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构造分析
浅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

浅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在建的上海中心,即将成为三足鼎立的态势,也将成为上海的新标志。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的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超高层建筑,高度为492m,地下3层,地上101层,是国内目前最高的建筑。
在结构方面,它采用了外围为巨型桁架筒与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的筒中筒结构。
外围全部采用幕墙结够。
其实,我想谈的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外形,因为这是这栋建筑所争议的焦点所在。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森海外株式会社与日本三十三家银行、保险、商社等企业联合成立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投资株式会社”全额出资兴建,建筑设计则由美国KPF设计事务所承担。
上图为设计效果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的外形如同两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人使用的三八大盖刺刀,两把刺刀的刀剑顶着一轮红日,有人这样说到:这两把深深地刺痛了我和众多至今仍痛恨着那段耻辱史的中国人的心脏!!!按照设计方的解释。
整个大厦包含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含义,上部圆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园林中月亮门洞的造型。
同时,直径50米的圆孔和不远处东方明珠的球体遥相呼应。
后来在在众多非议之后2003年大厦再次开工,上海市有关方面和投资方、设计方讨论修改了部分设计。
在2005年最新的工地效果图上,设计做了较大修改。
天不再是圆的了,太阳也下山了!我想说的是,无论从外形,还是整体的美观性,原有的设计比之现在的外形更加趋于完美,不是说我不爱国,而是事实却是如此,其实,真正的设计者并不是日本人,而是美国人,他的设计理念完全被我们所曲解了,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原本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圆地方的意思。
而且,50米直径的“圆洞”就是不远处“东方明珠”第二个球的大小,空心圆洞与实心球体正好形成一虚一实、遥相呼应的艺术美感。
但这样的构思在华人看来,同时也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首先是一位新加坡华人给上海市建设局写信称,楼顶的大远地看太像日本的太阳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建筑概况

❖ 一:工程建筑概况 ❖ 二:工程的独特之处和
创新之处
❖ 三:外形的争议
❖ 四:施工问题和解决方 案
工程建筑概况
❖ 该工程于1997年年初开工,原设计告460米, 后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工程停工。在2003 年2月工程复工。
❖ 基于日本方面想建世界第一高楼的梦想,所 以就对原方案进行了更改。修改后的金融大 厦比原来增加了7层,达到了101层,总高度 492米比台北的101大厦主楼高出12米成为世 界第一高楼
三:外形的争议
❖ 风洞外形:
❖
许多中国网友指出,大楼原
方案之所以会修改,是因为许多上
海、中国民众认为原设计方案看上
去就像是两把日本刀架着日本国旗 中的日之丸,而建商更是日本公司,
遂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加压,
甚至有民众抵制环球金融中心的建 立。
三:外形的争议
❖ 中心公司随即更新设计,有人 认为大厦原有的圆方案更为美 观,造型也符合美学观点之一 的简约及流线型,也与周边的 东方明珠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等同样以球形为设计元素的建 筑更为协调。也有人套用传统 上“天圆地方”的观念认为矩 形的设计也未尝不可。
❖
设计部统一负责整个项目部设计、
❖
物资部负责统一负责材料采购发放,
❖
商务部负责签证成本合同项目商务,
❖
项目部门设置责任分工明确到位,有利
于项目管理
施工方案的总结
❖ 由于各部门,各施工段的分工合作和赖以管 理人员的优秀决策,让工程进度处于世界一 流水平,大大减小施工周期
工程建设当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 案
❖ 采用了GPS技术,三维施工减小施工误差达到1.5cm ❖ 高强度、高耐久、高流态、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在上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构造分析

p80
上海”三足鼎立“局面的形 成
• 主楼采用钢管桩加筏板的基础形式,其中主 楼核心筒区域采用Φ700×18的钢管桩,有效 桩长为59.85m,承载力特征值为5750kN;
基础上的剪力墙分布
• 上部结构
结构体系及特点
工程上部结构同时采用三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
这也是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所采用的结构体系。 材料上采用混合结构形式:
结构体系及特点由于受到建筑平面的限制大楼的内核心筒在层5761及层79进行了转换层5761核心筒的转换通过上部核心筒倒插三层的方式解决同时对搭接部位楼层的楼板厚度进行了加强
lsa11008 周昕烁
工程简介
【开工日期】:1997年年初;2003年2月工程复工。 【竣工日期】: 2008年8月29日。 【用地面积】: 30,000 平方米 。 【占地面积】: 14,4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81,600 平方米。 【建筑层数】: 地上101层、地下3层 。 【建筑高度】: 492米 。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 【建筑造价】: 1050亿日元。(约10亿美元) 【投资单位】: 森海外株式会社(Forest Overseas Co., Ltd.) 。 【建筑设计】: KPF建筑师事务所 。 【结构设计】: 籁思理· 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 。 【设计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 。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承包 联合体。 【所获荣誉】: 2008年竣工的最佳高层建筑(美国芝加哥“高层建筑和 城 市住宅委员会”评选)。
