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 侯平香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文学艺术★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豆雪蕊(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摘要】刘三姐是流传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说中的民间歌手,被誉为"歌仙”o从民间口头传说到文人的笔记小说,再到现代人的传承发展,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完成了由"神人”的转变。
"刘三姐歌谣”在几乎同样的旋律之下,变换出多种多样的唱词文本,来表达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这是传统民间音乐所独有的特色之一。
电影作为一种对时间回忆的艺术载体,后人将刘三姐的形象以“第七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产生了巨大影响。
笔者将对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中的唱词文本进行探究,结合对刘三姐歌谣的体验,探索其在结构、修辞、用韵、口语化等方面独特的艺术魅力,旨在对传统音乐和民间文学有更多的了解,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
【关键词】刘三姐歌谣电彩唱词文本【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84(2019)02-58-4刘三姐山歌在1958年被柳州彩调剧团创作成为彩调剧《刘三姐》,I960年在文艺大汇演后,创作者们吸收其他版本的精华,改编创作了歌舞剧《刘三姐》,1961年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刘三姐》又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到观众面前,使人们对“刘三姐”的热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此,刘三姐歌谣成为人们喜爱的民间音乐。
1978年伴随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舞台艺术片《刘三姐》也以荧幕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在电影和舞台艺术片等的广泛影响下,刘三姐歌谣开始定型,并逐步成为广西的“代名词”。
在不同的《刘三姐》的艺术创作载体中,既吸收了代代流传、传播已久的经典唱腔,也根据时代形势,填进了符合时代的唱词,有些直至今天依然是人们传唱的经典。
一、刘三姐歌谣的概述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有很多的版本,甚至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在《广东民俗大典》中对“刘三姐传说”是这样描述的:刘三姐又叫刘三妹,传说她是唐代人,勤劳智慧,歌才出众,赛歌时,连唱数日不止,无人匹敌,声名远扬,被誉为“歌仙”。
经典老电影《刘三姐》(国产)完整版免费播放

经典老电影《刘三姐》(国产)完整版免费播放展开全文
导演: 苏里
编剧: 乔羽
主演: 黄婉秋 / 刘世龙 / 张巨光 / 梁音 / 张文君 / 更多...
类型: 剧情 / 音乐 / 戏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60(中国大陆)
片长: 112分钟
又名: Third Sister Liu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
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戏曲电影。
砍柴女刘三姐(黄婉秋)以唱帮穷苦人解气的山歌名闻四乡,却
也因此被视她为肉中刺的财主陷害,幸运捡得一条命后,她一路歌声沿江而下。
老渔夫(张巨克)和儿子阿牛(刘世龙)通过歌声将她辨出,将她接入家中。
远近乡民听闻,都赶来与刘三姐赛歌,以为她已人头落地的哥哥刘二(梁音)也因此机与她重逢。
因为歌词中多处直揭财主对穷苦人的盘剥,乡民叫好同时亦令当地财主莫怀仁(夏宗学)极为恐慌。
为防乡民暴动,莫怀仁想以淫威令刘三姐噤声,只换回自己的难堪,刘三姐言称若赛歌胜过她,她自不会开口再唱。
刘二怕妹妹重蹈覆辙,想带她远走他处,但刘三姐誓要好好惩治莫怀仁。
莫怀仁找来一帮酸臭文人信心满满与刘三姐赛歌,不想个个被她骂得狗血喷头。
为让刘三姐屈服,莫怀仁暗中将她绑至府中,施以锦衣美食,只换来刘三姐的几声冷笑。
早已与刘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刘二及众乡民,则颇为担忧她的安危,正想办法将她营救。
刘三姐电影全部歌词

刘三姐歌词演员表:刘三姐:黄婉秋阿牛:刘世龙舟妹:张文君老渔夫:张巨克刘二:梁音日莫怀仁:夏宗学莫管家(莫进才):贺尔瑜'作词:乔羽作曲:雷振邦演奏、演唱:长春电影乐团独唱:傅锦华、李敏玲原录音年份:196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音像公司录制1993年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制作!上集1.序曲(1:49)2.山顶有花山脚香(7:00)3.渔船虽小能翻身(1:29)4.小小鲤鱼不吞钩(3:22)5.蜜蜂过岭为花开(4:15)6.只在山歌敬亲人(3:01)7.我家不是财神庙(1:20) (8.不种芝麻他吃油(3:19)9.采茶姐妹上茶山(3:02)10.心想唱歌就唱歌(4:23)11.今天看见饭煮锅(4:52)12.众人水来众人山(4:18)13.对白(6:21)14.山歌不唱愁忧多(1:06)15.对白(2:49)16.隔山唱歌山答应(3:19)17.你歌哪有我歌多(3:06)。
