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分类与辨认
《看云识天气》课文导读

《看云识天气》课文导读
标题中的“看”是观察的意思,“识”是辨认的意思。
本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并且告诉我们怎样认识、掌握这些规律及其意义。
本文共有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这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又分成两层:第一层(第2~5段),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变化关系,第二层(第6段),说明光彩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文紧扣题目说明,层次十分清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云是怎么形成的

云是怎么形成的地球以外行星也可能有云,但其它行星的云不一定会由水所组成,如金星的硫酸云。
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形成的原理: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
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
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
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
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
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
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云与天气民间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云来预测天气变化。
1802年,英国博物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云的分类法,使观云测天气更加准确。
霍华德将云分为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这三类云加上表示高度的词和表示降雨的词,产生了10种云的基本类型。
根据这些云相,人们掌握了一些比较可靠的预测未来12个小时天气变化的经验。
比如:绒毛状的积云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为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块扩大或有新的发展,则意味着会突降暴雨。
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缕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云雀公母辨认方法

云雀公母辨认方法云雀是一种常见的小型鸟类,它在亚洲、欧洲、非洲都有分布。
在野外观察和拍摄云雀时,很多人都需要明确它们的性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行为和生态习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云雀公母的辨认方法。
云雀的外貌特征云雀体型较小,身长一般为11-13厘米,重量也只有12-16克,这使得它们很难在群体中通过体型区分性别。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它们的羽色区别。
云雀的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分主要为灰褐色,脖子上覆有深色的横纹,眼睛周围有明显的白色眉。
尾部有黑灰色及深棕色斑块。
云雀身体下半部分大部分为白色,雌鸟的腹部稍微偏灰。
辨别云雀公母的方法外貌特征是我们观察鸟类性别的一个重要方法。
对于云雀,公雀和母雀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颜色深浅雌性云雀的颜色相对较淡,灰色和棕色也较浅,在阳光下显得比较柔和;雄性云雀的颜色相对较深,深棕色和深灰色比较浓重,羽毛更加有光泽。
2.头部标志云雀的头部毛色变化是最容易辨识的地方。
雄性云雀的头部有明显的黑色痕迹,脸颊和眼眉周围的白色标志明显;而雌性云雀的头部较为平淡,没有黑色痕迹,眉毛也不太明显。
3.身体体型经过实测辨认,雌性的整体自然线条比较优美,脖子更细长。
而雄性的整体显得比较壮硕,脖子较短。
但它们的差异不是特别明显,需要观察几只云雀,才能确定它们的体型区别。
4.叫声区别对于经验不足的观鸟爱好者来说,很难通过外貌辨认云雀的性别。
此时,可以通过婉转动听的鸣叫声来进行辨认。
雄雀的鸣叫较为悠长,声音较高,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而雌雀的鸟鸣相对较为短促,声音也不会很高。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外貌和鸣叫声可以较为准确地辨认云雀公母。
虽然辨认方法有所类似,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并注意多种方法的叠加使用,才能更好的判别分辨。
云为什么会移动

云为什么会移动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集合体,其移动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的运动。
云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水汽从江河湖海的水面、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中蒸发进入低层大气。
在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的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越充足,越往高空则温度越低、空气越稀薄。
当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时,温度会逐渐降低。
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
当温度高于0℃时,多余水汽液化成小水滴;温度低于0℃时,多余水汽则凝华为小冰晶。
当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形成了云。
而云的移动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和风向决定的。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空气的运动,它分为水平环流和垂直环流。
水平环流主要指大气中高压和低压系统之间的气流运动,垂直环流则主要是大气中的对流运动。
风向即气流的方向,它由高压和低压系统之间的气流运动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共同决定。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科氏力会使东风向东偏转,西风向西偏转。
因此,云在东风区会向东移动,在西风区则向西移动。
另外,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也存在着各种规模的流动,例如季风、气旋等天气系统会带来较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从而推动云的移动。
