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云的种类.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测云》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测云》课件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 面,天气晴朗
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层云
像毛玻璃
更低 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雨层云 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科学零距离
气象学家对云的分类的依据
气象学家通常按照云的高低、云的外形及 结构特点将云分为四族和十类。四族就是 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十类指的是 卷云、卷积云、卷层云、层云、雨层云、 积云、高积云、高层云、层积云、积雨云; 按云体的温度还可以将云分为冷云和暖云; 按云的物理结构还可以将云分为水云、冰 云和混合云。降水的云一般是2千米以下 的低云,它基本上由水滴组成。
2.云的观测有什么意义?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 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新课教讲学解目标
天气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 (太阳总能看见) 多云:云量较多 (太阳时常可见)
科学探索
去室外去观测云。画出它的形状,根据掌握云的三种基本形态, 判断你观察到的云属于哪一种,并填写在天气日历中。
我不像风可以 吹动物体,也 不像雨水可以 收集,你有什 么办法能观察 我呢?
我可以画出你 的形状和多少, 然后到书上找 一找。
科学探索
观察云的形态,观测并记录云量
科学探索
观测云量
观察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
阴天:云量很多 (很难见到太阳)
新课教讲学解目标

云的种类

云的种类

云的种类(六年三班第二组)目录壹、研究动机与目的贰、研究方法叁、研究内容一、云的种类与特征二、云的分布高度肆、研究心得与感想伍、检讨与期望陆、参考数据与网页壹、研究动机与目的:常常抬头看到天上的云,觉得很奇妙,为什么云会有那么多种不同的型态呢云大概距离我们多远呢哪种云出现时,就表示快下雨了呢哪种云出现时,又表示天气晴朗呢所以我们决定研究关于云的种类,这样可以使我们更了解有关于云的种类与特征,也使我们一看到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云的名称。

贰、研究方法:翻阅书籍、上网查询。

叁、研究内容:由于湿度、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不同配置,云的形状变化很多,有辐射状、脊椎状、波状、纤维状、钩状、絮状、层状、荚状、堡状、弧状、帆状....等等。

以基本型态来看云,可分为层状、积状和纤维状。

以高度来区分则可分为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

若再按形状、组成和形成原因,就可归纳分成十种云属,分别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高积云、高层云、层云、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

常见的云都是位在大气最接近地面的对流层内,这是因为对流层中常有上升气流,可以把地表蒸发的水气带到空中,最后就有机会因为冷却而凝结出小水滴或小冰晶,而由于空气中水气的含量以及气流上升的高度各不相同,因此云也就会在不同的高度形成。

云的分类正是按照高度来分的,我们一般所谓的云高,是指自测站地平面至「云底」之垂直距离,通常是以公尺为单位。

由云高可将云分为四大云族及十大标准云属。

各云属除了高度有别之外,云形也各有不同,基本上可分为积状云、层状云及卷状云三大类。

积状云就是一朵一朵高低起伏的云,代表对流较为旺盛;层状云就是成层且较平坦的云,通常是较弱的对流所造成;而卷状云则是一丝丝轻薄的云,这正是由冰晶组成的特征。

将云高与云状组合起来,就成为十大云属的基本特征了。

一、云的种类与特征:卷云:卷云是数量庞大的小冰晶所组成的,常出现在天空的最上层。

卷云的外表非常漂亮,形状很像白色的绢丝,有时也像白色的羽毛;当卷云受到朝阳、夕阳的渲染时会出现美丽壮观的彩霞。

《观测云》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观测云》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 6《观测云》教案二、科学零距离:气象学家对云的分类的依据:组成的。

讲授新课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云量多少能告诉我 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我们怎么来观察云?云可 以告诉我们那些天气的信息?(板书:观测风)一、云的三种基本形态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云彩,描述一些你 知道的云的形态。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均匀成册,灰色似雾的云是层云: 大团、堆积的云是积云: 纤维、羽毛状的云是卷云。

1.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云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

积云 通常与睛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 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2. 层云靠近地球表而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

通常是灰 色。

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是整个天空。

如果层云 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又称雨层云。

3. 卷云纤细的羽毛状云是卷云。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 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自由回答 学习云的三种基 本形态,并了解 它们对天气的影 响。

学生根据学习 内容填写。

填一填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2)天空中云量较多,云的份数小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太阳时常可见,这样的天气为多云。

(3)天空中云量很多,云的份数大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很难看见太阳,这样的天气为阴天。

晴阴天学会画简图学生互相展示自己所画的云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画的云的形状,这时教师可学会画简图学会通过云咼的多少,判断当时的天气情况,并画出简图。

6.观测云练习一、填空题1.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33•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二、判断题(1)我们可以根据云的形态简单预测晴雨天气。

