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1.公司介绍

1.1.背景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

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1.2.公司历史

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

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零零二年同仁堂集团启动“1032”工程。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试营业。

1.3.公司愿景

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丰富的文化内涵悠远凝重。儒家文化“以义为上”的深刻内涵早已融入到同仁堂三百多年的行医制药之中。背负着“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使命,同仁堂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同仁堂文化”。

同仁堂三百余年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由“信义”二字凝结。以“德、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古训堂训为基本内涵的经营理念;以创新发展为基础的时代精神;“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经营哲学;“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管理信念;“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以及“四个善待”、“四条标准”等构成了同仁堂传统而现代的企业文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今后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将继续以弘扬同仁堂的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同仁堂文化为魂,向着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北京同仁

堂”愿景迈进。

1.4.战略使命

完成公司自定的“1032”工程即配套形成十大公司,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建设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使同仁堂完全实现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管理企业到经营资产的转变,成为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开放经营、自主创新的现代中医药集团。

1.5.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成为国内中成药行业龙头老大,300多种成药在国内非同仁堂药店店面内普及,市场产品占有率最高。在海外市场,同仁堂开门店遍布全球。销售增长率:以每以年10%--15%递增

利润目标:每年销售利润达13个亿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为行业内全国第一。企业目标:

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强"。

企业使命:

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2.宏观环境分析

2.1.政治法律环境

2008 年,我国医药管理相关部门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改革原则,落实国务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医药管理部门职责的调整标志着我国卫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新设立的“医疗服务监管司”主要是为了在新医改方案制定过程中,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更有效的探讨,除此之外,还体现了卫生部在医院管理方面决策和监督权分立的理念。

另外,卫生部还就药监局划转过来的基本药物制定工作新设立了“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司”(下称“基本药物司”),其目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来说,组建“基本药物司”有利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地,对推动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基本药物司”的管理内容涉及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配送和使用的全方位流程,将基本药物的管理上升到制度化水平,这对于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构建合理有序的医药市场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由于基本药物要满足临床80%以上的药品需求,市场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制度性的安排,要通过招标定点生产。对于绝大多数医药企业而言,自己的产品能否进入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定点生产企业事关其生存空间。

另外,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虽然较低,但由于销量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2.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活动的各种经济因素,包括国民收入、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及支出情况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以较高的幅度持续增长,GDP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近

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恩格尔系数也是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医药消费支出所占比例相应增加。据测算,人均生活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药品消费水平将增加1.37个百分点。中国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由1993年约50元增长到2010年近300元,每年以16%的幅度加速增长。另外,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药品消费仅为13本的1.6%,为美国的2.3%。国外最新研究分析报告认为:未来2—3年内,中国的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20%,也就是说中国医药商品净销售额将达到35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和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以及风俗习惯、审美观点和价值观念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当前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中国医药产业产生影响:人口数量。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近l0年中国人口持续增长。据预测,今后20年左右,全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考虑一些复杂多变因素,按总和生育率2.0计算,2l世纪中叶的2043年,人口将达到15.57亿。这就是说,全国总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在接近16亿之后方能实现零增长。

人口结构情况。当人口数量一定时,人口结构不同,用药水平也不同。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人口数量下,老年人占的比例愈高,医药市场容量一般愈大。中国已步人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据测算,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25年将增加到2.66亿,占总人口的16.44%;到2050年将超过5亿,占总人口的29%并达到顶峰。老年人比例的持续增长将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人口城乡结构。众所周知,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中国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与城市人口相比,保健意识不强,因而药品消费量较少。在全国总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城乡人口比例不同,医药市场容量会有很大的差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和小城镇的兴起,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医药市场容量还会进一步加大。

疾病结构变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城乡差异逐渐缩小,高脂肪、高蛋白食品摄入增加,加上吸烟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致使中国城乡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这种局势将会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2.4.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作为营销总体环境的一部分,不仅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而且与其它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直接影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高、投入高、风险大、收益高的产业。医药产业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新药、新剂型、新的给药方法的开发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综合利用各项科学和高新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病种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市场的作用力,使得新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升级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人类基因图谱的解密和克隆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为新药的快速研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不能否认,与国外大型制药公司相比,中国医药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新药开发能力弱,新药数量少,科技含量低。多年来,中国医药企业的新药创制能力一直比较薄弱:从西药来看,有97%是仿制国外品种;从中药来看,由于缺少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开发的中成药品,往往因质量标准不一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从医疗器械看,大多数产品仍处于中、低档水平,缺乏自行研制的高、精、尖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

在科技部的大力推动下,“九五”期间,国家“1035 工程”项目共投入1.8 亿元,带动地方、企业投入近6 亿元,获得1 个一类新药证书,建立了三类23 个单元技术平台。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新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共投入8.5 亿元,带动地方、企业投入26 亿元,获得15 个一类新药证书,建立了8 类61个单元技术平台。在“九五”、“十五”期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为进行医药体系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30 年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强、厚实的经济基础,为新药研发的经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我国还具备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条件开展这次重大专项。

