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注释正文 第八章

合集下载

传道书

传道书

整卷传道书让我们看到:
பைடு நூலகம்
每一个人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为自己的一生中说做的接受审判。 我们不能用人生的风雨起伏作为轻浮度日的借口。要过正直的生活 我们必须: 1.承认若离开神,人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2.现在就当见神放在首位; 3.要从神领受一切的美誉的赏赐; 4.认识神必审判一切
你是否将一生,无论是现在或者是将来都奉 献给神? 我们一起以祷告来回应…
顺服神--我们若说相信神,却不尽心去遵 行神的旨意,就是欺骗自己,但却骗不了神。 期待有审判--我们所做的一切将来都要面 对神的审判,因此我们需要在凡事上谨慎。
传道者在结论中提出解除本书所讲的两种主要偏 向的方法:
1.那些迷失人生目的和方向的人,应敬畏神并遵守神 的诫命。 2.那些认为人生充满不公平的人,应记得神会审查人 的一生,看每个人对神的态度如何;也会审判每个人的行 为。
研读传道书11章到12章
一.信心的冒险(11:1-6)
1.人生既有风险,也有机会。因为人生没有 保证,所以我们应该准备好。
2.不要拖延。拖延的后果是一事无成。
二.神必审问(11:7-10)
当年轻人随心所欲,看所爱看的,要记得他们一切所行的, 神都会审问。
金句: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 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 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传:十二1
纪念主,意思就是常想到他、读他的话、默 想、祷告、敬拜他、遵行圣经的教训。
三.肉体的衰败(12:2-8)
银链、金罐、瓶子和水轮都象征生命的脆弱。我们也会迅 速得归回尘土。所以,我们要视生命为珍贵的财富,有智 慧地运用,不要轻率地浪费它!
四.结束勉励(12:7-14)
敬畏神--神是创造我们的主,他也是救赎 主,他配得我们的尊崇。

传道书 11 7-12 8

传道书 11 7-12 8

讲題:当趁年轻纪念造你的主 (传道书 11 : 7-12 : 8 )
总结: 诗篇 90:12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努力: 认识主, 倚靠主,
I.
谁是少年人?(V.9)是你吗? (年龄, 身体, 头脑, 心境) 那黑暗的日子是什么?(V.8) 为什么我们需要想到它呢?
II.
III.从心所愿的生活有问题吗? 基督徒可以享乐吗?
讲題:当趁年轻纪念造你的主 (传道书 11 : 7-12 : 8 )
IV.人生有喜有悲,最不能避免的悲哀是 什么?衰老? 以致死亡? V. 现在的生活与永恒的生命有何关系? VI.当纪念造你的主是一个怎样生活的态度? 神的临在?以神为中心的生命?敬畏 神?
讲題:当趁年轻纪念造你的主 (传道书 11 : 7-12 : 8 )
引言: • 你的人生是一个快乐的人生还是一个 充满愁烦的人生? • 你快乐的时候多么?什么事情令你感 到快乐呢? • 你有一件小时候做错的事到现在你还 觉得后悔的吗?
讲題:当趁年轻纪念造你的主 (传道书 11 : 7-12 : 8 )

18学习《传道书》心得

18学习《传道书》心得

18学习《传道书》心得学习《传道书》心得一、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人间的世态炎凉经历的增多,对人生的意义也就开始越来越多的思考。

作为一个有了几十年信仰的基督徒,即将年届“知天命”的岁月,同样也在世界环境中经历着许多的人生风雨,对人生的理解也越来越能够接近于《传道书》作者的看见。

表面上看是不期然临到的事情,但在神的全盘计划中,却正如书中所谈到的那样:“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3:1)作者所一连列举的28个“有时”,正是可以让一颗颗年轻浮躁的心在此得到一种平衡和安慰。

然而当人从一种奋力拼搏而无所得、或者得到的不如自己曾经想象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消极产生,本卷书中33次提到“虚空”这个词,因此常常有人据此认为,基督教也是叫人消极厌世的信仰,所以不值得接受和推崇。