卫星云图的识别

卫星云图的识别

卫星云图的识别一、卫星云图的分类卫星云图可以根据卫星所接受的波长范围分为三类:1.红外图像( IR):波长区间 10.5 至 12.5um2.可见光图像( VIS):波长区间 0.4 —1.1um3.水汽图像( WV):波长区间 5.7 至 7.1um红外云图红外云图的色调决定于物体的温度,反映了地面和云面的红外辐射或温度的分布。

浅色调表示红外辐射小,温度低;暗色调表示红外辐射大,温度高。

所以云顶高度越高,其温度越低,云的色调越白。

红外云图的优点是可区分不同层次的云。

缺点是因为温度相近的关系,不能区分地面和低云。

可见光云图可见光云图中亮度与星下底物表面的反照率相关很好。

图像较黑的色调代表低的亮度(低的反射辐射强度);较亮的色调代表高亮度。

高反照率的云,云厚度大,云中水含量高,云滴的平均尺度小;低反照率的云,云厚度小,云中水含量低,云滴的平均尺度大。

可见光云图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可区分地面和低云,云的纹理清晰。

缺点很明显,因为仅靠目标物反射,所以夜间资料不可用。

水汽云图波长 6-7um 附近是以水汽为吸收体的一个谱区。

在强吸收带中,到达卫星的辐射主要来自对流层上部。

水汽图像和红外图像一样,把接收到的辐射转换为温度来显示。

对流层上部高湿区显的亮(冷),低湿区显得暗(暖)。

即使对流层上部很干燥,近地层大气仍然可能很湿。

水汽云图优点是,可提供大气水平运动信息。

缺点是其主要反映了 400hPa-600hPa的水汽,对于其他吸收谱区无法显示。

二、云图识别判据:在卫星云图上,云的识别可以根据以下六个判据:结构型式、范围大小、边界形状、色调、暗影和纹理。

1结构形式在云图上,所谓结构型式是指目标物对光的不同强弱的反射或其辐射的发射所形成的不同明暗程度物象点的分布式样,这些物象点的分布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散乱的,即表现为一定的结构型式。

卫星云图上云的结构型式有带状、涡旋状、团状(块)、细胞状和波状等。

由云的结构型式有助于识别云的种类和云的形成过程,如:冬季洋面的开口细胞状云系,是由积云或浓积云组成,它是冷空气到达洋面受海面加热变性而形成的;大尺度的带状云系主要是由高层云和高积云组成的;团状云块一般是积雨云等。

云的种类

云的种类

云的种类(六年三班第二组)目录壹、研究动机与目的贰、研究方法叁、研究内容一、云的种类与特征二、云的分布高度肆、研究心得与感想伍、检讨与期望陆、参考数据与网页壹、研究动机与目的:常常抬头看到天上的云,觉得很奇妙,为什么云会有那么多种不同的型态呢?云大概距离我们多远呢?哪种云出现时,就表示快下雨了呢?哪种云出现时,又表示天气晴朗呢?所以我们决定研究关于云的种类,这样可以使我们更了解有关于云的种类与特征,也使我们一看到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云的名称。

贰、研究方法:翻阅书籍、上网查询。

叁、研究内容:由于湿度、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不同配置,云的形状变化很多,有辐射状、脊椎状、波状、纤维状、钩状、絮状、层状、荚状、堡状、弧状、帆状....等等。

以基本型态来看云,可分为层状、积状和纤维状。

以高度来区分则可分为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

若再按形状、组成和形成原因,就可归纳分成十种云属,分别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高积云、高层云、层云、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

常见的云都是位在大气最接近地面的对流层内,这是因为对流层中常有上升气流,可以把地表蒸发的水气带到空中,最后就有机会因为冷却而凝结出小水滴或小冰晶,而由于空气中水气的含量以及气流上升的高度各不相同,因此云也就会在不同的高度形成。

云的分类正是按照高度来分的,我们一般所谓的云高,是指自测站地平面至「云底」之垂直距离,通常是以公尺为单位。

由云高可将云分为四大云族及十大标准云属。

各云属除了高度有别之外,云形也各有不同,基本上可分为积状云、层状云及卷状云三大类。

积状云就是一朵一朵高低起伏的云,代表对流较为旺盛;层状云就是成层且较平坦的云,通常是较弱的对流所造成;而卷状云则是一丝丝轻薄的云,这正是由冰晶组成的特征。

将云高与云状组合起来,就成为十大云属的基本特征了。

一、云的种类与特征:卷云:卷云是数量庞大的小冰晶所组成的,常出现在天空的最上层。

卷云的外表非常漂亮,形状很像白色的绢丝,有时也像白色的羽毛;当卷云受到朝阳、夕阳的渲染时会出现美丽壮观的彩霞。

2022版 科学三年级上册 《天气》3-6《观察云》

2022版 科学三年级上册 《天气》3-6《观察云》

6.观察云【教材简析】《观察云》这一课与本单元3、4、5课属并列关系,这一课需要到室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或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