2.5.科技进步与创新

目前,举全国之力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正在为国内新药创制产业提供新的机遇。“重大新药创制”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 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等11 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目前已安排经费53 亿元用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和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首批确定的121 项课题已启动实施,共安排经费10 亿元。而其最终目标是研制一批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药产品,为我国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3.产业环境分析

3.1 同仁堂隶属产业及特征

3.1.1 同仁堂隶属产业

北京同仁堂由以现代制药业为主、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为辅,隶属产业为医药制造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 754-2002 C类C27)。医药行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

3.1.2产业特征

?高科技

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医药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其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风险

医药行业是受政府规制最多、最严的行业之一,是受政策影响最深、最大的行业之一。影响医药行业的宏观政策因素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及报销制度、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以及药品的注册、生产和流通体制等等。

?高投入

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 年的时间,耗费8 亿~10 亿美元左右。以同仁堂为例的传统中药制造企业,R&D 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西药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高回报

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例如,2007年至2010年间,同仁堂的的营业利润率平均值达14%之多(一般行业的营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

?相对垄断

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全球药品市场依然主要集中在美欧日,但新兴市场日益受到关注。据普华永道发表的一篇报告认为,被称之为“E7 集团”的7 个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在2020 年的医药市场份额将占全球总额的1/5。

?行业周期性较弱

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很难说存在成熟期,是永远成长和发展的产业。由于药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医药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较小,在经济萧条时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业,具有较强的抗御风险能力。在过去几年中,医药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医药行业仍然保持较稳的增长态势。

3.2.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2.1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医药工业执行环境将趋于严峻。但与其他多数行业不同,医药行业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不明显。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升,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3.2.2 政策环境

3.2.2.1 行业规划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06~2010 年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加强中药资源普查、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设中药资源基地,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实施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重大科技专项。根据“十一五”期间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重点,北京重点发展中药与天然药,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加强化学药品的原创和研发,初步建立化学药、中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3.2.2.2 行业政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潜力,也是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2008年中央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新增投资中安排中医医院建设专项,安排专项资金7 亿元,全面推动重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上2008 年四季度中央财政紧急新增的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资金10 亿元,截至目前,国家已投入专项资金17 亿元,支持全国171 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新医改还特别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批社区农村用药基本目录和即将出台的国家

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品种都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表明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态度。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之下,中医药事业走上规范和创新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老字号传统中药企业以及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

3.3 医药市场供求情况

3.3.1规模情况

从1999~2008 年数据

看,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单

位数持续增长,但在工业行

业企业单位数的占比呈下

降趋势。到2008 年11 月,

医药企业单位数达到5949

个,同比增长5.57%,比上

年同期水平下降了 1.11 个百分点,在工业行业企业单位数

的占比为1.65%。在子行业中,

中成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占比

最大,达到23.67%;而生物、生

化制品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增长

最快,较2007 年11 月底增长

了13.97%,其次是中药饮片加工

业,同比增长13.36%。

从1999~2008 年数据看,我国医药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逐步增

长,年增长速度在06、07

年间放缓,但08 年增速有

较快回升,在工业行业中的

占比也有所提高。截至2008 年11 月,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40.40 万人,占工业行业比重达到1.73%,较上年同期水平上升了0.04 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同比增长率为3.88%,高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1.03 个百分点,较2007 年同期上升了

0.55 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

药品制剂制造业占比最大,达到

27.73%;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增长较

快,同比增长率达到20.02%,较

去年同期上升了11.22 个百分点。

从1999~2008 年数据

看,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速自

2006年以来持续上升,2008

年是7 年来首次高于工业行

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截止到

2008年11 月,医药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6561.30 亿元,占工业行业销售收入比重为1.49%,高于上年同期0.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为25.84%,高于工业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1.70 个百分点,较2007 年提

高了1.28 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产品销售收

入占比最大,达到29.68%;兽用

药品制造业占比最小,为4.40%。

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

收入增长最快,同比增长率达到

44.09%;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增长最慢,同比增长19.36%。

3.3.2生产情况

2008 年1~11 月,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继续稳步扩大,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速自8 月份以来有所减缓,这种趋势仍在延续。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36.58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5.94%,较工业行业平均水平高出0.94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占比最大,达到29.52%。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较快,达到40.83%。

3.3.3销售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及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需求持续被提高。2008 年,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继续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2008 年1~11 月,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781.27 亿元,同比增长26.85%。与此同时,在经过国际和国内需求端冲击之后,需求进一步下滑已经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占比最大,为29.5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速较快,达到40.04%。

3.3.4中成药情况分析

?产量情况

2008 年,我国中成药产量127.26

万吨,增长率为18.72%,较上年同期

升了4.26 %。2000~2008 年间,中成

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6.02%。

?区域结构

2008 年,我国中成药生

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中和西

南地区,两地区的产量分别

为39.62 和26.2 万吨,分别

占全国产量的31.13%和20.59%。1999~2008 年期间产量占比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华中地区,2008 年较1999 年提高了8.71 个百分点,下降最快的是华南地区,2008 年较1999 年降

