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综述
蜂蜜掺假掺杂的快速检验法(五种)

一、蜜蜂中掺水的检验方法
取蜂蜜数滴,滴在滤纸上,优质的蜂蜜含水量低,所以滴落后不含很快浸渗入滤纸中;掺水的蜂蜜地落后很快浸透、消散。
二、蜂蜜中掺蔗糖的检验方法
1、物理检验
将样蜜少许置于玻璃板上,用强烈日光暴晒(或用电吹风吹),,掺有蔗糖的蜜会因为糖浆结晶而成为坚硬的板结块;纯蜂蜜仍呈粘稠状、
四、蜂蜜中掺了羟甲基纤维素钠的检验
取样蜜10g,加20ml95%乙醇,充分搅拌10分钟,即析出白色絮状沉淀物,取白色沉淀物2g,置于100ml温热蒸馏水中,搅拌均匀,放冷备检。
取上清液30ml,加入3ml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
取上清液50ml,加入100ml1%硫酸铜溶液后产生绒毛状淡蓝色沉淀。
若上述两项试验皆呈阳性结果,则说明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掺入。
五、蜂蜜中掺尿素的检验方法
取样蜜1份加水4份稀释,加热煮沸即可闻到氨味;用湿润的广泛PH值试纸置溶液蒸汽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掺有尿素。
2、化学检验
取样蜜1份加4份水,充分振荡搅拌,若有混浊或沉淀,滴加2滴1%的硝酸银溶液,有絮状物产生者,证明事掺入了蔗糖的蜜。
三、蜂蜜中掺淀粉的检验方法
取样蜜5毫升,加20毫升蒸馏水稀释,煮沸后放冷,加入碘试剂2滴。
如出现蓝色或蓝紫色则可认为掺入了淀粉类物质;如呈现红色,则可认为掺有糊精;若保持黄褐色不变,则说明蜂蜜纯净。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它通过测量原子核的旋转运动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成分信息。
NMR技术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度精确的分析,能够通过不同成分的信号强度和位置来区分不同的物质,从而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分析。
利用NMR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出真假蜂蜜中的成分差异,从而实现对蜂蜜掺假行为的检测。
在利用NMR技术进行蜂蜜检测时,科学家们发现真假蜂蜜在核磁共振谱图上有明显的区别。
真蜂蜜的核磁共振谱图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葡萄糖和果糖信号,同时还会有其他一些特征性的成分信号。
而假蜂蜜中掺有的加工糖、糖浆等,其核磁共振谱图则会呈现出与真蜂蜜不同的成分信号,从而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真假蜂蜜。
科学家们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花种的蜂蜜在核磁共振谱图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为蜂蜜的原产地和生产工艺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有助于鉴别蜂蜜的真伪和原产地。
NMR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区分真假蜂蜜,还可以为蜂蜜行业的监管提供更为精准的手段。
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对蜂蜜进行掺假检测,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到更为优质的蜂蜜产品,还可以有效遏制蜂蜜掺假行为,保障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核磁共振(NMR)技术虽然在实验室中已经得到成功应用,但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特别是如何将这项技术转化为实际的食品检测手段,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和努力。
除了核磁共振(NMR)技术,还有其他一些食品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例如质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可能。
要想真正打击食品欺诈,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食品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对食品产业的监管力度,才能够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用于食品检测的高科技手段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打击食品欺诈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消费者也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价格异常低廉的食品,共同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的消费环境。
打击食品欺诈:用 NMR 检测蜂蜜掺假

分析与检测T logy科技蜂蜜不仅是一款甜味美食,更是一种保健食品,它的营养及抗衰老价值历来备受人们青睐。
古埃及金字塔中就曾发现过蜂蜜,其因天然抗菌性与良好的防腐性能得以保存下来。
1851年,世界范围内养蜂业的诞生则始于一种实用的活动框架蜂箱的发明。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蜂蜜市场预计在2023年前以约7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而消费需求的增加也给蜂蜜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当前,全球蜂蜜市场的巨大需求及其生产中相关国际标准化规则的缺失等已成为不法生产者进行蜂蜜掺假的诱因。
这一情况对许多人造成了困扰,首当其冲的便是生产蜂蜜的养蜂人——他们的产品销量受到超市中廉价产品的挤压,导致不知晓市场上存在假蜂蜜的消费者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
