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四节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含答案

第四章第四节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含答案

4.4化学方程式第四章生命之源--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反应前后()A.各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B.各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C.各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D.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3.细铁丝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

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A.56:32:72B.56:32:232C.168:64:232D.224:96:320 4.根据化学方程式C+O2CO2,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B.参加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5.下列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6.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Cl22HCl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B.C.D.7.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mCaO+2SO2+O2═mCaSO4,则m的值是()A.4B.3C.2D.18.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a+b=m+n B.a=2m C.a+2b=2m+n D.n=2b9.现有化学反应:xC2H6+yO2zCO2+wH2O,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2z=x B.3x=2w C.2x=z D.y=2z+w 10.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A和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9g B.11g C.12g D.14g1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9:8:19B.27:32:102C.27:32:80D.27:24:51 12.下列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铁在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C.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13.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P+O2↑═PO2B.4Fe+3O22Fe2O3C.CH4+2O2CO2+2H2OD.C+2CuO 2Cu+CO214.在2A+3B=C+2D反应中,36g A与5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A.7:1B.7:8C.7:16D.7:3215.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B.6:5C.5:4D.4:5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有各种意义。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总结

1、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SiO 2+4HF = SiF 4↑+2H 2O (刻蚀玻璃※②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 ( SiO 2+2OH -= SiO 32-+H 2O※③Na 2SiO 3+2HCl = H 2SiO 3(胶体+2NaCl ( SiO 32-+2H += H 2SiO 3(胶体④ SiO 2+CaO 高温CaSiO 32、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2Fe +3Cl 2 点燃2FeCl 3 ②Cu +Cl 2 点燃CuCl 2 ③2FeCl 3+Cu = 2FeCl 2+CuCl 22Fe 3++Cu = 2Fe 2++Cu 2+④H 2+Cl 2 2HCl※⑤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⑥Cl 2+H 2O = HCl +HClO ※⑦2HClO 2HCl +O 2↑(Cl 2+H 2O = H ++Cl -+HclO (2HClO 2H ++2Cl -+O 2↑ ※⑧Cl 2+2NaOH = NaCl +NaClO +H 2O※⑨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Cl 2+2OH -= Cl -+ClO -+H 2O3、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S +O 2 点燃SO 2 ⑥※②SO 2+O 2 催化剂加热 2SO 3 ③SO 3+H 2O = H 2SO 4④SO 2+H 2O H 2SO 3 ⑤SO 2+CaO△CaSO 3 或SO 2+Ca(OH2 = CaSO 3↓+H 2O(SO 2+Ca 2++2OH -=CaSO 3↓+H 2O⑥SO 3+CaO = CaSO 4 或 SO 3+Ca(OH2 = CaSO 4+H 2O ※⑦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⑧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Na 2SiO 3 SiF 4 SiO 2 H 2SiO 3 CaSiO 3 ①②③④ CuCl 2 HClO HCl Cl 2 FeCl 3NaClO Ca(ClO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⑤S SO 2 SO 3 H 2SO 4 H 2SO 3 CaSO 3 CaSO 4 ②③④⑦Cu ⑧ C 点燃或光照光照光照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N 2+O 22NO※②2NO +O 2 = 2NO 2※③3NO 2+H 2O = 2HNO 3+NO ( 3NO 2+H 2O =2H ++2NO 3-+NO ※④Cu +4HNO 3(浓= Cu(NO 32+2NO 2↑+2H 2O(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⑤3Cu +8HNO 3(稀 = 3Cu(NO 32+2NO ↑+4H 2O ⑥N 2+3H 2 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⑦NH 3+HCl = NH 4Cl ⑧NH 4Cl△NH 3↑+HCl ↑( NH 3+H += NH 4+(水溶液中 NH 4HCO 3 △NH 3↑+H 2O+CO 2↑⑧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NH 4++OH-△NH 3↑+H 2O※⑧2NH 4Cl +2Ca(OH2 △CaCl 2+2NH 3↑+2H 2O⑨4NH 3+5O 2 催化剂△ 4NO +6H 2O①⑨⑧⑦⑥④③⑤ N 2 NH 3 NH 4Cl NO NO 2 HNO 3 ②③高温或放电。

沪教版(2012年秋)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教案(第1课时)lry

沪教版(2012年秋)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教案(第1课时)lry

第四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卢荣毅引入:在学习本节前,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去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文字表达式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有没有体现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此方式能否用于国际交流?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呢?请看P104《观察与思考》—、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设问: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指导阅读P104《活动与探究》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标注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两边划一天短线。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左右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3)注: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

①反应条件写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

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②如果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在该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如果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则在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③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气体生成物中就不需注“↑”;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4)等:把“—”改成“=”号5)查:①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②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或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不是最简整数比③写错物质的化学式;④错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⑤漏标或错标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的记号;⑥短线没改成等号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读法:(以2H2+O2=2H2O为例)1)意义: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2)读法: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②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分子数之比为2:1:25.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渡: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盐山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书写复习课件 沪教版

盐山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书写复习课件 沪教版

物质以 物质以
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物质以

的形式均
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 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均形一成 稳定 、混合物 的
叫溶溶液液的。特征 :
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 质完全相同。
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 质量、气体压强〕 ,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解度为36g〕〔

练习2、填表 :
序 号
溶液
1
澄清的石灰水
2
3
硫酸锌溶液
4
溶质 溶剂 NaOH H2O 植物油 汽油
练习3、填空 :
①少量CaO放入足量的水中 , 全部溶解后得到
的溶液中溶质是
, 溶剂是

②5.6g铁与100g稀硫酸正好反映。100g稀硫酸
中的溶质是
, 溶剂是
; 完全反映后得到
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⑶含义 : 〞20℃时 , NaCl溶解度为36克”是指