低了13.88 个百分点。

?省市集中度

2008 年,我国中成药产量省市集中度CR41和CR8 分别达到45.25%和70.82%,分别较上年提高了

0.51%、3.36%。我国中成药主

要生产地集中在四川省、河南

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和湖北省等地,2008 年占全

国产量比重分别达到

15.34%、13.24%、9.63%、

7.04%和6.93%。2000~2008

年产量增长最快的前五个省

市为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

四川省和湖南省,年均增长率

分别达到28.34%、28.09%、

26.71%、24.42%和21.29%,

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2%、12.08%、10.69%、8.40% 和5.27% 。

3.4.五力分析

3.4.1新进入者的威胁

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在资本、技术、和品牌推广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且还有政府相关条文的限制。虽然有较高的进入障碍,但由于产业市场巨大,回报很高,所以挡不住别的产业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药企进入,同时国际市场大的药企也在意图以各种方式进入金砖四国丰厚的市场中来分一杯羹。

1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CR4是指四个最大的企业占有该相关市场份额。

3.4.2同行业间的竞争

由于巨大规模市场持续丰厚的利润,在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医药产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整体竞争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近些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化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国内医药企业间竞争的程度已愈发激烈。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逐年发生变化,已经经历了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从价格竞争到促销组合竞争、从品牌形象竞争到企业形象竞争、从营销实力竞争到综合实力竞争等各种变化。

3.4.3替代品威胁

如单从医药制造业来说,从当前世界的科学技术来说,几乎不存在有替代品威胁的情况。

同仁堂这家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业的子行业中成药制造业,从子行业来说,该行业有个极大的替代品威胁就是化学药品制造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药替代中药。

3.4.4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议价能力总体上来讲,较低,由于制药是高技术行业,所以其后向整合的能力也低。

医药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植物药材、药用动物、化学用品及器材等。其供应商相对规模不很巨大、没有形成垄断、制造企业选择范围大,所以起议价能力也不高。

3.4.5买方议价能力

买方议价能力总体上来讲,非常低,其几乎不可能具有前向整合的能力。

医药产品的买方主要分三类:普通消费者、零售企业、医院。由于医药是关乎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对普通消费者或患者来说,几乎没有什么议价能力。零售企业,在国内来将主要是药店或医药公司,相对规模都不大,连锁程度不高,所以也没有象国美大中家电行业的议价能力。医院,大多都是各自分布在城市内单个企业实体,规模程度不高,并且由于能将医药产品成本直接转给普通消费者,更没有考虑其议价能力的必要。

3.5.产业前景

?永远的朝阳产业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结合。医药行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

康息息相关,而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

阳产业”。

?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

–由于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其行业周期性弱,与大多传统行业相比很难说存在成熟期,是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

?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的行业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10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增长到6800 亿~7200 亿美元,医药产业不仅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利润丰

厚,一些世界级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高达22%

左右,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

4.竞争对手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整个医药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众多新型制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借助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和高效的市场营销模式,很快就在中国的制药行业取得一席之地;在面对大批新型制药企业异军突起的时候,众多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制药企业深刻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都积极的寻求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制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医药零售企业的发展。整个医药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

到底有哪些企业给同仁堂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竞争压力,下面将对这些企业进行详细的企业竞争分析。

4.1竞争市场分析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生产能力分布较为分散。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医药制造业的集中度水平一直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徘徊。经过几年的兼并重组,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强制推行GMP、GSP等认证活动之后,我国的医药制造企业已从原先的6700 余家,大幅减少到目前的近五千多家。为数众多的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造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大企业不强、资源分散、竞争过度、行业利润水平偏低,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2002~2004 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排名前 4 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CR4)处于9%~10%的水平;2005 年之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集中度进一步下降,目前为不到9%的水平。从这一指标值的水平看,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还属低集中度产业,产业集中度与世界医药强国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

从2006 年开始,我国医药行业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了一段较长的调整期,整个医药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不过借此次调整,医药行业完成了一次螺旋式的提升:一方面,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无论是生产企业还

是流通企业,集中度都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近几年的市场变革已淘汰了一大批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整个医药产业的源头--药品研发领域也经历了一次疾风骤雨般的“洗礼”,产品申报低水平重复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主流企业纷纷加快创新药物研究的步伐,这将有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2008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略有上升。医药制造业前4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407.12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为 6.20%,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前 4 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合计为39.27 亿元,利润总额集中度为6.09%,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7 个百分点。我国医药制造业前8 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628.46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为9.5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前8 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合计为57.21 亿元,利润总额集中度为8.8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8 个百分点。

4.2竞争形势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10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增长到6800 亿~7200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将增长到55 亿~85 亿美元。医药产业不仅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利润丰厚,一些世界级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高达22%左右,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在如此诱人的市场规模和高利润率的双重刺激之下,全球医药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药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我国医药产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正在随着竞争加剧、行业的震荡发生着变化。我国已经成为WTO 成员国,贸易保护的壁垒已然降低,留给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准备、自我完善的时间越来越少。

