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掺假检测方法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蜂蜜掺假掺杂的快速检验法(五种)

蜂蜜掺假掺杂的快速检验法(五种)
蜂蜜假掺杂的快速检验法:
一、蜜蜂中掺水的检验方法
取蜂蜜数滴,滴在滤纸上,优质的蜂蜜含水量低,所以滴落后不含很快浸渗入滤纸中;掺水的蜂蜜地落后很快浸透、消散。
二、蜂蜜中掺蔗糖的检验方法
1、物理检验
将样蜜少许置于玻璃板上,用强烈日光暴晒(或用电吹风吹),,掺有蔗糖的蜜会因为糖浆结晶而成为坚硬的板结块;纯蜂蜜仍呈粘稠状、
四、蜂蜜中掺了羟甲基纤维素钠的检验
取样蜜10g,加20ml95%乙醇,充分搅拌10分钟,即析出白色絮状沉淀物,取白色沉淀物2g,置于100ml温热蒸馏水中,搅拌均匀,放冷备检。
取上清液30ml,加入3ml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
取上清液50ml,加入100ml1%硫酸铜溶液后产生绒毛状淡蓝色沉淀。
若上述两项试验皆呈阳性结果,则说明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掺入。
五、蜂蜜中掺尿素的检验方法
取样蜜1份加水4份稀释,加热煮沸即可闻到氨味;用湿润的广泛PH值试纸置溶液蒸汽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掺有尿素。
2、化学检验
取样蜜1份加4份水,充分振荡搅拌,若有混浊或沉淀,滴加2滴1%的硝酸银溶液,有絮状物产生者,证明事掺入了蔗糖的蜜。
三、蜂蜜中掺淀粉的检验方法
取样蜜5毫升,加20毫升蒸馏水稀释,煮沸后放冷,加入碘试剂2滴。
如出现蓝色或蓝紫色则可认为掺入了淀粉类物质;如呈现红色,则可认为掺有糊精;若保持黄褐色不变,则说明蜂蜜纯净。

蜂蜜的掺伪鉴别实验原理

蜂蜜的掺伪鉴别实验原理

蜂蜜的掺伪鉴别实验原理
蜂蜜的掺伪鉴别实验原理依靠蜂蜜的特性和独特的化学组成进行鉴别。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鉴别实验原理:
1. 物理性质鉴别:通过观察蜂蜜的外观、黏度、结晶性质等物理特性,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蜂蜜通常具有黄色、透明或微浑浊的外观,具有一定的黏度和较长的结晶时间。

2. 密度测定:蜂蜜的密度直接与其糖分含量有关。

真正的蜂蜜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而掺伪蜂蜜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

3. 蔗糖鉴别:通过加入盐酸和酚醛试液,真正的蜂蜜会产生绿色的沉淀,而掺伪蜂蜜则不会。

4. 过氧化氢鉴别:通过加入过氧化氢,在真正的蜂蜜中会产生明亮的气泡,而掺伪蜂蜜不会产生气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方法仅能初步判断蜂蜜的真伪,对于掺杂其他成分的蜂蜜或具有高度相似化学成分的蜂蜜可能无法有效鉴别。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断蜂蜜的真伪,需要借助先进的分析仪器,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进行深入的化学分析。

假蜂蜜鉴定方法

假蜂蜜鉴定方法

假蜂蜜鉴定方法
蜂蜜是一种被广泛食用的天然食品,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蜂蜜。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以下是一些鉴定假蜂蜜的方法:
1. 观察外观:真蜂蜜的颜色多为深黄色或深棕色,而假蜂蜜多呈透明或浅黄色。

真蜂蜜在光线下呈现微弱的光泽,而假蜂蜜则呈现明亮的光泽。

2. 滴水法:将一滴蜂蜜滴在纸巾上,真蜂蜜会慢慢渗透开来,而假蜂蜜则不容易渗透。

3. 纸火法:将一根火柴点燃,将火焰熄灭后,将其放在蜂蜜上,真蜂蜜会发出轻微的爆炸声,而假蜂蜜则不会。

4. 溶解法:将蜂蜜溶解在水中,真蜂蜜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而假蜂蜜则会散发出一股化学品的味道。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鉴定假蜂蜜的方法,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可以参考以上方法,以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蜂蜜。

