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家乡美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家乡美-大雁湖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家乡美-大雁湖教案

《大雁湖》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到热爱生活、赞美家乡,表达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教学难点:1、歌曲的风格特点;2、节奏的把握;一、组织教学:铃声响|什么课|铃声响|音乐课|我们来上|音乐课|音乐|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下。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但是在上新课之前呢老师想让同学们先看一段舞蹈视屏《鄂温克的拉玛湖》,看完以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这那个民族的舞蹈/生:蒙古族师:回答正确,那老师又想问一下同学们从舞蹈演员的舞姿中你体会什么?生:看到她抚摸地面紧接着亲吻手。

这应该是亲吻大地和抚摸家乡。

师:不错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从舞蹈中我们看到了她亲吻抚摸大地,那是她表达着对家乡的爱,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也与鄂温克有关的歌曲,看看歌曲中又是怎样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及赞美的。

(板书课题《大雁湖》)三、新课教授: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了,这首歌曲在以前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听过并且老师做过介绍的吧?生:是的;师:那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歌曲的名字以及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生:回忆后回答,《鸿雁》,蒙古族歌曲,师:不错,回答正确,看来同学们学习的不错,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回答老师的2个问题?1、这是首几拍子的歌去?2、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好,请同学们带着这2个问题聆听歌曲。

一、回答问题1、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Xxx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几拍子的歌曲?他说是4拍子,同意吗同学们?嗯,不错,回答正确。

(板书2/4拍)2、xxx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板书(中速)这样优美的一首歌曲老师也很喜欢,老师想唱一唱它,你们想听吗?想听那就请同学们做好仔细聆听吧!(老师边弹琴边唱歌曲)二、教唱、处理歌曲1、同学们歌曲我们教唱完了,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这首歌曲有没有哪些地方唱起来比较难的?Xxx同学你来说,哦,他说是这个地方(好风光哦哈嗬);同学们不着急我们一起来攻克难关,请看这个地方的节奏;×.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析节奏,这条节奏难就难在附点上我们把节奏线画出来就不难了×. ×××Ⅴ↘↗ⅤⅤ谁来把它念出来请XXX同学来3、唱难点旋律4、音准还欠缺一点,听老师唱一遍(老师弹唱旋律)三、学唱歌词1、朗诵歌词2、按节奏朗诵歌词3、加上旋律唱歌词4、带上情感唱歌曲,老师并指出唱的不好的地方5、表演歌曲(多形式表演)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歌曲我们感受到了大雁湖的美,通过歌曲我们了解到我们更要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 家乡美 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 家乡美 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家乡美人音版第2课家乡美教材分析:歌曲《故乡是北京》是一首“戏歌”。

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

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小提琴曲《牧歌》是沙汉昆于1953年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具有典型的蒙古族长调的特征。

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小提琴田园牧歌风格的演奏,表达了牧民的幸福和希望。

歌曲《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

歌曲《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

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曲调中“(第4-6课时)第二课家乡美3课时(四年级)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

学情分析能够区别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以及它们的演唱形式,但在歌曲演唱中切分音节奏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杨柳青》——刚刚我弹奏的呀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图片中的城市也是《茉莉花》的发源地——扬州,扬州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墨客所称赞的,对于我来说扬州可谓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的大学四年就是在那里渡过的,所以我特别愿意把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一段童谣去了解它。

二、新歌教学1、体会歌曲演唱时的情感——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他们的民歌也很美,这个美从他们说的方言中就有所体现。

音乐教案第二课家乡美

音乐教案第二课家乡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2、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聆听《故乡是北京》基本要求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人音版音乐教案四年级上第2课

人音版音乐教案四年级上第2课

第二课家乡美单元内容聆听《牧歌》、《故乡是北京》学唱歌曲《杨柳青》、《大雁湖》第一课时课题《牧歌》、《故乡是北京》课型欣赏课教具钢琴,一体机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故乡是北京》这首戏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及喜爱。

2、通过聆听小提琴曲《牧歌》,激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教材分析歌曲《故乡是北京》是一首女声独唱,其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乐句的节奏都是先紧后松,曲调亦是先抑后扬。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为音调,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

最后一部分音乐和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是节奏扩展一倍,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小提琴曲《牧歌》乐曲是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民歌改编的小提琴曲。