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化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国内医药企业间竞争的程度已愈发激烈,甚至到了白热化程度,单体医药企业难以独立应对多元化、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逐年发生变化,已经经历了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从价格竞争到促销组合竞争、从品牌形象竞争到企业形象竞争、从营销实力竞争到综合实力竞争、从城镇市场的竞争到乡村市场的竞争、从产业局部企业的竞争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竞争等各种变化。

4.1.1中西医药之间的对抗

虽然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靠着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传承至今,然而几千年来却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中医体系,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发展历史只有短短几个世纪的西医在整个医疗体系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西医更是自鸦片战争以后近百年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奠定了中医几千年来都没能奠定的基础。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推动,加之中医体系的完善和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中药制药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国内已经具备规模的中药制药企业已将眼光瞄准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药制药企业与西药制药企业之间的平静将被打破,之间潜在竞争态势已经形成,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逐步实施,中药制药企业对西药制药企业的挤压作用将更加明显,这种竞争态势将会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

俗话说医药不分家,在当今西医占据医疗体系主导地位,势必会出现西药需求大于中药需求的情况,据统计2009年1-7月份医药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见下表。

表1 2009年1-7月份医药各子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由表1可知,2009年1-7月份中药(含饮片和中成药)子行业工业产值约占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87%,西药(含原药和制剂)子行业工业产值约占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16,中药子行业工业产值增长率约为20.06%,而西药子行业工业产值增长率约为14.15%。数据充分说明在医药行业中药子行业的总体规模依然落后西药子行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高于西药子行业接近6个百分点。

4.1.2中成药企业间的竞争

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布局和实施,国内中药制药企业在共同蚕食西药制药企业利益的同时,在中药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在经历了恶性竞争、医疗改革和资产重组等一系列调整后,涉足中成药制药行业的企业经过重洗牌后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次大洗牌后,国内出现了几家超大型医药企业,其产品涉及面更广,其中也不乏一些百年老字号的加入。

4.3竞争对手分析

在同仁堂所处的医药行业中成药细分市场中,尚未有与其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其竞争对手大多在自己某项拳头产品上,能与同仁堂竞争,如九芝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的藿香气水等产品。

4.3.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财务报表分析3同仁堂获利能力分析★

同仁堂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获利能力对企业的所有利益关系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企业获利能力强,能够赚取丰厚的利润,则债权人的利息和本金都有了偿还的保障,经营管理者获得了良好的业绩以及根据业绩支付的奖励,投资人有了分配股利的基础,国家有了收取所得税的依据,企业职工有望增加劳动收入和改善福利待遇。因此,获利能力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利益关系人都非常关心的。 一、财务指标分析 同仁堂获利能力主要财务指标 表1-1

图1-1 二、同业竞争对手资料 九芝堂获利能力主要财务指标 表1-2

图1-2 三、同业行业资料 同仁堂2004年度财务指标综合得分 表1-3

同仁堂2005年度财务指标综合得分 表1-4 同仁堂2006年度财务指标综合得分 表1-5 同仁堂2007年度财务指标综合得分 表1-6

同仁堂2008年度财务指标综合得分 表1-7 四、同仁堂盈利能力分析 (一)销售毛利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差)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它表示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毛利额。销售毛利率是企业获利的基础,单位收入的毛利越高,抵补各项期间费用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高。管理者除了可根据毛利率水平在预测获利能力外,还可利用毛利率进行成本水平的判断和控制。 主营业务毛利率 表2-1 图2-1

通过对同仁堂业务毛利率指标(表2-1)与业务毛利率分析(图2-1)可以看出,同仁堂的销售毛利率高于九芝堂和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6.730下降到2008年的40.253,但还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表明在全国医药商业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医药企业动荡分化、强者恒强的情况下,同仁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传统品种剂型、规格多样化,不断进行品种技术升级和改造,补充和完善品种结构。在销售过程中注意开发潜力品种,提升小品种的市场份额,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在确保资产质量和经营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将成本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和九芝堂的对比中,明显占有优势,毛利率高于对方5倍左右。根据同行业资料(表1-3表1-4表1-5表1-6表1-7)利率的排名靠前,说明同仁堂的主营产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利能力较强。 (二)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它是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方面对资本金收益率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 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经查阅相关资料,对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详细分析写了本次报告,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部分展开: 1、同仁堂简介 2、发行公司所处行业分析 3、选择该股票原因及发行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4、对该股票今后预测及结论 一、同仁堂简介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20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公司年产中成药约26个剂型、1000余种,其中独家品种40多种,销售额过亿的产品有7种,其中六味地黄丸销售额3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15%;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颗粒、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销售额都在1亿元以上,二线产品200多种,有人参归脾丸、安神健脑液等。如今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行业分析 1.行业简介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

