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安全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对财产保护需求的增加,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应用场景。
一、设计原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将安防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建立一个信息传输和交互的网络。
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对环境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提供及时响应。
二、关键组成部分1. 传感器:安防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负责感知环境的各种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物联网平台进行处理。
传感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等。
2. 摄像头:摄像头是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
通过高清摄像头的安装和配置,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录制周围环境中的图像和视频,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监控和记录。
3.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是连接安防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桥梁,负责设备的远程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及各种功能的实现。
物联网平台通常具有数据可视化、实时通信、数据分析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对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远程操作和管理。
4. 云计算:云计算技术对于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系统数据存储在云端,并实现云计算的分析处理,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三、应用场景1. 居家安防: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在居家安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家庭进行监控。
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将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居民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商业场所安全:智能安防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于商业场所,如商场、办公楼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安防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论文介绍了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我们介绍了智能安防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阐述了智能安防系统的框架和功能模块。
接着,我们详细讨论了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最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并总结了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安防系统,设计,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安防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传统的安防系统只能提供简单的监控和报警功能,而智能安防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更多的智能化功能,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智能安防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人脸识别、入侵检测、火灾报警等功能。
本论文旨在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评估结果。
二、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 智能安防系统的框架智能安防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中心控制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监测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心控制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负责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云端,并接收控制指令。
中心控制模块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控制相应的设备。
用户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模块监控设备状态和进行相关设置。
2.2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2.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检测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将数据传输给中心控制模块。
传感器模块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与中心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如WiFi、蓝牙等。
2.2.2 网络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负责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云端,并接收控制指令。
网络通信模块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等,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同时,网络通信模块也可以与用户界面模块进行通信,将用户的操作指令传输给中心控制模块。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控和管理各类场所的安全状况。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和技术原理等。
一、系统结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网络通信模块、云平台和前端展示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的作用是收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烟雾等。
网络通信模块负责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云平台,并接收云平台的指令。
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前端展示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查看监控画面、设置警报规则等。
二、主要功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报警功能。
1. 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类场所的安全状况。
通过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可以获得实时的图像和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会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到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前端展示模块观看实时监控画面。
2.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前端展示模块实现对监控系统的远程控制。
例如,用户可以远程打开或关闭摄像头、调整摄像头的视角等。
3. 数据分析云平台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例如,系统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内的温度异常升高,进而触发警报。
4. 报警功能系统可以设置多种警报规则,如烟雾报警、温度异常报警等。
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以便及时处理。
三、技术原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涉及到多种技术原理,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感器可以获取到环境的各种信息。
