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合集下载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

《七颗钻石》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1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1.检查朗读情况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推荐5篇)[修改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推荐5篇)[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

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板书:神奇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提出自读要求)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指名说(2)出示填空: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

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3、体会“干涸——干枯”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你看到了什么?(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4、理解“焦渴”。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精品教案共7页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精品教案共7页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七颗钻石》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水管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预习探究1、欣赏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生:见过。

[教师板书:钻石]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

生:漂亮。

师:钻石是世界上最尊贵的宝石,象征着尊贵和永恒。

请看老师写课题,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怎样的一些问题?生:为什么是七颗钻石?生:七颗钻石怎么来的?生:七颗钻石是什么样子?生:七颗钻石到哪儿去了?生:会不会变成星星?2、我们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篇著名的文学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体会水的重要性)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展开合理想象,说说理由)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一个水罐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七颗钻石是怎么来的,去哪儿了。

好,开始吧。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二、合作交流师:读完了没有,接受一下检查怎么样?【课件出示六个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人教版一、教材解析及目标定位1、教材解析《七颗钻石》是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这个童话故事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他们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也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2、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渴、罐、累、竟、唾、沫、涌”这7个生字,通过想象、积累,运用“干涸”、“干枯”、“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故事,小姑娘无私而广博的爱,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个主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设计中把焦点聚集在“水罐”的神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悟这份博大无私之“爱”。

三、教学重点.感知爱心使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的的神奇力量。

2.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

四、教学准备:、阅读纸、词语卡片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生谈话.聆听歌曲《葫芦娃》,教师带领学生歌表演,营造轻松的氛围,走进童话世界。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童话故事的主题曲,知道它的名字吗?(生:葫芦娃)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之一,你有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吗?说一说。

3.师:你们知道吗,童话故事之所以这样有趣、吸引人,就在于它最大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特别的神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2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颗钻石,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钻石吗?它有什么特点?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节奏。

2.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5.分析人物性格5.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6.理解比喻和象征6.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7.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8.作业布置8.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与家长交流故事中的美好品质。

8.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生字词的抄写和背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了爱心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通过学习生字词和人物性格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在朗读课文环节,设计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同学们,谁能来扮演小男孩,把他的善良和勇敢表现出来?”1.2在学习生字词环节,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词语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教学设计
3.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运用想象力、夸张等手法,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让学生学会借鉴这些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善举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故事中魔法的作用是什么?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词语练习:请同学们课后复习本课所学生字词,每个生字词至少造两个句子,加强记忆和运用。
-目的:巩固词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阅读一篇与《七颗钻石》主题相似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目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本章节的重点在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b.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c.你觉得故事中的“七颗钻石”象征着什么?
2.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1.阅读理解: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编写一篇关于“神奇的魔法”的小故事。
5.情感教育: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善举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乐观面对困难的品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颗钻石》教案(一)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

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于是,我便开始了煮方便面。

妈妈告诉我,先在锅里倒四分之一的水,然后把锅放在煤汽上,按着开关朝左拧,按逆时针的方向拧,火就会大,如果按顺时针方向拧,火就会渐渐小。

我把火拧着后五分钟,水就开了,你拿开锅盖,把方便面倒了进去,然后又把各种各样的调料依次放了进去,又等了五分钟后,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方便面做好了,我把它倒进了碗里,让妈妈品尝,对妈妈说:“妈妈,怎么样,好吃吗?”妈妈板着脸说:“这是什么饭呀,太难吃了!”突然,她又假惺惺地一笑,说:“反义词!”我心里想,这连一句话不就是:这饭太难吃了的反义词,那不就是太好吃了吗?我也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1)“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2)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

舔—添(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

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

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
发生神奇的变化。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1.理解课题。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1.课后选做题。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缸水→找水→分享水→分享快乐
↙↘
分给小狗变成银罐
母女推让变成金罐
分给过路人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
关心他人、有爱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