原民歌的歌词为:“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撤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乐曲所表达的正是民歌所提示的意境。

乐曲由钢琴奏出平静舒缓的伴奏音型,引出悠长优美的第一部分音乐主题,这是典型的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使人沉醉在蓝天、白云、羊群、笛声交融而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接着主题旋律在高音区重复一次,给人以草原宽广无垠、蓝天深邃清澈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1、认识戏歌这种歌曲种类,了解女高音独唱的演唱形式。

2、从演唱两首民歌中,了解南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达标意图动态备课一、聆听歌曲《故乡是北京》二、聆听小提琴曲《牧歌》1.设问: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2.欣赏《故乡是北京》3.设问:这是一首歌曲?还是一段戏曲?4.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它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戏歌5.再听一遍,思考: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6.复听歌曲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板书:女高音独唱)7.跟着录音哼唱第一部分。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家乡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学生对民歌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感受其浓郁的地方风格。

3、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地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演唱,用方言唱出歌曲的韵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竹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交流2、师生问好!二、欣赏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是喜欢音乐,爱好唱歌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地方民歌,你能不能听出来是哪里的民歌?2、播放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师:是哪首歌曲?来自哪里?3、播放蒙古族民歌《牧歌》师:听听这首歌曲又是来自哪里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边听边划旋律线,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4、播放江苏民歌《杨柳青》师:听一听这首歌曲是北方的民歌还是南方的民歌?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热情风趣,)旋律细腻、婉转,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江南水乡,感受江苏民歌《杨柳青》的独特韵味。

】三、学唱歌曲(一)感受歌曲、熟悉衬词1、初听歌曲。

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情绪。

2、复听,引出衬词师:我们再来听歌曲,听一听歌词有什么特别之处?师:这是歌曲的衬词,这首歌曲的衬词非常多。

“杨柳叶子青啊虐……”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歌词都是具有江苏方言特点的衬词,虽然没有具体的意思,却能使歌曲更加活泼、生动,而且能让我们感受到江苏民歌的地方特点。

3、按节奏读衬词(1)自由读(师:试着读一读这段歌词)(2)教师范读(3)生按节奏边拍手边按节奏读歌词。

(4)师教读最后一句的节奏。

4、聆听歌曲,找出相同的旋律。

5、师生接龙演唱衬词部分(1)接唱衬词部分歌谱(2)接唱歌词。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 第2课 家乡美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 第2课 家乡美

第二课家乡美总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乐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感受戏歌中的京腔京韵,了解戏歌的基本知识。

四、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并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感受风格。

五、学唱歌曲《大雁湖》,感受民歌的特点,并通过改编歌曲拍号,进一步感受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讲解: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

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xx xo”?在出现“xx 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1)朗读歌词。

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1)在“ xx 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

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四年级上《家乡美》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家乡美》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家乡美》音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音乐文化,感受家乡美的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奏、舞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对家乡美的感受,培养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音乐的真挚情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家乡音乐概述:介绍家乡的音乐历史、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家乡音乐有初步了解。

2.2 家乡歌曲学唱:教唱家乡经典歌曲,让学生感受家乡美的旋律。

2.3 家乡舞蹈欣赏:欣赏家乡舞蹈表演,让学生感受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家乡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对家乡美的独特感受。

培养学生对家乡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实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收集家乡音乐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家乡音乐的基本知识。

4.2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家乡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美的认识和感受。

4.3 教学实施:讲解家乡音乐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唱家乡歌曲,让学生跟唱、欣赏和分析。

欣赏家乡舞蹈表演,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家乡音乐,发挥创新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音乐素养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演唱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5.2 学生创新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舞蹈表演、歌曲创作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5.3 学生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程度。