Hale Waihona Puke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总结(4)

六、材料管理
特殊材料每批货进场前业主、总包都要到现场 亲自过目,例如外墙石材共约8000平方,每批进 货约200平方,项目部共计划组织不低于40次业 主、总包、监理考察。
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对业主了解不够,对市场了解不全面,工 作不够细致,做了很多无用功。 二是业主对我们不相信。 今后我们要对市场更加全面了解市场,掌握各 种材料性能,并建立档案,从而尽快满足不同业 主不同工程的需要。
四、施工进度管理
本工程进度由总包统一安排,各专业分包配 合总包执行。
总包下达整个项目控制节点计划,分包根据总 包控制节点编制分部分项工程节点计划。
分部分项工程节点计划,必须考虑设计进度计 划、材料确认计划、其他分包进度计划,每个节 点总包设置了奖罚制度。
我们项目部进度计划根据总包控制节点,充 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材料确认计划、到场计划, 设计确认计划等编制而成,
由于环球工程量大,需要材料较多,现场不 能提供足够大仓库,很多材料到现场后立即周 转到各楼层,物资人员少,材料经常运错位子, 不得不重新运转,增加了运转次数。
我认为类似工程项目安端多配备几名库管员, 每个段配备一名库管员,材料一旦运到现场, 库管员根据各段限额领料单分配到施工段仓库, 在由班组领用。
四、施工进度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任何一环的工期责任非常清 晰,所以各单位在自己范围尽可能完成计划, 如此巨大项目,整个工期基本按照合同工期 完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是环球科学编 排计划、严格控制节点的结果。
五、深化设计管理
环球深化设计是按业主施工方案的前提下, 各分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了其他专 业分包的设计后完成的。
六、材料管理
(三)材料确认 环球材料确认是比较复杂过程, 首先由施工单位提供3-4家施工厂家候选,提
现代建筑的奇迹中国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现代建筑的奇迹中国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现代建筑的奇迹——中国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是一个充满着建筑奇迹的国家,无论是古代的长城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而在中国众多的现代建筑中,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无疑是一座闪耀着中国辉煌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建筑奇迹的面纱,深入探讨其设计理念、建设历程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设计理念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中国城市搜索获取项目近年来的重大组成部分,拥有地标性的外观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该建筑师David Childs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果。
1.1 天际线的瑰宝作为一个超高层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其独特的“超级瓶塔”设计而脱颖而出。
不仅在高度上令人眼花缭乱,也将建筑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城市画卷。
建筑师以瓶子的形象为灵感,使其外观在天际线中独树一帜。
1.2 中国元素的融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是其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外墙的造型运用了中国古代纹样,结合现代的玻璃幕墙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观。
此外,建筑内部的装饰也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陈列和中国风格的室内设计。
二、建设历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了多年的努力和困难。
然而,中国人民以其无比的毅力和智慧,最终将一座座雄伟的建筑奇迹展现在世人面前。
2.1 设计和规划阶段在设计和规划阶段,建筑师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如何设计一座既符合现代美学,又能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处的大楼,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修改,最终达成了设计方案。
2.2 施工和技术突破建筑是一个需要许多专业技术和工程团队密切合作的复杂工程。
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技术。
这包括高强度混凝土、模块化结构等,使得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三、深远影响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不仅是一座设计精美的建筑,它也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设计

巨型斜撑构件的钢板尺寸 (mm)
表1
楼层 层 88~98 层 78~88 层 66~78 层 54~66 层 42~54 层 18~42 层 6~18
tf 20~60 40~80 80~100 60~100 80~100 60~100 50~80
D 800