29处提到了“日光之下”,这正是与“虚空”之间所存有的必然关系,那就是在日光之下的事情都必然是虚空无益的事。

神希望每一个属于他的儿女,都有实在而真实的生命体验,为人一生,要活出神所赋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道者就是希望人通过阅读本卷书而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看透人间何为虚空,何为真实。

二、正文内容:全卷传道书按着作者表达的思路,可以将全文分成九个部分:1.全卷的导论和引言(1:1-11)阐述一位智者对人生、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看法和认识,提请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

这是一位人生过来之人对后来者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2.作者所体验的人生虚空(1:12-2:26)他所能体验的生活,几乎包罗万象,但没有一件事的结果不是虚空,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人以为抓住了什么,到头来仍然无有所获,这实在是人的悲剧。

作者亲身经历过许多的事务,看见其中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存在,无非还是虚空的虚空。

3.作者所观察到的人生虚空(3:1-5:7)人生在世,大家都会为着某一个目标而奋力拼搏,努力追求,但因为不知所以然,神在凡事上都有定时,都有定期。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2007-11-09 23:41:21)传道书传道书是诗歌中的第四卷,它的地位是在箴言以后。

按照信徒灵性的经验说,大概都是先由约伯记的试炼,而有诗篇的祷告;再有诗篇的祷告,才能有箴言的智慧;既有箴言的智慧,方可有传道书胜过世界的眼光。

本书是所罗门悔改以后,在圣灵启示中回头看他过去的人生而有的体验与感悟——虚空的虚空,都是为了已,不为神,为我不为人。

若凡事都求神的荣耀,并为求群众的利益去劳动,就不虚空了。

# 书的内容深带着哲学家的人生观色彩,表明人生的究竟。

是所罗门的人生经历,阐明了日光之下的万事,无非是虚而又虚空...能取自已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5:18—19节)。

人能随时知足,安享福乐,此为较高的人生。

本书的中心意义是:叫人脱离虚空的,无谓的劳苦,把虚浮的悲观的人生,化为积极的,快乐的,对于神有荣耀,对于社会有贡献的荣美的人生。

要用日光之下的时间,作日光之上的事工。

若能把日光之下的虚空的劳碌,都化为于教会并于群众有益的劳动;把俗事俗务,都化为圣事圣工;这样的人生即有价值,也就不虚空了。

一:名称按“传道”二字,是拉丁文引出,表明本书是一种真理的宣传,或在大会中的讲演。

二:著者自已明明说到,他是耶路撒冷作王的大卫的儿子(1:1节),且是作全以色列的王(1:12节),因大卫的儿子中,只有所罗门是全以色列族的王,所罗门王曾有一度,被外邦妃嫔诱惑,失脚跌倒,不专心事奉耶和华(王上11:1—8节)所幸终蒙神恩,痛悔前非,于其归正以后,即本其经历,写于本书贡献于历世历代的教会。

三:本书的钥节钥字(12:13节)——“虚空”或“日光之下”在本书内超过(25次)之多。

四:本书的中点诗的意义有四个重要的短句,包括了全书的教训。

1:日光之下;“日光之下”一语,是全书内最注重的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要义,都要日光之下四字显出来。

传道书所论的,无非要藉日光之下的事理,提醒日光之下的人,要趁在日光之下的时间,度超日光之上的生活,作日光之上的工作。

《传道书》注释正文 第八章

《传道书》注释正文 第八章

《传道书》注释正文第八章提要:1 国王大受尊敬。

6 要关注天意。

12 敬畏的人身处逆境中,强过恶人的兴旺。

16 测不透上帝的作为。

1 谁如智慧人呢?谁知道事情的解释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脸发光,并使他脸上的暴气改变。