TT:58:53下集1.财主请来当奴才(2:30)2.劝你莫进圣人门(3:09)3.富人只会吃白米(2:00)4.这里是条清水河(3:28)5.财主心肠比蛇毒(2:11)6.姐妹二人梭对梭(1:50)《7.对白(3:08)8.花针引线线穿针(1:54)9.对白(1:58)10.财主有把铁算盘(2:02)11.砍柴过岭又过坡(2:26)12.对白(7:09)13.砍来虎头垫柱脚(2:24)14.这里原是老虎口(2:14)15.眼望青山难出笼(2:46)16.对白(3:09)'17.才把金钩丢下水(1:10)18.好篮从来不装灰(0:46)19.一只小船轻悠悠(1:38)20.刀切莲藕丝不断(4:34)21.世上哪见树缠藤(3:06)TT:55:34(注:本片开始三姐划竹藤沿江游唱)—刘三姐: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山歌好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洲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财主嚣半夜举起杀人刀害我不死偏要唱唱得大河起浪滔浪滔滔河里鱼虾都来朝急水滩头唱一句风平浪静姐逍遥(注:碰到一艘打鱼小船......))独白李老汉:脚下葡萄藤手握青竹杆请问小姑娘你是那家的神仙)刘三姐: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来爱唱歌四方飘流难安身(独白李老汉:砍柴姑娘为什么会流落在江上))刘三姐: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财主到来砍藤断我落石崖顺水漂(注:李老汉请三姐上船......)李老汉:渔船虽小能安身老汉不是陌路人猛虎再起伤人意老汉敲他牙三根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隔着船仓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小小鲤鱼不吞钩摇头摆尾江中游知道我家客来了漂出水面碰船头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山歌好好似热茶暖透心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莫讲穷山歌能把海真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好歌声三姐开口赛洪钟(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取笑多画眉取笑小阳雀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不欠租来水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山中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采茶采到茶花开漫山接岭一片白@蜜蜂忘记回窠去神仙听歌下凡来好歌才只有三姐唱得来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别处财主要我死这里财主要我活平常只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常进深山认得蛇常下大河认得鳖`常给财主流血汗谁不认得莫老爷好笑秀才酸气多快回书房读子曰之乎也者学会了才好摇头晃脑壳狐狸跑来修鸡窝恶狼摇身变外婆世上也有人一等口吃人肉念弥陀如今世界荒唐多水牛生蛋马生角满腔怒火压不住哪用旁人来调唆好笑多好笑田螺出了壳好笑田螺露了尾你的弯弯人晓得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烧香念弥陀—皇帝上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众人天众人水来众人山劈开荒山造茶林哪有莫家一滴汗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哪要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十担香茶九抵税十箩稻米九当捐剩下一箩养儿女财主又把饭碗端算你嚣算你主意出得高一人能唱两台戏杀人会使两面刀怕了老虎不养羊怕了南蛇不过江\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隔山唱歌山答应隔水唱歌水回声今日歌场初会面三位先生贵姓名百花争春我为先兄红我白两相连旁人唱戏我挨打名士风流天下传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赤膊鸡仔你莫恶你歌哪有我歌多不信你往船上看船头船尾都是歌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小小黄雀才出窝\谅你山歌有几多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你歌那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塞断九条河不知羞井底青蛙想出头见过几多天和地见过几多大水流你住口我是江心大石头#见惯几多风与浪撞破几多大船头一个油桶斤十七连油带桶二斤一若是你能猜得中我把香油送给你你娘养你这样乖拿个空桶给我猜送你回家去装酒几时想喝几时筛三百条狗交给你一少三多四下分不要双数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均九十九条圩上卖九十九条腊起来九十九条赶羊走剩下三条......