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房间的温度和湿度情况,烟雾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烟雾浓度。
2. 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模块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云平台,并接收云平台的指令。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的广泛推广,智慧安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具有技术先进、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就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概述智慧安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社会公共安全、个人和家庭安全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智能化安全管理形式。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安防系统将感知与控制相结合,实现了安防的全面覆盖和快速响应,可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服务。
二、硬件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物联网通信模块、云平台和终端设备等硬件系统组成。
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状态,物联网通信模块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云平台,云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到终端设备上,以便人们对安全事件做出及时响应。
三、软件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安全管理平台和终端应用程序。
安全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以便对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应急响应。
终端应用程序主要负责将安全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反馈到终端设备上,方便人们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
四、系统的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的实现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和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传感器的选择要根据场景实际需求进行,传感器选用不当会影响系统的准确性。
2.物联网通信模块的选择需要考虑通信速率、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云平台的选择需要考虑云计算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终端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保证安全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能够快速直观地传递给用户。
五、总结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安全服务。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座位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座位智能管理系统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在公共场所,人们常常遇到座位被占用、难以找到空闲座位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座位智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公共场所座位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让座位的使用更加高效和便捷,提升了公共场所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和用户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座位的使用情况,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座位信息。
预约管理模块和报警机制的设计可以让用户在提前预约座位或座位被占用时及时收到提醒,提高了座位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场所座位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公共场所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
1.2 问题提出公共场所座位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浪费:在公共场所,座位的使用率往往较低,部分座位被长时间占用,而另一些座位则一直处于空闲状态,导致资源浪费。
2. 座位分配不均:有些座位可能位置较为偏僻或者设施较差,而有些座位位置优越或者设施完备,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3. 座位占用状况难以掌握:目前的座位管理方式通常是靠人工观察或者借助简单的预约方式,难以准确了解每个座位的占用状况,容易导致混乱。
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公共场所座位的智能管理,优化座位利用率,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座位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座位的利用率,提升座位的分配公平性,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座位管理服务。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座位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解决传统座位管理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便之处。
通过引入智能识别技术、用户信息采集与分析、预约管理模块等功能,提高座位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座位预订和使用体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安防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云计算等技术,用于实现对家庭、办公室、商场等场所的安全监控与防护。
本文将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包括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一、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原理1.1 传感器的选择与部署智能安防系统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将其部署在需要监控的区域。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门磁、红外感应器、烟雾报警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安全威胁进行感知,并将信息传输到中心处理器进行分析。
1.2 摄像头的选择与布局摄像头是智能安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摄像头可以实现对区域内的实时监控和录像,对于安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和布局摄像头时,需要考虑监控视野、画面清晰度、存储容量等因素。
1.3 数据传输和存储智能安防系统需要将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在选择传输方式时,需要考虑可靠性、带宽需求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1.4 中心处理器的设计与开发中心处理器是整个智能安防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接收、分析和处理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报警和响应。
中心处理器需要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可靠的存储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远程访问和管理的功能。
二、智能安防系统的关键技术2.1 数据分析与识别技术智能安防系统需要对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以便提取关键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数据分析与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技术、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行为分析技术等。
2.2 实时报警与联动技术智能安防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响应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实时报警与联动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例如发送短信或邮件给相关责任人员、启动联动设备等。