- 1 -。

真假蜂蜜的辨别方法

真假蜂蜜的辨别方法

真假蜂蜜的辨别方法
辨别真假蜂蜜的方法:
1. 观察外观:真蜂蜜通常呈现浑浊的颜色,而假蜂蜜常常是透明或呈现黄色,也可能加入了染料来模仿真蜂蜜的颜色。

2. 水溶性测试:将一勺蜂蜜放入一杯水中,搅拌一会儿。

真蜂蜜会在水中慢慢降解,形成细小的结块,而假蜂蜜则会快速溶解。

3. 纸巾测试:将一滴蜂蜜滴在纸巾上,真蜂蜜会因为其含有较高的真正的花蜜而被纸巾吸收,而假蜂蜜则会在纸巾上散开或保持形状不变。

4. 火焰测试:将一小撮蜂蜜放在火上加热,真蜂蜜会在火焰中发出爆裂声,而假蜂蜜可能会冒出烟、发出焦味或燃烧。

5. 粘稠度测试:真蜂蜜通常比较粘稠,用勺子舀起并倒置,蜂蜜会很慢地流下。

而假蜂蜜的粘稠度可能较低,流动较快。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初步辨别真假蜂蜜的指南,无法100%确定。

为了确保购买到真正的蜂蜜,最好选择有信誉的品牌或购买有检验报告的产品。

如何辨别掺假蜂蜜

如何辨别掺假蜂蜜

如何辨别掺假蜂蜜如何辨别掺假蜂蜜在市场出售的各种蜂蜜中,有一些掺了糖、水或淀粉,有的蜂蜜还含有杂质——质地不纯。

但只要掌握一定的鉴别方法,掺假蜂蜜是可以看出来的。

1.将蜂蜜滴在白纸上,如果蜂蜜渐渐渗开,说明其掺有蔗糖和水。

掺糖的蜂蜜透明度较差,呈混浊状,花香味亦差。

掺红糖的蜂蜜颜色显深;掺白糖的蜂蜜颜色浅白。

2.将少量蜂蜜放入杯中,加适量水煮沸,待冷却后滴入几滴黄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红色或紫色,说明蜂蜜中掺有淀粉类物质。

这样的蜂蜜色泽较混浊,味道也不够甜。

3.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蜂蜜中,如果铁丝上附有黏物,说明蜂蜜中有杂质。

如果铁丝上仍很光滑说明没有杂质。

4.按1:2:4的比例取蜂蜜、冷开水和95%的酒精混匀,放置一昼夜后,如无杂质沉淀,说明其品质纯正。

此外,用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长丝,且丝断后自动回缩呈球状者为上品。

近油菜花开,看大家对蜂产品都比较关注,但在当前大环境下,大家对蜂产品(主要是蜂蜜和蜂王浆)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乃至误解,甚至曲解。

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某些问题作一定说明,以正视听,希望能够还勤劳的小蜜蜂和辛劳的蜂农一个清白!免责声明:以下内容主要是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请广大网友自行判断。

对于此文引发的直接、间接的后果,本人不负任何责任,谢绝跨省。

1. 我为什么有资格对蜜蜂/蜂产品/蜂农作简单陈述?我是一名地道的南川人,现就读于“西北一所不太著名的高校”(柳传志先生原话),本人目前研一,学通信的。

我父亲从事蜜蜂养殖多年。

父亲20岁左右拜师学艺(那个年代,学一门手艺都是要拜师的,相信60后,70后都懂的),90年中后期从南川机械厂下岗后,就以蜜蜂养殖为业。

算起来,父亲已经饲养蜜蜂将近30年了。

鄙人从小耳濡目染,加之父亲多年来以一直坚持订阅《蜜蜂杂志》(父亲高中毕业,还是识两个字的),我虽不求甚解,却也略有涉猎。

所以,我自认为我对此行业有所了解,故有资格对蜜蜂/蜂产品/蜂农作简单陈述。

怎样辩别蜜糖真假

怎样辩别蜜糖真假

怎样辩别蜜糖真假蜜糖即蜂蜜,识别掺假蜂蜜可以通过以下方面:(1)一看:普通的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察看外包装并尽可能购买一等品。