同时,地形也会对云的移动产生影响。
比如,山地上的云会因为地形的阻挡而产生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云雾;海洋上的云会受到海洋气流的影响而产生漂浮的效果。
此外,云的移动速度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的强度、风速的大小、云所在的高度以及云层的厚度和密度等。
不同类型的云,其移动速度和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卷云通常移动速度较快,且呈现出纤维状的特征;而层云的移动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且较为均匀和平稳。
总之,云的移动是大气运动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通过对云的移动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气的运动规律和天气变化的趋势。
同时,云的美丽和多变也给我们的天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诗意。
云计算下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云计算下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而在云计算的发展中,图像识别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图像识别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智能化的信息识别技术,其可以通过处理图像,使计算机得以自主辨认物品、场景等信息,并进行分类。
从发展历程来看,图像识别技术最初来自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尝试让计算机处理和识别图像了。
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增强技术、编码技术和边缘检测技术等。
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不断提升、算法研究不断深入,图像识别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
当前,云计算下的图像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媒体智能化处理在网络流媒体领域,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图片、视频的快速自动分类,从而实现对许多影像数据的快速分析。
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我们可以自动从海量媒体库中提取人物、物体、场景等信息,从而使得智能化的快速处理成为可能。
二、智能监控安防领域在安防领域,图像识别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画面中的人、车、物体等的识别,可以实现对于异常事件的实时监控及报警。
这种技术应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安监控、社区权限管理等领域,并且不断地得到了新的提升与应用。
三、智能客服在机器人客服领域,图像识别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电商实现智能化客服时,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用户信息自动识别,快速帮助用户找寻商品,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这种技术也为线上人工客服带来了大量的解放与便利。
四、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图像识别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汽车周围的环境进行识别,从而实现红绿灯识别、路况识别等功能。
这种技术已经渐渐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部分,并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来说,图像识别技术作为云计算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在逐渐成为各类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技术之一。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算法应用的不断深入,图像识别技术也将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开发中,逐渐改变社会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
一大片什么什么的云彩填空二年级

一大片什么什么的云彩填空二年级一大片蓝色的云彩,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游荡着。
有的像小绵羊一样聚集在一起,有的则像飞翔的鸟儿般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小朋友们都纷纷抬头仰望,惊叹于天空中的美丽云彩。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云彩的种类和特点吧:
1.秃鹫云
这种云彩形状像秃鹫的翅膀,一般出现在山地上空,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冷。
2.鱼鳞云
它们像几块松散的布片拼接在一起,给人一种鳞片的感觉,经常出现在秋天的晴朗天气中。
3.乌云
这是最容易辨认的云之一,一旦出现在天空中,意味着暴风雨即将来袭。
4.卷云
这种云形状呈卷曲状态,很像一团棉絮或是棉花糖。
它们一般出现在
潮湿地区,预示着天气变干燥。
5.雪松云
这种云彩形状像雪松树枝一样,非常雅致,一般在晴天出现,预示着天气将会晴朗。
6.雾云
这种云形状像一条条垂直地散开的带子,一般在寒冷的天气中出现,预示着可能会下雨或下雪。
7.翼形云
这种云形状像一对展翅的鹰的翅膀,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天气中,预示着天气良好。
总的来说,云彩给我们带来了自然的美好和天气的暗示,小伙伴们要多留意天空中的云彩,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让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的奇妙之旅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看云识天气(1)

日晕三更雨 里红外紫 月晕午时风
华环由小变大,
华
产生在高பைடு நூலகம்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转晴;由大变小,
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 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 虹雨
早、晚,太阳照着对 霞 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自学第6自然段,体会本段采用什么 修辞手法?