2.3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安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智慧安环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安环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安环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一种安全防控系统。
它可以对企业或者工业场所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和控制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本文将针对智慧安环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安环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三个层面: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
传感器网络层面:将各类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压力、气体等)布置在关键位置,对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采集。
数据传输层面: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至云平台。
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如WiFi、蓝牙、NFC等。
数据分析层面:云平台接收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模式。
二、系统功能设计智慧安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对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并将数据推送至云平台。
2、数据分析: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模式,如异常指标预警、危险预警等。
3、远程管理:通过云平台,可以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如远程开关、远程报警等。
4、分析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和统计图表,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5、预警系统:根据异常指标和模式识别,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加强安全意识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系统实施方案智慧安环系统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企业或者场所的实际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传感器布置: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需要布置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并合理安排传感器的位置。
3、云平台建设:搭建云平台,包括数据接收、存储和分析处理等功能。
可以选择使用开源的云平台软件,如OpenStack、Hadoop等。
4、传输通信: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如使用无线通信技术(WiFi、蓝牙等)。
5、数据管理和分析:对传输到云平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处理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模式。
基于物联网的安保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安保系统(软件设计)IP协议栈摘要:基于物联网的安保系统是将安防与物联网紧密结合以实现安防的系统化管理,使安防中复杂的过程能在此系统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原理是通过前端传感元件将检测到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开发板上的无线模块传输,利用互联网将数据汇总处理后返回给开发板,体现不同的应急措施(如报警、短信通知户主等)。
整个系统体积小,功耗低,适用于小区、商场等场所。
关键字:ARM;安防;嵌入式;互联网Based on real networking of security system (software design)——IP agreement stackAbstract: Based on real networking of security system is will security and real networking close combination to implementation security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makes security in the complex of process can this system Shang are effective of solution, its principle is by front-end sensitive components will detection to of data transformation for signals, and by Development Board Shang of wireless module transmission, after data processing using Internet returns to Development Board, reflected different of emergency measures (as alarm, and SMS notification heads,). Entire system volume is small, low power consumption, applicable to the community, shopping malls and other places.Keywords: ARM; security; embedded; Internet目录1概述 (1)1.1技术背景 (1)1.1.1嵌入式系统的介绍与发展 (1)1.1.2以太网结构与物联网 (1)1.2选题意义 (2)1.3设计方案 (2)2功能模块 (4)2.1ARM芯片介绍 (4)2.1.1LPC1768芯片介绍 (4)2.1.2主要技术特性 (4)2.1.3LPC1768芯片结构图 (5)2.2网卡协议模块 (6)2.2.1网卡芯片(PHY)介绍 (6)2.2.2IPv4网际互联协议介绍 (6)2.2.3UIP协议介绍 (10)2.2.4IPv6协议简介 (10)2.2.5ICMP网络控制报文协议介绍 (10)2.3LCM介绍 (11)2.3.1金鹏触摸屏技术性能 (11)2.3.2触屏技术特点 (12)3工具软件 (13)3.1IAR_IDE介绍 (13)3.1.1IAR简介 (13)3.1.2主要功能模块 (13)3.1.3IAR软件特点 (13)3.1.4芯片及支持特性 (13)3.1.5IAR 集成开发环境界面特色 (14)3.1.6IAR操作界面展示 (14)3.2J_LINK介绍 (15)3.2.1J-Link简介 (15)3.2.2J-Link主要特点 (15)3.3以太网调试工具 (15)4系统设计 (17)4.1硬件电路 (17)4.2软件设计 (17)5结论 (23)致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安全系统设计傅龙天1,余玉梅2(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011;2.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8)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场所安全警报方案,利用分贝仪、温度监测器、视频流等获取公共场所热点区域的实时信息,根据预先设定的警戒阈值,如果超限则发起警报,然后对警报历史记录进行分析,对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出预测。
本设计方案经过实际应用证明操作方便快捷、性能良好。
关键词:交流平台;JFinal ;SNS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021-02Design of Safety System of Public Place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FU Long-tian 1,YU Yu-mei 2(1.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Fujian 350011,China;2.The Open University of Fujian ,Fu-zhou,Fujian 350008,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safety warning schem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which uses the decibel meter,temperature monitor and video stream to get the hot spot information of public places.According to the preset warning threshold,If the alarm is overrun,then the alarm history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security events to make predictions.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proved easy and quick operation,good per-formance.Key words:communication platform;JFinal;SNS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公共场所的打架斗殴、非法集会等,但由于公共场所范围比较广泛,安保人员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公共场所的安全成为了现实的鸡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也逐步成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广阔”的公共场所监控成为了可能。
