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 —— 读《传道书》有感
关于《老人与海》主题的多重解读

读写计划| 《老人与海》——极富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关于《老人与海》主题的多重解读推荐理由《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对欧美的文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但自这篇小说发表之日起,人们对它就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力作,也有人认为它是浪漫主义的典范。
有人认为它纯粹写实,也有人认为它蕴含丰富的意象。
《老人与海》于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评委评价说:“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当众多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此小说充满象征意味时,海明威却执意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象征主义。
海就是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不好也不坏。
人家说的象征主义全是胡扯。
”但他也有所保留,“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那么《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什么呢?不会简简单单地写捕鱼吧?这个问题到了学者和批评家手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有人说,这是写基督的受难,老人像基督一样,历尽苦难,以殉难精神教育世人,小说文体简洁、朴质,像《圣经》一样;也有人说,作者是用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命运观来说明现代人的生活,老人犯了出海太远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并不是他有意要犯的,这是悲剧性的命运;还有人说,小说象征作家的处境:老人是作家,大鱼是他的作品,而鲨鱼是批评家,任何作品让批评家一批就完蛋,作这样解释的人根据的是海明威一向讨厌批评家。
这部小说艺术抽象的程度很高,读者完全可以作种种不同的解释,体味其中的“象征和寓言的意味”。
对一般读者来说,他们并不是海明威专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经验去理解这部作品,正如海明威在谈到象征主义时所说:“读我写的书是为了读时的愉快,至于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那是你读的时候的理解。
nothing

第八章:虚空乃人生本相?前言传道书在西方传统中被称为迷一样的经卷。
它因为真诚地揭示人生最为真实的面相而让人着迷,又因为其中的思想直率地坦诚人生中的黑暗和光明而让人迷惑。
在根本上,传道书是一部哲学巨著中的诺亚方舟,它虽然具有希罗哲学传统的形式,但具有本真哲学的内涵,探讨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即虚空;它以虚空为主题,但又最不虚空,因为如果黑色的眼睛能够看见光明,那么传道书以生命的大意义看出人生的无意义,又在无意义中展现生命的大意义。
帕斯卡尔说过:谁看不出生命只是虚空,那人应该只是虚浮的人。
传道书让我们在虚无中与自己的存在相遇,这比从来没有相遇好。
传道书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存在主义著作,成为萨特的《呕吐》、卡缪的《异乡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以及卡夫卡的《城堡》的先声。
同时,传道书也是一部伟大的伦理学著作。
在前现代社会,哲学家将传道书归入道德著作,因为它关注人生的意义、最高的价值、最大的善以及生命的终极目标。
它关注三个伦理问题:如同船队一样,如何航行才不致于彼此碰撞——社会伦理;每只船如何保持自己不致于沉没——个人伦理;船队要知道航行的目的——终极关怀问题。
传道书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也最为直接而密切。
它是全本圣经的反面教材,具备七大现代气质:探讨现代人生的意义问题,但是不是像希罗传统追问人生意义的本质,而是以希伯来传统的方式追问人生意义存在与否;表达现代人的最大焦虑,即害怕人生没有意义;表现现代人的两面,既深沉地绝望,又极大地真诚;与现代人一样,对于人生的意义没有给出答案;与现代人一样建议人享乐,但是要心存诚实,诚实地享乐高于不诚实的自欺欺人;传道书揭示出现代人的神人关系,神是人的一个部分,形成人本主义,而圣经教导则认为人是神的一个部分,这是一种神本主义。
用经验主义的方式观察世界。
第一节传道书的结构和基本论点传道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了,但是其中的具体告诫则非常令人困惑——既有总结智慧、财富、人生归为虚无,又劝诫世人享乐人生,人生乃为神恩赐,运用智慧安渡虚空的人生。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2007-11-09 23:41:21)传道书传道书是诗歌中的第四卷,它的地位是在箴言以后。
按照信徒灵性的经验说,大概都是先由约伯记的试炼,而有诗篇的祷告;再有诗篇的祷告,才能有箴言的智慧;既有箴言的智慧,方可有传道书胜过世界的眼光。
本书是所罗门悔改以后,在圣灵启示中回头看他过去的人生而有的体验与感悟——虚空的虚空,都是为了已,不为神,为我不为人。
若凡事都求神的荣耀,并为求群众的利益去劳动,就不虚空了。
# 书的内容深带着哲学家的人生观色彩,表明人生的究竟。
是所罗门的人生经历,阐明了日光之下的万事,无非是虚而又虚空...能取自已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5:18—19节)。
人能随时知足,安享福乐,此为较高的人生。
本书的中心意义是:叫人脱离虚空的,无谓的劳苦,把虚浮的悲观的人生,化为积极的,快乐的,对于神有荣耀,对于社会有贡献的荣美的人生。
要用日光之下的时间,作日光之上的事工。
若能把日光之下的虚空的劳碌,都化为于教会并于群众有益的劳动;把俗事俗务,都化为圣事圣工;这样的人生即有价值,也就不虚空了。
一:名称按“传道”二字,是拉丁文引出,表明本书是一种真理的宣传,或在大会中的讲演。