@剩下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见你打鱼受奔波常年四季打赤脚不如嫁到莫家去穿金带银住楼阁你爱莫家钱财多穿金带银住楼阁何不劝你亲妹子嫁到莫家作小婆你发狂开口敢骂读书郎惹得圣人生了气从此天下无文章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还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真粗鲁皆因不读圣贤书不读四书不知礼劝你先学人之初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你莫嚣;你是朽木不可雕常言万般皆下品自古唯有读书高笑死人白面书生假斯文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富人只会吃白米手脚几曾沾过泥问你几时撒谷种问你几时秧出齐四季节令你不懂春种秋收你不知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样犁听我言家有千顷好良田'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什么生来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你发癫人家问地你答天天上为何有风雨地上为何有山川讲眼前眼前眉毛几多根问你脸皮有几厚问你鼻梁有几斤唱歌莫给歌声断吃酒莫给酒壶干'酒壶干了有钱买歌声断了无人还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莫把臭书丢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劝你休要惹祸灾莫家有势又有财官家见他让三分阎王见他要下拜你若顺了莫公意莫公自有好安排在家让你日不晒出门三步有人抬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好笑多好笑老牛跌下河(若还老牛泡死了拿起尖刀慢慢剥上河涨水水推沙下河鱼儿摇尾巴打得鱼来街前买换得油盐换得茶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签会织箩如今遇上渔家妹手攀鱼网学穿梭姐学织网妹学歌姐妹二人梭对梭砍柴女儿渔家妹患难结交情意和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不是命不是生来就贫寒不是生来就命苦财主有把铁算盘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尾拖拖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虎狼窝姐砍柴来妹相帮问你砍柴砍几长长长短短一下砍哪个带了尺来量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进山听见斑鸠叫出山又闻鹧鸪啼一声山歌唱出口气死深山老画眉入山莫怕虎狼多下海莫怕蛟龙恶剥下龙鳞当瓦盖砍来虎头垫柱脚多谢了多谢你这好心人谢你拦路刀一把谢你捆人绳一根多谢你的好茶饭三姐不吃富家宴~多谢你的好绸缎是人谁把狗皮穿这点傲气你没有你是财主桌下狗亏你生来牙齿利能啃几根剩骨头这里原是老虎口这里原是野狼窝仁义道德好门面杀人宰房不见血亏了亏不见画眉岭上飞不见画眉树头站清早出窝夜不回亏了亏*画眉飞去不飞回你今歇在哪蔸树你今歇在哪蔸梅画眉困在八角笼八角笼门锁重重八角笼门重重锁眼望青山难出笼笼里画眉莫乱飞草动只有等风吹三更半夜风才起风吹草动再飞回才把金钩丢下水起秆钓得癞头龟拿起送给财主佬养在灶脚好扒灰好篮从来不装灰好人从来不作贼今天碰上刘三姐红薯落灶你该煨一只小船轻悠悠月儿弯弯在当头人看明月当头挂我看明月顺水流我走东来他走西放出金鸡引狐狸引得狐狸满山转日头出东月落西日头出东月落西行人要谢五更鸡鸡叫一声天亮了狼虫虎豹藏行迹妹未忧黑夜也有人行走人人都讲山有虎妹呀特地拿刀拦虎头妹不忧浪大也有打鱼舟手把舵秆稳稳坐哥呀哪怕急浪打船头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不不离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刘三姐”创作大事记

“刘三姐”创作大事记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列斯堡,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女歌手,她叫莎孚。
希腊人民把她尊崇为“第十谬斯诗神”。
古希腊的政治家梭伦听到人唱过莎孚的诗,渴望自己能在死前一读,引为是最大的光荣。
莎孚所存留下的断句短诗,在世界诗歌宝库中被誉为最瑰丽的珍宝。
约在公元六世纪,东方古老的中国岭南,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女歌手,岭南人民不仅把她遗留的歌篇,当作中华歌库的珍宝。
至今在中国许多地区还把她争做是自己家乡的姐妹。
一、刘三姐何方神圣?广东《阳春县志》卷一:“铜石岩——名通真岩,在城北八十里思良都,岩有石室,高有三四丈,深广丈余,相传唐时有刘三姐于此飞升,歌台故迹在焉。
”广西《苍梧县志》记载:“刘三娘须罗乡人也。
”湖南《江华县志》:“刘三妹,兴贡乡隆成村人,农家女也。
”清初学者吴淇所辑《粤风续九》中提到,人称刘三妹为“六乌婆婆”……清初《池北偶谈》中王士祯写的《刘三妹传说》:“相传唐神龙中,有刘三妹……”清顺治进士闵叙督在《粤述》中说:“唐景龙年间,贵县西山有个刘三妹……”清初人张尔翮在《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44记载:“相传唐神龙中,有刘三妹者,居贵县之南村,善歌”清代陆次云在,《洞溪纤志》、《声歌原始》中记载:“诸溪洞初不知歌,善自刘三妹始也。
”清人黎耀宗在《古今图书集成》罗定州清岩条载:“相传昔刘三姑曾于此岩唱新调数日。
”广西《宜山县志》:“刘三女太,相传唐时下枧村,僮女,性爱唱歌。
二、刘三姐盛传广东广西刘三姐,也叫刘三妹、刘三姑、刘三太、刘三娘、刘三婆、刘三、刘三女太,等。
女太(da),状语:即姑娘、妹、指未婚女子。
刘三姐传说在民间口语传承1200多年,流传于南方的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台湾、香港等地。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截止目前具不完全统计广西地区约有百条以上;广东地区约有40条之多;云南5条以上;湖南3条以上;江西2条以上;贵州2条以上;台湾2条;香港1条。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2010-05-13 15:09中国文化传媒网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剧照歌舞剧《刘三姐》剧照5年前,“年近半百”的“刘三姐”以北京为首站,开启了广西本土艺术作品商演的新局面。
