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三篇)

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三篇)

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流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水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流域水环保整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水污染严重:流域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严重退化,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2.生态系统受损:流域的湿地、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破坏,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减弱。

3.水资源利用率低: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使得水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4.水灾风险增加:流域内水文过程的改变导致水灾的频发,给居民生活和农田农作带来巨大影响。

三、整改目标根据目前流域水环境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目标:1.实现流域范围内水质稳定提升,达到国家水质标准。

2.恢复和保护流域湿地、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3.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利用。

4.减少水灾的发生频率和水灾对居民生活和农田农作的影响。

四、整改措施1.加强监管和执法(1)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和污水处理的考核制度。

(2)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法律的有效执行。

2.水污染治理(1)加大中小河流和湖泊的综合治理力度,修复受污染的水体。

(2)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减少农村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3)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减少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3.生态修复与保护(1)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

(2)加强河流和湖泊的管理与保护,合理规划河道和湖泊的利用,保持水体健康和生态平衡。

(3)大力发展河流和湖泊的湿地生态旅游,增加流域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意识。

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法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法研究
理手段 。
1小流域水 污染特点
小 流 域 主 要 污 染 源 为 生 活 污 水 、 业 工 废 水 、 村 面 源 以及 水 土 流 失 , 染 类 型 主 农 污 要 为 工业 污 染 型 、 活 污 染 型 、 源 污 染 型 生 面 及 混 合 污 染 型 。 染 原 因 主 要 有 : 镇 生 活 污 城 污 水 处 理 率 低 , 量 城 镇 生 活 污 水 未 经 任 大 何 处 理 直 接 排 放 ; 活 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 率 生 低 , 禽 粪 便 综 合 利 用 率 低 , 量 畜 禽 粪 便 畜 大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 源污染严重 , 面 不 科 学 施 肥 导 致 大 量 氮 、 营 养 物 流 失 并 进 磷 入水 体 ; 众 环 境 意 识 淡 薄 , 境 治 理 资 金 公 环有 形 成 节 水 没 约 用 水 和 重 复 用 水 的 价 格 约 束 体 系 , 业 产 结构 不 合 理 , 构 性 污 染 严 重 , 术 工 艺 水 结 技 平 低 ( 产 过 程 中 污 染 物 产 生 量 大 ) 目前 只 生 , 重 视 污 染 治 理 层 次 , 略 了 产 业 结 构 和 技 忽 术工艺的升级改造 , 工业 废 水 未 达 标 排 放 , 偷 排 漏 排 严 重 ; 行 管 理 和 运 行 机 制 的 不 现 完 善 导 致 城 市 污 水 处 理 设 施 建 设 的 缓 慢 和 运 行 困难 。
2小流域 水污染 防治对 策
小 流 域 水 污 染 综 合 整 治 要 按 照分 类 治 理 、 流 域 治 理 的 原 则 , 点 整治 重 点 工 业 分 重
污 染 源 、 镇 生 活 污 染 及 以 规 模 化 畜 禽 养 城 殖 和 过 度 网 箱 养 殖 为 主 的 农 村 污 染 , 保 确 人 民 饮 用 水 源 安 全 。 使 综 合 整 治 规 划 与 要

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

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

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流域水环境保护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提出流域水环保整改方案。

一、水污染治理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水污染防治法规政策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划定水污染责任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处罚制度。

2. 加强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实施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减少非法排污行为。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推动其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 推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机制,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同时,推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农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减少农业对水体的污染。

5.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采取污染物减排、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措施,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二、水资源管理1. 制定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确保各类水资源供需平衡。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推动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和管理,控制水源地污染源的排放,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加大对湿地和河流等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三、水生态修复1. 修复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加大对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保护湿地和河流的生态功能,恢复湿地和河流的自净能力。

2. 引入生物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过程,提高水体的水质。

3. 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修复退化的土壤,减少土壤流失,改善水域的水土条件,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年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2024年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2024年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的目标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确保水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本方案将综合运用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社会参与和经济手段等多种手段,采取防治结合、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一、政策法规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流域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根据流域的特点和水生态系统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导流域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3.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乱纪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4.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