二:著者自已明明说到,他是耶路撒冷作王的大卫的儿子(1:1节),且是作全以色列的王(1:12节),因大卫的儿子中,只有所罗门是全以色列族的王,所罗门王曾有一度,被外邦妃嫔诱惑,失脚跌倒,不专心事奉耶和华(王上11:1—8节)所幸终蒙神恩,痛悔前非,于其归正以后,即本其经历,写于本书贡献于历世历代的教会。
三:本书的钥节钥字(12:13节)——“虚空”或“日光之下”在本书内超过(25次)之多。
四:本书的中点诗的意义有四个重要的短句,包括了全书的教训。
1:日光之下;“日光之下”一语,是全书内最注重的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要义,都要日光之下四字显出来。
传道书所论的,无非要藉日光之下的事理,提醒日光之下的人,要趁在日光之下的时间,度超日光之上的生活,作日光之上的工作。
两种人生

你趁著年幼, , 12:1 你趁著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 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 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 日未曾临近之先, 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12:2 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 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 雨后云彩反回; 暗,雨后云彩反回;
12:13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 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 当尽的本分(注:或作“这是众人的 或作“ ( 本分” 因为人所做的事, 本分”)。 12:14 因为人所做的事, 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 神都必审问。
2012年2月5日
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经
文
传道书 1∶1--11, 1∶1--11, --11 12∶1---2 1312∶1--2,13-14
传道书
1∶1--11 1∶1--11 --
1: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 者的言语。 1:2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 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1:3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 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 1:4 一代过去, 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1:5 日头出 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1:6 风 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 返回转行原道。
1:7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 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1:8 万事令 人厌烦(注:或作“万物满有困 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 耳听,听不足。 1:9 已有的事,后必 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 下,并无新事。 1:10 岂有一件事人 能指著说:“这是新的”?哪知,在 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 已 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 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经文:传1∶1--11,12∶1--2,13-14我所选取的是《传道书》中的三处经文。
传统认为《传道书》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所作。
作者凭他智慧的眼光和饱经世事的苦乐所得来的知识,为我们分析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首先站在"日光之下",完全从世人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人生,他给人生打了一个大问号:"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接着,他又站在"日光之上",以信心的眼光来分析人生,结果就不一样了。
作者认为世人如果记念造物主,敬畏神献上自己、远离恶事、追求圣洁、充满爱心,在世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那么人生就是美好快乐的享受,这样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面对作者列出的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处境,我们要思想,日光之下的人生真的虚空吗?真的毫无益处吗?还是作者写这段话的时候,有他当时要针对的时代背景和隐藏在经文背后的深意?《传道书》中前半部分存在的虚空观念,意在把已经远离上帝或正在渐渐远离上帝的以色列人,从这致命的错误中唤醒,并且挽救回来,是在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因太热衷于这个时代而忘却了去敬拜与记念永恒的创造之主。
今天作为一个神学生,我的人生观是什么?是止于拥有日光之下的人生观呢?还是认为拥有日光之下的人生观还不够,还应去追求日光之上的人生观呢?一、日光之下的人生观1.人生是忙碌的人生是忙碌的。
我们看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大家怀着对更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在忙碌着。
说到人生的忙碌,我觉得人生在世辛勤忙碌是很重要的。
《箴言》十二章二十七节"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