谁如智慧人呢?有古卷为“谁是智慧的呢”?智慧人。

所罗门认为智慧胜过其他一切财富。

谁知道?真智慧的人会知道怎样理解人生的经历。

但以理就是一个典范(但5:10-29)。

使徒保罗(林前2:15)和约翰(约壹2:27)都强调了这个真理。

“解释”一词的亚兰语形式在《但以理书》共出现31次。

脸发光。

内心的宁静和智慧会在一个真聪明的人脸上反映出来(见伯29:24;参民6:25;诗4:6)。

暴气(`oz)。

一般译为“力量”。

这里可能指“严厉”,缺乏温情,教养和优雅的品德。

改变。

上帝改变人心的恩典将会在人的脸上反映出宁静的快乐。

2 我劝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当如此。

劝你。

这两个字是译者加的。

“遵守王的命令”在大多数古代版本里是祈使语气,与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相符。

命令。

直译为“口”,喻指口头和书面命令。

这种用法在《旧约》中是常见的(出17:1;38:21;民3:39;10:13等)。

指上帝起誓。

国王被视为上帝所膏立进行统治的。

“起誓”指奉上帝的名保证顺从国王(见代下36:13;结17:13-19)。

参见保罗关于良心的教训(罗13:5)。

3 不要急躁离开王的面前,不要固执行恶,因为他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而行。

急躁离开。

国王掌有大权。

不要轻易放弃对他的效忠和服侍。

绝对的权力往往使国王变得专横无理,所以他的仆人必须保持冷静和自制。

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

国王的仆人可能是对的,但国王掌有绝对的权力。

所以智慧之举就是不要凭空反对他。

4 王的话本有权力,谁敢问他说“你做什么”呢?这样的语气在伯9:12和赛45:9中用在上帝身上;参伯34:18;但4:32。

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经历祸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时候和定理(原文作审判;下节同)。

传道书.中的智慧

传道书.中的智慧

这是圣经中记载的故事,注 意,是圣经。而我们所受的 教育告诉我们,这不可信, 这不可能有事实根据。从认 识到花朵里面没有住着花仙 子,花朵不过是植物的生殖 器官的那一刻起,我们自恃 把现实与神话区别地很清楚。
但是,“1891年8月25日,东方之星号船上 35岁的水手詹姆斯 巴特利在福克兰群岛海 域被一条巨头鲸吞吃”(1)。后来,这条 鲸鱼被杀死,船员们用了大半天时间切开 鲸鱼,寻找詹姆斯 巴特利——“他不省人事, 脸、颈和手都被胃液漂白了,但还活着” (2)。尽管现代科学家们会声明人在鲸鱼 肚子里存活不会超过几分钟,但是,除了 巴特利本人,谁又有像他那样的亲身经历 呢?
由“时间的循环”传道者领悟到“经历的 循环性”,已有的事必再有,作过的事必 再作;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9) 这句看似对劳碌生活发出的一句感慨其实 更蕴含深意——他并不是简单指人们在日 常劳作中以“小时”为间隔单位来重复进 行地动作,比如吃饭、耕作、睡觉、吃饭、 耕作……更是广泛意义上的以“xx年”为 间隔单位的“经历的循环”。
尽管“大家都到一个地方去,都出于尘土, 也都归回尘土。(3:20)”,而“智慧”却 在“追求—怀疑—坚守”的过程中突破了生 与死的束缚,世事人情与荣誉虚荣的遮蔽, 达到“永生”。
参考版本:《圣经新译本》 (The Worldwide Bible Society Ltd.网上资 料) 注释: (1)朱利安 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卷人的 历史》译林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164页 (2)朱利安 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卷人的 历史》译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65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 卫之子对于“智慧”的执 著,当他发现毕生追求的 “智慧”并不能让他满足 时,他是何等的沮丧! 然而,“智慧”更有第三 层尴尬:来自“善恶同归” 的戏谑终止,这可以看作 两件事:有义人行义 反而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7:15) 然后我看见恶人得以埋葬,归入坟墓;行正直的人 却与圣地隔离,在城中被人遗忘。这也是虚空! (8:10) 我又看见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 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 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 (9:11) 就是愚昧人得居众多高位,富有的人却处卑位。 (10:6)