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行业所处发展周期 30年来,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医药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从股票发展走势来看,中国医药行业总体股价水平上升,个股股价波动幅度较大,这说明医药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就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医药推向国际市场,它将一直并长期成为众人看好的行业之一。 3、行业目前状况 受西南大旱、药材减产、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我国中药材价格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部分药材价格连翻数倍。目前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我国中药材种植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这几年因药材价格偏低而导致了“药贱伤农”,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波动,市场供给不足,这也导致了中药材供求难以平衡、价格难以保持稳定的总体态势。这会影响到医药行业股票价格的相应波动。 4、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物药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也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内在驱动力,国内需求在医保推动下仍加速释放。同时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优胜劣汰规模化变革,一部分规模小、经营能力低下的企业正逐渐减少,生物制药行业巨头将凸现出来。今年以来,在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医药板块表现突出,医药板块也因此逐步进入大市值时代。随着中国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小市值医药股正在长大。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才刚刚开始,未来提升空间巨大。生物制药产业目前进入新医改牵引下的新一轮有序发展期。未来新医改方案将对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21世纪医药行业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是各国扶持发展的热门产业。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未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的亮点。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医药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

同仁堂综合能力分析报告

堂综合分析 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历史比较分析 1、堂股份2006年、2007年、2008年财务指标: 2、债务状况:

3、获利能力: 4、运营能力:

6、成长能力: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堂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9%,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78%,净利润同比增长10.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0.48%,主要是本期销售回款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主要是上年度本公司之子公司堂科技合并围发生变化,减少合营公司的货币资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去年同期下降,主要是上年度本公司之子公司堂科技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增250.61%,主要是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增加所致。近三年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稳步增长,说明公司运营良好。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也逐年增减,偿债更有保障,不能偿债的风险更小。2008年流动比率比上两个年度高,说明短期偿债能力提高了,债权人利益的安全程度也更高了;2008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2007年降低,说明收账迅速有所下降,账龄要进行控制;2008我年的存货周转率比2007年的低,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提高,流动性减弱,存货转换成现金的速度比2007年慢,短期偿债能力进一步加强;2008年的速度比率比上两个年度也高,说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更强了;2008年的现金比率也比上两个年度高,说明支付能力更强了。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堂公司2008年度的短期偿债能力比以往年度有较大增强。通过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堂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比2006年低,与2007年持平,远远低于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40%—60%,说明借债少,风险小,不能偿债的可能性小;2008年的产权比率比2006年低,与2007年持平,,说明财务结构风险性小,所有

{推荐}同仁堂财务分析报告

同仁堂财务分析报告

同仁堂财务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10年06月 同仁堂财务分析报告 第1章公司简介 (1) 第2章资产负债表分析 (3) 第3章利润表分析 (11) 第4章现金流量表分析 (16) 第5章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0) 第6章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2) 第7章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3) 第8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27) 第9章综合分析 (28)

第一章公司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8年同仁堂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八。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1)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经查阅相关资料,对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详细分析写了本次报告,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部分展开: 1、同仁堂简介 2、发行公司所处行业分析 3、选择该股票原因及发行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4、对该股票今后预测及结论 一、同仁堂简介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20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公司年产中成药约26个剂型、1000余种,其中独家品种40多种,销售额过亿的产品有7种,其中六味地黄丸销售额3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15%;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颗粒、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销售额都在1亿元以上,二线产品200多种,有人参归脾丸、安神健脑液等。如今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行业分析 1.行业简介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

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行业所处发展周期 30年来,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医药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从股票发展走势来看,中国医药行业总体股价水平上升,个股股价波动幅度较大,这说明医药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就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医药推向国际市场,它将一直并长期成为众人看好的行业之一。 3、行业目前状况 受西南大旱、药材减产、游资炒作等因素影响,我国中药材价格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部分药材价格连翻数倍。目前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我国中药材种植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这几年因药材价格偏低而导致了“药贱伤农”,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波动,市场供给不足,这也导致了中药材供求难以平衡、价格难以保持稳定的总体态势。这会影响到医药行业股票价格的相应波动。 4、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物药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也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内在驱动力,国内需求在医保推动下仍加速释放。同时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优胜劣汰规模化变革,一部分规模小、经营能力低下的企业正逐渐减少,生物制药行业巨头将凸现出来。今年以来,在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医药板块表现突出,医药板块也因此逐步进入大市值时代。随着中国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小市值医药股正在长大。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才刚刚开始,未来提升空间巨大。生物制药产业目前进入新医改牵引下的新一轮有序发展期。未来新医改方案将对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21世纪医药行业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是各国扶持发展的热门产业。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未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的亮点。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医药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 三、对同仁堂公司的分析 (一)经营分析 1、公司主营业务

同仁堂财务综合分析报告

堂——综合分析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将各项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从而说明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好坏,这是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 综合分析,需要将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方位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对企业的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本次综合分析采用杜邦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一、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 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通过揭示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直观、明了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 运用杜邦分析法对各相关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就是按照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 二、杜邦体系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又: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故: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三、决定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有三个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通过这样分解以后,就可以把净产收益率这一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变化的原因具体化。对此指