(2)二倒:由于含水量较低,优质蜂蜜很粘稠。

假如把密封好的瓶子倒转过来,封在瓶口的空气上浮起来明显比较“费力”。

(3)三拉:用牙签搅起一些蜂蜜向外拉,好的蜂蜜往往可以拉出又细又透亮的“黄金丝”,有的甚至可以长达1尺而不断。

(4)四烫:当肉眼无法分辨时,消费者可以拿一根烧红的铁丝检验一下。

如果是好的蜂蜜,铁丝插进去之后能看到清烟冒出来,但闻到的还是瓜果花朵的香味。

如果是掺了白糖的,则会散发焦糊味。

(5)五摩:如果购买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蜜”,只要挑出来放在手背上轻轻摩擦片刻,那些比食用精盐略细的颗粒就会溶解。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检验”蜂王浆。

(6)六尝:冲入温水后,优质蜜水会变成絮状的乳白色液体。

如果直接品尝未经稀释的蜂蜜,下咽时甚至会感觉甜得“腻”喉咙。

(7)七品:一般假蜂蜜是用白糖做的,为了防止白糖沉淀,在制作过程在会加一些白矾,用筷子沾点放在舌头上,甜味过去,要是能品到涩涩的,就是假货,尽量不要食用。

【气味鉴别】进行蜂蜜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在室温下打开包装嗅其气味。

必要时可取样品于水浴中加热5分钟,然后再嗅其气味。

(1)良质蜂蜜——具有纯正的清香味和各种本类蜜源植物花香味。

无任何其他异味。

(2)次质蜂蜜——香气淡薄。

(3)劣质蜂蜜——香气很薄或无香气,有发醇味,酒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加糖鉴别】假蜂蜜是用蔗糖(白糖或红糖)加碱水熬制而成,其中没有蜜的成分,或是蜜的成分很少。

其品质特点是,没有自然的蜂蜜花香气味,而有一股熬糖浆的气味,品尝时无润口感,有白糖水的滋味。

为了进一步确认假蜂蜜,可用一根烧红的粗铁丝,插入蜂蜜内,冒气的是真货,冒烟的是假货。

也可采用荧光检查。

取可疑蜂蜜1份与2.5份水混合均匀,向不透光的载玻片上涂2~3毫米厚层,或放在不透荧光的试管中,在暗室中进行荧光观察。

教你四种方法辨别搀假蜂蜜

教你四种方法辨别搀假蜂蜜

教你四种方法辨别搀假蜂蜜
2、搀有面粉、淀粉或玉米粉的蜂蜜,色泽较混浊,味道也不够甜。

将少量蜂蜜放入杯中,加适量水煮沸,待冷却后滴入几滴黄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或红色、紫色,说明蜂蜜中搀有淀粉类物质。

3、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蜂蜜中,如果铁丝上附有黏物,说明蜂蜜中有杂质。

如果铁丝上仍很光滑说明没有杂质。

4、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长丝的,且丝断会自动回缩呈球状者为上品。

★●★生活宝典★●★
子盘发技巧
衣服的叠法,大家都学起种鞋子伤了女人身
,准妈妈不能吃的!
粘锅的妙招
小窍门:如何能烧出乳白除冰箱异味
冰箱的讲究
何辨认原装进口葡萄酒酒食物盘点十种家庭必备药品
夏天喝啤酒的十大禁忌
各种花朵钩织图解汇总
家居人字拖鞋制作教程
男士休闲衬衫选择与搭配
羊绒制品的洗涤和保养
旧衣换新颜的洗衣窍门
女生例假,最适宜吃和最好不吃
教你在家发极品豆芽
邮票要怎么保养?
挑选瓜类蔬菜小窍门
11种错误汽车保养方法,你是
蚊虫叮咬后快速止痒方
香蕉皮的用处
紧肤面膜DIY,柠檬鸡

常用煲汤中药材介绍(
史上最全的女孩发型绑
钓鱼操作指南(图解说明
教你一招:从咳嗽声就
感冒类型
老司机总结26个修车经
家禽肉不能吃的部位
中医师解释睡姿六图
假酒会导致失明专家教。

几种掺假蜂蜜的简便鉴别法

几种掺假蜂蜜的简便鉴别法

几种掺假蜂蜜的简便鉴别法江苏铜山县江苏铜山县张集职业高级中学,赵国马仁公中国蜂业一、掺蔗糖类蜂蜜的鉴别观察法:观察蜂蜜的色泽亮度天然蜂蜜光亮透明;而掺假蜂蜜由于掺入糖的品种和数量不同,有的显得发暗混浊,有的过于光亮透明,表层有结皮现象。

