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词曲鉴赏)考试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2)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题目概括性强,将诗人的行程、月夜拜访“斛斯山人”、留宿、置酒等备述于中。

B. “美酒聊共挥”一句中“挥”字生动传神,写出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潇洒自如的情态。

C. 全诗按时间顺序来写,从“暮”到“河星稀”,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D. 全诗写景色彩鲜明,叙事细腻生动,写人神采飞扬,融情于景、于事,又直抒胸臆。

(2)古人评价李白这首诗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

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诗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解析】【分析】(1)C项中“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错误,尾联写酒后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故选C。

(2)陶渊明往往以自然景物入诗,所写题材和内容多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浓厚的生活气息。

分析本诗与陶诗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诗词意象、情感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2)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辛弃疾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

【注】①鸣髇血污: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

《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

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

②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

下文“胡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B. “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

C.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

词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D. 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

(2)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B(2)①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

作者以“季子”自比,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

②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

作者“欲去江上”种橘置产,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富民侯”之安逸清闲。

实则表达了自己一心为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

③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

“今老矣,搔白首”与上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

2020-2021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

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

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

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

(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 3 分)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2)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委婉B. 雄奇瑰丽C. 高亢豪放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

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

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这与尾联不合。

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

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

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

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

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

2020-2021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含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14.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6分)两个字是“独”“空”。

(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己。

(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制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焰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B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十古代诗歌鉴赏(词曲鉴赏)一、培优典例分析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小圣乐·绿叶阴浓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①,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②,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③,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④,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⑤,对芳尊浅酌低歌⑥。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注】①海榴:即石榴。

②撒:撒落。

③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④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⑤命友:邀请朋友。

⑥芳尊:美酒。

尊,即“樽”,酒杯。

1.下则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曲上片写景,渲染盛夏园中一片清新俊雅的美好景象,曲子下片抒怀,宣扬命运早已注定入生何不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

B.本首诗主调低沉,消极,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在失意落拓时内心的苦闷,故而在明艳的盛夏美后,特地写了一阵突来的骤雨。

C.上片景色富有生机,石榴怒放,蝉儿欢唱,更有那春天的乳燕雏莺,声声雅嫩可喜,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给池塘水间添了生趣。

D.从用笔上看,上片大笔着色,细细描绘,可谓浓墨重彩;下片则一洗上片的丹青笔法,直抒胸臆,感慨悲歌,显得沉郁苍凉。

2.请简要赏析上片写景的特色。

二、对点增分集训(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小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

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贺铸少年侠气,交结五都①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②。

斗城③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④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篷。

官冗从⑤。

怀倥偬⑥。

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⑦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鼓⑧动。

渔阳⑨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注】①五都:泛指北宋的各大城市。

②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③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汴京。

④嗾:指使犬的声音。

⑤冗从:散职侍从官。

⑥倥偬:事多、繁忙。

⑦鹖弁:本义指武将的官帽,指武官。

⑧笳鼓:都是军乐器。

⑨渔阳: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地。

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

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的“侠”。

“轻盖拥,……狡穴俄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性格上的“雄”。

B.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

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

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

C.“思悲翁”,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

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

D.全词叙事、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颇为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2.本词上、下两片运用何种表现手法突出构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四)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祝英台近·北固亭【南宋】岳珂淡烟横,层雾敛。

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

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历历数、西州更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词写景视听结合,鸣榔声、风涛声交汇,淡烟层雾,意境朦胧,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B.“频看剑”,与辛词“看吴钩”的心境相似,而一个“频”字,更能看出词人内心情感的浓烈。

C.词人登临北望,此时有美妙的新声传来,词人的情感因此而由悲转乐,构思巧妙。

D.“历历数西州更点”,可见词人深夜未眠,内心的苦闷久久不能排遣,以景结情,但景语亦情语。

2.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刘秉忠【注】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的一项是(3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

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本诗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2.“竹”的意象耐人寻味,请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明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冯惟敏倒了房宅,堪怜生计蹙。

冲了田园,难将双手杌。

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

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

又无糊口粮,那有遮身布,几桩儿不由人不叫苦!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农村水灾图:洪水冲倒了房屋,冲毁了田园,农家生活困窘,实在可怜。

“堪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感情。

B.散曲“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两句写过去没有今年苦,含蓄地表明往年其实也苦,只不过今年因为天灾更苦,意蕴丰富。

C.散曲最后一句感叹农家人叫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在天灾时亳无作为的愤恨之情,既照应了题目“农家苦”三字,又收束了全篇。

D.散曲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极为朴素的民间口语、典型的场景描写,从农家吃穿住三个方面写出了农村水灾的严重情况。

2.“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满庭芳·京口①感怀汤式②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

海门③天堑还依旧。

滚滚东流,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

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①京口,今镇江,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古都金陵的门户。

②汤式,字舜民,元末明初重要散曲作家。

③海门,长江镇江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之为海,其地成为海门。

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残花”三句展示了元末动乱后一派满目疮痍、凄凉颓败的景象,由自然及人事,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B.“滚滚东流”承接“海门天堑”暗寓大浪淘沙之意,与辛弃疾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意相同。

C.“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对仗工整,意境雄浑,音节响亮,“横刺”显其开阔,“高镇”绘其雄峙。

D.最后三句描写作者在夕阳西斜中,登上舵楼放眼眺望对岸扬州灯火,慷慨浩荡之情融于暮霭之景。

2.“海门天堑还依旧”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词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柳营曲·叹世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

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

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

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

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首小令叙议结合,风格冷峭。

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B.诗人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挲”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C.“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又富有形象感。

D.“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测,令人深思。

2.这首元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元曲句子作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正宫】塞鸿秋·凌歊台怀古薛昂夫凌歊台①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