引用谚语
作用: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是 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的,是 生活经验的总结(简洁通俗)。
月亮照在地上,像光洁的白玉,像 纯净的银盘,像朦朦胧胧的光斑。
月光照在地上,像薄雾,像寒霜, 像波光。
仿照课文第一段写几句话:夜暮四合, 周围的群山,……
示例:
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 XXX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 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 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 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 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看风测天气
•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 伏里东风不下雨。 • 回头风,特别大。
看云识天气
•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 云往东,刮阵风; • 云往西,披蓑衣。 •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 山戴帽,大雨到。 •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 •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看云识天气
体裁: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 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 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 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彩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学背景大班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
云彩是一种生动且兼具美感的自然现象,是天空中最具有诗意的景象之一,对于大班儿童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自然材料。
通过观察云彩形态,不仅可以开拓儿童们的视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因此,本次教学选取了“云彩”这个话题,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大班儿童积极参与探究。
2. 教学目标•让大班儿童了解云彩的形态、种类、形成和变化。
•培养大班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培养大班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愿。
二、教学方案1. 教学准备•准备幻灯片或海报图片,介绍云彩的种类和形态。
•准备适量的棉花、线、彩纸、剪刀和胶水等制作材料。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幻灯片或海报图片,介绍云彩的种类和形态。
可以让学生观看云彩朵朵的图片,告诉他们云彩不仅仅是白色的朵朵,还有很多不同性质的云彩。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云彩,并建立对云彩的基本认知。
第二步:制作云彩让学生用棉花、线、彩纸等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种类的云彩。
其中,可以尝试加入色彩的变化,从而帮助融入感知的纬度和接受默契的概念。
第三步:观察和辨认云彩教师在课前读取科普文,搜集图片中一些云彩以及说明文字,让学生欣赏云彩的美丽,并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不同云彩种类之间的特点差异,辩认云彩类型,并对学生筛选形式的分级结构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认识。
第四步: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制作的云彩作品,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彼此在制作云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互相欣赏和共同进步。
3. 教学评价•学生制作出的云彩作品是否多变,是否富有创意和色彩感。
•学生是否对不同种类的云彩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能够加以辨认。
•学生是否能够互相分享彼此的云彩作品,并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分析。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制作云彩,他们都能够动手和想象,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创意和色彩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因: 这种云由湿空气作大范围缓慢斜升运动而膨胀冷却所造成,它们和流动气旋以及暖锋有关,位于雷雨层顶部;有时,它 们也与热带气旋有关,因为热带气旋上空地区风从气旋内向外吹,把卷层云吹到远离它们形成时的地方。