标关系进一步分解就可以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100%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 100%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 / 总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 / 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 /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 / 存货平均净额 通过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自上而下地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以及各项财务指标间的结构关系,查明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提供的上述财务信息,较好地解释了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这为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指明了方向,而且还为决策者优化经营结构和理财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提供了基本思路,即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根本途径在于扩大销售、改善经营结构、节约成本费用开支、合理资源配置、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资本结构等。 在具体应用杜邦分析体系时,应注意这一方法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而是一种对财务比率进行分解的方法。它既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的分解来说明问题,也可通过分解其他财务指标(如总资产报酬率)来说明问题。 四、杜邦分析法和其他财务分析方法一样,关键不在于指标的计算而在于对指标的理解和运用。 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投资报酬指标,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 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投人资本的获利能力,说明了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等各项财务及其管理活动的效率,而不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使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基本保证。所以,这一财务分析指标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而决定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这样,在进行分解之后,就可以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变化的原因具体化,从而它比只用一项综合性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2、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成本总额。 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扩大销售收入既有利于提高销售净利率,又可提高总资产周转率。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销售净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杜邦分析结构图可以看出成本费用的基本结构是否合理,从而找出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办法。如果企业财务费用支出过高,就要进一步分析其负债比率是否过高;如果管理费用过高,就要进一步分析其资产周转情况等等。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提高销售净利率的另一途径是提高其他利润。为了详细地了解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在具体列示成本总额时,还可根据重要性原则,将那些影响较大的费用单独列示,以便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依据。 3、影响资产周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产总额。 企业资产由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组成,它们的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直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而长期资产则体现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潜力,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如果发现某项资产比重过大,影响资金周转,就应深入分析其原因。因此,还应进一步分析各项资产的占用数额和周转速度。

同仁堂SWOT分析

同仁堂公司SWOT分析 (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 优势一:人力资源管理 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 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企业文化 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归根结底,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为顾客提出“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的服务承诺,“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等等都以民族气节为己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使得顾客产生了对北京同仁堂的民族气节的敬意。 (二)同仁堂的劣势分析 1、单一品牌后继乏力 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2、终端掌控松散不力

同仁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公司简称(600085)财务报表分析 —— 班级:北京电大2011春会计东培中心 学号:0014 姓名:XXX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同仁堂(股票代码:600085)的财务报表及引申出来的财务比率,共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及供参考的问题和建议四个部分。 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 同仁堂财务报表偿债能力产权结构 目录 摘要 (1) 目录 (1) 一、偿债能力分析 (4)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 二、营运能力分析 (5) 三、获利能力分析 (7) 四、问题及建议 (8) (一)问题 (8) (二)建议 (9) 五、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9) 参考文献 (9) 同仁堂(600085)财务报表分析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股票代码:600085)。 公司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

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主要从事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科学研究、开发与生产。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在三百多年老字号的基础上,经过上市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产品、渠道、研发和品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树立了在中药行业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开拓市场,丰富自身产品结构,使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8日,公司前身系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7年始以其生产经营性净资产折为国有法人股15000万股,经1997年5月29日发行,总股本达20000万股,其内部职工股500万股将于公众股4500万股1997年6月25日上市。以下是同仁堂2009年-2011年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现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三个方面来分析同仁堂的企业状况。