本文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公共场所热点区域的声音强度、红外温度、视频图像等数据,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场所安全系统。
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来采集目标区域的实时数据,再通过网络传输到主控服务器中,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主控服务器,获取目标区域的实时监控信息,其结构图如图1所。
从图1中可以看到物联网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传感器层,负责监控目标区域的各种情况、主要目的是采集数据;第二层是主控服务器层,负责数据处理,处理从传感器层传输过来的数据,例如视频流数据,模拟信号数据等等;第三层是客户应用层,最终客户通过客户端软件读取服务器端的实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统计等处理,以良好的人机交流界面呈现在最终用户面前。
图1物联网结构图2公共场所安全系统需求公共场所安全系统主要分成五大模块:声噪监控、红外温度监控、视频监控,警报管理、安全预警,如图2所示。
收稿日期:2016-12-22基金项目:本文受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4)资助作者简介:傅龙天(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数据库;余玉梅,女,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DOI:10.14004/ki.ckt.2017.0570图2公共场所安全系统结构图(1)声噪监控通过型号为AS824的分贝仪实时获取声音强度,以判断是否有可能发生暴力事件。
国家强制标准为80db,当公共场所热点区域的声音强度持续1分钟以上都超100db时,可以认为该区域可能发生了群体暴力事件。
但这只是暴力事件的可能条件,并非充要条件。
(2)红外温度监控通过型号为DP6060的温度检测器实时获取热点区域的温度,当某一较短的段时间内温度持续上升,上述幅度达到一定程度,以每分钟上升0.5度为指标,说明该区域聚集了较多的热源,即可能聚集了较多的人在现场,导致了局部区域的红外温度明显上升。
(3)视频监控本文采用海康威视的监控摄像头,获取远程热点区域图像,每一秒钟截取一次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图像上出现了大量的人像,则可以准确地判断该区域聚集了大量的人员,结合声噪指标、红外温度指标,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安全事件。
(4)警报管理综合上述三项指标,当达到发起警报的条件时,系统自动发起警报,即添加一条警报记录,然后发出警报声音,提醒安全处置人员已经发生安全事件,需要到现场处置。
(5)安全预警收集历史安全警报记录,进行分析统计,可以得出各个热点区域发起警报的频率、发起的时间范围,可以预测在某个时间段某个热点区域可能会发生安全事件,然后发出预警,安全处置人员根据发出的预警信息,提前加强在热点区域的巡逻,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
3设计与实现根据前面章节的需求分析,设计了最主要的两张表:监视表、警报表,其它表(例如用户表等)忽略,如表1,表2所示。
表1监视表(Monitor)列名ID MonitorType Area Value 数据类型intvarcharvarcharvarchar长度96206允许空否是是是是否主键是说明PK自动编号监控类别:温度、声噪被监控的热点区域监控值表2警报表(Alert)列名IDAreaAlertTimeNote数据类型intvarchardatetimevarchar长度920200允许空否是是是是否主键是说明PK自动编号热点区域警报产生时间警报说明(1)声噪获取接口本系统购买型号为AS824的分贝仪,该产品自带接口开发包,调用该接口程序即可获得声噪强度,然后定时每个1秒钟读取一次,部分关键代码如下所示:private void GetData(){DC_Sound device=new DC_Sound();//定义设备对象device.Connect();//第一步:连接设备float sound=device.GetData();//第二步:接收数据DataBase db=new DataBase();//第三步:从数据库中读取警戒阀值DataSet ds=db.GetDs(“select AlertValue1,AlertValue2from AlertValue whereDeviceType=’Sound’”);float AlertValue1,AlertValue2;AlertValue1=(float)ds.Table[0].Rows[0][“AlertValue1”];//上限值AlertValue2=(float)ds.Table[0].Rows[0][“AlertValue2”];//下限值If(sound>AlertValue2and sound<AlertValue1)//第四步:判断是否超限flag=0;//没有超限else//第五步:生成警报db.ExecuteNonQuery(“insert into Alert values(‘公园前门’,getdate(),“发生警报”);}(2)温度获取接口温度接口的编写与声噪接口基本类似,也包括五个步骤,唯一不同的是调用的厂商接口不同,即温度接口是调用型号为DP6060的温度检测器的自带接口,DC_Temperature device=new DC_Temperature();其它基本一样,不做累述。
(3)视频监控视频监控需要获取实时视频流,然后从视频流中截取特定的图像贞,分析人像数量,如果超过上限则发起警报,部分关键代码如下:private void GetVideoData(){DC_Video device=new DC_Video();//定义设备对象device.Connect();//第一步:连接设备device.VideoStream();//第二步:接收视频流Bitmap bt=device.getBitmap();//第三步:截获图像贞(下转第24页)位的信息网络安全宣传和培训,启发人民群众的安全觉悟,增强用户安全防范意识。
特别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应将网络安全意识与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保密意识联系起来,把单位的网络安全纳入一个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中。
只有人们的信息安全素质提高了,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才有保障。
3结语当前阶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研究了当前阶段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的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樊国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层次结构与联动思路漫谈[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3).[2]崔光耀,李雪.峰岭之见,责任所系——部分老专家们漫谈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3).[3]夏丽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基本措施[J].福建电脑,2008(1).[4]张爱华.试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6(9).[5]范彩霞.网络是一种必须——漫谈国内网络信息安全市场[J].计算机与网络,2002(7).[6]汤啸天.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7]盟军.互联网上的马其诺防线——漫谈网络安全[J].电脑采购周刊,2000(9).(上接第22页)int ManCount=device.getCount(bt);//第四步:计算人像数量//第五步(略):从数据库中读取上下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超限则生成警报}4结束语在物联网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声噪强度、红外温度、视频信息,综合判断公共场所的热点区域是否发生群体暴力事件。
本平台实际运行半年,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1]彭志娟.物联网安全分层解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6): 71-72.[2]罗萱.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测试,2016(14):74-75.[3]车小莲,孙立锋.物联网数字风机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0):98.[4]杨宁.浅谈内部控制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6(16):183-184.[5]解伟.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探讨[J].消费导刊,2016 (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