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网上测试题

合集下载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阶段水平测试卷(八)考查范围: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图例代表工业用地的是() A.① B.②C.③D.④2.图中英文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bdca B.acdbC.abcd D.dcba[解析]第1题,图例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中心商务区、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第2题,图中a位于市中心而地租最高,b在交通干线的交点位置,是地租的次高峰处,c、d两地中,c临近城市外环路而地租较高。

[答案] 1.D 2.C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3~4题。

3.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4.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第3题,N地邻近大学城和科研所,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第4题,大型零售企业应该选择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市场地区。

[答案] 3.B 4.A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制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城市某住宅小区观测的气温数据,如下表。

读表完成5~6题。

() 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城郊区6.下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是主要由城市化产生的是() A.城市洪水B.“雾岛”效应C.酸雨D.咸潮[解析]第5题,一天内各时间气象站冷负荷均较某住宅小区偏低,说明气象站气温低于此住宅区。

商业区在9:00~17:00商业活动繁忙。

气温应较高。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热,工业区的气温也应较高。

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城郊区。

第6题,城市由于地面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少,大到暴雨在短时间内易在地表汇成大量径流,形成洪水。

城市上空多尘埃等凝结核,易形成雾。

城市中大量的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易形成酸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 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4.城市功能分区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住宅区 B.文化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5.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理因素 D.民族与宗教因素6.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读野外考察游记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行进在大峡谷,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

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傈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他们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7.“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8.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村聚落多为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 D.多边形式9.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A.带状 B.圆形 C.三角形 D.方形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中,③区()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D.环境质量最差11.在②区内,可以布局()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12.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一、单选题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来看,双城增长模式是最优的低碳化模式。

天津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提升,二者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

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通过重点开发,将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并在其中规划生态廊道,避免城区连片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天津市双城增长模式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市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 B.市场拓展 C.空间集聚 D.产品升级2.海河中游地带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A.汽车工业 B.国际交流中心 C.石化工业 D.交通枢纽3.低碳化双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同时建设多个中心以分散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新建中心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C.新建中心等级规模比中心城市水平低D.新建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4.图中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交通运输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5.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问题。

6.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是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B.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C.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7.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8.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A.赣州B.大庆C.广州D.武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沙丘10.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B.狭窄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11.有关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地势相对较低,气候较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 D.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便捷下图是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功能区。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1. 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参考内容:
城市是人类居住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人口密集、社会组织复杂、经济活动繁荣、文化交流活跃等特征。

城市的特征包括:人口密集、面积小、建筑密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跃、环境资源丰富、人口流动性大等。

2. 城市化的定义和影响:
参考内容: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人口及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政策因素等。

城市化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社会变迁、文化多元化、城市规划与建设、资源环境压力等。

3.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现状:
参考内容: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都城和商业城市,但现代城市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但城市化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城市贫困、城市失衡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

4.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参考内容: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福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市建设应该围绕城市规划,加强环保意识,注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

5.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内容:
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重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_城市与城市化习题

第二章_城市与城市化习题

第三节城市化测试题一、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准确说出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动力。

2.运用资料和案例,能够分析出城市化的特点及过程。

(重点)3.通过资料和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三、课时测试〖知识点一什么是城市化〗【基础过关】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

读图回答1~2题。

1. 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2. 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分析下表,回答3~4题。

3. 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4. 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北美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能力提升】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6.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B.城市数量减少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知识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基础过关】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 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

下列关于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英国——a阶段B.朝鲜——c阶段C.中国——b阶段D.印度——c阶段2. 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能力提升】读下面的图表,完成3~5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3. 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5)近20年来,江西与浙江之间存在大量农村人口迁移,两省间的迁移方向是______。
29.读“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
(2)该城市规划新增一个化工厂,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读不同城市就业空间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丁城市属于
A.单核心模式B.多核心模式C.同心圆模式D.扇形模式
15.影响图中丙城市就业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能源 ②交通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读等值线图,已知c>b>a,完成下列各题。
C.若该区域中心为城市,则甲地盛行西南风。
D.如果该等温线分布形态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则其成因可能是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排放出大量热能造成的。
18.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 )。
A.OA、OB、OC为锋面
B.OA是冷锋,OB是暖锋
C.O为晴朗天气
D.如果该系统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可能会给我国沿海带来强风、暴雨天气
C.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商业区D.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25.若在本功能区规划方案中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
A.中南半岛B.我国东南沿海C.印度半岛D.西欧地区
二、综合题
26.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福建的农民利用木屑(80%)、麦麸、棉籽壳等装入塑料袋,接上菌种就做成了菌棒生产香菇,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大量出口美国。后来一些菇农去美国旧金山北部承包大片农业菇类种植农场,在国内接种、发酵,将培育好的菌棒运到美国,雇佣墨西哥人种植,在当地的销售企业销售,经济效益很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南宁二模)地铁的建成对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区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我国某一线城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中的8个站点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枢纽站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辐射范围B.周边用地类型C.交通换乘D.距市中心远近2.与一般站相比,中心站周边多为( )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生态区3.端头站周边城市化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 )①换乘最便利②服务业发展快③地价高④城市化起点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江苏南通段考)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时期城市功能用地面积明显增加的是( )A.住宅用地B.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D.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5.2010—2016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空间形态变化不大B.中心城区逐渐萎缩C.公共管理相对滞后D.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