棒挑法:天然蜂蜜用木棒挑起后往下流时,能拉长丝连续不断,流下的蜂蜜丝落在蜜液上呈折叠状,断头往回缩力强,回缩成珠状;掺糖蜂蜜丝断不连,断头回缩力差,如果是低浓度的掺糖假蜜,用棒挑不起,而高浓度的掺假蜜,则特别黏稠,用木棒挑阻力大鼻子嗅:把鼻子靠近蜜桶,真蜂蜜有淡淡的花香,不同的花蜜有不同的香味(新收获的蜂蜜花香味更浓些,陈蜂蜜花香味淡些);而假蜂蜜没有花香味,掺入香精的假蜂蜜香味则过于浓厚手捻法:取几滴蜂蜜,放在手指中间,用手指捻一捻天然蜂蜜手感绵软,手捻之后结晶的颗粒很容易化,没有沙粒状异物感;而掺糖的假蜜手感不绵软,结晶颗粒用手捻之后有沙粒状异物感,不易被捻化。

口尝法:天然蜂蜜具有蜜源植物的花香,入口甜润适口,回味长,慢慢吞咽,喉部有明显麻辣刺激感,结晶蜜入口即化,无明显颗粒感;而假蜜入口只有甜味或糖水味,无花香味,尝后嘴内黏糊糊的,结晶的假蜂蜜在口内不易溶化,有砂糖口感二掺饴糖类蜂蜜的鉴别饴糖是用淀粉化合物经水解加工而成的一种糖类,饴糖呈棕黄色或水白色,糖稀状,造假者可直接将购买来的饴糖掺入天然蜂蜜,对外销售观察法:掺入饴糖的假蜜,光泽暗淡,透明度差,蜜液显得混浊,色泽深口尝法:掺入饴糖的假蜜,入口后,甜度低,蜜味差,能尝出饴糖特有的味道,且味发酸,久置后,液面会出现气泡,容易发酵变质三掺淀粉类蜂蜜的鉴别蜂蜜中掺入淀粉,往往要同时掺蔗糖,否则糖液浓度低,甜味差,易被察觉观察法:掺入淀粉的假蜜,不透明,混浊口尝法:入口蜜味淡,有淀粉味和蔗糖味,放一段时间会发酵变质取适量的这种蜜,用水稀释后,溶液混浊,溶液表面会出现细微的杂物悬浮,用口尝有细小的异物感。

四、受铁锈污染蜂蜜的鉴别受铁锈污染的蜂蜜,用口尝有明显的铁锈味也可取些茶叶水,在茶叶水中滴几滴蜂蜜,摇动茶叶水,如果出现混浊沉淀,说明蜂蜜被铁锈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蜜掺假检测方法分析总结李兆锦广东医科大学药理学[摘要]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猖狂的掺假行为与复杂多样的掺假手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综述分析了目前各种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的优缺点,对新的检测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蜂蜜;检测;掺假在最新国家蜂蜜标准GB 14963-2011中,首先规定了蜂蜜的含义,即“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其成分复杂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色素、蜂花粉、激素、微量元素等[1]。

《神农本草经》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

” 《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

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

”可见其营养价值和功效之高,不法分子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大肆作假,极大损害了蜂农、消费者和正规蜂蜜生产企业的利益。

然而蜂蜜成分复杂、内部组分含量变化范围大等特征使得掺假造假容易,也使得蜂蜜品质检测技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为使我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建立一套灵敏、高效、准确的蜂蜜掺假鉴定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为建立蜂蜜掺假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施基础。

1.造假手段蜂蜜造假手段越来越多,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造假手段也越来越多。

但总的可分为以下几种[2]:(1)直接往蜂蜜中添加白糖或其他糖分(2)给蜜蜂喂食糖水(3)用白糖、明矾、香精等调出全假蜂蜜[3]。

2.鉴别方法2.1传统鉴别法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掌握一些普通简单的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尤为重要。

首先是观察其颜色深浅,是否有光泽以及其组织状态是否呈胶体状,有无沉淀、杂质、气泡等;嗅其气味是否清香宜人;最后是品尝其滋味,感知味道是否清甜纯正,有无苦涩、酸和金属味等不良滋味以及麻舌感[4]。

与蜂蜜接触最多的蜂农,他们建议,对于优劣蜂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5]:第一,用碘酒判断是否有添加物。