将水资源税改革扩大到全国范围,加大对水资源的征税力度,引导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科技创新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增加对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资金,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推动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提升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地下水、地表水和生态水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3.开展水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加强对中水、海水淡化、膜技术等水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4.推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加大对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三、社会参与1.加强水环境治理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水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关注和参与度。

2.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

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促进社会共治。

3.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机制。

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接受并处理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的投诉举报,加强公众监督。

四、经济手段1.对水资源浪费行为进行限制和处罚。

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大对水资源浪费行为的惩罚力度,鼓励节水行为。

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流域是由一条或多条河流及其支流所组成的地理概念,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综合体。

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是指通过综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流域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流域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综合治理方案来解决。

二、问题分析1. 水资源短缺: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供应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质恶化:工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等造成流域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3. 生态失衡:过度开发、乱占乱用水域资源,导致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综合治理方案1.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配额制度,限制和引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加大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力度,保护山地、湿地和河岸带等水源涵养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鼓励农田、工业和居民等各个领域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2. 强化水环境治理(1)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水污染排放标准。

(2)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

(3)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4)加强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治理,推动工业污染源减量和治理工艺的改进。

3. 促进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1)建设生态保护用地,划定流域内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保护涉水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

(2)改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通过湿地恢复和植树造林等措施,提高流域湿地面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及时掌握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小流域是指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的流域,一般面积在1000~5000平方公里之间。

小流域在中国面积广阔,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地区。

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小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

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土壤侵蚀、坡耕地水土流失等。

农业面源污染是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影响水质。

工业废水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则会直接排放到小流域水体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土壤侵蚀和坡耕地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流失到水体中,加剧水体污染。

小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小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强对小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立法,建立健全小流域水污染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管理责任和义务。

加大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全社会的环保责任感。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建立小流域人工湿地,用于农田的农业废水处理和污染物的吸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对小流域内的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小流域水质的影响。

大力推广城市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的建设,利用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二次净化,降低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小流域内工业企业的排污管控,促进工业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减少工业废水对小流域水体的污染。

建立小流域内工业企业联合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机制,形成工业企业共治共建的新格局。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流作为人类重要的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污染排放,许多河流水环境状况严重恶化,亟需进行综合治理。

本报告旨在研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

二、问题分析1.水污染问题河流污染是目前河流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对于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带来极大的威胁。

2.生态环境问题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多样性的减少等方面。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河流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通过制定合理的方案,改善河流水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环境。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通过分析相关技术方案,如废水处理技术、河流修复技术等,确定可行的技术策略,保证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评估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成本、维护费用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考虑,确保工程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考虑工程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如建设过程中的就业机会提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确保工程在社会方面的可行性。

五、建议方案1.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制定严格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推动各类排污企业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对于排污源的监管。

2.建设废水处理厂在河流上游建设废水处理厂,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对下游水环境的污染。

3.推行循环农业生产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田水环境。

4.实施河流生态修复通过河床疏浚、水生植物种植和湿地建设等手段,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六、实施计划1.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确保工程按照计划进行。

3.加强监控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河流水环境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生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

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摘要: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中,应明确整体治理思路,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由此提升城市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力度。

本文介绍了城市流域水环境的主要功能,探索了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策略,以期提升区域水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强化治理水平。

关键词:城市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前言:我国城市流域水环境的有机污染比较普遍,湖泊与部分河道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影响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切实解决目前遇到的水环境治理问题,相关人员应明确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思路,对目前城市流域水源治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完善的解决措施,提升城市水污染的实际治理效果。

1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1.1管网工程不完善,未建立有效雨污分流机制大部分建成区未建立有效的雨污分流机制,管网覆盖率低,己建管网存在错接、漏接、淤积、破损、污水满管等问题,工业企业偷排,致使大量的污水直排入河。

由于管网未完善,管网缺陷,雨污分流未完善导致雨水、地下水、河水混入污水管网。

致使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BOD浓度长期偏低,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减排效能。

1.2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未得到全面治理目前,流域内周边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综合治理,但综合治理措施主要为原位治理,主要包括覆土覆膜、沼气导排、雨污分流、渗滤液导排收集等,由于大部分存量填埋场底部未采取防渗措施,渗滤液仍然能够通过地下渗透或地表溢流,污染周边水体。