如今,这个代表着广西最高艺术水准的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已成为全国各地以及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舞台上的新宠。
《刘三姐》一剧中的音乐是令人神往的,它渗透着广西音乐工作者对本土、本民族音乐的长期思考与实践。
从2 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来看,其唱段可分为彩调与山歌两类。
其中,大量的过场音乐以及带有“哪嗬咿嗬嗨”(彩调的传统衬词)一类的唱段,都是穿上了“新装”后的传统彩调音乐,如第二场中,刘三姐与莫怀仁以“花名”为考题,上演的一出互相刁难的“盘花”对唱;又如王媒婆出场时所唱的“化子腔”和“媱旦腔”等。
另一方面,全剧中经典的《刘三姐》山歌名曲,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年年三月是歌节》和《了了罗》都是早已为观众所熟知的佳作。
彩调与山歌在《刘三姐》中的交融是该剧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实际上,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的柳州彩调剧《刘三姐》中,此二者便已初见端倪了。
而知道这一情况的人,如今却是寥寥无几。
为追溯《刘三姐》音乐创编理念之发轫,我们须将历史翻回至20世纪50年代末。
第一方案:《刘三姐》音乐的分水岭作为前些年“《刘三姐》著作权纠纷”中的主角——彩调剧《刘三姐》,因这场经典的官司,如今已小有名气了。
但官司闹的是剧本,至于音乐,还得从这柳州的彩调剧《刘三姐》说起。
1958年冬至1959年初,柳州剧本创编者曾昭文(已故)完成了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
该剧于1959年4月上演,是首个带有彩调和山歌两种音乐素材的《刘三姐》剧目。
“第一方案”以前虽编演过数个《刘三姐》类戏剧,但它们的音乐均不具备此二者。
在“第一方案”之前,广西的《刘三姐》戏剧编演已经处在一个活跃时期。
音乐小品现代刘三姐

音乐小品现代刘三姐人物:刘三姐莫怀仁秀才甲秀才乙舟妹女伴甲女伴乙女伴丙场景:背景是桂林山水画漓江船上舞台一侧。
刘三姐上。
音乐起,《山歌好比春江水》。
刘三姐:(唱)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音乐停。
刘三姐:旅游公司不好搞,淡季多来旺季少。
为了争夺客源抢占市场,就得不断创新搞促销。
姐妹们,快上来,咱们把嗓子都亮一亮,来把客人招。
舞台另一侧。
莫怀仁出场。
莫怀仁:改革开放好处多,吃的好来喝得多。
我开了家旅行社,经济效益还凑合。
要说那个刘三姐,更是了不得,开了个旅游公司,是远近闻名的地头蛇。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话一点都不假。
为了争夺客源,我们两家是明争暗斗,想想我都后怕,当初我还想跟她扯,那不是潘长江跟姚明比身高,赵本山和刘翔比赛跑,卡扎菲找奥巴马要解药,纯粹自不量力瞎胡闹嘛。
哎,好像是刘三姐在唱歌,嘿嘿,我也来一首,这叫遥相呼应。
音乐起。
《春天里》。
莫怀仁:(唱)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那时的我还没冒起胡须没有情人节没有礼物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可我觉得一切没那么糟虽然我只有对爱的幻想在清晨在夜晚在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春天里音乐停。
刘三姐:这是谁在唱歌呀?舟妹:一听这冒烟的嗓子就是莫怀仁。
这老家伙据说改邪归正了,吃喝嫖赌一样都不碰了。
为了抢夺客源他是玩了命了,只要看到旅行团他就跟定了,脸皮厚的都洗不净了,看到咱们拉来客户他就犯红眼病了。
语文S版五下《刘三姐》ppt课件

总结文本的写作特点,如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等,同时指出这些 特点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刘三姐形象塑造及性格特点
美丽聪慧
刘三姐被描绘为容貌出众、聪明伶俐的女子,她的 美貌与智慧并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勇敢坚强
面对财主张秀才的逼迫和威胁,刘三姐毫不畏惧, 敢于斗争,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坚强。
民俗活动视频展示
民俗活动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民俗活动体 验,如学习壮族的歌舞、制作瑶族的 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 受民族文化的乐趣和价值。
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当 地民俗活动的盛况和氛围,让学生感 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05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勇敢追求真爱和自由精神传递
时代背景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封建社会,反映了当时壮族人民的 生活状态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壮族人 民的智慧和才情。
文化内涵
《刘三姐》是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她的故事和歌曲, 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同时, 她也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广大人民所 喜爱和传颂。
“刘三姐”民歌合唱比赛
组织学生开展民歌合唱比赛,学习和演唱《刘三 姐》中的经典民歌,感受壮族民歌的独特韵味和 艺术魅力。