1 000 1 000 1 200 1 200 1 400 1 600
不考虑 不考虑 不考虑
效应 ,而且考虑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最不利方向 。 为提高计算效率及避免不必要的复杂细节 ,采用的计 算机模型对结构进行了适当的简化 。
(1) 模型只模拟抗侧力体系 ,对大楼整体侧向反应 影响较小部分 ,如楼面梁则被省略 。
(2) 在 ETABS 和 SAP2000 模型中 ,核心筒以外楼板 的平面刚度采用了等效的楼面桁架来模拟 ( 类似弹性 楼板) 。当估算平面等效桁架的构件尺寸时 ,考虑了由 于混凝土楼板开裂所引起的楼板平面刚度的减小 ,楼 板估算刚度的大小对于周边桁架及外伸臂桁架所在楼 层杆件的内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
周 期 (s)
T3
T4
T5
最大层间位移角
x
(100 年重现期风荷载) y
ETABS 6. 52 6. 34 2. 55 2. 09 1. 99 1Π581 1Π901
SATWE 6.70
SAP2000 6. 62 6. 47 2. 52 2. 14 2. 00 1Π559 1Π877
故不做防火喷涂 。周边带状桁架下弦所在楼层采用厚 10mm 的钢板加厚 190mm 的混凝土板进行加强 ,设计中 考虑了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 。
建筑结构体系有如下一些特点 : (1) 巨型柱 、巨型斜撑 、周边带状桁架构成的巨型 结构具有很大的抗侧力刚度 ,在建筑物的底部外周的 巨型桁架筒体承担了 60 %以上的倾覆力矩和 30 %~ 40 %的剪力 ,而且与框筒结构相比 ,避免了剪力滞后的 效应 ,也适当减轻了建筑结构的自重 。 (2) 外伸臂桁架在建筑中所起的作用较常规的框 架2核心筒或框筒结构体系已大为减少 ,使得采用非贯 穿核心筒体的外伸臂桁架成为可行 。 (3) 位于建筑角部的巨型柱可起到抵抗来自风和 地震作用的最佳效果 ,型钢混凝土的截面可提供巨型 构件需要的高承载力 ,也能方便与钢结构构件的连接 , 同时使巨型柱与核心筒竖向变形差异的控制更容易 。 (4) 巨型斜撑采用内灌混凝土的焊接箱形截面 ,不 仅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阻尼 ,而且也能防止斜撑构件 钢板的屈曲 。 (5) 每隔 12 层的一层高的周边带状桁架不仅是巨 型结构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将荷载从周边小柱传递至 巨型柱 ,也解决了周边相邻柱子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异 的问题 。 3 结构计算分析及试验工作 311 计算原则 建筑整 体 结 构 分 析 采 用 了 多 个 三 维 结 构 分 析 程 序 ,包括 ETABS(版本 810) (CSI 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 究院的 SATWE 程序和 SAP2000 ( 版本 810 ,CSI 公司) 及 韩国 MIDAS 公司的 MIDASΠGen 程序 。对结构中较复杂 的部分 ,除了整体结构的分析外 ,亦以独立模型分析作 为补充 ,例如塔楼顶部 、核心筒墙体转换和外伸桁架的 分析 。另外 ,亦对重要构件和节点进行了详细的三维 有限元分析 。 根据抗震审查意见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 ,进行了 7 度设防烈度地震 (地面加速度峰值为 011 g) 和罕遇地 震(地面加速度峰值为 0122 g) 的弹性时程分析 ,也考 虑了深层软土地基长周期对高柔建筑的影响 。另外 , 附加的弹性时程分析被用来确定建筑物中相对较为薄 弱的构件 ,并与静力推覆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 。表 3 列出了不同地震水平下构件强度校核时对荷载分项系 数 、构件内力放大系数及材料安全系数的考虑 。 312 计算模型 整体计算中钢结构和混凝土梁 、柱及斜撑假定为 框架单元 ,而核心筒则假定为壳单元 。在程序 ETABS , SATWE 和 SAP2000 分析中都考虑了 P2Δ 效应和扭转
上海陆家嘴三件套 解读

“上海陆家嘴三件套”解读
“上海陆家嘴三件套”指的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和金茂大厦。
这三座建筑是上海陆家嘴地区的地标性建筑,高度分别为492米、632米和420.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三座建筑之一。
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设计灵感来源于“天地融合”,将自然、建筑、科技完美融合在一起。
该建筑外观独特,玻璃幕墙和钢结构的外立面,使得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内部设有观光厅、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设施,是集办公、商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2.上海中心大厦
设计灵感来源于“东方之珠”。
该建筑外观线条流畅,采用玻璃幕墙和铝合金等材料,营造出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
内部设有写字楼、商业中心、酒店等设施,是一座多功能的高层建筑。
3.金茂大厦
设计灵感来源于“塔中之塔”。
该建筑外观采用玻璃幕墙和钢结构的外立面,呈现出一种稳重和大气的感觉。
内部设有写字楼、酒店、商业中心等设施,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
上海陆家嘴三件套不仅代表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建筑水平,也展示了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这些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代科技的先进水平。
国内5个办公楼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5个办公楼室内设计案例分析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Tower)是中国第一高楼,楼高632米,共有127层。
其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办公楼的需求和标准。
整个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以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环境。