挑出一点蜜,兑入一两滴碘酒,如果蜂蜜变色(变色后为黑色略带蓝色)则说明该蜂蜜经过了后期加工,添加了白糖等物质。

如果滴入碘酒不褪色,则说明该蜂蜜为正宗蜂蜜。

第二,用纸巾检测是否含有水分。

取一点蜂蜜放在纸巾上,如果蜂蜜很快扩散,说明其中添加了水分。

反之,则说明该蜂蜜中没有添加水分,是比较纯的蜜。

第三,看蜂蜜是否会结晶。

一般而言,如果蜜糖好的话,会随着气温降低而产生结晶(如凝固的猪油一般)。

而假蜂蜜一般不结晶。

不过如果假蜂蜜中加入白糖,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类似结晶的东西,在瓶底形成沉淀。

但真蜂蜜结晶较为松软,放在手上很容易捻化,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沉淀较为致密,放在手上时,会有沙砾感。

第四,纯正的蜂蜜表面无大量气泡,掺有淀粉的蜂蜜,会显得混浊不清,透明度差。

第五,优质蜂蜜口感醇厚、回味绵长,给人一种芳香甜润的感觉,或有极轻微的淡酸味;质量较次或假蜂蜜,则会出现除香甜味外的其他异味,如掺糖蜜,白糖味较浓,掺淀粉的蜜,甜度下降香味减弱。

此外,还可以用烧红的铁丝鉴别假蜂蜜,将其插入蜂蜜中片刻即抽出,假蜜铁丝上有附着物,纯蜜则十分光滑,不附杂质[6]。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还需要结合丰富的经验才能准确地判断蜂蜜的真假。

2.2理化鉴别法蜂蜜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还原糖含量、酸度、蔗糖含量、淀粉酶值、费氏反应等[7]。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对蜂蜜进行质量控制或掺假的初步判断,但是由于掺假技术的提高,这些理化指标基本上都可以人为改变,因此仅依靠理化指标分析已不能达到鉴别蜂蜜真假的目的。

2.3花粉鉴别法花粉是天然蜂蜜的重要标志,也是蜜蜂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蜂蜜中的花粉分析及蜜源植物花粉的形态比较研究,来确定蜂蜜的来源、产地、种类[8]。

史琦云等[9]通过提取15种蜂蜜中花粉粒,采用醋酸酐分解法处理,通过对不同蜜源花粉的形态特征及数量的显征检验,鉴定出蜂蜜的品种和纯度,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但由于自然界中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其花粉形态各异,特征千变万化很为复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有可能人工加入花粉粒。

2.4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法高等植物由于不同光合作用途径而在碳稳定性同位素固定上具有显著的生物歧视效应,其13C与12C比值在不同类别植物中不同。

翟宗德等[10]应用同位素比率质谱法测定了蜂蜜中的C4植物糖的含量,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与检出限。

针对测量数学模型建立了同位素比率质谱法测定蜂蜜中C4。

植物糖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但该技术也有局限性,对于不法分子利用C3植物淀粉转化而来的糖和糖浆掺假时,则难以鉴别。

2.5色谱法色谱分析法包括GC,HPLC,TLC,IC, LC-IRMS,针对蜂蜜中不同糖组分或掺假组分进行分离检测,可以是单组分检测也可以是多组分的指纹图谱分析。

许多研究报道,通过色谱技术分析蜂蜜中的多酚、有机酸、挥发性物质、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等,可鉴定蜂蜜的植物来源质量等。

Ruiz-Matute等[11]利用GC-MS法检测蜂蜜中掺入高果糖菊粉糖浆(HFIS),确定菊粉三糖作为检测蜂蜜中掺入高果糖菊粉糖浆的标志性化合物。

Megherbi等[12]采用HPAEC-PAD对蜂蜜中添加玉米糖浆的掺假进行鉴别,可以检测出蜂蜜中掺入1%的玉米糖浆量。

但若糖浆在掺杂前已经经过了处理,该方法就无效,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6检测酶活性法蜂蜜中酶值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有分光光度法、试管比色法、碘-淀粉比色法等。

李军生等[13]对真、假蜂蜜中淀粉酶活性及淀粉酶同工酶谱带差异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天然蜂蜜在较高温的条件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含量和酶值就会明显下降。

而假蜂蜜其蛋白质含量和酶值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酶法法比较费时,同时不能很好地反映蜂蜜中真正酶的主流,对于蜂蜜掺假鉴别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

2.7差热分析法DSC是根据纯蜂蜜和掺假糖浆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征进行测定。