“探寻刘三姐文化”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前往刘三姐故里或相关文化遗址进行研 学旅行,深入了解刘三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真爱至上
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真爱无畏、勇敢追求的精神
。
自由精神
刘三姐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 由生活和真挚爱情,体现了自由精 神的可贵。
若云·印象——七十年的艺术人生

若云·印象———七十年的艺术人生●毛戟作者简介:毛戟,央视网东盟视窗栏目副总监。
她,1958年参加广西南宁市群众艺术文艺辅导队,从此踏上了艺术人生的道路,迄今为止整整七十年,先后从事过舞台演员、编剧、导演等工作,时光如水,她的心却从未离开过那片舞台。
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彩调表演艺术家,第一代舞台剧《刘三姐》扮演者之一———马若云。
在她从事演员工作的生涯中,因为出演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而扬名祖国的大江南北。
1960年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上京为国庆献礼汇报,从一百个“刘三姐”中挑选出了她任《刘三姐》主演。
《刘三姐》在北京演出为时三个多月,好评如潮,轰动京华,就连当时中国文化部部长田汉先生都是在《刘三姐》剧演出了36场后才拿到一张票的!同年10月底,应全国各地群众的要求,《刘三姐》在全国24个省市进行巡回演出,历时2年,连续演出500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红遍神州大地!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演出共计1000余场,其中马若云担纲主演占演出场次的65%以上。
1961年叶剑英元帅为马若云题诗所云“来似江风去若云,歌仙踪迹了无痕。
菩提树下高声唱,又在红棉花底闻”。
马若云成功塑造了“刘三姐”之后,又在彩调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阮八姐》《二女争夫》《五子图》《神秘的女人》《竹花》《卖牛》《龙江颂》等三十多个角色,并在壮剧《瓦氏夫人》、歌剧《江姐》以及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年轻一代》《春风杨柳万千条》等剧中担纲主演。
在马若云50岁的时候,她离开了她所热爱的舞台表演工作,转向了舞台剧编剧和导演,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演了?”她微笑着说:“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而且我希望在我的观众心目中只留下我最美好的舞台形象!”这也许就是她对舞台的另一种热爱吧!就这样,马若云在年过半百的时候重新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新的角色———舞台编剧与导演。
可以想象,一个从小做演员、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女性要改行做编剧、导演,可谓谈何容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需要付出多少的心血!但她一如既往地用“刘三姐”的勇敢精神去学习、去奋斗、去下乡体验生活……她将近40年的舞台表演经验与舞台剧本创作充分地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舞台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三姐》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
2.学科:语文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搜集刘三姐以及相关民歌的资料
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大意等。
③思考课后的问题。
【教学课题】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歌颂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三姐是怎样用歌声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
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第5课《刘三姐》。
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编写的,并吸收了歌剧《刘三姐》中的一些唱词。
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方法】
本课是略读课文。
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探究。
我主要运用①情景教学法:导入新课时,播放《刘三姐》选段《山歌好比春江水》,给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根据文本的需要,学生适当欣赏刘三姐对歌视频,在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中丰富文本内容。
②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他们在教师引导作用下,聚焦重难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积累的阅读方法尝试进行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刘三姐选段:《山歌好比春江水》,聆听宛转悠扬的美妙音乐。
2.导入新课:这是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唱的一支歌,它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刘三姐》。
