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方案》(国发〔X〕24号)精神,按照《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农计发〔X〕99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33号)、《X省农委X省国土资源厅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的通知》(X农计〔X〕44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40号)要求,全面做好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1.划定“两区”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升,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依然艰巨。

划定“两区”是落实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及国家重要农产品有效自给的重大举措。

2.划定“两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重大举措。

通过建立“两区”进一步聚焦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用地细化落实到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保证。

3.划定“两区”是完善农业调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两区”为平台,集成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应用,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方式,有利于实现强农惠农政策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监测和精准评价,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生产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积极性,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

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

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

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的划定,保障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规定如下:
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原则:
(一)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肥沃,适宜作物生长;
(二)粮食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生产技术成熟;
(三)粮食生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粮食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

二、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原则:
(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认可度;
(二)生产技术熟练掌握,质量稳定可靠,供应能力较强;
(三)该地区的农产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该地区的农产品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程序和方法:
(一)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利用、气候、土壤、生产实况等方面的信息;
(二)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包括田块调查、作物生长状况评估、生产技术评估等;
(三)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农业政策,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制定划定方案;
(四)公示划定方案,听取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五)最终确定划定方案,并进行公告和备案。

四、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后的保护和管理: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发展;
(三)加强监管和执法,保护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秩序;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X〕24号)精神,按照《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农计发〔X〕99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33号)要求,全面做好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一)划定“两区”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升,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依然艰巨。

划定“两区”是落实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及国家重要农产品有效自给的重大举措。

(二)划定“两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重大举措。

通过建立“两区”,进一步聚焦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用地细化落实到地块,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保证。

(三)划定“两区”是完善农业调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两区”为平台,集成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应用,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方式,有利于实现强农惠农政策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监测和精准评价,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生产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积极性,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

二、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水务、统计、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农委。

领导小组下设划定工作推进组、建设工作推进组,两个推进组分别负责两区“划定和建设日常工作。

工作方案: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关键信息项:1、工作目标2、划定范围3、划定标准4、工作步骤5、保障措施1、工作目标11 明确总体目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111 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稳定性。

112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划定范围21 根据本市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划定区域。

211 优先将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的耕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212 充分考虑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等。

3、划定标准31 制定严格的划定标准,包括耕地质量、坡度、连片面积等。

311 耕地质量应达到一定水平,具备良好的土壤肥力和耕作条件。

312 坡度适宜,便于机械化作业和农田管理。

313 连片面积应符合相关要求,以利于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4、工作步骤41 开展前期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411 对本市耕地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农业基础设施、种植结构等。

412 分析现有粮食生产情况和发展潜力。

42 制定划定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421 组织专家论证,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422 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43 实地勘查和划定,确保划定结果准确无误。

431 运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和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和标注。

432 对划定区域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4 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441 将划定成果录入数据库,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442 整理相关档案资料,妥善保存。

5、保障措施5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511 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和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512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经费。

521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合理安排本级财政预算。

522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实施方案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规程要求,为规范有序、保质保量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按照“市统筹、县主体、第三方作业、分级考核”原则,由市组织技术指导,县协调本区域乡镇、村级组织及中标作业单位,有序开展划定工作。

二、年度目标严格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规程》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全区64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碑立界,数据汇交,资料归档和检查验收任务,完成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平台搭建。

三、分阶段任务1.建牌立界。

对通过各县初步检查验收的功能区,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标识牌设立规范》要求,统一建立标识牌和界桩。

标识牌须标明粮食生产功能区类型、编号、面积、建成年份、建设地点、建设与管护单位、责任单位和立牌单位,标注粮食生产功能区标识。

2.检查验收。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采用统一的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验收的程序,开展数据资料和图件质量检查。

在县级全面自验的基础上,市按照每个县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比例进行检查验收。

3.数据汇交。

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两区”划定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对划定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汇总,确保图件、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衔接,并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和划定成果。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县上报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汇总有关文档、电子数据等资料。

4. 归档管理。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县及时应会同档案管理部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收集、规范管理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

划定工作结束后,将档案资料移交当地档案馆。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县资料归档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验收。

四、责任分工1. 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落实划定工作经费;指导督促划定工作有序开展;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划定工作督查、验收和考评。

阿拉善右旗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方案

阿拉善右旗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方案
(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国有农场 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成果,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等。
(三)阿拉善右旗国民经济发展、现代农牧业、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城乡建设、交通等相关领域“十三五” 期间的发展规划。
(四)农产品种植传统和生产能力情况,近三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产量。
3、21(TC的年积温在2300度以下的区域不得划入玉米生产功能区。
五、划定方法
(一)制定方案。划定工作由农牧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谋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 作,分解划定任务,制定全旗工作方案,并以苏木镇为主体推进此项工作。各苏木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和 资源条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各苏木镇划定工作方案于2018年3月底前报农科局、国土资源局 、发展和改革局备案。
(四)财政支持,提供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必须依托有资质的 技术单位共同完成。为此,按照财政分灶吃饭的原则,旗人民政府要根据划定的任务工作量,将划定工作经费列入 2018年财政预算,确保划定工作顺利开展。
(五)大力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持续性的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全 面、准确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 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划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促进划定工作有序开展。
阿拉善右旗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方案
阿拉善右旗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方案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制度性安排,是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农村经济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 重大举措,也是完善农业调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 产保护区划定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7)131号)(以下简称《通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的实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合理利用农业用地,提高农产品产出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区划依据和划分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以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潜力、农业规模经济等因素为依据,制定区域划分方案。

3.建设内容(1)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灌溉、农业机械等。

(2)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重点推广新型高效种植方式、耕作技术、早期诊断技术以及新品种等。

(3)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区域内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4)强化监管管理加强对区域内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

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污染,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标准。

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1.建设目标保护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价值,并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区划依据和划分原则根据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发展潜力、生态要求、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制定划定方案。

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现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区域和范围。

3.建设内容(1)控制建设用地开发通过限制农业用地向非农化方向发展,控制农村建设用地,保证重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地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确保土地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最新)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为做好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15号)要求和《X省农业厅X省国土资源厅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工作的通知》(X农计划〔X〕6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划定目标X年6月底前,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0万亩,其中小麦20万亩,玉米20万亩,种植面积有重叠。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地块全部做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二、基本要求(一)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

综合分析现有永久基本农田现状,以及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等因素,按照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生产稳定、能划尽划的原则,结合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高标准粮田建设情况等,科学合理划定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

2.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应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意愿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激励,鼓励农民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和管护,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

3.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围绕保护核心产能和保护产业安全,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改善。

(二)划定范围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的地块优先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1.基础条件相对较好。

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退耕还林等范围的地块;高标准粮田建设区优先。

2.生产相对稳定。

具有小麦、玉米的种植传统,近3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地块。

3.功能作用长期有保障。

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规划衔接,在较长时间内确保不被其他建设征占用的地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