同位素比值质谱法(EA-IRMS)/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 I RA)是检测蜂蜜掺假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不法生产者的掺假手段多变,以上检测方法已被证明并不完全可靠。
因此,人们开发了几种新方法以解决E A-IRMS与S IRA的缺陷,如1H-NM R等强有力的技术正逐渐成为应对蜂蜜掺假问题的检测方案之一,使实验室能够更快地识别掺假蜂蜜。
当前,核磁共振(NMR)波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 Léa Heintz 布鲁克BioSpin应用NMR 部门业务开发与产品经理图1 东部四大蜂蜜出口国蜂箱总数及蜂蜜出口总量(注:蓝线表示蜂蜜出口总量,红线表示蜂箱总数)图片来源:国际贸易中心(I T C)-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FAOSTAT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8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6月分析与检测Jun 2020 CHINA FOOD SAFETY 49谱分析已成为打击蜂蜜掺假的一种更为全面的方法。
因经济动机催生的全球性蜂蜜掺假(EMA)蜂蜜的高价值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刺激,并使其面临全球范围内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 c o n o m i c a l l y M o t i v a t e d A du l te rati o n ,E M A )的风险。
蜂蜜质量检测技术的全面介绍

蜂蜜质量检测技术的全面介绍蜂蜜是一种天然的健康食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蜂蜜的质量和安全性,各种检测技术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全面介绍蜂蜜质量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物理性态检测物理性态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检测、密度检测和折射率检测。
外观检测可以通过观察蜂蜜的颜色、透明度和纯度来评估其品质。
密度检测可以推测蜂蜜的糖度和水分含量,而折射率检测可以判断蜂蜜中其他成分的含量。
二、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评估蜂蜜质量的关键方法。
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水分、糖类、酸度、蛋白质、氨基酸、酶活性等。
水分含量和糖类组成直接影响着蜂蜜的稳定性和品质,而酸度和氨基酸含量则是评价蜂蜜的酸甜度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三、营养成分分析蜂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
营养成分分析可以衡量蜂蜜的营养素含量,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价值。
常用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四、微生物污染检测微生物污染是蜂蜜质量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常见的蜂蜜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包括菌落总数检测、大肠菌群检测和霉菌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鉴定蜂蜜是否受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五、抗氧化性能分析蜂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延缓人体细胞的老化过程。
抗氧化性能分析可以通过测定蜂蜜中的总酚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指标来评价其抗氧化性能。
六、真实性检测蜂蜜的真实性检测是指鉴定蜂蜜是否经过伪造、掺假或添加其他杂质。
常用的真实性检测方法包括蜜蜂 DNA 鉴定、同位素比值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蜂蜜的来源和质量。
蜂蜜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蜂蜜产品的质量评估,还广泛应用于蜂场管理、蜜蜂疾病预防和蜂产品加工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蜂蜜质量检测技术将日益完善,为保障蜂蜜质量和人体健康提供更加可靠的手段。
综上所述,蜂蜜质量检测技术涵盖了物理性态检测、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污染检测、抗氧化性能分析和真实性检测等多个方面。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摘要】食品欺诈在市场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蜂蜜掺假更是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通过介绍NMR技术原理和其在检测食品欺诈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NMR检测蜂蜜掺假的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最新的检测结果,突出了NMR技术在打击食品欺诈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呼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管控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展示了NM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潜力,为未来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蜂蜜掺假、NMR技术、食品欺诈、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检测方法、应用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食品欺诈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蜂蜜掺假是其中之一。