同仁堂调研报告

4.1品牌调研 科学的品牌调研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它是由调研人员收集目标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加以整理统计,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企业的品牌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根据品牌调研程序具体说来,它包括确定目标、设计方案、采集资料、分析研究和撰写报告等五大步骤。 4.1.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品牌调研的第一步,因为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够有的放矢。此次调研我们在深刻认知品牌的背景情况下,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从同仁堂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同仁堂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调研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将目标确定为同仁堂品牌检视。 4.1.2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作为此次调研的重头戏,首先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估计调研信息的价值,确定提供什么精度的信息,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测量技术,根据调研方法确定地点、对象、抽样规则等,还要确定数据分析方法和报告提交方法。最后,还把所有这些内容写入调研方案里以便下一步有计划地实施。此次调查方案中规划以下内容: 4.1.3采集资料 此次调查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于同仁堂产品的消费者或购买者。消费者是市场调查营销活动的中心。在调查中,收集的信息和数据都是根据此次特定的目的进行收集的直接信息,其针对性和适应性比较强,科学性也比较符合此次调查的需要。 ⑴调研项目 这是品牌调研方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对同仁堂检视的调研目标制定调研项目。调研项目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此次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同仁堂的品牌背景、荣誉、同仁堂的历史、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科技创新、质量、产品分类、企业动态,收集的数据包括企业07年至今的年报、季报等,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见附录2)。 ②数据收集的范围包括相关报纸、电视媒体报道,以及同仁堂内部刊物和同仁堂各种数据报道。 ③此次调研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一线调查数据和二手资料的搜集的结合。第一手资料是通过调查直接从消费者和同仁堂内部收集到的资料,包括面谈访问法和观察法;二手资料包括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其中,内部来源主要包括企业档案、本人资料库;外部来源主要文献资料,电脑数据库和互联网,组织机构等。 ④对于一手资料的获得,访问的地点确定在前门大栅栏北京同仁堂药店,针对光顾同仁堂的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二手资料的获得收集方法包括查询、索取和交换。同时还要确定如何判断这些资料的准确性。 ⑵调研方法 这是实现品牌调查目的的基本手段。为了达到最佳的调研效果,此次调查由于资料的来源方式很多,因此必须从优选择调查方法,包括直接询问法、深度访谈法,此外还有市场观察法等。问卷调查,除获知途径外,对品牌的联想均为自由的开放式,被者独立完成问题,无任何提示。 ⑶调查样本 此次调查是对同仁堂的顾客对同仁堂品牌满意度进行研究,其目标调查对象总体为:要素:到同仁堂北京总店购买产品的顾客; 抽样单位:个人; 范围:北京市; 时间:2009年4月;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方案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机械系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同仁堂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一、同仁堂简介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20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公司年产中成药约26个剂型、1000余种,其中独家品种40多种,销售额过亿的产品有7种,其中六味地黄丸销售额3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15%;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颗粒、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销售额都在1亿元以上,二线产品200多种,有人参归脾丸、安神健脑液等。如今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同仁堂股票基本全面分析 我国近期城镇化人口大增,老龄人口大增,决定了医药刚性需求增长强劲,此外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将维持医药产业的市场增量。未来十年是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但同时也将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 (一)广阔的市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分开、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未来政策上的变化可能会使竞争更加市场化、更加充分。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变化会使高端市场(指药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层次高)的需求在未来十年快速增长。如果国内企业不提高研发创

同仁堂会计报表分析(营运能力)

一、公司简介(略) 二、会计报表分析 我们就同仁堂07年年度报告对其进行横向(同行业)、纵向(前三年度)比较。 三、公司年度审计报告类型 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03月21日对该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四、营运能力分析 (一)、营运能力纵向分析 我们选取了同仁堂近三年的年度报告,与其2007年年度报告进行纵向比较。 1、存货周转天数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年初余额+年末余额)÷2 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占用时间),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存货周转次数表示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平均周转多少次。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越好。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还可用来衡量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如果存货适销对路,变现能力强,则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反之,如果存货积压,变现能力差,则周转次数少,周转天数长。 从上面的图和表我们可见,同仁堂的2003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13.34天,2006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51.43天,2007年的存货周转天数321.57天。变化趋势从2003年到2006年是逐年上升的,2007年有所下降,降到321.57天。反映同仁堂存货管理水平,和存货的变现能力从2003年到2006年是逐年下降的,有存货积压,变现能力差的势头。但2007年有所好转。 2、存货周转率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公司介绍 .背景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 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公司历史 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仁堂财务报表分析

证券投资学论文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分析报告

目录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 2.宏观经济分析 (4) 2.1国际环境 2.2国内宏观经济状况 3.公司所处行业分析 (5) 4.公司基本分析 (6) 4.1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分析 4.2公司管理能力分析 4.3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4.4公司财务分析 (7) 4.4.1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4.4.2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4.4.3盈利能力分析 4.4.4成长能力分析 4.4.5投资收益分析 4.4.6总结 5.同仁堂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10) 6.战略建议 (12) 7.投资建议 (12)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法定中文名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60085 法定代表人:顾海鸥 公司历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同仁堂于1997年5月29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1997年6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00,000.00元,股本200,000,000股,并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根据同仁堂1998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同仁堂以1998年末总股本200,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送红股2股,共送红股40,000,000股。送股后股本总额为240,000,000股。根据同仁堂1999 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同仁堂以1999年末总股本240,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配股3股,实际配股19,800,000股,其中: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配股1,800,000股,社会公众股实际配股18,000,000股,配股后股本总额为259,800,000股。根据同仁堂2000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同仁堂以2000年末总股本240,000,00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3股,即以配股后总股本259,8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实际转增2.77136股,共转增71,999,933股。转增后股本总额为331,799,933股。根据同仁堂2002年度、2003年度股东大会决议,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4]141文核准,同仁堂以2002年末总股本331,799,933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配股3股。同仁堂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放弃本次配股认购权,实际配股29,884,982股,配股后股本总额361,684,915股。根据同仁堂2004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同仁堂以2004年末总股本361,684,91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2股,共转增72,336,983股。转增后股本总额为434,021,898股。注册资本变更为434,021,898.00元。根据2005年11月22日同仁堂相关股东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京国资产权字(2005)118号《关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复,同仁堂全体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2.5股股票,流通股股东共获得非流通股股东38,850,477股股票。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同仁堂集团销售和利润连续12年保持2位数增长,在国内外拥有915家零售终端,销售自有产品已达到40%左右;拥有销售额超亿元大型零售旗舰药店8至10家;拥有和创新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种达到2000种;拥有和开发中医医院、中医医馆、中医诊所达到300家。 上市时间: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经营范围:公司主要经营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营养液制造;经营中成药、中药材、西药制剂、生化药品、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酒、医疗器械、医疗保健