Cordelia等[14]采用DSC测定了甜菜糖浆、甘蔗糖浆、糖类代用品等掺假物,可以利用Tg变化来区分花蜜和糖浆;但对于糖类代用品掺假则不易检出。

2.8旋光法不间种类的蜂蜜一般都具有稳定的旋光性,大多数为左旋,由于掺入不同旋光性的糖分,旋光度发生变化。

史琦云等[15]通过测定蜂蜜不同处理状态下的旋光度及还原糖总量,并进行计算可得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

为蜂蜜质量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该方法简捷易行,但易受样品的pH值和测定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2. 9指纹图谱法指纹图谱法它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品种和质量的鉴别。

周梦遥[16]运用HPLC-ECD的方法建立了蜂蜜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为解决蜂蜜品种鉴定,掺假鉴别提供依据。

Li Shuifang等[17]利用拉曼光谱法对掺假蜂蜜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采用PLS-LDA对天然蜂蜜中掺入果葡糖浆、麦芽糖浆以及果葡糖浆和麦芽糖浆的准确识别率分别为91.1%、97.8%、75.6%。

但天然蜂蜜和掺假蜂蜜的光谱图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往往需要借助于模式识别方法进一步分析,才能达到检测的要求。

3 总结随着蜂蜜掺假成分越来越复杂,造假水平越来越高,难以有一种检测方法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如传统的方法,快速简单,仅靠感官便可完成,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只适合做初步判断分析。

理化或仪器鉴别准确性较高,需要有一定的试剂和设备,较为复杂,针对某种检测技术的造假手段,目前难以有一种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迫切需要开发寻找新的检测方法。

由于不同品质蜂蜜香味物质呈香规律、特征香气不同,智能嗅觉分析技术或许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Wei Zhenbo等[18]利用电子鼻对分析不同蜜源的蜂蜜,正确识别率可以达到95%,这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造假事件,需要加大打假力度,强化蜂蜜和蜂蜜制品市场监管,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制假事件,使蜂蜜市场得到根本性好转。

4参考文献[1] 顾雪竹.蜂蜜的现代研究及应用现行国家标准在鉴别蜂蜜掺假方面存在的缺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13(6): 70-73.[2] 张静, 养蜂人揭秘假蜂蜜. 现代养生B, 2010(4): 19-20.[3] 郭先增,朱道远.人造蜂蜜与正品蜂蜜的鉴别.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6): 355-355.[4] 裴高璞.蜂蜜质量市场动态及掺假检测方法现状分析. 食品科学, 2013(15): 329-336.[5] 沈晓聪, 蜂蜜新标准,教你辨真假. 环境, 2011(12): 62-65.[6] 刘力, 李艳, and 崔红华, 蜂蜜的商品质量监控方法及其伪品的鉴别. 中医函授通讯,1994(06): 39-40.[7] 鲍会梅, 真假蜂蜜理化指标的分析. 食品科技, 2010(04): 284-288.[8] 赵风云, 董霞,李建军, 等.蜂蜜孢粉学的研究与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2(2): 270-274.[ 9 ] 史琦云.蜂蜜品质的花粉检验法研究. 中国养蜂, 2005. 56(2): 9-11.[10] 翟宗德,吴小梅.同位素比率质谱法测定蜂蜜中C4植物糖含量及不确定度评定.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10): 126-127,165.[11] RUIZ-MATUTE A I, RODRIGUEZ-SANCHE Z S, SANZ M L.Detection of adulterations of honeywith high fructose syrups frominulin by GC analysis[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10, 23: 273-276.[12] MEGHERBI M, HERBRETEAU B, FAURE R, et al. Polysaccharides as a marker for detection ofcorn sugar syrup addition in honey[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9,57(6): 2105-2111.[13] 李军生.淀粉酶在真假蜂蜜中的区别.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01): 75-78.[14] CORDELLA,ANTINELLJJ,FAURIERESC,e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s a new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adulteration in honeys.1.Study of adulteration effect on honeythermal behavior[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2,50(1):203-208.[15] 史琦云,贠建民, 旋光法检验蜂蜜中掺入糖类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3. 24(9): 111-114.[16] 周梦遥, 蜂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 2011, 西北大学.[17] LI Shuifang, SHAN Yang, ZHU Xiangrong, et al. Detection of honey adulteration by high fructosecorn syrup and maltose syrup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12, 28: 69-74[18] WEI Zhenbo, WANG Jun, LIAO Wenyan. Technique potential for classification of honey byelectronic tongue[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9, 94: 260-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