蜂蜜是一种古老的营养品,被广泛应用于饮食和医疗保健领域。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会掺假蜂蜜,导致消费者受到健康威胁。
目前,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有效检测蜂蜜掺假的情况。
需要引入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核磁共振(NMR)技术就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蜂蜜样品进行NMR检测,可以有效区分真假蜂蜜,并且可溯源掺假的原因,从而打击食品欺诈行为。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NMR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蜂蜜掺假的现状和常见手段。
通过了解NMR检测蜂蜜掺假的方法及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NMR技术在打击食品欺诈中的重要作用。
最终,我们将讨论NM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强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为推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NMR技术原理NMR技术是核磁共振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用来分析物质结构、组成和相互作用的强大工具。
其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具有自旋而产生的磁矩,当放置在外加磁场中时,这些原子核会在特定的频率下吸收和辐射电磁波。
通过测量这些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关于样品内部结构和组分的信息。
在食品行业,NMR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测食品的真实成分,特别是蜂蜜等易受掺假的食品。
检测真假蜂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蜂蜜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大量假冒伪劣的蜂蜜产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帮助消费者辨别真假蜂蜜,本实验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蜂蜜产品进行了检测,现将实验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2. 通过实验验证鉴别方法的准确性;3. 为消费者提供选购蜂蜜的参考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市售蜂蜜10种,包括纯蜂蜜、掺假蜂蜜、混合蜂蜜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滴管、量筒、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等;3. 实验试剂:硫酸铜、亚硝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方法1. 外观鉴别:观察蜂蜜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判断其是否为纯正蜂蜜;2. 气味鉴别:通过嗅觉辨别蜂蜜的气味,真蜂蜜具有独特的花香,假蜂蜜则可能带有异味;3. 溶解性鉴别:将蜂蜜滴入水中,观察其溶解速度和溶解度,真蜂蜜溶解度较低,溶解速度较慢;4. 水分含量测定:利用电子天平测量蜂蜜样品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水分含量;5. 蛋白质含量测定:利用双缩脲法测定蜂蜜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6. 氨基酸含量测定: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蜂蜜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7. 维生素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发现纯正蜂蜜颜色淡黄至深褐色,透明度高,粘稠度大;掺假蜂蜜颜色较鲜艳,透明度较低,粘稠度较小。
2. 气味鉴别:通过嗅觉,发现纯正蜂蜜具有独特的花香,假蜂蜜则可能带有异味。
3. 溶解性鉴别:将蜂蜜滴入水中,发现纯正蜂蜜溶解度较低,溶解速度较慢;掺假蜂蜜溶解度较高,溶解速度较快。
4. 水分含量测定:通过电子天平测量,发现纯正蜂蜜水分含量较低,掺假蜂蜜水分含量较高。
5. 蛋白质含量测定:通过双缩脲法测定,发现纯正蜂蜜蛋白质含量较高,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较低。
6. 氨基酸含量测定: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现纯正蜂蜜氨基酸含量较高,掺假蜂蜜氨基酸含量较低。
蜂蜜 掺伪检验

蜂蜜的掺伪检验摘要:蜂蜜是一种农副产品, 它受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蜜蜂采集花粉不同, 蜜蜂所酿出的蜜差别亦大。
但从多种的蜂蜜检验结果来看, 还不能从性状上鉴别其真伪。
一些假蜂蜜或人工蜂蜜其外观性状反而比正品蜂蜜好, 唯其不具有蜂蜜的特异香气和甜味不及正品蜂蜜而已,本文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研究蜂蜜的掺伪特性以检验出蜂蜜中的杂质。