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人们的忙碌,互相服务、互相补足需要,那么人类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正是因为父母和家人的忙碌支持,我们才可以在这里安心学习。
我们每天穿的衣服是服装厂工人忙碌的结果,我们每天日用的饮食是农民忙碌的结果,我们有安定的、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是大家共同忙碌构建的结果。
18传道书

传道书我常会提防带有论或主义的东西。
只要看到论主义我就会有戒心只有两种论是我认同的,那就是浸礼论和布道论除了这两个其他的我都会有戒心,那些会让你走火入魔我在传道书中看到的有——宿命论:该来的躲不掉存在主义:活在当下,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呢男性沙文主义享乐主义:活着就是要享乐,不妨吃喝快乐吧愤世主义:很难相信世上有好人存在,总觉得别人行善的背后,动机不正别有用心。
我们是一群愤世嫉俗的人。
整体看有一种悲观主义。
读传道书其实会感到很丧气,因为作者的人生已经走到的尾声,但他对人生感到绝望,幻灭。
他在传道书中说:你当纪念造你的主。
不要等到视茫茫,发苍苍尺牙动摇,他回顾这一生感到失望,心中有许多的澳悔。
他觉得这一生有很多遗憾。
传道书中有许多领悟是他观察人生的结果——一直在说我看我看得出很多结论,这部表示上帝人生观和他一样,这点很重要。
所以你不能把传道书中的每一句都当做是上帝说的。
但我们要晓得上帝为什么把这卷书放进圣经这个老人好像在主持一场辩论——但是在他脑中进行辩论的主题是————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所罗门这样一直不停的在脑中辩论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值得活吗?我们应该怎样善用人生?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只能活一次!但很多人想都不想这些问题,只是吃饭,还有工作,过一天算一天!像这样虚度人生是在可悲,勉强过一天算一天,很多人就像这样,只关心怎么活下去问题是:如果人生不值得活为什么活下去呢?他一开始就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凡事都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结论!所罗门曾经处在上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都能随心所欲,他原本是王所以有权利随心所欲。
他也非常有钱金银财宝无数,只要是钱能买得到的东西他都能买得到。
另外他也很有名气,这些事大多数人想要的财富,权利名气,借此找到人生的意义,让人生活得有价值。
他研究科学而且成功了但这些不能满足他,虽然有兴趣但却无法满足。
接下来他钻研艺术:音乐和乐器。
18学习《传道书》心得

学习《传道书》心得一、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人间的世态炎凉经历的增多,对人生的意义也就开始越来越多的思考。
作为一个有了几十年信仰的基督徒,即将年届“知天命”的岁月,同样也在世界环境中经历着许多的人生风雨,对人生的理解也越来越能够接近于《传道书》作者的看见。
表面上看是不期然临到的事情,但在神的全盘计划中,却正如书中所谈到的那样:“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3:1)作者所一连列举的28个“有时”,正是可以让一颗颗年轻浮躁的心在此得到一种平衡和安慰。
然而当人从一种奋力拼搏而无所得、或者得到的不如自己曾经想象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消极产生,本卷书中33次提到“虚空”这个词,因此常常有人据此认为,基督教也是叫人消极厌世的信仰,所以不值得接受和推崇。
29处提到了“日光之下”,这正是与“虚空”之间所存有的必然关系,那就是在日光之下的事情都必然是虚空无益的事。
神希望每一个属于他的儿女,都有实在而真实的生命体验,为人一生,要活出神所赋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道者就是希望人通过阅读本卷书而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看透人间何为虚空,何为真实。
二、正文内容:全卷传道书按着作者表达的思路,可以将全文分成九个部分:1.全卷的导论和引言(1:1-11)阐述一位智者对人生、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看法和认识,提请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
这是一位人生过来之人对后来者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2.作者所体验的人生虚空(1:12-2:26)他所能体验的生活,几乎包罗万象,但没有一件事的结果不是虚空,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人以为抓住了什么,到头来仍然无有所获,这实在是人的悲剧。
作者亲身经历过许多的事务,看见其中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存在,无非还是虚空的虚空。
3.作者所观察到的人生虚空(3:1-5:7)人生在世,大家都会为着某一个目标而奋力拼搏,努力追求,但因为不知所以然,神在凡事上都有定时,都有定期。
《传道书》中“虚空”之意义浅析

《传道书》中“虚空”之意义浅析一、导言《传道书》是一本剖析人生的书卷,作者以“虚空”为主题,对人生百态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绘,从而将人指向对上帝的敬畏。
可是,由于本书看似有一些对人生的消极描述,以致成为正典书卷中历来最受争议的一卷。
在它列入正典之初,就遭到犹太人士的非议,甚至抗衡。
此后的基督教学者也多对本书存有怀疑。
他们“觉得很难把这本书列进那些能使我们因信基督耶稣而有得救的智慧的各卷圣典内”。
1其实,对《传道书》的正确理解,关键的是对“虚空”之含义的理解。
要是能正确理解该词,书中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同时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本书之真正的目的。
本文尝试综合前人之研究,对“虚空”在《传道书》中的意义稍加论述,以求正确理解《传道书》的全部信息,从而发现本书在基督教信仰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地位。