(板书课题)
【百度搜索】/song/2091382
【百度搜索】壮族风俗_百度文库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 学生百度搜索并观看影剧《刘三姐》对歌片段,学生通过观看片段,对课文情节有了大体的了解,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对山歌有所了解。
【百度搜索】怀旧经典电影《刘三姐》片段(高清双字幕)---对歌---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怀旧电影刘三姐
2.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是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刘三姐山歌唱得好→用山歌斗管家→用山歌斗秀才→深受家乡人爱戴)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旨在通过观看影剧《刘三姐》对歌片段,为学生再现文中的情景,给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氛围。
图文结合,为学生创设自主走进文本环境,感知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
三、聚焦重点,合作探究。
板块一:感受山歌的威力
1.默读课文,思考:刘三姐如何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
2.指名反馈。
(1)当管家仗着莫家的势力,要抢阿牛的一只野兔时,刘三姐用山歌灭了管家的威风。
(2)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被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企图,使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3)当莫怀仁提亲威胁时,刘三姐提出对山歌的要求。
然后用山歌击败了莫怀仁请来的三个秀才。
教师:刘三姐的山歌真神奇,竟能用山歌当作武器同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3.学生百度搜索并观看影剧《刘三姐》对歌片段,
【百度搜索】《刘三姐》片段:对歌秀才灰溜溜_视频在线观看 -
板块二:欣赏山歌
1.从刘三姐的山歌中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也可以唱一唱,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1)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
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
(2)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和众人排。
横梁不正刀斧吹,管你是斜还是歪。
(3)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
(4)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
(5)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
2.欣赏对歌视频
【百度搜索】刘三姐对山歌
3.类文拓展
【百度搜索】刘三姐歌词大全_百度文库
4.小结:从这些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真是疾恶如仇,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山歌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采取朗读自己喜欢的山歌,欣赏对歌视频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及阅读感受,并引导他们在读中感受山歌的含义,在刘三姐对歌的视频中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劳动人民的正直善良与聪明才智。
适当进行山歌拓展,让学生置身于“大语文”之中。
)
四、总结,观看电影。
教师总结: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永远深受乡亲们爱戴。
她走遍了壮族的山川野岭,她的歌声也传遍家家户户。
土豪劣绅听了。
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百度搜索】百度视频搜索_刘三姐经典电影
五、板书设计
5 刘三姐
山歌唱得好
人品更好
热爱家乡疾恶如仇深受爱戴
【课后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
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更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积累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聚焦重难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刘三姐如何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抓住问题进行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刘三姐及相关民歌的资料,感受壮族文化的魅力。
利于学生拓展了学习渠道和资源,有效地整合资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收获更多,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