关键词:蜂蜜;检验;掺伪;前言: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 经过充分酿造而贮藏在巢脾内的甜物质,是药食同源的天然营养品,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糖类复合体。
新鲜成熟蜂蜜系指不经过加热浓缩处理的天然封盖蜂蜜[1]。
在常温下呈粘稠、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气味芳香。
1蜂蜜的分类1.1根据蜜源植物分类1.1.1单花蜜来源于不同的蜜源植物,根据蜜源植物分为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荔枝蜜、龙眼蜜、柑橘蜜、枇杷蜜、油菜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枣花蜜、野桂花(柃)蜜、荆条蜜、椴树蜜、益母草蜜等等。
1.1.2杂花蜜(百花蜜)多种植物同时开花而取到的蜂蜜,其中单一植物花蜜的优势不明显,称为杂花蜜或百花蜜。
根据蜜源植物对蜂蜜惊醒分类的优点是蜂蜜的色泽、香气、口感、医疗保健的功效都相对稳定,因此是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1)椴树蜂蜜长白山林区特产,素有“东山白蜜”之称,清朝时期为皇家贡蜜。
滋味甜润,具有浓郁的本源植物花清香味(类似于浓郁玫瑰或薄荷香味),色浅,呈特浅琥珀色,保健品知识易结晶,结晶后呈乳白细腻油脂或细粒状,为我国优质上等蜜种。
有增强体质、改善情绪、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维护脑细胞功能等食疗保健功效[2]。
(2)洋槐蜂蜜又名刺槐蜂蜜,呈水白色或白色,清澈透明,气味清香,螺旋藻滋味甜润,不易结晶或不结晶,如若结晶呈乳白细腻油脂或细粒状,为优质上等好蜜。
蜂蜜搀假问题论述

蜂蜜搀假问题论述Xxx, xxx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蜂蜜产业进展迅速,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蜂蜜搀假和造假事件时有发生,阻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进展。
蜂蜜搀假一直是我国食物质量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普遍关切的问题,本文针对搀假蜂蜜本钱低、数量大、辨别难的特点,概述目前蜂蜜搀假和造假的要紧方式,和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搀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搀假检测技术进展的趋势和要求。
关键字:蜂蜜;搀假;标记物质;检测技术蜂蜜是蜜蜂搜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具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润燥止痛、美容养颜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1]。
但是,最近几年来我国蜂蜜品质状况不容乐观,蜂蜜搀假造假和发觉品质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跋扈的搀假行为与先进的搀假手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2]。
2020年7月24日多家媒体网站报导了冠生园和中粮悦活的蜂蜜产品是搀假蜂蜜,在蜂蜜加工进程中加入“大米糖浆”进行搀假[3],在社会上引发了庞大轰动和关注。
搀杂蜂产品在市场的流通,严峻冲击了消费者对蜂蜜产品的信心,必然程度上阻碍了蜂蜜产业的市场秩序和我国蜂蜜产品的出口贸易。
1.蜂蜜加工蜂蜜加工的工艺流程为:蜜脾取蜜→原料蜜→查验→选料配料→预热融蜜→过滤→升温→真空浓缩→冷却→预包装→查验→成品[4]。
取蜜作业包括脱除蜜脾上的蜜蜂和将蜜脾里的蜂蜜分离出来,操作之前,就把取蜜场所打扫干净,有把取蜜工具和蜂蜜容器洗净擦干;预热融蜜是通过水浴加热(60℃以下)使蜂蜜融化,有利于后续加工进程的顺利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预热融化后把蜂蜜中的死蜂、蜂蜡颗粒及其它杂质除去;在蜂蜜过滤后升温(65℃,30min)可进一步幸免有毒细菌污染、抑制发酵、减少结晶核和有利于真空浓缩等;通过真空浓缩,去掉蜂蜜过量水分,从而更好地保留成品蜂蜜,浓缩条件为真空度0.09MPa以上,浓缩温度不超过55℃,时刻不超过45min。
蜂蜜生产的各工艺流程条件和要求见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view of detecting techniques of honey adulteration
LEI Ming, HE Jin-zhe, SUN Pei-lo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食品科技
年 第 卷 第 期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品安全与检测
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
雷 鸣,何晋浙,孙培龙*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 310014)
摘要:通过对蜂蜜掺假的形式、特点等入手,概述了目前在蜂蜜掺假检测中的几种主要可行 性方法及其特点 :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 、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 - 脉冲安培检测法 、 近红外光 谱法、淀粉酶活性检测法和显微镜检验法。最后,对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蜂蜜;掺假;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S 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7-0283-05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1-12-11 作者简介:雷鸣(1987—),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资源利用。
