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装配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过程
1.零件的清理 1)装配前,清除零件上残余的型砂、铁锈、切屑、研磨剂、油 污等。 2)装配后,必须清理装配中因配做、钻孔、攻螺纹等补充加工 所产生的切屑。 3)试运行后,必须清理因摩擦而产生的金属微粒和污物。 2.零件的清洗 1)常用的清洗液有汽油、煤油、柴油和化学清洗液等:
第二节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研究、熟悉产品装配图及其他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了解产 品结构、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确定装配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铁锈、 切屑、油污。 4)对有些零件还需要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有些特殊要求的零 件还要进行平衡试验、密封性实验等。
1.静不平衡
图1-4 零件的静不平衡
第二节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静平衡法 消除旋转件静不平衡的方法称为静平衡法。
图1-5 静平衡支架
第二节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图1-6 静平衡法
第二节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将待平衡的旋转件装上心轴后,放在平衡支架上。 2)在与记号相对的部位粘贴一质量为m的橡皮泥,使m对旋转中 心产生的力矩,恰好等于不平衡量G对旋转中心产生的力矩, 即mr=Gl,如图1-6所示。 3)去掉橡皮泥,在其所在部位附加相当于m的重块(配重法)或在 不平衡量处(与m相对直径上l处)去除一定质量G(去重法)。 (2)静平衡的应用 只能平衡旋转件重心的不平衡,无法消除不 平衡力矩。 2.动不平衡
第二节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装配工艺概述
① 流水作业时,整个装配工艺过程划分多少道工序,取决于装 配节奏的快慢。 ② 组件的重要部分,在装配工序完成后必须加以检查,以保证 质量。重要而又复杂的装配工序,不易用文字明确表达时,还 须画出部件局部的指导性装配图。 (5)选择工艺设备 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规模,尽量选用 先进装配工具和设备。 (6)确定检验方法 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规模尽量选用先进 的检验方法。

装配的基础知识

装配的基础知识
钳工工艺学
——张国全
装配基础识
§5—1 装配工艺概述
定义:装配是把已经加工好的合格零件,按装配图要求依次 组合部件,最终连成一台完整机器(或产品)的工艺过程称 装配。 一、装配工作的重要性 装配工作是机械制造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过程就是保证 机器达到各项技术要求的关键。装配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 好坏。(如、手表装配、轴承装配案例等) 二、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操作在下一章节) 1)了解装配图,工艺文件及各项技术要求。 2) 确定装配方法及所需工夹量具等。
2、装配尺寸链: 直接影响装配结果,彼此相互联系形成封闭式的一组 尺寸称为装配尺寸链,能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主要是零件 的尺寸。所以说:(装配尺寸链就是组成整机的各零件相 互关联尺寸的总称) 1)组成装配尺寸链的特征: A.各有关尺寸连接成封闭的图形。 B.构成这个封闭图形的每个独立尺寸的偏差都影响着装配精 度。 2)装配尺寸链的作用: A.运用尺寸链原理分析机器的装配精度。 B.任何机械都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零件或部件组成的,而这 些零部件的有关尺寸。就反映着它们之间彼此联系,而形 成(各自)尺寸链。从尺寸链的观点来看。整个机械就是 一个彼此有密切关系的尺寸链系统。
A0 max Aimax Aimin
i 1 i 1
m
n
A0 min Aimin Aimax
i 1 i 1
m
n
T0 Ti
i 1
mn
T0 — 封闭环公差 Ti — 各组成环公差
例题:图5—12(b)所示齿轮轴装配中,要求装配后齿轮端面和 箱体凸台端面之间具有0.1~0.3mm的轴向间隙。 已知: B1 8000.01 mm B2 600 0.06 mm 问B3尺寸应控制在什么 范围内才能满足装配要求?

