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9课《动物的特殊感官》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冀教版)《动物》完整版PPT2

最后要说的是,土狗是一味中药材,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蟋蟀
• 俗称"蛐蛐",又叫"促织"。体长15~40毫米,触角比身 体还长。雌虫三尾,中间一尾为产卵管。雄虫二尾,生 性好斗,得旺时会摩擦翅膀鸣叫。吃庄稼的根、茎和叶, 是害虫。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或土中。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瓢虫
• 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 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
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 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 毫米之间,。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 点数,再命名。
小 学 科 学 ( 冀教版 )《动 物》完 整版PP T2
蜣螂
• 昆虫的一种。俗名屎蛒螂。中药名蜣螂虫。广 布于中国 。体长23.7~40毫米,宽16.8~23 毫米。大型甲虫,体短阔,椭圆形,背面十分 圆隆,体黑或黑褐。常见粪食性甲虫,药用昆 虫。
• 穴居土壤中的称陆蚓,生活在水底的称水蚓。 吞食土壤,摄食其中的有机物质,或食植物枝 叶碎片等。以皮肤呼吸,体表总保持湿润。昼 伏夜出。
蠼螋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动物们与人类不同的特殊感官及其作用;2. 探究动物们如何利用特殊感官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动物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梳理1. 动物的特殊感官包括但不限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2. 不同动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其特殊感官会发生相应的进化和适应。
三、学习重点1.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是如何帮助它们生存的;2. 探究这些特殊感官有何进化意义。
四、学习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2. 分组讨论,探究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3. 撰写小结,总结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的作用和进化意义。
五、学习过程1. 探究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动物具有的特殊感官,如鲸鱼的声纳感知、蝙蝠的声波定位、猫咪的夜视能力等。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展示,深入理解不同动物特殊感官的奥秘。
2. 分组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特殊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探究这些特殊感官如何帮助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每组选择一个具有特殊感官的动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特殊感官的构造、作用及进化意义。
3. 撰写小结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成果,撰写关于某种动物特殊感官的小结。
小结中应包括该特殊感官的作用、进化意义以及对该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六、课堂展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撰写小结,展示不同动物特殊感官的奇妙之处。
老师可以设置展示环节,让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七、课后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动物,探究它们具有的特殊感官并加以研究。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动物特殊感官的资料,拓展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八、思考问题1. 为什么一些动物具有特殊感官,而人类却没有?2. 动物的特殊感官是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的?3. 人类是否可以借鉴动物的特殊感官来改善生活质量?九、教师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动物特殊感官的奇妙之处。
《动物的特殊感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2. 探讨动物特殊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干系;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视觉感知:比较不同动物的视觉器官结构和功能;2. 动物的听觉感知:了解不同动物对声音的敏感水平和听觉器官的特点;3. 动物的嗅觉感知:探讨动物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感官的兴趣;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感官与其生存环境的干系,并分享讨论结果;4. 实验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动物的特殊感官;5.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动物的感官带来的生存优势;6.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对其生存的重要性,并展示效果。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维深度等;3.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邀请动物学家或生物学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动物的特殊感官;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野生动物珍爱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动物感官的理解;3. 制作展板:让学生制作展板展示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供学生查阅进修;2. 实验器械: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保证实验顺利进行;3. 视频资料: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殊感官,培养对动物的爱护认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模拟活动,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动物世界中有许多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感官,帮助它们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并进行生存。
