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中心》观后感

合集下载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今天,我与父亲一同前往新城市电影城,观看了备受瞩目的电影《世贸中心》。

这部影片以 911 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港务局的两名警官约翰和威尔在营救围困人员时被困在堆满钢筋水泥和瓦砾残骸的 20 英尺底下,最终得以营救的故事。

选择观看这部电影,一方面是出于对 911 事件的关注和对尼古拉斯·凯奇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感受一下电影行业的现状。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电影院时,却发现整个厅内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这种包场的观影体验实在是让人有些意外。

影片以记录手法拍摄,这似乎注定了它在情节上不会有太多波折,矛盾冲突也不会很激烈。

故事简单而直接,主要讲述了 911 事件发生后,约翰和威尔被困在废墟下,以及他们的家人在等待和担忧中的煎熬。

然而,对于人性的挖掘,影片并没有深入到足够的深度。

虽然表现了两家人的焦虑和心情的起伏,但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影片中的一些视听场面确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世贸大厦倒塌时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他部分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或感动。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想起了其他两部经典的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和《美丽人生》。

《泰坦尼克号》以其宏大的沉船场面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尊严。

而《美丽人生》则以独特的视角和黑色幽默,描绘了二战时期的历史,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战争的残酷。

相比之下,《世贸中心》在情节和人物刻画上显得有些单薄,缺乏了一些深刻的内涵和情感上的冲击。

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世贸中心》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毕竟,这种大题材大制作反映真实事件的电影需要勇气和决心。

而且,凯奇的表演仍然一如既往地出色,他成功地塑造了约翰这个角色,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他的坚定和勇气。

《世贸中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它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高度。

在期待与失望间循环,我希望未来的电影能够更加精彩,能够真正触动观众的心灵。

巴林世贸中心观后感

巴林世贸中心观后感

巴林世贸中心观后感巴林世贸中心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坐落在巴林首都麦纳麦的心脏地带。

作为巴林的商务和金融中心,这个建筑体现了巴林作为一个国际商业枢纽的地位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进入巴林世贸中心,我就被其雄伟的外观所震撼。

高耸入云的塔楼,拔地而起的玻璃幕墙,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巴林的传统风帆船,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巴林世贸中心都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进入内部,巴林世贸中心更是让我叹为观止。

整个中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商务中心、会议室、展览馆等一应俱全,为来访者提供了便利。

中心的空间设计充满活力,充满现代感。

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城市的美景和湛蓝的天空,给人一种开放和宽广的感觉。

除了功能性,巴林世贸中心还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性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巴林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还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

巴林世贸中心成为一个汇集全球商业、艺术和文化的平台,为巴林塑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形象。

与此同时,巴林世贸中心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商业中心。

这里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机构,包括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

这种多元化的商业环境为巴林提供了一个发展经济和培养创新的场所。

巴林世贸中心成为了各种商业交易、商务洽谈和合作的中心,助力巴林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商业城市之一。

在参观巴林世贸中心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中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建筑物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计理念,实施了节能和资源再利用措施。

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为中心的运营带来了经济效益。

巴林世贸中心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展示了巴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承诺。

参观完毕后,我对巴林世贸中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巴林作为一个国际商业中心的象征。

它的雄伟外观、现代化的设施和富有创意的设计,展现了巴林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电影《世贸中心》以 2001 年 9 月 11 日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被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两位警察在灾难中的求生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人性故事。

影片以低沉的钢琴音开场,悠扬的提琴声结束,柔板的音乐基调贯穿始终,为故事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尤其是在救援人员的掌声和那句“you go home now”响起时,我的心情才略微平静了一些。

灾难,总是无情地摧残着我们的生活。

每一次灾难的发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身体上的伤痛,更刺痛了我们的心灵。

而在这些灾难中,我们也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人性之花的阴暗面。

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许多善良的行为和良知在灾难中闪耀着光芒,引发了我们内心的共鸣。

“我要进去救人,你们谁愿意跟我来?”这句简单而坚定的话语,出自一位警察之口。

随后,三声毫不犹豫的“我去”回答紧随其后。

他们就这样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那个情况不明、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地方。