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在观察天空中的云时,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

判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学情分析】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从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

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对云的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及种类,知道根据形状可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初步知道根据云量判断天气的方法,可根据云量将天气分为晴、多云和阴。

2.科学思维:根据对云特征的观测与记录内容,对比图文资料,判别云的三类形态;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思维方法,认识气象特征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联。

3.探究实践:能基于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对照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形成及时记录、收集证据的科学学习习惯。

4.态度责任:在云的观察过程中,对天气现象与规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与记录,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并能坚持对云进行长周期的观察记录。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6课 观察云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6课 观察云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

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

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

本册教科书“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

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的变化。

教师可以在每日广播出操等户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在使用观察工具上可以对材料进行改进,以方便携带,如“观测风”一课可以用纸巾代替小风旗。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己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现象,结合提示的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的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索板块,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展现学生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

教材中的提示要点给予了详细的参考。

由于该过程涉及到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研讨板块,组织整理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变化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有序、有条理地汇报,明确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是100℃,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并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亲历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

酒精灯等试验器材,学生可能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十分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状云
波状云(满天)
层状云:
• A. 大范围 • B.均匀幕布
波状云:(满、不满)
• 不满天时: A.云块大小均一 B.排列有序(成行成列) C.边缘清晰 • 满天时 A.明暗相间
积状云的形成
层状云的形成
波状云的形成
实 际 中 三 种 云 的 样 子
back
毛卷云
毛卷云
淡 积 云
浓 积 云
积 层 层 透 蔽 雨 积 积 光 光 云 云 云 波状云
波状云
积状云
观测者所在地点的地面到云底的垂直距离
>5500米 2500~5500米 云
高云 中云
<2500米
云高
地 面
低云
目前可用飞机、气球、 云幕灯、目测来观测云高
高云
丝缕状
高云
纤维状

发白
飘逸、

中云
低云
白、 结实、致密 灰白
第一讲:齐齐来识云
概念
看云
猜猜 看?
一、云的概念
1.概念:云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小 冰晶,或两者混合构成的可见集合体,有时 还包括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底部不 接触地面。
• 简单地说:云就是离开地面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
back
判断云的步骤:
先判定高低 再判定形状 看具体特征
二、判断云高
云体明暗相间;
云隙间不见蓝 天
蔽光高积云
Go
碎积云
浓积云
淡积云
Go
碎积云
具体特征: 边缘破碎、 不定型
面积较具体特征: 云体巨大; 顶部开始往 两边平衍, 形成铁砧状
单击这里
具体特征:
云体成波状 排列; 透光层积云
单击这里
云隙间可见 蓝天
具体特征:
云体明暗相间; 蔽光层积云 云隙间不见蓝 单击这里 天
Go
毛卷云
密卷云 勾卷云 透光高积云 蔽光高积云 透光层积云 蔽光层积云
碎积云 淡积云 浓积云 积雨云
条形状、块状
灰、灰暗
松散、边缘清晰 团状、块状
总结:目测云高的主要途径
判断 特征
颜色
发白发亮、 白、
云高
形状结 构
纤维状、 丝缕状
视感
飘逸、 柔 结实、 致密
松散、边缘 清晰可见
高云 中云
灰白
块状、 条状
低云
灰黑, 灰暗
团状、 堆状
back
积状云 层状云
积状云:
• A.孤立分散 • B.底部平坦 • C.顶部凸起
密卷云 勾卷云 钩卷云
Go
毛卷云
具体特征:
洁白的云丝分 散 毛丝般纤维结 构非常明显; 视感飘渺
密卷云
具体特征:
边缘毛丝纤维 状;
结构清晰可辨;
中部密厚,边 缘逐渐变薄
勾卷云
具体特征:
平行排列;
左端或者右 端弯曲成钩;
右 端 勾 起
具体特征: 云体成波状 透光高积云 排列; 云隙间可见 蓝天 具体特征:
云高: 根据云底距离地面的高度,将云分为高、 中、低云三个层次
(点我)
back
三、判断云状
云状: 根据云的形状,将云分为积状、波状、 层状云三个类别
(点我)
back
四、判断具体特征

高云属
3种
中云属
2种
低云属
6种
毛 卷 云
密 卷 云 层状云
碎 勾 高 高 透 蔽 积 积 积 卷 光 光 云 云 云 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