同仁堂案例分析

指出同仁堂选择分拆上市战略的动因: 分拆上市对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以及其子公司都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从同仁堂母公司的角度看,通过分拆出让股权可以以获得大量的IPO(equity carve-out)现金,改善母公司的资产流动性、提高公司资产的增值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有效经营激励机制和资本优势,分散经营风险。将子公司分拆上市还会显著地提升母公司短期业绩,使母公司更容易获得潜在的配股和增发机会。 另一方面,从分拆后的子公司角度看,同仁堂分拆上市为子公司打开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项目投资需求。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资本来源将不再仅仅限于母公司一条渠道,即不再完全依赖母公司其他业务的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唯一支持。 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会因为同仁堂科技的成功上市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同仁堂科技将成为同仁堂股份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同仁堂科技公司有三大块业务: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改造、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开发、中药电子商务。同仁堂二厂是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重点改造项目,分别投资2950万、2960万、2990万元对新剂型车间、提取生产线、颗粒车间进行改造,已在99年底完成,是股份公司里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剂型先进、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化企业,2000年将全面进入收获期。若以市场价格计算同仁堂股份公司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按照3.28港元的发行价格,同仁堂股份公司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能使同仁堂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持续大幅地加强和提升。在同仁堂科技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中,包括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共同建立中药生产基地及新药研发中心建立全球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进军生物制药等,每一个项目都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具有成长性。 第二,分拆上市也有助于原上市公司母体经营业绩的改善。由于股票在发行时通常是采用溢价发行的方式,上市公司作为发起人将享有这部分的溢价所得。同时,在经过一定期限之后,上市公司还可变现其分拆子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得资本增值收益。按照现行相关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所获得的股权投资差额的收益摊销期可超过10年。这样,母公司的业绩在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还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比如,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同仁堂就完全可以市场价格计算其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按照已确定的3.28港元的发行价,当同仁堂科技发行股票时,同仁堂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按同仁堂目前总股本2.4亿计算,其每股投资收益将近1元人民币。 第三,降低投资风险。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主板市场是以风险低、收益稳定为特征的。而同仁堂科技上市的创业板不同于主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市场,该市场上的投资者愿意投资于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的风险企业。同

2008-2010年同仁堂综合能力分析

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2008、09、10年度综合分析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仁堂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将各项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从而说明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好坏,这是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 综合分析,需要将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方位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对企业的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一、综合能力指标。 同仁堂综合能力历史指标表 表1 —1

、综合能力同业比较 1、2010年度综合能力比较 同仁堂2010年度综合能力指标表

3、2008年度综合能力比较 表2—3 同仁堂2008年度综合能力指标表

1、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净流量是指现金流入和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现金净流量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如果是正数,则为净流入;如果是负数,则为净流出。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同仁堂■行业均值■打业高值行业低值 6. 0823 现金净流量反映了企业各类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的最终结果,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还是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表要反映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2019年数据呈现波浪状态,2010年为最低点,2009 年比2008年提高了0.1371,2009年最高,2010年相比2009年又下降了0.2339。通过三年的数据分析,同仁堂这三年的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2009年比2008年上升是由于主营业务收入的上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变快了、成本有效控制等因素导致的,而2010 年的下降说明企业已经对应收账款放松了管理和控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比2009 年的慢,同时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效率比2009年的下降了,从而影响了2010年的现金净流量的下降。 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都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说明同

同仁堂集团投资价值初步分析报告

同仁堂(600085)投资价值初步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1997年6月25日 总股本:1,311,097,303股 限售股:0股 总资产:119.12亿,净资产:78.37亿(截至2013年12月31日) 每股收益:0.503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年同期为0.438元/股 前两位股东控股比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4.86%,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四组合1.8% 一年内股价与大盘对比走势: 二、公司业绩情况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中药行业老字号。目前,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仁堂集团”)业务涵盖了中药材种植和贸易,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医疗服务等五个方面,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拥有北京同仁堂(600085.CH)、同仁堂科技(1666.HK)和同仁堂国药(8138.HK)三家上市公司。在海外16 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 家药店和1 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公司主要产品均为治疗性中成药,历来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

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公司“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等因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而多次被评为国优、市优产品。 公司公布2013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5.08%,6.56亿元,每股收益为0.503元。营业收入为87.15亿元,同比增长15.94%。报告显示,同仁堂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收入增长。 主要财务指标: 北京同仁堂产品众多,拥有丸剂、片剂、酒剂、散剂等28 个剂型800 多个药品文号,常用的有400 多种,产品功能涉及祛风除湿、补益安神、儿科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感冒药、呼吸系统用药、妇科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公司产品丰富,但相比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天士力等企业,缺少拳头产品。一线产品单品销售最多的 3 个多亿。除北京社区医疗市场稳定增长外,全国范围内产品主要通过OTC 渠道出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