第六章:教学延伸6.1 家乡音乐之旅: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音乐实地考察,采访当地音乐人士,深入了解家乡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家乡美-人音版(简谱)(2023秋)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家乡美-人音版(简谱)(2023秋)
(2)音乐情感的表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乡之情,从而影响情感的表达。
突破方法: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并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提高表达。
(3)合唱中的协调性:在合唱过程中,如何保持各声部的协调和音准一致性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突破方法:进行声部练习,使用合唱指挥的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配合,以及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团队协作。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合唱形式表现歌曲。
5.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地音乐特色,拓展音乐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家乡美-人音版(简谱)(2023秋)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家乡美》,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对音高、节奏、强弱等音乐元素的表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美》这首歌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表达对家乡眷恋之情的歌曲,通过简谱和旋律展现音乐的美。这首歌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歌曲《家乡美》的旋律和歌词,来看它是如何在音乐中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的识别和简谱的使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高跳跃和节奏变化,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旋律和简谱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能迅速跟上,而有的则稍显吃力。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歌曲背后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似乎效果并不如预期。我认识到,在情感教育方面,还需要寻找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激发他们情感共鸣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课家乡美总课时4课时主备人辅备人集体备课学习目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牧歌》,演唱《杨柳青》、《大雁湖》四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四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两首作品中懂得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对故乡情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4.掌握多样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不同打击乐器伴奏与歌曲的配合,随伴奏学习京腔京韵。

重点难点重点:对于无规则的打击乐伴奏怎样才能与歌曲配合的好怎样将声音表现的短促而有弹性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唱准切分节奏难点:打击乐器与歌曲的配合以及切分音教学用具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度备课第一课时表演《杨柳青》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

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5 6)(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 xx x0 ”?在出现“ xx x0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1)朗读歌词。

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将歌曲唱的比较熟练后,练习P9的发声练习,师生探讨怎样唱的短促而有弹性。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选择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为歌曲伴奏。

注意每一句的节奏都不一样,注意附点以及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奏。

先逐句进行练习,再将一个乐器的完整演奏呈现,最后将三个乐器合在一起进行演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1.组织教学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进教室。

2.学做简单的蒙古基本动作1)谈话导入:我们祖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组成的(56个),说说你知道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族?2) 教师随《大雁湖》伴奏音乐模仿蒙古族舞蹈让学生说说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3) 看了之后说说你们喜欢哪几个动作。

跟随老师做做动作。

总结:同学们舞姿跳得很美,那你们的歌声会是怎样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歌曲《大雁湖》,让同学们在蒙古的大草原上尽情歌唱同时我们领略一下那里的风景。

二、寓教于乐1.听录音范唱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

)2.再听音乐说说歌曲内容。

介绍大雁湖,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了3.听教师范唱歌曲。

4.歌曲短小让学生自己随琴唱唱。

5.学唱难句: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

(先听教师范唱,教师在啊哈嗬下面划出节拍,学生跟老师一起边唱边划拍。

)6.大雁湖那么我们用心的赞美以一下再跟琴唱唱这一乐句。

(衬次“啊哈嗬”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粗犷豪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指出切分节奏X X X的唱法,歌曲有几个这样的节奏并唱唱切分音。

8.随琴慢速轻唱歌曲。

(数次)9.师生接唱。

(分组接唱)10.随音乐伴奏唱唱歌曲。

11.请个别同学唱唱。

12.随琴慢速唱唱曲谱。

(教师帮助学生碰到有困难的乐句一起纠正唱唱。

)13.师生曲谱接唱。

14.再次完整有感情的唱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1.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了。

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呢?(开始学过的蒙古动作加进去)2.放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蒙古动作。

3.跟随老师的琴边唱边做动作。

4.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舞蹈,其他同学伴唱。

5.P11页,随琴声模唱改变节奏和旋律的《大雁湖》,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四.完美结果同学们不但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蒙古族的热爱,还用了美妙动听的歌声抒发了对大草原赞美之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编出更多更好的歌词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随《大雁湖》音乐边唱边出教室。

第三课时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二、新课教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小提琴独奏《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介绍歌曲背景?该曲是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沙汉昆于1953年创作的作品,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

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数十年来一直是大众传媒最常使用的音乐素材曲之一,被长期、广泛用于电视媒体。

口耳相传之普及程度不亚于中华近代名曲《渔舟唱晚》。

随旋律的多次聆听进行哼唱,回答出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谈谈自己的感受。

(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 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2) 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

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

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

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2)分段欣赏。

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力度意境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引子部分:pp 草原由近到远女低:饱满柔美舒男低:浑厚结实缓第一乐段: f 草原的辽阔宽广女高:明亮华丽第二部分:mf 草原的连绵起伏男高:高亢明亮悠长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四个声部尾声部分: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女高领唱(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生:无伴奏合唱。

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三、小结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

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第四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2?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写下来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