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书法,请牢记这60句话!句句精辟
学书法的经典名句

学书法的经典名句
1.书法之道在于不断的研习与修行。
2.一字一句皆可见字人的真心与情感。
3.静心操练,雅趣得存。
4.书法是心灵的舞台,笔墨是情感的流露。
5.江山如画,墨香飘溢。
6.书法字里行间透露出文化的底蕴。
7.以笔写意,以心书法。
8.书法是一种自我心灵表达的艺术。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书法是一种永恒的艺术追求。
11.书法充满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12.雅静之中,书法的神韵盈然。
13.字如其人,书法显人的气质与修养。
14.书法乃修身养性之艺术。
15.笔走龙蛇,气势磅礴。
16.书法是一种以心墨宣扬人文内涵的艺术形态。
17.书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传承方式。
18.用墨点画间寄托着人生情怀。
19.书法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国粹之一。
20.用笔如画,寄托着艺术家的独特眼光。
书法金句40条,句句经典,通俗易懂

书法⾦句40条,句句经典,通俗易懂偶见⽂龙先⽣论书妙语,虽时有夸张粗鄙处,但不乏真知灼见,有些针砭时弊、甚是犀利,读来令⼈欢喜不已。
特择部分发诸书友,未必全对,但愿有益。
欢迎⼤家留⾔写出您的感悟。
1.书法定义的底线是:可以⽆情⽆意,但不可⾮法书写。
艺术的定义是:情⼤于理,理⼤于法,法规再严,但必须⼈性化。
那么书法艺术呢?你懂的。
2.书法需要苦练,但书法的⽞秘不是练出来的,就如同佛经需要常念,但⼤彻⼤悟不是靠念经念出来的。
3.创新需要沉淀,继承需要升华,继承和创新都有个限度,⼀旦过头,漂起来是泡沫,沉下去是淤泥,泡沫会崩裂于须臾,淤泥会腐朽于千古。
4.书法家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往往在于观察和静悟,⽽且不放过任何⼀次机会,即使蹲在茅坑上,也能从条状的分粪便⾥看出中锋和侧锋——书法真不是练出来的,⽽往往是在⾃窥时⽆意悟出的。
5.临帖为的是脱俗,创作为的是不俗,个展为的是近俗,拍卖为的是⼊俗。
6.没⽂化挂字画叫附庸风雅,没饭钱卖字卖画叫以艺养艺。
7.正⼿写字⼈称写字的,反⼿写字⼈称书法家,⽤脚写字的⼈称书法⼤师,⼋管齐下的⼈称书法奇才。
8.书法要⼊门,你必须是⼀个墨守成规的⼈;书法要进步,你必须是个眼⾼⼿低的⼈;书法要升华,你必须是个得意忘形的⼈。
9.⾸字成终篇之准。
画⽵也许可以胸有成⽵,书法不能。
书法⼀旦胸有成⽵,必然沦为定制。
10.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否定⾃⼰的过程:昨天否定前天,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否定过去意味着进步,怀念过去意味着退步。
11.欧阳询稳中求险,⽶芾险中求稳;王羲之是治中求乱,王铎是乱中求治。
12.⼈⽼了像⼩孩,书⽼了像涂鸦。
13.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神之妙道,拙稚为上。
14.学习书法要博采众家之长,不能完全以⾃⼰的⼝味定取舍,就像⼩孩挑⾷,会导致营养不良。
要记住,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学百家之长,⽅能成⼀家之长。
15.艺术诞⽣于偶然,精品成就于戏书。
命题创作的作品,往往难以达到佳境;精到⼒作经常会出现在⽑边纸上。
书法常练的句子