装配基本知识

装配基本知识

装配基本知识目录一、装配基础 (3)1.1 装配定义与作用 (4)1.2 装配的基本原理 (4)1.3 装配的基本流程 (5)二、装配工具与设备 (7)2.1 常用装配工具 (7)2.2 常用装配设备 (9)2.2.1 装配机 (10)2.2.2 自动化装配线 (11)2.2.3 汽车装配线 (12)三、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4)3.1 零件检测 (15)3.1.1 零件尺寸检查 (15)3.1.2 零件质量检测 (16)3.1.3 零件磨损检测 (18)3.2 工具与设备准备 (19)3.2.1 装配工具准备 (20)3.2.2 装配设备准备 (21)3.3 工艺文件准备 (22)3.3.1 装配工艺卡片 (23)3.3.2 装配工序卡 (24)3.3.3 装配检验标准 (25)四、装配过程 (26)4.1 装配基本操作 (27)4.1.1 螺钉紧固 (28)4.1.2 部件安装 (29)4.2 装配精度控制 (30)4.2.1 尺寸精度控制 (32)4.2.2 形状精度控制 (33)4.2.3 位置精度控制 (35)4.3 装配后的检查与测试 (36)4.3.1 外观检查 (37)4.3.2 功能测试 (38)4.3.3 性能测试 (38)五、装配质量与改进 (40)5.1 装配质量评估 (41)5.1.1 装配合格率 (43)5.1.2 装配返工率 (44)5.1.3 装配不良品统计 (45)5.2 装配质量改进 (46)5.2.1 问题分析 (47)5.2.2 改进措施 (49)5.2.3 改进效果评估 (50)5.3 装配工艺优化 (50)5.3.1 工艺流程优化 (51)5.3.2 工艺参数优化 (52)5.3.3 工装设备优化 (53)一、装配基础装配工艺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零件的清洗、加工、装配、调整和检验等多个方面。

在装配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装配方法和技巧,了解各种装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及严格遵守装配工艺规程,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装配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精密装配是指对零件的组装要 求高,精度要求高的装配。这 种装配方式适用于高精度、高 可靠性的产品,如仪表、光学 仪器等。
02 装配流程
装配前的准备
零件清点与核对
确保所有零件齐全,无遗 漏。
工具与设备准备
根据装配需要,准备合适 的工具和设备。
清洁与检查
对零件进行清洁,检查零 件是否有损坏或缺陷。
装配过程
建筑装配实例
总结词
涉及大型结构、预制组件和高效建造 的组装。
详细描述
建筑装配实例主要涉及使用预制构件进行 高效建造的过程,如使用预制墙板、楼板 和楼梯等。这种装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建 造时间,提高效率,并减少现场工作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平口钳等。
电动工具
01
02
03
04
电钻
用于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打孔 ,有不同功率和钻头规格可选

电锯
用于切割木材、金属等材料, 根据需要选择锯的种类和规格

电刨
用于刨削木材或金属表面,使 表面光滑平整。
电锉
用于锉削金属表面,使其平滑 或去除毛刺。
测量工具
直尺
用于测量直线尺寸或画平行线 。
量角器
用于测量角度或画角度线。
超声波焊
利用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热量进行塑料等非金 属材料的焊接。
04 装配质量与安全
装配质量保证
严格遵守工艺流程
确保装配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流 程,遵循技术要求和标准,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质量检测与控制
通过质量检测和控制手段,对装 配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最终产品的
质量合格。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基础知识
动平衡不仅可以平衡不平衡量所产生的离心力,还可以平衡 离心力所形成的力矩,因此,动平衡也包括了静平衡。在动平衡 之前应先进行静平衡,以去除较为显著的不平衡量,防止动平衡 时发生意外事故。
装配基础知识
1.3 固定联接的装配工艺 1. 螺纹联接的装配工艺
螺纹联接是一种可 拆的固定联接,它具有 结构简单、联接可靠、 装拆方便迅速、成本低 廉等优点,在机械中应 用广泛。
离心力随着旋转不断改变方向,引起了机械振动,降低了机器的工 作精度和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发生事故。因此,为了保 证机械的运转质量,对转速较高或长径比较大的旋转件必须进行平衡, 以抵消或减小不平衡离心力。
装配基础知识
1. 旋转件的不平衡形式
旋转件的不平衡形式可分为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 两大类,如图1-47所示。
装配基础知识
1)静平衡法 静平衡法只能平衡旋转重心,而无法消除不平衡力矩。
静平衡是在棱形、圆柱形等静平衡支架上进行的,其实质是 确定旋转件上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如图1-48所示。
图1-48 静平衡法
装配基础知识
2)动平衡法
当有平衡要求时,长径比较大或转速较高的旋转件都必须进 行动平衡。
动平衡是在旋转件高速旋转时进行的。不平衡量在旋转时会 产生明显的离心力,因此,动平衡转速愈高,它所能达到的平衡 精度就愈高。
装配基础知识
3. 装配工艺过程及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规程主要包括装配 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一般分
工艺规程的作用、装配工艺规程 为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装配工作、
的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和 调整试验和喷漆、涂油等。
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等。
装配基础知识
1.2 旋转件的平衡
材料密度不均匀、加工或装配过程中产生误差等,都会使机器中 的旋转件(如齿轮、带轮、飞轮及各种转子等)的重心与旋转中心不 重合。旋转件旋转会产生一个离心力