本次导学案将介绍动物的特殊感官,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动物的精彩世界。
二、目标1. 了解动物的不同感官特点。
2. 掌握动物的感官的作用和意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三、学习内容1. 动物的嗅觉2. 动物的视觉3. 动物的听觉4. 动物的触觉5. 动物的味觉四、学习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动物的不同感官特点。
2. 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它们的行为和感官特点。
3. 做一个小实验,测试动物的感官灵敏度。
五、学习策略1.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成果。
2. 图表整理:将所学内容整理成图表形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动物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六、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动物拥有不同的感官,在各种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物的感官让它们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保护自己并寻找食物。
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特殊感官,体验动物的世界。
愿同学们在学习中热爱生物,探索自然奥秘。
第二课时一、导入你是否知道动物有许多我们人类所没有的特殊感官呢?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感觉来适应各种环境,保护自己,寻找食物,甚至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动物的特殊感官,看看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些感官来生存的。
二、探究1. 动物的特殊感官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1)电鱼的电感知:电鱼是一种能够发电的鱼类,通过电感知来探测周围环境和捕捉猎物。
(2)蝙蝠的超声波听力:蝙蝠能够发出超声波并通过回声定位来捕食和躲避障碍物。
(3)蜜蜂的紫外线视觉:蜜蜂可以感知紫外线,帮助它们找到花蜜以及回到蜂巢。
2. 这些特殊感官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的?(1)电鱼可以通过电感知来发现隐藏在泥沙中的猎物,并用电击抓住猎物。
(2)蝙蝠依靠超声波回声定位可以在黑暗中捕食昆虫,避免撞到树木。
9、动物的特殊感官

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 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 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 他小动物。科学家发现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 官,被称为“热眼”。
科学家通过研究热眼发明了:红外望远镜等
完成网络测试 复习一二单元 完成练习册:P12之前
THANK YOU
Insert your subtitle or main 上
把蝙蝠的 嘴封住
蝙蝠像没头 苍蝇似的到 处乱撞,铃 铛响个不停 。
蝙蝠夜里飞 行,是靠嘴 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 。
它由嘴发出高达两万赫 兹的超声波,人是听不 见的。超声波遇到障碍 物会反射回来,传到蝙 蝠灵敏的耳朵里。蝙蝠 通过大脑判断出障碍物 的样子等。
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发明了:声呐、雷达
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和眼睛无关。
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
蝙蝠夜间飞行出现了状况。
新知讲解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蝙蝠
实验次 数
第一次
实验方法
把蝙蝠 的眼睛 蒙上
实验结果
一个铃铛也 没响,一根 绳子也没碰 着。
结论
蝙蝠在夜里 飞行,靠的 不是眼睛。
蝙蝠
实验次 数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
第二次 第三次
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9、动物的特殊感官
如果你想在野外徒 手捕鱼,那真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虽然你蹑 手蹑脚的靠近水塘边, 但是鱼儿还是迅速的逃 离了。
水中的鱼是如何 感知危险的?
我们以鲫(jì)鱼为例: 将一条获得鲫鱼放在水盆 中,观察他的身体。用放 大镜观察鱼的测线。
实验过程: 1、将两条鱼同时放入浴缸中 ,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 鱼的反映。 2、取出一条鱼,用凡士林涂 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 3、用手击打水面,再次观察 两条鱼的变化。
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9《动物的特殊感官》课件(共14张PPT)

知识拓展
蜻蜓的翅膀发达,头部灵活,触 角短;复眼发达,有3个单眼,咀嚼 式口器强大有力;腹部细长,足细而 弱,上有钩刺;稚虫短粗,具直肠鳃, 无尾鳃。 蜻蜓是典型的不完全变态昆 虫,也是眼睛最多的昆虫。
知识拓展
蝙蝠是世界上听觉最 灵敏的动物,具有敏锐 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 位)系统。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观察探究
大多数食草动物要时刻警惕被吃掉,眼睛大 多数长头的两侧。如牛、马、羊等。 大多数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的正前方,为 了把注意力集中在猎物上。如狮子、老虎等。
知识拓展
耳廓狐是最小的狐属动物, 一对大耳朵可能是最易辨识的特 征。小吻突。虹膜黑色。软长的 体毛大致呈淡黄色,有利于在沙 漠中伪装。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动物
动物的感官
情景与问题
导盲犬是怎样帮 助盲人带路的?
情景与问题 照样子填一填
导盲犬依靠眼睛去看、 耳朵去听、鼻子去闻、舌 头去尝来辨别方向的。
观察探究
那其他动物又是靠什 么来辨别方向认识世 界的?