书法常练的句子书法常练的句子经典句子集锦•書法功夫到家,字字题材活,句句自由活,行行为气活。
•百丈浮云泼酒赞书法,千里落日朝云咏古诗。
•墨迹淋漓纸上游云夸,笔意纵横墨池起千里。
•落红满地不是春,孤灯伴我独徘徊。
•鹤鸣九霄飘寒意,龙吟八方唤热情。
•行如行云,舞如曲径,有入魂神笔,无肉骨闲人。
•落地一声惊秋雁,腾空万里竞飞翻。
•一粒字砚中生,半生一世字铸就。
•墨香悠悠,心静若水。
腕有神来,印出山河。
•浓墨盈杯,挥毫冲霄。
纸上黑白,墨香世界。
•濡墨香飘细罗裳,挥毫泼出天地精华。
•白纸一张,线条有神。
经年累月,气韵生辉。
•楚楚动人千般致,落落大方是书生。
•书中有墨气生香,字里有神韵天生。
•挥毫温凝有神韵,字里藏香尽是霜。
•破纸撩墨风淋漓,落笔如雨倾心灵。
•字如山水,晴雨流转。
意随意转,永恒卓越。
•横宇碑碣无不载,遗风流传至后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执笔成风,创造墨香。
•点一滴墨,生万千字。
描一笔意,留千古情。
•行云流水,字字如波。
自由自在,墨香四溢。
•一瓢墨香醉千山,三分水墨定乾坤。
•不求千言,只为一墨香;不求千字,只为一心片。
•琴心三句话,笔尖一片山。
•行草挥墨纸纷飞,泼墨染尽世间疑。
•书法如人,字如面。
仪容克己,文意传情。
•真情字里藏,修身齐家国。
大千世界里如鱼得水。
•雁字丹书传千古,龙腾笔立规摹人。
•墨香如酒,挥洒乾坤。
笔墨之间,腾云驾雾。
•纸上青花嫣然笑,笔下金粉吐芬芳。
•墨海波澜无限,字韵曼妙无疆。
•草书洒脱如羲皇,楷书玉润若仙士。
•笔随意动,字含灵气,点点墨香润纸精神。
•横眉画鬓,点心画中,笔意飘然乘斗扬。
•墨发中宣,字飞白纸。
墨香氤氲,字走心底。
•挥墨如泼,纸上钟斧。
落笔风范,独步江湖。
•热挥曲折千万绕,斜笔横绣一天飞。
•字里行间,是一片书香;纸墨间隙,是一个人的心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总结以上是一些关于书法常练的句子的经典集锦,这些句子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并展示了书法对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
学书法的好处名言警句

学书法的好处名言警句1. 关于练书法的名言警句●书肇于自然(汉·蔡邕)●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字怕练,马怕骑●字无百日功●拳要打,字要练●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2. 练书法的名句,俗语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句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蔡邕《九势》句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九势》句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蔡邕《九势》句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书法句子摘抄

书法句子摘抄
下面是我为你摘抄的一些经典书法句子,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一、关于书法
1. 书法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2. 一笔一划皆有神韵,一句一篇尽显情怀。
3. 书法是心灵与笔尖的交流。
4. 临帖时别忘初心,提笔时莫失常心。
5. 读书、健身、书法三者缺一不可。
二、关于墨水
1. 墨水落纸,岁月静好。
2. 墨香扑鼻,铸就古风韵味。
3. 良心书法,靠的是不渝的笔墨情。
4. 笔墨不争,墨香独醒。
5. 墨香浸润,书法悠长。
三、关于笔意
1. 万水千山印不尽,笔意一念倾天下。
2. 安静心神,方能妙挥毫端。
3. 用笔思情,笔神显现。
4. 笔舞龙蛇,心流墨韵。
5. 达者神笔,书法生情。
四、名家名言
1. 王羲之曰:“兴于九天,履于六合,知于谋始,达于造化。
”
2. 柳公权曰:“九顾千愁,万从熙熙。
”
3. 颜真卿曰:“大如太山,小如针尖。
”
4. 欧阳询曰:“飘飘一线牵珠树,数十年来付与西风。
”
5. 张旭曰:“莫使书空,莫负笔端。
”
以上就是我为你摘抄的一些经典书法句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无论是书法还是写作,只有不断地勤奋练习,不断地追求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祝你书写得更好!。
小学练字名言

小学练字名言小学练字名言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练字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2、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3、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踏下心来,好好地写字。
4、他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写。
这样做,读课题就不再是走过场,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5、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6、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7、眼下小学生写字的当务之急,是“救灾”而不是“拔尖”8、对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要比字写得好差与否重要得多,学生的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勤练就会有进步,写错了几个下次还有机会纠正,可习惯养成了那是很难改变的。
9、循规蹈矩地练,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
10、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12、人能写字,字能显人。
13、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写字欲14、打铁先要自身硬”。
15、书肇于自然。
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18、快而好、慢而好、快而不好、慢而不好。
其中“快而好”不能通过“快而不好”获得,而须通过“慢而好”来获得1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20、书者,心画也.字如其人,心性常随字形而出。
21、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绩,也会激发起奋斗的志趣。
22、写字的过程是对字形进行精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是熟悉、巩固和掌握字形的过程。
练字练心境的名言