装配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装配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一、装配基本概念
互换法 所装配的同一种零件能互换装入,装配时可以不加选择,不进行调整
和修配。这类零件的加工公差要求严格,它与配合件公差之和应符合装配 精度要求。这种配合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的产品,如汽车、拖拉机的 某些部件的装配。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3)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 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 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 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 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
一、装配基本概念
“装”—组装、联接 “配”—仔细修配、精心调整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组合和联接,使 之成为半成品。 即:把已经加工好,并经过检验合格的单个零件,通过 各种形式,依次将零部件联接或固定在一起,使之成为部件或 产品的过程。
零件〈 合件〈 组件〈 部件〈 产品总成
组装 部装
总装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一、装配基本概念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 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 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装配基础知识要点

装配基础知识要点

装配基础知识(一)1-1装配工艺概述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诺干个零件结合成部件或将诺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称为装配。

一、装配工作的重要性装配工作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工作的好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零件间的配合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机器就不可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位置不正确,有的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有的甚至无法工作;在装配过程中,不重视清洁工作、粗枝大叶、乱敲乱打,不安工艺要求装配,也绝不可能装配出合格的产品。

装配质量差的机器,精度低、性能差、消耗大、寿命短,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反,虽然某些零部件的精度并不很高,但经过仔细的修配,精确的调整后,仍可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来。

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二、装配工艺过程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其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2)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锈蚀、切屑、油污及其它赃物。

(4)对有些零部件还需要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平衡(消除零件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以及密封零件的水压试验等。

2.装配工作比较复杂的产品,其装配工作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是指产品在进入总装配以前的装配工作,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装配组织的形式不同,部装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或称组合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装配工作,都可称为部件装配。

(2)总装配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完整的产品的过程叫总装配(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1)调整工作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

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

2)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等3)试车包括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工作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等方面的检查。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基础知识

开始。根据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时,应首先确定装配基准
件,然后根据装配结构的具体情况,按照“先下后上,先内
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大后轻小”的原则,
同时安排必要的检验工序并确定装配顺序。
❖ (3)、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
指表示产品装配单元的划分及其装配顺序的示意图。
四、装配工艺规程
❖ (4)、划分装配工序及装配工步
元。
二、装配工艺过程

品 的
一、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装 配
二、装配工作
工 艺
三、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过 四、涂装、涂油、装箱 程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 (1)、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 要求,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互 连接关系。
❖ (2)、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 具。
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整机的装配工作,称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 (1)、调整 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构面松
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如轴承间隙、蜗轮轴向位置的调 整。
❖ (2)、精度检验 是指几何精度检验和工作精度检验等。几何
精度通常是指形位精度,如车床总装后要检验主轴中心线和床身导轨的 称王平行度等。工作精度一般指切削试验,如车床进行车外圆或车端面 试验。
一根轴、一个螺钉、螺母、垫圈等。
❖ 部件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结合形成机器的某部分,如车床主轴箱、
进给箱、滚动轴承等都是部件。
❖ 装配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若干零件和部件
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 装配基准 最先进入装配的零件或部件称为装配基准。 ❖ 组件 直接进入总装的部件称为组件。 ❖ 分组件 直接进入组件装配的部件称为分组件。 ❖ 装配单元 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部件(组件、分组件)称为装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工艺员手册
2.3装配工艺基准的选择
基准是确定结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一些点、线、面。

产品设计需要建立这样的基准,如飞机水平基准线、对称轴线、翼弦平面、弦线、梁轴线、长桁轴线、框轴线、肋轴线等,统称为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一般都是不存在于结构上的点、线、面,在生产中往往无法直接利用。