天气: 卷层云是冰晶组成的,由于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同温度下水面饱和水汽压,使冰晶可以在较小的相对湿度(可以小于 100%)情况下增大。但是,因卷层云中含水量较小,云底又高,所以除了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的卷云可以降微雪以外,卷 层云一般是不降水的。 但是在降水来临之前,卷层云可以作为征兆。卷层云通常出现在层状云系的前部,卷层云出现时,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 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 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因此如看到天空有 晕,便知道有卷层云移来,则未来将有雨层云移来,天气可能转雨。
• 2.1中云族—高层云属
定义: 高层云,属中云族,多由直径5~20微米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雪晶(柱状、六角形、片状等)混合组成,云层较厚, 多在1500~3500米之间。云底呈均匀幕状,常有条纹结构和纤缕结构,偶尔呈悬球状,分布范围较广,常遮蔽全部天空, 颜色灰白或灰蓝。云层非常薄时,高层云可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白色或彩色的“冕”或“华”。云层较薄时,隔观日、 月轮廓模糊,如隔一层毛玻璃,为透光高层云;云层较厚时,完全看不出日、月位置,为蔽光高层云。高层云多属锋面 云系,可降小量雨雪。
伪卷云(Cinot)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呈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为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 状、砧状等。多由直径为10-15微米的冰晶组成。 伪卷云云体大而厚密,常呈铁砧状。是积雨云顶部脱离主体后而成。多在积雨云崩析消散过程中见到。当积雨云发展到 消衰阶段,云内上升气流减弱,主要为下沉气流,由于缺乏水汽补给,积雨云母体崩解,其上的云砧部分残留空中,即 成为伪卷云。 它的出现,表征着大气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当积雨云的云砧伸展到很远的地方,测站仅见云砧部分,而不见其母体、此 时云砧虽似伪卷云,实际并非伪卷,而为积雨云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表示对流运动趋于减弱)。伪卷云是大块密而厚的 冰晶组成的云,色白或深灰、云块中间部分较均匀,仅其边缘可见丝缕结构,挡住太阳时,可使日光减弱,甚至全部不 见太阳。
形态:孤立分散,底部平坦,顶部突起
类型: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碎积 云
2.层状云
成因:整层空气的滑升或抬升而成,系统性,均匀性,规模大
形态:均匀幕布状,上平下斜,斜面与抬升面吻合
形成背景:低压(或槽)中的水平气流辐合区;大范围冷暖空气的交锋区;大型山脉的迎风坡 特征:云体向水平方向发展;云层均匀、范围广阔;层状云常连绵几百千米,形成大面积的降水
类型:卷层云、高层云、层云、雨层云
层云
冷暖空气交锋区的 层状云系: 雨层云-- --高层云--- ----卷层云----卷云
3.波状云
成因:(大气中以大气波动而产生)a.密度和速度不同的两 种流体;b.气流越山后,形成驻波;c.湍流作用
分类:波动出现在高空--卷积云 ;波动出现在中空--高积云 ; 波动出现在低空--层积云
云的分类与辨认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种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进行记忆与理解; 然后对云每一个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并用了大量的图片; 最后对一些容易混淆的云介绍其区别方法; 另外,也简单提了一下云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部分:云的多种分类
按云所处的高度分类 1.低云
在2000m以下的大气中形成。层云接地就被称为雾。
钩卷云(Cirrus uncinus)是一种卷云. 名字来源于拉丁语的意思蜷曲的钩。 又称海尾mares' tails的钩卷云,通常是 簿、稀疏地在海拔七千米天空的对流层出现。通常界乎摄氏四十至五十度的气温时,钩卷云会在一股暖锋或锢囚锋接近 时出现;并意味着雨带的来临。 勾卷云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呈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光泽,多呈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砧状等。 多由直径为10-15微米的冰晶组成。 钩卷云云体很薄,呈白色,云丝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头有小钩或小簇,下有较长的拖尾,很像逗点符号。钩卷云的 曳尾常是云体的冰晶下落的过程中,因风的切变而产生的。钩卷云常分散出现,如果它系统移入天空,并继续发展,多 预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甚至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所以群众中流传着“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综合分类:
云族 云属 1.1卷云 1高云 1.2卷层云 1.3卷积云 2.1高层云 云类 1.1.1毛卷云 1.1.2密卷云 1.1.3钩卷云 1.1.4伪卷云 1.2.1毛卷层云 1.2.2薄幕卷层云 1.3.1卷积云 2.1.1透光高层云 2.1.2蔽光高层云 2.2.1透光高积云 2.2.2蔽光高积云 2.2.3荚状高积云 2.2.4积云性高积云 2.2.5絮状高积云 2.2.6堡状高积云 性质 对流云 常见云底高度范围
• 1.2高云族—卷层云属
定义: 卷层云范围大,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具有相当宽广的连续云幕。全部由冰晶组成,有丝缕状结构或呈均匀薄幕状,有 时云的组织薄得几乎看不出来,只使天空呈乳白色;有时丝缕结构隐约可辨,好像乱丝一般,能透过日、月的光,使地 物有影。云体底部和顶部较为平坦均匀,含水量小,光学厚度小。可以部分或全部遮蔽天穹,常伴有晕。
密卷云(Cidens)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为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光泽,多呈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 多是由直径为10-15微米的冰晶组成,是比较厚密的片状卷云,边缘可见明显的丝缕结构。薄的能看清楚日、月光盘,较 厚的仅见日、月位置,最厚的能遮蔽日、月光,此时呈灰色。其形与高空对流有关。密卷云的出现预示天气较稳定,但 如果它继续系统发展并演变成卷层云,则预示天气将有变化。 密卷云云体较厚,薄的部分呈白色,厚的部分略有淡影,边缘毛丝般纤维结构仍较明显。云丝密集,聚合成片,在云量 较多时,可有不完整的晕出现
天气:如果天空云的分布以卷积云为主,它又与卷云、卷层云有关联,相互影响,并系统发展,通常预示将有不稳定的天气系统影响测 站,并将出现阴雨、大风天气。农谚“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即指这样的云天。但如果这种云很薄而且逐渐消失,那就不会出现阴雨或 大风天气了,有谚语说“天上鱼鳞斑,当日晒谷不用翻”,就预示着晴好天气。
2.中云
中云于2000m至6000m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
3.高云
中纬度地区云底高度通常大于6000m,形成于对流层较冷的部分。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 晶,所以高云都是由冰晶体所组成的。高云一般呈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
按云的形态分类 1.积状云
成因:在对流的上升运动中形成的云。 下垫面受热显著,绝对不稳定,热力对 流• 1.3高云族—卷积云属
定义: 卷积云,云的一种,一般在4500-8000米的高空,几乎全由冰晶组成,云块很小,白色无影,云体呈白色细鳞,片状,有 时部分云块呈絮状、堡状或者荚状,常排列成群或成行,像水面上的小波纹,多数云块的视角小于1°,边缘有纤维结构。 白色无暗影,有柔丝般光泽。云体很薄,能透过日、月光,呈白色无暗形,在黑夜则呈灰黑色。 成因: 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演变而成。有时高积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另外,每一种云都有它的特殊性,但不是一成不变 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种云可以转变为那一种云,那一种云又可以转变为另一种云。例如淡积云可以发展成浓积云, 再发展成积雨云;积雨云顶部脱离成为伪卷云或积云性高积云;卷积云降低成高层云;而高层云降低又可变成雨层云。 卷积云的另一种形成过程,可能是在强大的大气流作用下,夹状高积云升到高空,成为卷积云,出现这种卷积云之后, 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有4、5级左右的大风,一般不会下雨,仍然维持晴天。
分类: 毛卷云(Cifib)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呈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呈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 状、砧状等。多由直径为10-15微米的冰晶组成。 毛卷云云体很薄,呈白色,毛丝般的纤维状结构清晰,云丝分散,是丝缕结构十分明显的卷云,状如羽毛、乱发常分散 孤立地分布在天空,或成带与地面斜交。 日、月透过云体地物阴影很明显。 毛卷云的出现大多预示天晴,故有"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 的说法。如果毛卷云变厚,量也增多,甚至发展成为卷层 云,则预示天气将有变化。
分类: 毛卷层云:云体薄而不均匀,丝缕结构十分明显。出现高度为5500-8000m,常伴有日晕,月晕等光学现象出现。毛卷层 云通常是雨层云到来前的先兆,此后会产生不甚剧烈的降雨。毛卷层云如果增厚降低,预示未来天气会有风雨;但如果 云层不增厚,天气也不致转变。
薄幕卷层云:为均匀的云幕,出现高度为5500-8000m,有时薄得几乎看不见,只因有晕,才证明其存在;云幕较厚时, 也看不出什么明显的结构,只是日月轮廓仍清楚可见,几乎看不到云层存在,没有纹理结构,几乎透明,可见蓝天。薄 暮卷层云出现时,伴有日晕,月晕等光学现象,此后天气可能发生变化,出现风雨。薄暮卷层云常出现在大范围的天气 系统中,继卷层云后,往往是高层云,雨层云接踵而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卷层云常是阴雨大风天气的征兆。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指的就是薄暮卷层云出现时,伴有日晕,月晕等光学现象,此后天气可能发生变化,出现 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