· 283 ·
食品安全与检测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第 卷 第 期
的形式投放市场,坑骗消费者,牟取暴利。这种 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损 需加强对蜂蜜掺假及真伪检测技术的研究。 1 蜂蜜掺假形式及特点
温下脱水而形成,一般假蜂蜜中含有而天然蜜中 则没有。但是如果贮藏不当或者时间过长,也会 使蜂蜜中产生HMF,且含量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和 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如果用含HMF极低的原材料 制造假蜂蜜,那么通过检测HMF含量也不能确定 该蜂蜜是否为真正蜂蜜[3]。 不同种类的蜂蜜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旋光 度,一般为左旋。当蜂蜜掺入糖后,旋光度会发 生变化,并随掺糖浓度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 掺入蔗糖时,随着掺糖量的增加,旋光度会向右 旋变化;而掺入果糖或转化糖后,旋光度会向左 旋变化。用旋光法判断蜂蜜真假及掺假浓度时蜂 蜜样品的pH和测定温度均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及pH,而且还需使用醋酸 铅作澄清剂来沉淀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该法条 件苛刻较繁琐[5]。 高效液相色谱曾广泛用于蜂蜜掺假的检测, 但是该方法检测限较高,对低浓度掺假不适用, 与蜂蜜成分相似的糖浆,蜜源植物地域的不同以 及这些特殊成分在蜂蜜加工、贮藏过程中发生的 变化和类似天然蜂蜜化合物的使用均会影响结果 的准确性[6]。 3 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由于通过感官识别、理化指标检测等常规法 检测蜂蜜掺假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实践和应用中的 需求,近年来,蜂蜜检测技术正向快速化、高通 量方向发展,现代分析技术如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法、光谱法、色谱技术、核磁共振、差热扫描量 热法等在蜂蜜掺假识别上具有很大优势及发展空 间,但相较于国外,国内关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却 较少,相关文献也很有限。 3.1 稳定碳同位素(13C/12C)比率法[4,6] 高等植物由于不同的光合作用途径而在碳 稳定性同位素固定上具有显著的生物歧视效应, 其 13C/ 12C比值在不同类别植物中明显不同。进行 Calvin-Benson循环(C3循环)的双子叶植物,如水 稻、小麦、大豆等其δ 13 C值在-2.1%~-3.2%之 间;进行Hatch-Slack循环(C4循环)的单子叶植 物,如甘蔗、玉米、高粱等其δ 13C值在-1.2%~1.9%之间。大多数蜜源植物属于C3植物,而C4植 物基本上不是蜜源植物。而目前掺假蜂蜜中绝大 多数的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都是通过玉米等C4 植物淀粉转化而来的。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oney adulter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several current main methods and its features on the feasibility of detecting: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method, 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io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enzymatic activity detection and microscopic analysis. The prospect of detecting techniques of honey adulter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honey; adulteration; detecting techniques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 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 然甜物质 [1] 。其主要成分是糖类,包括单糖、二 糖、低聚糖和多糖等,单糖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占 总糖的85%~95%,此外蜂蜜中还含有多种氨基 酸、蔗糖、维生素、矿物质、酵素、芳香物、色 素、激素、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营养十分丰 富。蜂蜜对肝炎、胃病、高血压、肾炎、贫血、 十二指肠溃疡、褥疮性溃疡以及便秘等有一定的 辅助疗效作用;还有许多药理作用,如抗菌、改 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改善体质状况
和提高人体免疫力、解毒和抑制肿瘤发展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我国蜂蜜产量在 35万 t以上,比2007年增加了10%,其中2008年的 出口量在8.5万 t,而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也在20万 t。2010年我国的蜂蜜出口总量为10.11万 t,比上 年同期增长了40%,实现出口金额1.82亿美元,比 2009年同期增长了3.15%[2]。由于蜂蜜需求量大, 价格相对较高,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许多经 营商受到利益驱使,利用市场对蜂蜜质量的监控 不足、检测掺假蜂蜜技术薄弱及消费者难以识别 真假蜂蜜等弱点,将掺假蜂蜜或假蜜以天然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