因此,在装配过程中要建立装配工艺基准,它是存在于结构上的点、线、面,可以用来确定结构件的装配位置。

2.3.1装配工艺基准的分类
1 按功能划分
1)定位基准:用以确定结构件在设备或工艺装备上的相对位置。

2)装配基准:用以确定结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3)测量基准:用于测量结构件装配位置尺寸起始位置。

2 保证部件外形的两种装配基准
保证部件外形准确度使用两种装配基准,即以骨架为基准和以蒙皮为基准,两种装配基准的比较见表
两种装配基准的比较
2.3.2 装配工艺基准的选择依据
1产品图样及技术条件
1)产品结构特点
(1)蒙皮与骨架之间设有补偿件或翼肋在弦平面采用重叠补偿形式,以及翼肋、隔板在弦平面分开且不相连接的结构是采用以蒙皮外形或以蒙皮内形位装配基准的先决条件。

(2)骨架零件为整体时只能以骨架为装配基准。

2)产品结构件的功用
(1)决定部件外形的结构件定位时,尽量采用以外形面作为定位基准。

(2)具有对接孔的街头或组件,应选择对接孔、叉(耳)侧面为定位基准。

3)准确度要求
(1)梁、肋、框、长桁等有轴线要求的,应尽量以该零、组件的轴线面作为定位基准。

(2)有对合要求的对接孔、对接平面应选择对接孔、对接面作为定位基准。

2 结构件的刚性
1)刚性结构件的定位
刚性结构件的定位必须符合六点定位规律,即要约束6个自由度(沿X、Y、Z三个轴的轴向移动和绕三个轴的转动)。

每一个结构件工艺基准的选择必须达到6个自由度的控制。

2)低刚性结构件的定位
低刚性结构件的定位不遵循六点定位规律,通常采用过定位,其目的是维护结构件的形状或强迫变形使结构件符合定位要求。

但过定位是产生装配应力的原因之一。

选择哪种定位形式取决于结构件的尺寸大小、形状复杂程度、刚性高低、外形准确度要求等。

3工艺因素
1)以结构件上的工艺孔作为工艺基准
以孔代替边缘(或外形)作为定位基准,可以简化定位方式和工装结构,在保证位置准确度和外形准确度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

架构上用作定位基准的工艺孔有装配孔、定位孔等。

2)以工艺接头孔作为定位基准
在结构件上不允许制孔或结构上的孔不能定位刚度、强度要求时,以工艺接
头孔作为定位基准。

它适用于刚性比较大且无产品接头孔可利用的装配件定位。

3)装配协调要求
(1)不同组件的协调部位的定位基准应该统一。

如普通框分段装在几块壁板上,各框段在各壁板上的定位基准应选择在同一面上。

(2)同一组件在不同夹具上的定位基准应该统一。

4)施工通路的影响
在使用工艺装备定位时,在不影响定位准确度的前提下,应结合施工通路要求来选择定位基准。

2.3.3装配工艺基准的选择原则
在选择定位基准和装配基准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装配定位基准尽可能与设计基准统一的原则
结构件尽可能直接利用设计基准作为装配定位基准。

不能利用的,应通过工艺装备间接地实现基准的统一。

如机翼翼肋的位置在图样上是用翼肋轴线确定的。

定位翼肋时,应选择翼肋轴线面作为定位基准。

2 装配定位基准与零件加工基准统一的原则
尽量作到装配定位基准与零件加工基准的统一,否则应进行协调。

如整体翼肋、整体大梁数控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孔,在装配夹具内定位时采用该孔作为装配定位基准,能保证较高的位置准确度。

3装配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的原则
在部件或分部件为叉耳对接或围框式对接时,这些接头或平面在部件(分部
件)装配时是定位基准,在部件对接时选作装配基准,亦即装配基准与定位基准统一。

4基准不变的原则
在部件的整个装配过程中,每道工序及每个装配阶段(装配单元)都用同一基准进行定位,即构件的二次定位应采用同一定位基准。

如在机翼前梁装配时,以前梁接头对接孔作为定位基准,则在前梁与前缘对合、部件总装时,均应以该接头孔作为定位基准。

2.3.4不同装配基准的外形误差计算
不同装配基准对部件外形准确度引起的误差尺寸链计算见表
表** 不同装配基准外形误差尺寸链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