到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
如果来不及躲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
地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地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地震的预防和应对知识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变动时释放出的能量引起的地面震动。
地震由震源、震中和震源到观测点的最短距离组成。
2.了解地震的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震震级计算地震到达时间的技术手段,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给人们争取逃生时间。
3.了解地震的预防措施: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居民也应注意加固房屋结构,定期检查和维修。
4.了解地震的逃生技巧: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床下或者墙角,保护头部。
避免站在窗户、大型家具或者危险物品下方。
切勿乘坐电梯下楼。
二、地震的自救技能1.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可以深呼吸,平静自己的情绪。
2.迅速判断:在地震发生后,要迅速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如果有危险,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3.寻找避难场所:在地震中,要尽量躲避坍塌物和危险物品的威胁,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如桌子下、床下、墙角等。
4.保护头部:在地震中,应用手保护头部,减少外力对头部的伤害。
可以用枕头、书本等物品保护头部。
5.保持通风:地震发生后,要保持通风,避免空气污染和缺氧。
可以打开门窗,尽量保持通风。
6.防止火灾:地震可能引发火灾,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
可以关闭燃气,切断电源,避免火灾蔓延。
7.寻找灾区:地震发生后,要尽量寻找灾区,帮助其他受伤的人员。
可以使用手机、哨声等方式呼救。
三、地震的互救技能1.互相搀扶:在地震中,人们可以互相搀扶,帮助受伤或者无法行动的人员。
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员,要给予及时援助。
2.组织疏散:地震发生后,可以组织人员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踩踏和混乱。
3.合理分配资源:在地震救援中,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震救援现状及自救常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消防救援理念的革新,国内消防救援与国际接轨,逐步缩小了在消防救援领域上的差距。
地震救援也成了消防救援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2年4月,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组建工作。
国家地震救援队在国际上虽然参加了多次夸领域救援(包括土耳其、泰国、印尼的地震救援),但是它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很多救援领域上都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
各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的时间也很短,任务繁重。
就现阶段来说,虽然全国相继成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3个(国家队2个、有3个救援队分别成立在武警和省地震局,其余8个救援队成立在各省[市]消防总队特勤大队)。
但不论是在训练上,还是在实际救援、管理、出动原则上都还是一个盲区。
特别是在一些夸省联合救援演练上更是一片空白。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
我们救援人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幸存者,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那么我们必须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进行帮助。
就目前来讲,在救援方法上与国际相比,也是几种单一的模式,现在国家地震救援队引进了“蛇眼”探测仪,“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
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
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
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常用的搜索仪器还有另外两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
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6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
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
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
关键是噪声的影响不能太大。
以上3种搜索仪器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可它们还不是最“聪明”的搜索能手,在此基础上国家救援队和部分省(市)救援队还引进了一批特殊的“队员”——搜索犬。
经过专业培训后,它们成了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
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视野广阔,有在光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设备”。
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验表明:如果用人工搜索
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地方的搜索,而用犬则只需5—10分钟。
在某一地点,如果连续用两条搜索犬都未发现幸存者,则100%可以认为该地区不会有幸存者。
当然,犬搜索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犬搜索时,应当注意风向。
有时搜索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告诉你准确位置,此时应结合电子设备进行准确定位。
另外,搜索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化学物质、尸体腐烂、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索犬的工作有干扰。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
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
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有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
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
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
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发生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
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
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
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
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在救援队伍未到现场之前进行的互救工作一定要对伤员轻抬轻放,采取最有效的方法,防止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