也许除了副队长,其他人的脚步略显迟疑,但他们目光中的坚定却清晰可见。

最终,三百四十三位先遣救援人员参加了最初的救援,但只有 20 个人活着出来。

“这里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你们先出去,我来救他,没有必要大家一起冒这个险。

”“你疯了?你一个人能救他吗?不,我们不走,我们会和他一起出去!”这些警察们心中所想的,是作为警察的职责,是作为人类的善良本能。

在同伴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影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他们平凡而普通的一面,他们也有家庭纠葛和自己的辛酸甜楚,也曾对死亡感到恐惧。

但在灾难面前,他们的勇气和无私令人动容。

这三百四十三名先遣队员,将永远被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而后续的第二批、第三批救援人员,以及那些在911 事件后多年仍来到事发地默默为逝者献花的人们,他们也是英雄。

人性之花在阳光下绽放,奏响了共鸣的乐章,那是天籁之音。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麻木已久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世贸大厦观后感

世贸大厦观后感

世贸大厦观后感
本片主要讲述一个有关勇气与生存的真实故事,并没重点描述世贸中心倒塌的威武气势。

PAPD(港口机场警察)尼古拉斯·凯奇和另外一名同事驰援被撞击后的世贸中心,却不幸被困在堆满钢筋水泥和瓦砾残骸的建筑底层。

虽然他们看不到对方,但是却听见对方都活着,而接下来的12小时,他们互相打气,让对方活下去...
身处险境的两人牵动了许许多多的关注,特别是他们的家人,当然还有其他身处安全境地的救援人员。

一方面,是家人和抢救人员通力合作,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营救方案,早日救出两位警员;另一方面,被困废墟内的两人,身处在氧气渐渐稀薄的绝境,想尽一切办法并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寻找着可能还生的一线希望。

然而,所有的恐惧、彷徨、伤心、绝望无不从四面八方甚至从地狱中缓缓袭来。

营救与自救在这惊心动魄且颇显漫长的24小时内同时展开了。

废墟内两个旺盛的生命在备受煎熬,他们凭着异常强大的毅力和勇气,寻求着生的希望,直到赶来的救援小组将他们从“活埋”的大楼里救了出来...
看这样一部简单直白的奥利弗斯通电影,没有精巧的叙事技巧,没有漂亮的格局,更没有大胆的主题,说实话倒不如听两位主人公静静地诉说更来得打动人心。

没有冒险精神的奥利弗斯通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平谈如水的陈述者。

是的,真实往往不需要修饰便可以打动人,可是回避了太多的残酷后的真实已不再是纯粹的真实,局部终究只是局部。

《世贸中心》终究是打着光明旗帜的美国主旋律。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

《世贸中心》电影影评在观看了电影《世贸中心》后,我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

这部电影选取了“911”事件的一个侧面,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导演对这一事件的观点和想法。

然而,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可能并不完全得到满足。

许多观众可能期望看到电影中对飞机撞向大楼和大楼倒塌的大场面进行真实而震撼的呈现。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惊心动魄的场景。

影片似乎有意避免了直接展现这些最具冲击力的画面,而是选择了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来传达事件的震撼。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感到失望,他们可能更希望在电影中亲身体验到那种恐怖和毁灭的感觉。

对于那些希望在电影中看到人性百态在灾难中的展现的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也会感到些许失望。

电影中对被袭击者的表现相对较少,没有过多地刻画他们的惊恐、绝望和求生本能。

这可能是因为导演更倾向于从整体上展现人类在灾难中的坚韧和善良,而不是将焦点集中在个别个体的表现上。

然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具体而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感受人性的复杂。

此外,一些观众可能还期望看到电影中对英雄们的英勇表现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

然而,电影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些最英勇的人物身上,而是着重表现了两个冲进大楼但最终被掩埋的警察。

导演的意图或许是要展现普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人性光辉,而不是塑造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

但这种处理方式可能无法满足观众对英雄主义的期待,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那些在灾难中挺身而出、拯救他人的伟大人物。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之处,电影《世贸中心》仍然有其值得赞赏的地方。