传道书

传道书

传道书 1:1-181大卫的儿子在耶路撒冷作王,是会众的召集者。

以下是他所写的话。

2召集者说:“极其空虚!极其空虚!一切尽都空虚!” 3世人在天日之下辛劳,这一切辛劳对他有什么益处呢?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万世长存。

5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仿佛气喘吁吁地回到原处,再从那里升起。

6风吹向南,又绕向北,转来转去,绕行不息;风又回到绕过的地方。

7江河全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回到所出之处,好再出来。

8万事万物叫人疲乏,谁也不能尽述。

眼看,看不尽;耳听,听不完。

9现有的事,将来还有;做过的事,以后还做。

天日之下没有新事。

10有哪一件事人能说,“你看,这是新的”?其实千秋万世以前已经存在,现有的事在我们以前就有了。

11以往的人,无人怀念;后来的人,同样无人怀念。

再后来的人,也不会怀念前人。

12我是会众的召集者,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王。

13我专心寻求探究智慧,要了解天下间所做的一切,就是上帝让世人所做的祸事。

14我看见人在天日之下的一切作为,只见一切尽都空虚,犹如捕风!15歪邪的事物,无人能纠正;没有的东西,无人能数点。

16我心里说:“我智慧大增,胜过所有在我以前住耶路撒冷的人,而且我的心领会了许多智慧和知识。

” 17我用心认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疯狂。

我已经认识愚昧,知道这也像捕风。

18智慧多,愁烦就多;知识增加,痛苦就增加。

传道书 2:1-261我曾经在心里说:“来吧,让我用欢乐试试你,你也来享享福。

”想不到,这也是空虚。

2我对嬉笑说:“这是疯狂!”对欢乐说:“这有什么用呢?”3我用心探究这个问题,于是喝酒使肉体欢畅,不过我仍以智慧引导自己的心。

我姑且专注于愚昧的事,好看透世人用一生有限的年日,在天下所做的事有什么好处。

4我所做的更为宏大。

我为自己建造房屋,为自己栽种葡萄园,5为自己造园子和林苑,在里面栽种各样果树。

6我为自己造水池,浇灌森林,使树木生长。

7我有买来的仆婢,也有生在我家中的下人。

我还有大量牲畜牛羊,胜过所有在我以前住耶路撒冷的人。

传道书1人生事实

传道书1人生事实
传道书系列讲章
背景 著书人:所罗门 传道书的作者自称为"传道者",因此得名。"传道 者"原意为"大会召集者",有学者译为"会长",大概 是他常召集一群人聆听教训。
本书的钥辞是"虚空",探讨的主题是"在天下 一生当行何事为美(2:3)。虽然作者相信 神,他却尝试在神以外的事物中找到答案, 因此他努力寻求娱乐(2:1),饮宴(2:3 ),建筑(2:4),财富(2:5-8),智慧 (2:12)等等,却发现这些都是虚空。
所罗门很清楚 没有人会纪念。 如果所罗门不是圣经上的人物, 今天谁知道所罗门 ?没有人知道。所以人生是无痕迹的, 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又走了 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提醒。
▶ 如果你认为在日光之下,可以追求成 功,名利,地位,一切都很好;所罗 门说:算啦,你根本不了解人生,不 过是劳碌,不过是短暂,不过是无尽 的循环;不过是厌烦,也是无痕迹的 ,最后就走了。
凡事令人厌烦,眼看看不饱、、、
学习;老师面对不乖的学生
医生:面对苦脸的病人心情
旅游:名山大川,因为是第一次 通常看到的只有游客赶快下车拍照 司机坐在车上看报睡觉。
▶ E、无痕10-11 ▶ 无人纪念——人生没有痕迹
当一个人死了,追思会大家万分不舍,送葬人山人海 回家大家还不是吃一顿,散了,各归各的回家照常上班。 忙的把这死去的人忘的一干二净
一、人生的事实