二、“虚空”的原文意义要想正确理解《传道书》中的“虚空”,就必须从原文理解该词的含义。
“虚空”原文为“hevel”,具有多层含义。
《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中,指出了“虚空”在原文中的四种含义:1、短暂和空泛;2、不可靠、脆弱;3、徒劳无益;4、虚假。
1、短暂和空泛这个意思在《约伯记》第7章里表现的极为清楚。
“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
你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
”(7:16)约伯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的认识,他讲人生的虚空,是因他认为生命是空泛的、短暂的。
他在7节称生命是“一口气”,9节称生命如“云彩消散而过”,这些表述与16节所用的“虚空”具有相同的意义。
2、不可靠、脆弱《诗篇》62篇9节说:“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诗人在此用上帝的能力(上帝为“磐石”[9节];为“高台”[6节])与人的“虚空”相较,由此可知这里的“虚空”与“能力”是相对的,是懦弱的意思。
3、徒劳无益《约伯记》9章29节是约伯说的一句话,“我必被你定为有罪,我何必徒然劳苦呢?”“徒然劳苦”一词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虚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
书》有感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书》有感跟着老爸读《圣经》
《传道书》读经概要引言:
《传道书》归类智慧书。
全书十二章,共二百二十二节经文。
天主教译作《训道篇》;七十子译本为《召集者》;和合本译作《传道书》。
全书以传道者的名义,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对事物的观察,发表对人生意义的看法。
《传道书》作者虽颇有争议,但从内容来看,的确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所著无疑。
从内容而论,的确是晚年的所罗门,对昔日堕落的懊悔与批判,反省与领悟,终于明白了日光之下的虚空和无益,惟独敬畏神才有人生的真价值。
1-2章讲述以智慧寻求人生的意义,得出的结论都是虚空,无论以什么方式来验证,结果都是虚空。
3-7章讲述人生皆有定数,各有定时;神的律例不能更改,人有终身行善的责任;人可以享受劳动的成果,但物质却永远不能填满人内心深处的空虚。
人要从顺逆的处境中吸取经验教训。
8-12章讲述几个问题:人的局限性;人的智慧更胜权力一筹;要多行善事以求善报;不要虚度光阴,要从存敬畏之心,谨守遵行人之本份。
传道者总结说:凡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是毫无意义,也是痛苦的;
凡是不受道德约束,为所欲为,损人利己的人生,必定是孤独、失败的;
人生一切都是暂时的,人生才智和劳碌都是徒劳无益的;
全书用三十三个虚空,来阐述生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凡是声色犬马,口腹之欲都是暂时的,人生唯一的归宿就是死亡。
最后他告诫人们,要敬畏神,谨守遵行神的诫命,这是人应尽的本份,因为一切事,无论善恶,神都必审问。
注:《传道书》必须和《雅歌》同读,不然会太过悲观消极。
传道书阐述人生虚空、无益,虽有结尾的敬畏神,归向神,但是占据篇幅太少;惟有雅歌让人觉得人生的美好和价值。
虽然从所罗门的经历而言:
雅歌是所罗门少年时所写;
箴言是所罗门在中年所写;
而传道书却是所罗门晚年所著。
但是圣经在排列在的次序,却将雅歌放在传道书的后面,是有着圣灵安排和美意:
世上在日光下的一切成就或劳苦,都是无益,都是虚空,都是捕风,都是捉影;
惟有存敬畏的心,得着基督,与基督联合,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诗曰:
人生在世样样空,
徒劳无益如春梦;
日光之下浮名利,
如烟如雾如捕风;
钱财生翼遥不及
荣华似云失芳踪
劳苦愁烦空余恨,
敬虔度日超苍穹。
愿家人们从《传道书》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如何从日光之下的虚空,转换成日光之上的永恒价值;
从劳苦愁烦的虚空,从日常的生活,从柴米油盐酱醋
茶中,活出天上的精彩,
读后感
《传道书》里不停出现的字眼是;虚空的虚空;。
开篇就道出了人生的本质——虚空。
【传1: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传1:3】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传1: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传1:5】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传1:6】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传1:7】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细想之下,人生确实都是虚空,我们忙忙碌碌一生,到最后却什么也带不走。
你说你最爱钱财,可《圣经》里说:;财主要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
;你说你最爱年轻的容颜,可返老还童这种事毕竟只存在于小说。
你说你最爱豪宅,可生时我们睡觉所需的仅是一张一两米宽的床,而对于有些席地而躺的人来说,他也只需要能容纳他身躯的地方;而死后,我们的躯壳被熔炉焚烧,最后化为骨灰,那需
要的也就是只是一个盒子罢了。
你说你最爱健康,可是你就能保证你健康一辈子?你说你最爱父母,最疼孩子,可这一切一切在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你什么也做不了
既然这一切都是虚空,那么我们活着还有意义吗?有,当然有,而且大大有!因为活着,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爱家人爱自己;因为活着,我们可以更多地去了解神的话语;因为活着,我们可以活出基督的荣耀和见证。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在虚空的虚空之下,我们该努力寻求那死后永恒的永恒。
感谢主,让我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