它以一种相对平实的方式展现了灾难的发生和人们的应对,没有过多地渲染情感或加入过多的戏剧冲突。

这种真实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事件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助。

同时,电影也强调了人类在灾难中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电影《世贸中心》试图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呈现“911”事件,让观众从更本质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场灾难。

关于911的电影观后感

关于911的电影观后感

关于911的电影观后感《关于911的电影观后感》当提到911这个日期,大家都会想起一幕刻骨铭心的场景——两座高耸入云的双子塔在被恐怖分子袭击后,燃起熊熊烈火,最终倒塌的景象。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时刻,不仅让美国人民陷入深深的悲伤和恐惧中,也震撼着全世界的每一个人。

而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体形式,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事件的背后故事。

下面,我将就几部关于911的电影进行观后感的分享,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2006年托马斯·麦卡锡执导的电影《世贸中心》,这部影片根据生还警察威尔·吉门斯的真实经历改编,以截然不同的视角展现了911事件。

影片从两名生还警察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他们在灾难发生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他们在废墟中的生死大考。

导演通过真实的细节和刻画,让观众深入感受到911事件的残酷和恐怖。

同时,电影也将英雄主义和对生命的尊重作为核心主题,让观众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

接下来,我还想提到2019年的电影《世贸中心之阳光链》。

这部影片由奥利弗·斯通执导,以两位生还者之间的真实友谊为核心,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电影以两个角色的对话和回忆展开,通过回溯和重建他们在双子塔倒塌过程中的经历,向观众传达了关于爱、友谊和希望的重要信息。

影片中众多插曲和细节展示了人类对于生命的宝贵和意义,使观众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此外,还有一部名为《飞机上的女孩》的影片,该片于2016年上映。

这部电影虽然并非直接叙述911事件,但通过一个与恐怖分子实施袭击事件有关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混乱的时刻,令人反思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影响。

影片刻画了一个平凡女孩的勇气与坚强,在飞机被劫持的危急时刻,她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勇敢。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力量,也能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国际间的冲突和恐怖主义的根源。

最后,我要提到一部名为《曼哈顿爱情故事》的电影。

巴林世贸中心观后感50字

巴林世贸中心观后感50字

巴林世贸中心观后感50字
巴林世贸中心位于巴林首都麦纳麦,建筑面积达到2。

6万平方米,楼高160米,是全球第八大、亚洲最高的摩天大厦。

“巴林世贸”由两座分别高100米和110米的塔楼组成,外形设计十分现代化,内部结构复杂精密。

这个超级工程总耗资45亿美元,经过3年施工完毕。

如今的“巴林世贸”已是巴林的地标性建筑。

巴林世贸是目前中东最大的单体商业综合项目之一。

该项目旨在打造一处融购物、娱乐、文化及休闲于一身的时尚中心。

世贸中心里有着许多顶尖品牌店,许多高档百货公司和名品旗舰店。

而且整个巴林世贸还将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供人参观。

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它开发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贸中心公园。

这座世贸中心花费巨额投资1亿英镑修建的空中花园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善配套的公园。

整个公园占地9公顷,里面种植着绿树草坪等,各式雕塑环绕其间,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与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所以说它的实用价值不言而喻。

- 1 -。

《世贸中心》影评观后感

《世贸中心》影评观后感

《世贸中心》影评观后感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

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造成其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遇难者总数高达2996人。

时至今日,911事件已经过去整整18年了。

电影作为一种记录历史、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与传递价值的艺术形式,在这18年间对于该事件都有哪些或真实、或虚构的展现呢?你还能记得这些电影里的人物与故事么?你还能回忆起当年观影时的震惊与感伤么?不妨来一起回顾一下:1、2001年9月11日上午8点46分:《世贸中心》清晨,纽约的灯光渐次亮起,市民们从睡梦中醒来,街道开始变得繁忙,或精彩或单调的一天又开始了。

然而人们并不知晓,一场恐怖灾难正在酝酿袭来,这注定将是令纽约永远铭记的一天。

影片的第9分钟,纽约港务局的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世贸中心双子塔浓烟滚滚的画面。