B、短暂4节
一生转眼过去,地却常存
C、循环 5-7
▶ 一天循环做的事:洗脸、刷牙、吃早 餐
▶ 出门上班、工作、吃中餐、然后工作 、下班回家吃晚餐、看电视、睡觉。
▶ 周而复始、、、 ▶ 单调、沉闷
▶ 每天做差不多一样的事、有一天如果不一样就是处事情了、、、 ▶ 感谢上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道书》注释正文第八章
提要:1 国王大受尊敬。

6 要关注天意。

12 敬畏的人身处逆境中,强过恶人的兴旺。

16 测不透上帝的作为。

1 谁如智慧人呢?谁知道事情的解释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脸发光,并使他脸上的暴气改变。

谁如智慧人呢?有古卷为“谁是智慧的呢”?智慧人。

所罗门认为智慧胜过其他一切财富。

谁知道?真智慧的人会知道怎样理解人生的经历。

但以理就是一个典范(但5:10-29)。

使徒保罗(林前2:15)和约翰(约壹2:27)都强调了这个真理。

“解释”一词的亚兰语形式在《但以理书》共出现31次。

脸发光。

内心的宁静和智慧会在一个真聪明的人脸上反映出来(见伯29:24;参民6:25;诗4:6)。

暴气(`oz)。

一般译为“力量”。

这里可能指“严厉”,缺乏温情,教养和优雅的品德。

改变。

上帝改变人心的恩典将会在人的脸上反映出宁静的快乐。

2 我劝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当如此。

劝你。

这两个字是译者加的。

“遵守王的命令”在大多数古代版本里是祈使语气,与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相符。

命令。

直译为“口”,喻指口头和书面命令。

这种用法在《旧约》中是常见的(出17:1;38:21;民3:39;10:13等)。

指上帝起誓。

国王被视为上帝所膏立进行统治的。

“起誓”指奉上帝的名保证顺从国王(见代下
36:13;结17:13-19)。

参见保罗关于良心的教训(罗
13:5)。

3 不要急躁离开王的面前,不要固执行恶,因为他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而行。

急躁离开。

国王掌有大权。

不要轻易放弃对他的效忠和服侍。

绝对的权力往往使国王变得专横无理,所以他的仆人必须保持冷静和自制。

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

国王的仆人可能是对的,但国王掌有绝对的权力。

所以智慧之举就是不要凭空反对他。

4 王的话本有权力,谁敢问他说“你做什么”呢?这样的语气在伯9:12和赛45:9中用在上帝身上;参伯34:18;但4:32。

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经历祸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时候和定理(原文作审判;下节同)。

命令。

见第2节注释。

通常指上帝的诫命,但在第2节中是来自希伯来词语“口”(见该处注释)。

不经历祸患。

直译是“不知道(经历)任何坏事”。

聪明地服从自然的法则和上帝的律法,就能得到平安和安全,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见《善恶之争》584,585页)。

时候和定理。

智慧人的“心”(即思想)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智慧人知道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一旦出现机会,他就能认出并予以把握。

6 各样事务成就都有时候和定理,因为人的苦难重压在他身上。

事务。

该词的动词词根是“高兴”,用了60多次。

名词的含义是“高兴”和“愿望”,共出现40多次。

本文的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合适的时机和步骤。

苦难。

还有“罪恶”,“麻烦”的意思。

每一件事都要认真规划,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否则会失败,带来麻烦而不是福气。

7 他不知道将来的事,因为将来如何,谁能告诉他呢?人的弱项和忧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法预知自己会遭遇什么,或何时遭遇(见赛47:13)。