A、20℃时 , 100克饱和NaCl溶液中含NaCl 36克
B、20℃时 , NaCl在水中溶解36克达到饱和状态
C、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NaCl
D、20℃时 , 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正好饱和
练习 : 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 , 20℃时
, 溶剂是 。
③一定质量的CuO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 ,
充分反映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可
能含有的溶质

(四)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是
质量与
质量之比。
2、①有溶知关质道公质溶式量质:分质数量(、溶ω)液=质量溶溶,质液算质质质量量量分×数100%

九年级化学各章节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各章节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的化学方程式包括:
1. 氧气的性质:
*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 化合反应:
*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 Mg + O2 点燃2MgO
+ Fe + O2 点燃Fe3O4
+ Cu + O2 加热2CuO
+ Al + O2 点燃2Al2O3
+ H2 + O2 点燃2H2O
+ P + O2 点燃P2O5
+ S + O2 点燃SO2
+ C + O2 点燃CO2
*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 CO2 + H2O = H2CO3
+ SO3 + H2O = H2SO4
+ SO3 + H2O = H2SO4
+ CO3 + H2O = H2CO3
3.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 O2 → CO → CO2 → H2CO3 → NaHCO3
+ O2 → SO2 → SO3 → H2SO4 → NaHSO4
+ O2 → NO → NO2 → HNO3 → NaNO3
+ O2 → P → P2O5 → H3PO4 → Na3PO4。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综合练习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综合练习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综合练习【例题精选】: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镁和8g氧气充分反应后,可能生成14g氧化镁。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g + 8g = 14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解:2Mg + O2点燃2MgO2×24 326 8由于2246328⨯>,所以氧气过量设6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2Mg + O2点燃2MgO48 32 6g x48 6g32xx4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g + 4g = 10g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镁和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g氧化镁。

例2:将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 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同时会生成g氯化钾。

解析:由此化学方程式可知: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催化剂的概念,MnO2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剩余固体应为KCl和MnO2的混合物。

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O2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生成KCl的质量。

根据题意:KClO3的质量为A g,MnO2的质量为B g,KCl的质量= (C-B)g,则O2的质量= A g-(C-B)g = (A+B-C)g。

例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FeS2 + □O2——□Fe2O3 + □SO2(2)□NH3 + □Cl2——□N2 + □NH4Cl解析:(1)用观察法配平(或奇数配偶数法)①找出式子中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应为“O”。

②上述元素的原子在式子两边的总数是一为奇数和一为偶数,将奇数配成偶数。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 化学方程式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 化学方程式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知3-讲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 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化学方 程式时应做到:观察分析,选准方法,逐一配平。常 见的配平方法有:
感悟新知
知3-讲
1. 最小公倍数法 (1)首先找出两边化学式中各出现一次的元素,若几种元
素两边都是各出现一次,则选原子个数较多的元素, 求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KMnO4——K2MnO4 + MnO2+O2,可先配平钾原子,最小公倍数是2;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按照“写、配、标”的步骤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误区警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做到: 1.正确书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要配平,且化学计量数写在相应化学式前面,
为最简整数比;
感悟新知
知2-练
3.正确使用“↓”“↑”。对于生成的气体或固体 (溶液中),在“左无”的前提下,才能标“↑”或 “↓”;
(2) 锌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___Z_n_+_H__2S__O_4_=_=__=_=_=_Z__n_S_O__4+_H__2_↑_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2_K_M__n_O__4=__=_=_=_K__2M__n_O__4+__M_n__O_2_+_O_2__↑_______。
4. 反应条件不能漏,不要错,如燃烧时反应条 件一般为“点燃”,加热写成“△”。
感悟新知
知2-练
导引:(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 方程式为C+O2=点=燃==CO2。(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
(100分 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是[]
2.在化学反应A+2B=C+2D中,m克A物质与n克B物质刚好完反应生成e克C物质,则同时
生成D物质的克数是[]
C.m+n-2e
D.m+n-e
3.
[]
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6.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氢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8.有X,Y两种元素,使12克X2与足量XY3反应生成24克XY,反应的
[]A.1∶1 B.2∶1 C.3∶1 D.4∶1
9.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20克A物质和10克B物质恰好全反应,生成5克C物质。

则5克A物质与5克B物质反应,可生D物质的克数是[]
A.17.5
B.15
C.12.5
D.6.25
10.将80克氧化铁粉末和4克氢气装入密闭容器中加热直到不再反应,器中存在的物质和质量分别
是[]
A.铁是56克,水是27克,氢气是1克;
B.铁是28克,水是13.5克,氢气是0.5克;
C.铁是27克,水是56克,氢气是1克;
D.铁是60克,水是30克,氢气是0.5克。

二、填空
1.8个水分子与_______________个硫酸分子中的氧原子个数相同。

2.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
后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__ 也没有增减。

3.R表示某元素,且知下面的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x=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
4.
(1)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每___份质量的____和___份质量的____化合为____份质量的___。

5.
生成4克C和8克D,测得A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时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6.
止。

冷却后称得剩余物质为B克,则产生氧气为_______________克。

7.在2A+B=2C的反应中,1.2克A完全反应生成2克C,又知B式量是32,则C的式量是
_______________。

三、配平和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
四、简答题: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现象: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m克加热后不久,剩n克固体残留物,m与n的关系是
(m≥n,m≤n,m>n,m<n)简单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
1.还原24克氧化铜所需要的氢气,至少应该用多少克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才能得到?
2.把6.1克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到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

冷却
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5克问:(保留一位小数)
(1)制取的氧气是多少克?
(2)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