上午8点46分,美国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以大约每小时490英里的速度撞向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北塔),撞击位置为大楼北方94至98层之间,导致机上所有人员及楼内未知数量人员立即死亡。

所有人以疑惑而惊愕的表情注视着电视屏幕。

他们不相信这一切会在纽约发生,更不相信地点会是在纽约的象征——世贸中心。

上午9点03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第175次航班撞向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南塔),导致所有机上人员以及塔内未知数量的人员均立即死亡。

当救援人员来到现场,他们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否该进入正在燃烧并有坍塌风险的大楼里营救被困的人们。

他们中的一些人犹豫了,但大部分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了进去。

刚进去不久,大楼便坍塌了,约翰•迈克劳林(尼古拉斯•凯奇饰)和威尔•吉梅诺(迈克尔•佩纳饰)被困在了漆黑的废墟里,由营救人员瞬间变成了待救群众。

这一变化来得太突然了,两名营救者最初无法适应这一突发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贸中心》观后感
当清晨纽约还在井然有序的忙碌着,美国的标志“世贸大厦”也安详的矗立在那里。

一声巨响划过天空,打破了这份和平与宁静。

2001年9月1号,这个原来不具有任何意义的日子,却在这天早上被颠覆和改变,永远成为美国人最黑暗的一天,被世人铭记。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有计划、有目标的装上了世贸大楼。

刹那间,浓浓黑烟笼罩着大地,熊熊大火吞噬者一切。

突发的灾难突刺措手不及,所有的美国电台都在重复播放同一个镜头,冲天的滚滚浓烟笼罩着世贸大厦的废墟,爆炸声、坍塌声也不断响起。

我不知道这是为了告诉美国人灾难发生了远离危险区,还是让世人永远铭记这沉痛的一天。

总之我是被这可怕的恐怖袭击所震撼了。

美国消防员威尔、约翰的面孔至今仍栩栩如生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身为港务局警官的约翰,这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冲进废墟救人。

其实刚刚发生爆炸的世贸大厦随时都可能再次发生倒塌和爆炸。

当约翰说谁愿意跟他进去救人,威尔第一个站出来,接着小多也出来,此时威尔的面孔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如此情景,任何人都十分清楚,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跟随约翰进去救人,随时都可能被再次倒塌的废墟掩埋。

威尔和其他年轻消防员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把握救人的黄金时间。

在后面的情节中,冲入被撞的大厦搭救里面的受难群体,还没有救到人就被突如其来的倒塌压倒在混凝土中,他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威尔被一个大快的墙面压住,呼吸困难,后来有口渴难耐,最后他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他真的是一个硬汉,一个英雄。

当镜头转移到他们家属这边时,我所看到的是感人至深的亲情。

约翰有四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四岁。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约翰的二儿子不顾一切想去救自己的爸爸,甚至质疑妈妈不着急救爸爸。

再一遍一遍看着电视机前的镜头时,她们最大的祈求就是约翰没有进入大楼,因为里面几乎不可能有活着的希望。

当约翰的兄弟到约翰家时,约翰的大儿子知道了爸爸可能
身处险境,他知道:爸爸曾和叔叔约定过,一方如果遇难,另一方就去家里通知家人。

威尔的老婆知道了自己丈夫生死未卜时食欲不振,已怀孕五个月的她没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流产。

而威尔此时心里想的也是老婆和孩子。

也正是这种力量支持他们活了下来。

即号称爱情的力量!
此时被掩埋在废墟下的几名英雄互对话保持冷静,一直坚持着等待着被发现。

期间他们也曾绝望过,但是想到家人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威尔抓住头顶的水管击打发出沉闷的声音,被两个自愿者发现了,其中一人给他们保持联系,另一个去寻找消防队员。

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约翰和威尔最终成功的被解救。

他们感激自愿者也感激所有的人,在他们走出黑暗遇见光明时,废墟外围了很多人,看来他们对生命是很尊重的,不放弃每一个还活着的生命。

此时我只想说,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是职责和使命指引他们冲上去,也是爱与信念支撑他们活下来。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看到和平宁静的环境多么珍贵,我们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911”不只是美国的警钟,更是全世界的警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