据此完成第8~9题。

8.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 )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9.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大量建设的是( )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镇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春节前夕,不少游子回家团聚,导致这种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婚姻家庭C.环境因素D.政治因素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回答下列各题。

2.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3.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欧盟与日本老龄化情况严重,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老年人再就业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替代选择。

欧盟等国家和日本在老年人再就业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实行了如物质激励、禁止就业歧视、建立灵活劳动合同制度、改变工作环境、完善劳动保障、创造社会氛围、开展就业培训、发挥职业介绍中介的作用等一系列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

目前,我国人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况,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国家中政府鼓励老年人口再就业的措施,最有可能的是()A.巴西B.美国C.新加坡D.越南5.从长远角度来看,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从海外大量移民B.组织老年人口移民到海外再就业C.延长退休年龄D.完善计划生育政策6.图中,各级城市或各类商业部门与R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A.苏家屯-R1,沈阳市-R2,北京市-R3B.杨运镇-R3,盖县城-R2,营口市-R1C.北京市-R1,黄浦区-R2,上海市-R3D.汽车销售中心-R3,家用电器-R2,早点铺-R1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城市化》网上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唯一的正确答案用电脑或手机填在答
题卷上)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A、B、C是三种不同的
功能区。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 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如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回答3~5题:
3.M处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4.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5.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
A.城市交通的发展
B.市中心地价上涨
C.城市环境恶化
D.市中心经济萎缩
图1表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甲城市规划略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1中所示城市
A.图示区域城市等级共有5级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7.对甲城市进行规划,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位于城市中心,可投资建设大型跨国零售企业
B.②处靠近科研所和大学城,最适宜兴建的工业部门是电子装配厂
C.③处靠近文化区,工资收入水平低,最适宜兴建低级住宅区
D.④处靠近工业区,为方便工人上下班,最适宜兴建高级住宅区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8~10题。

8.两城市发展进入
A. 城市化阶段
B. 郊区城市化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9. 甲城市发展水平比乙城市
A. 高
B. 低
C. 相同
D. 不确定
10.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 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 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D. 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碧桂园在与新加坡仅一桥之隔的新马经济特区核心,投资超2500亿人民币建设森林城市,面积约1/2澳门大小,采用分层立体城市规划理念,地上架空、有
轨交通,连通整个城市,方便出行;地面都是公园,没有车辆穿行,全城布满
垂直绿墙、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下图为森林之城的位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碧桂园选择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城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高
B. 购买力强
C. 交通便利
D. 地租低
12.对于中国一线城市的购房者,以下最具吸引力的条件可能是
A. 气温年较差小
B. 距新加坡近
C. 垂直绿
墙 D. 方便出行
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如下图所示),撤销原桥东区,将藁城、鹿泉、栾城三个县级市区转化为城区,市辖区面积由469平方千米扩大为2 206平方
千米,这将对石家庄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图,回答1~2题。

13.石家庄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能反映的城市化特征是
①乡村气候转为城市气候②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③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④城市边缘区的用地规模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4.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全面提高城市等级B.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C.改善城市景观结构D.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15~16题。

上海市1990~2010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图
15.上海市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A.制造业的外迁B.市区环境污染
C.城郊农业发展D.城市用地不足
16.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人口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加速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读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17~18题。

17.京津冀地区
A.2013~2014年城镇化速度最快
B.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
C.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D.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18.在城镇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第二产业趋向发展重工业
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19~20题。

19.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20.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二、综合题(共40分,把正确答案用电脑或手机填入答题卷)
21. 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南部,试述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中,①代表什么区?试分析其规划在该处的原因。

(3)A、B、C、D四地为规划用地,哪块适宜建设化学工业园区?试简述理由。

(4)说明图中铁路分布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22.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特点,分析该布局形式的优点。

⑵图中在A、B、C、D何处开设零售商店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
⑶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建立交桥,但仍然拥堵,原因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