1.3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管理计划不清晰、规划性不强城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需要清晰的管理计划目标。

但在实际的综合治理工作中,相关水环境治理部门对城市流域水环境的特点分析不到位,在制定治理计划时未从城市流域水环境的特点出发,导致实际的综合治理方案环境适应性不强。

在这种治理方案的影响下,城市流域水治理工作未能挣脱传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的桎梏,存在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城市河道排水能力及抗洪抗险能力不能符合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作者:司桂芹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3期
[摘要]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已成为今后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落实节水措施、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稳定运营、强化流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等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3-79-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目前,水环境管理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综合防治,我国流域治理工作现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是加强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落实水环境治理措施,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合理配置水土资源,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水源地保护
1.1 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水资源保护区进行科学的划定,对划定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按保护区级别设置界限标志,并大力开展受水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调查,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

1.2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和监管
成立水源地管理办公室,负责水源保护措施的制订。

例如,采取隔离防护措施,设立防护栏,竖立保护区界标,水源地宣传牌等。

对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经建设完成的与供水设施无关且不是水源保护设施,应立即拆除;对于饮用水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的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应进行拆除或关闭。

1.3 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
水源保护区要启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和水库型水源藻毒素监测。

加强水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监测和管理水平,启动水源毒性预警监测[1]。

2 落实节水措施
2.1 农业节水措施
2.1.1 工程措施。

灌区节水改造宜采取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措施,以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在大中型灌区积极推广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2.1.2 非工程措施。

以农业产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为主导,结合受水区自身环境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种植结构。

2.2 工业节水措施
工业节水应首先将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控制水资源消耗量过大的企业;对于节水设备、技术和污水处理设备,应加大研发力度;强化节水技术的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工业企业节水工作应做到奖惩分明;加强对现有煤化工、农蓄产品加工等重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大力挖掘节水措施,并做好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要求工业企业尽可能进行水资源回收利用,由环保部门与水利部门联合监管执行[2]。

2.3 城镇生活节水措施
2.3.1 技术措施。

①节水器具的普及推广;②再生水利用;③雨水利用;④供水管网的改造、防渗和监测,降低输配水管网漏失率。

2.3.2 经济措施。

城镇供水节水管理部门根据城市供水总量和强化节水方案,制订城市各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实行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政策。

对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收费政策。

3 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稳定运营
3.1 城镇水环境污染整治目标
以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城镇生活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加大投入,新建或改造城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实现城镇污水达标排放。

完善并落实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加快受水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工程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规划目标的阶段任务。

3.2 城镇水污染整治措施
城镇生活污染源的削减主要依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受水区城镇生活污染源的削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时,科学确定处理工艺、处理规范和排放目标,并符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②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的建
设,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管网建设应优先考虑,加强配套管网的完善,并尽可能采用雨污分流的管网系统,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改善流域环境质量;③对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泥要进行合理处置,遵循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土地利用、污泥还田、填埋、焚烧及综合利用等方式;④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充分引入市场运作模式,推动污水处理产业的更快发展[3]。

4 强化流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搞好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调控水库,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强化河流、湖库生态建设和保护;保护或新建湿地系统,加强流域的水体自净能力;抓紧实施中小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对于水体流失较重的地区,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矿山和尾矿库区域,应加快生态恢复;受水区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的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逐步修复河流、湖库及湿地的生态环境。

5 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措施
5.1 整治规划目标
以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规模化养殖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为手段,采用堆肥、沼气池发酵和粪尿浓缩干粒法等措施,治理畜禽养殖废物污染,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5.2 集约化养殖污染整治措施
①统筹规划,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合理确定养殖规模。

运用政策、法规、金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使规模化养殖布局、资源利用、生态保护趋于合理。

②加强新建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加快养殖企业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实现达标排放[4]。

③加大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

加强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完善雨污分离收集系统;落实配套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和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

大力推进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等,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

6 结语
目前,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发展方向是综合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流域的整体治理效果,达到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污染得以控制,水资源得以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高炎,雷颖.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124.
[2]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Z1):19-24,30.
[3]郑强.浅析水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方法[J].科技信息,2009(31):717,731.
[4]孟涛.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电力学报,2007(2):17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