办公区域的布局合理,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拥有充足的空间,并且设计了大量的休息区和会议室,用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国际贸易中心(Beij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是一座现代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该项目的室内设计注重了空间的灵活利用和功能的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例如,大型企业可以选择开放式办公区域,以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小型企业可以选择私人办公室,以提供更私密的工作环境。
此外,设计师还注重了细节的处理,如舒适的家具、柔和的照明和宜人的色调,以提供一个舒适和宜人的工作环境。
3.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是一座综合性商务楼,楼高432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室内设计力求创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商务空间,以吸引客户和租户。
设计师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了大型接待区,以展示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并提供独特的会议室和展示区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此外,整个办公楼采用了现代、高科技的设计元素,如灯光效果、材料选择和装饰品的摆放,给人一种时尚、高端的感觉。
4.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verseas Chinese Town Creative Culture Park)是一个创意产业园区,位于深圳市中心的罗湖区。
该园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氛围而闻名,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和企业入驻。
室内设计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创意的表达。
例如,各个办公区域设置了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会议室和休息区,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过程
• 原设计高460米,工程 地块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 筑面积达38.16万平方米, 在金茂大厦旁边。1997年 年初开工后,因受亚洲金 融危机影响,工程曾一度 停工。2003年2月工程复 工。但由于当时中国台北 和香港都已在建480米高的 摩天大厦,超过环球金融 中心的原设计高度。由于 日本方面兴建世界第一高 楼的初衷不变,对原设计 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 的环球金融中心比原来增 加7层,即达到地上101层, 地下3层,楼层总面积约 377,300平方米。
有环球金 融中心结构简介 • 谷歌
在厦门的调研实践 中,两个不同的 类型地点,让我 印象比较深的是 艺术中心。
• 除了他的大跨度张拉膜结构的顶棚,用张 拉膜改善的建筑立面,厂房改造的图书馆 以外,还有许多细节很有趣。比如在柱子 上雕刻的花纹,仔细看会发现那是全局的 地形图。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
建筑设计
环球中心标准层平面图
巨型柱为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钢骨截面采 用热轧型钢或焊接组合截面。庞大的巨型柱位于 建筑物的各个角部,它们可以非常有效地抵抗来 自风和地震的侧向荷载。
结构的内核心筒在层
57~61及层79进行了转换,层57~61核心筒的转换通
上海”三足鼎立“局面的形 成
• 主楼采用钢管桩加筏板的基础形式,其中主 楼核心筒区域采用Φ700×18的钢管桩,有效 桩长为59.85m,承载力特征值为5750kN;
基础上的剪力墙分布
• 上部结构
结构体系及特点
工程上部结构同时采用三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
这也是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所采用的结构体系。 材料上采用混合结构形式:
过上部核心筒倒插三层的方式解决,同时对搭接部位
楼层的楼板厚度进行了加强。
左图:层57-61核心筒转换示意 图
右图:层79核心筒转换示意图
• 工程大突破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 • /show/_93LBYa1EIixPA7.html • 工程大突破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 • /show/Pk8Z81DcaQGVMI 6W.html
工程简介
【开工日期】:1997年年初;2003年2月工程复工。 【竣工日期】: 2008年8月29日。 【用地面积】: 30,000 平方米 。 【占地面积】: 14,4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81,600 平方米。 【建筑层数】: 地上101层、地下3层 。 【建筑高度】: 492米 。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 【建筑造价】: 1050亿日元。(约10亿美元) 【投资单位】: 森海外株式会社(Forest Overseas Co., Ltd.) 。 【建筑设计】: KPF建筑师事务所 。 【结构设计】: 籁思理· 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 。 【设计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 。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承包 联合体。 【所获荣誉】: 2008年竣工的最佳高层建筑(美国芝加哥“高层建筑和 城 市住宅委员会”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