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金贵要略方论》有感《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

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

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

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通过二年级下学期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

我感触颇多:

一、仲景,神人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

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

么?二、人与自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

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

三、治未病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

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

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四、上下之病治其中

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

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甘

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

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

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

五、辩证论治

一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

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

降血亦安。

二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逆,四逆汤主治。四逆汤方: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此病属虚寒性呕吐,而仲景却没有去止呕,而从病因开始,治以回阳

救逆。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六位临川提供更多的治病思路一黄疸病篇中 1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告诉我们黄疸病也能够先考虑脾,再考虑肝。2 然黄家始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告诉我们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

治疗黄疸。

二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猪苓汤主治

水热互结伤阴证。而其方药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组成。全方无清热之药,却可以清热利

水养阴。告诉我们当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结合,宜治有形之邪。七计量的准确性

一五苓散用量剂量泽泻五两:茯苓三两:猪苓三两:白术三两:桂枝二两=5:33:3:2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只有这个剂量配伍,才能更好的发挥利小便,发汗的目的。

二甘草干姜汤甘草四两:干姜二两=2:1 重用甘草,可以延缓干姜的半衰期。

三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7:1 半夏:祛痰而不化燥,降逆而不伤正。

四大黄甘草汤大黄四两:甘草一两=4:1 甘草:扶正祛邪,益气和中。结语:通过对《金

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王老师上中下三焦思想给予我很

深的感触。我会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带上我人生的征程。再次感想王老师的精心教导!篇二: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起了标题后,突然想,为啥叫学习心得?姑且以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学习”,一是“学”,就是看书,学理论;二是“习”,就是练习,要实践。读万卷书,

还要行万里路。

“心得”,经过自己的心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并

且经过总结后变成自己的,应该才

能叫得到了。

就像读书,不读出来应该叫看书,读书就应该念出来,是有声调的,就像读汉赋,四六

句,读出来时,抑扬顿挫,感觉特美。所以,我觉得这个心得当然最好是写出来,因为写的

过程也是逼自己总结的过程,我就是这样,呵呵。回正题,看完胡希恕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讲座第一遍之后,这周开始,准备开始看第2

遍。看了前几条,明显比第一次理解的深很多。所以,书,或者准确地说,经典的书,还是

要多看几遍才行,jt说看个10遍以上,我同意。不过他没看到10遍就开课,呵呵,误导的

几率有点大,我是一个例子啦。主要有2个心得:

1.要想理解中医,首先要理解人是有自愈能力的。

2.有个故事:扁鹊治好了一个已死之人,人们说他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华佗说:“余非能

生死人,因其自当生,余使之起尔”,意思是“我不能起死回生,我只是扶了他一把”,如果

这个人连自愈的能力都没有,扁鹊也没办法。适者生存,不适者就会被淘汰,人是地球上的生物,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就一定在漫

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外邪或内邪的能力。黄帝内经中讲“正邪交争”,也就是说有了病了,机体就会起来和疾病斗争。比如传染病,

没发病的人不是没接触过,是因为他抵抗能力强,经过正邪交争,人胜了。再比如太阳病,

机体会想通过出汗的方法把病邪排出去,如果机体的抗病能力够,出一身汗,在你并不知道

的情况下,就把病邪排出去了。如果机体的抗病能力不行,那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这

时候,不吃药,是不会好的。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帮他一把,助其一臂之力。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伤寒论里每个方剂的作用,就比较容易一点。比如,太阳病要汗解,桂枝汤和麻黄汤,帮你把汗排出来;瓜蒂散证,愠愠不得吐,它帮你吐出来,等等。

2.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身体恢复平衡,包括生理和心理。举例说明,会好理解一些。比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远一点点,地球就会很冷,可能就会变成冰河世纪,生物

无法生存;近一点点,地球就会变得炙热,生物也无法生存。就是刚刚好,才会有我们现在

美丽的地球。

依附于人身体生存的细菌,如果被药全部杀死了,或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