练字练心境的名言1.关于练字的名言1、字无百日功。
2、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4、书肇于自然。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6、拳要打,字要练。
7、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8、笔下龙蛇似有神。
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11、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12、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1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4、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5、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16、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7、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18、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坚持练字的名言名句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2、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3、字无百日功。
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5、笔下龙蛇似有神。
6、书肇于自然。
7、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9、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10、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11、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1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13、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4、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6、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1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9、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2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2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精髓之语

书法精髓之语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个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书法精髓的语录: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的力度和气势,以及书法家运用笔墨的熟练程度。
●“墨分五色,笔断干丝。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细腻度,以及书法家对笔墨的掌握和运用。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与作者个性、气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书法家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
”
这句话强调书法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写照,通过书法作品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笔墨传情,字里行间。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以及书法家通过笔墨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书法的精髓在于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个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书法,请牢记这60句话!句句精辟
学好书法,请牢记这60句话!句句精辟
●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南宋.姜夔《续书谱》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
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
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明.解缙《学书法》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
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清.冯班《钝吟书要》
●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
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
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贴,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
能如秋鹰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清.钱泳《书学》
●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贴,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贴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清.冯武《书法正转》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清.梁章钜《学字》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清.梁巘《平书贴》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清.梁章钜《学字》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
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
南宋.陈槱《负暄野录》
●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
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
乃到妙处。
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北宋.黄庭坚《论书》●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清.王淑《论书滕语》
●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
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唐.张怀灌《六体书论》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清.梁巘《学书论》
●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清.郑板桥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明.沈灏〈画尘〉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
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
神。
清.王淑〈论书滕语〉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北宋.苏轼〈论书〉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
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
继采诸美,变动弗拘。
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清.梁巘《学书论》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
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
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清.王淑〈论书滕语〉
●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翰林粹言》
●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清.梁巘《学书论》
●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
唐人门类多,短长肥瘦,各臻秒境;宋人门类少,蔡,苏,黄,米,俱有毛疵。
学者不可不知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
●旧他拓本与拓手精,则肥瘦不失,精神充足,而紧要在
执笔得法,执笔不得法,纵令临古人墨迹,皆无是处也。
清.梁巘《学书论》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学书即成,且氧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
北宋黄庭坚《论书》
●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
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唐.张怀瓘《六体书论》
●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专攻近体,可谓数典忘祖矣,焉能卓然以自立哉!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自非道灵感物,不学说以今方新,学书以古方朴。
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清.郑板桥;
●学者贵于慎取,不可遂为古人所欺。
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
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北宋.黄庭坚《论书》
●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
李北海云:似我者病。
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
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勿遒劲,则俗病不除。
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
南宋.姜夔《续书谱》
●用力到沉着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似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
清.宋曹《书法约言》
●临摹古人,须食古而化,独自成家。
明.李流芳
●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中,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虽参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势。
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则得之。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清.冯班〈钝吟书要〉
●可与谈斯道矣!东晋.卫铄《笔阵图》
●古人有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北宋.黄庭坚《论书》
●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
六要俱备,方能成家。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初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矩形似也。
近世每临一家,止摹仿其笔
画;至于用意入神,全不领会。
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故思翁有“谬种流传,概行扫却”之说,最有功初学。
若已入门庭,则当曰:与其过而弃之,毋宁过而存之。
清.
朱和羹《临池心解》
●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用笔近日尚有传,结字古法尽矣。
变古法须有胜古人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书耳。
清.冯班《钝吟书要》
●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运用不熟,便欲标奇,是未学走而先学趋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
无他,专心既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国运用耳。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北宋.欧阳修《试笔》●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清.梁巘《学书论》
●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北宋.黄庭坚《论书》
●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晋.卫铄《笔阵图》
●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
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清.梁巘《学书论》
●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
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北宋.苏轼《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