8 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

将生命留住。

生命随时会结束(伯21:17,18;34:14,15)。

免。

正如雇佣兵不能免除战场上的责任,死期来临时人也无法回避。

9 这一切我都见过,也专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

有时这人管辖那人,令人受害。

我都见过。

所罗门有过各种人生经历,通过观察了解到许多东西。

令人受害。

有些人“害”他人,有些人“害”自己。

害人者最终是害了自己。

10 我见恶人埋葬,归入坟墓;又见行正直事的离开圣地,在城中被人忘记。

这也是虚空。

我见。

见伯21:30-32。

有些恶人埋葬时十分体面(代下16:13,14;参耶22:18,19)。

圣地。

即“圣所”(见利7:6)。

一些未曾悔改的罪人加入教会,表面上遵守信徒的义务,死后得到教会隆重的葬礼。

名门望族中常有这样的情形。

忘记。

许多希伯来语抄本和古卷均为“称赞”,似与上下文更合。

在城中。

可能指耶路撒冷。

行正直事。

即管辖他人并伤害了自己(第9节),度过了不敬
虔的人生,受到部下的称赞。

死后他们的名字被遗忘。

11 因为断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满心作恶。

断定(pithgam,“法令”)。

源于古波斯语词根,在斯1:20中译为“旨意”,并出现在阿拉姆语的《以斯拉记》和《但以理书》中,分别译为“答复”,“信函”,“消息”和“事务”。

这里指上帝的审判。

立刻。

恶人误以为他们的行为不会遭报。

诗10:6;50:21也说到这一点(见赛26:10;彼后
3:4)。

满心。

参诗73:8-11,以及基督对人心的描述(太15:17-20)。

12 罪人虽然作恶百次,倒享长久的年日;然而我准知道,敬畏上帝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终久必得福乐。

百次。

罪人经常作恶,似乎逃脱了犯罪的报应(见箴17:10)。

长久的年日。

“年日”是后加的。

有些人因为恶人审判表面上的推迟而心中不平(玛2:17)。

然而到了上帝所定的时候,审判终必实行(见赛3:11;太16:27;启20:11-15)。

终久必得福乐。

敬畏上帝的人终必得到福乐(诗37:11;赛3:10;玛3:16)。

13 恶人却不得福乐,也不得长久的年日;这年日好像影儿,因他不敬畏上帝。

不得福乐。

参伯20:4-9;22:15,16。

影儿。

见诗人的教训(诗102:11;
109:23;144:4)。

14 世上有一件虚空的事,就是义人所遭遇的,反照恶人所行的;又有恶人所遭遇的,反照义人所行的。

我说,这也是虚空。

虚空。

尽管所罗门坚信12
节和13节的话,仍因一些令人费解的矛盾现象而难过。

义人。

原文指行为正直的人。

约伯也曾有同样的困惑(伯9:22;参传9:2,3;结21:3,4)。

恶人。

参伯21:7;诗73:3;耶12:1。

今生不公正的现象不应削弱人对上帝所作为的信心。

在永恒的世界中,一切错误都将得到纠正。

15
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上帝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

快乐。

即为快乐而活。

指所罗门因实利主义的价值观而忽略信仰。

吃喝。

这里列举的活动本身并没有错。

上帝赐人吃喝和享受人生福气的能力。

但所罗门这里的意思是,既然克制和禁欲没有带来明显的好处,人还是满足自己的感官,尽可能享受物质生活的福气为佳。

快乐(samach)。

“高兴”,“欣喜”。

享受所得。

所罗门继续阐述他原来的主要念头。

16 我专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

(有昼夜不睡觉不合眼的。

)事。

在传1:13;2:26;3:10;4:8;5:14中译为“劳苦”;在传5:3中为“事务”。

所罗门说的是人不停的劳碌。

睡觉。

人们经常长时间地工作,但是劳动本来是一种福气(见创3:19注释)。

人在堕落的状态下往往没有聪明地利用闲暇的时间。

日常的劳动乃是对品格的训练和造就。

经过一天的劳动,安息会很甜蜜的(箴3:21-24;参耶31:23-26)。

17 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
事;任凭他费多少力寻查,都查不出来,就是智慧人虽想知道,也是查不出来。

上帝一切的作为。

即上帝永恒的旨意和祂与人的交往(见罗11:33-36注释;参伯
11:7,8)。

智慧人。

人有权利去研究上帝的创造之工和祂所启示的道;但人要当心,不能“自以为有智慧”(箴26:5),认为自己能测透神性(见伯11:7)。

使徒约翰对赎民的描述表达了人对于上帝的正确态度(启1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