观察探究
动物用眼、耳、鼻等感觉器 官感知环境的。
观察比较
认真观察这些小动 物有什么区别?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使用感官 捕食猎物?互相分享分享。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பைடு நூலகம்第三单元 动物
动物的感官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指挥学生探索动物世界中的特殊感官,了解动物如何利用这些感官适应环境、寻找食物和避开危险。
通过进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同时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感官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如红外线感知、电感应等;2. 探究动物如何利用特殊感官适应环境;3. 分析特殊感官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4. 讨论人类是否可以借鉴动物的特殊感官。
三、导入1. 观看视频:展示一些动物利用特殊感官捕食、规避危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感官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动物的特殊感官对它们的生存有何重要性?人类是否可以模仿这些感官来改善自身生活?四、探究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些动物的特殊感官,如蝙蝠的超声波感知、鲨鱼的电感应等,并就这些感官的作用展开讨论。
2. 实验体验: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物的特殊感官,如模拟蝙蝠的超声波感知实验、模拟蛇的红外线感知实验等。
3. 钻研文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动物的特殊感官,并撰写小结。
五、总结1. 总结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进修效果,总结动物的特殊感官对它们的生存的重要性。
2. 反思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否可以借鉴动物的特殊感官,改善自身的生活和工作。
六、拓展1. 走进动物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动物的行为和感官的运用。
2.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动物特殊感官的奥秘。
七、作业1. 撰写小结:学生撰写关于动物特殊感官的小结,包括感悟和思考。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八、评判1. 学生表现: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体验和文献钻研中的表现。
2. 效果评估:评估本次导学案对学生的进修效果和启发作用。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特殊感官,并对人类自身的感官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们在探索中不息成长,发现动物世界的奇异的地方,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9动物的特殊感官-导学案-冀人版(2017)

动物的特殊感官【学习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鱼通过侧线,蝙蝠通过喉发出的超声波,响尾蛇通过“热眼”来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1.能通过鱼感知环境的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获取鱼通过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3.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蝙蝠、响尾蛇靠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4.能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动物靠什么器官感知环境产生兴趣。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了解红外成像技术、声呐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学习重点】1.能通过鱼感知环境的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获取鱼通过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学习难点】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蝙蝠、响尾蛇靠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南(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是鱼的感觉器官。
________是鱼的运动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2.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________,还能感知_____和________。
3.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________”在黑夜中捕捉飞蛾。
4.蝙蝠靠________探路和捕食。
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嘴里发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
当这种声波遇到物体时,会像回声一样返回来,由蝙蝠的________接收,蝙蝠就能准确地辨别出障碍物了。
5.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儿都不________,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
这要归功于它的特殊感官——“________”2(二)理解与应用。
1.鱼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水中的鱼是如何感知危险的?2.蝙蝠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它是靠什么器官来感知环境的?3.是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热眼”有哪些仿生学的应用?哪些动物可以感受到红外线?4.响尾蛇是怎样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的?【学习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精炼反馈】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的,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它便会撞到墙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响尾蛇是如何敏捷的捕食小动物的?
是不是所有的蛇都有 “热眼”在仿生学上有哪 些应用?哪些动物可以感受 到红外线?
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 官,被称为“热眼”。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 眼”,“热眼”的仿生 学应用有红外成像仪、 红外传感器、响尾蛇导 弹等绝大多数的变温动 物都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注意事项
A.两条鲫鱼应大小相似。 B.前后几次用手拍打水面时应保持用力 大小一样。 C.涂抹凡士林时,掌握好用力大小,以 免用力过大造成鱼鳞脱落。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用温水洗掉涂抹 在鱼侧线处的凡士林。
记录实验现象
拍打水面后鱼的反应
鱼A
逃离
鱼B
逃离
拍打水面后鱼的反应
鱼A(侧线处涂抹凡士林)
无反应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遇 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 在屏幕上。人们在雷达的屏 幕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周围有 没有障碍物,这样可以帮助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雷达 还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 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得出结论:
蝙蝠在黑夜中捕捉飞蛾时需要喉、耳朵的参与。一边 飞,一边从喉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 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可以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 样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 蝠就可以梖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改变飞行的方 向了。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的,如果堵上它的嘴巴 或耳朵,它便会撞到墙上。
பைடு நூலகம்
鱼B
逃离
结论
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 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 温和水流的方向。
了解蝙蝠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18世纪,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蒙上蝙蝠的双眼,它们 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 它们就会在黑暗中瞎撞。蝙蝠究竟是怎样在夜晚捕食昆虫的 呢?早些时候,科学家对于蝙蝠如何捕食一直没能做出科学的 解释。直到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 发现并证实了通过超声波定位在夜晚飞行的,原来蝙蝠在夜 间飞行的时候从嘴、鼻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 前传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蝠立刻做 出判断,改变飞行方向。人类模仿蝙蝠探路的方式发明了雷 达。
说说这节课 有什么收获?
动 物 的 特 殊 感 官
水中的鱼是 如何感知危 险的?
鱼的侧线在鱼身体的两侧,由许多小孔组成。
探究鱼线的作用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
A.将两条鲫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 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反应。 B.取出一条鱼,将凡士林涂抹在它的 两侧侧线处,再放回鱼缸。 C.重复三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 鱼的行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