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试卷讲评
初中历史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

初中历史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初中历史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弱点和难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
2. 强化历史学习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阅读能力。
3. 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对当代和未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学生历史试卷之中错题、疑问和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讲解计划。
2. 讲解历史教材之中的难点、重点和疑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历史考试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投影与授课,注重动画、图片和图表的运用。
2. 细致的讲解和实例演练,注重单词、概念和思维的训练。
3. 学生互动与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提前收集学生历史试卷之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制定教学计划。
2. 多媒体投影演示,介绍历史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
3. 细致的讲解和实例演练,针对学生试卷上的错题和疑问进行解答。
4. 学生互动和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历史本身和如何应对考试。
5. 给学生一张完整的历史试卷,由学生自己进行答题和自评,同时老师给予评价和点拨。
6.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更上一层楼,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针对性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最终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阅读能力。
此教案获得初中历史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得到了广泛好评和认可。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历史试卷的讲评,使学生掌握试卷中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对试卷整体进行分析,了解试卷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等。
2. 针对试卷中的每个题目,讲解答案及解题思路,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学生的错误原因。
3. 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试卷的整体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评试卷:按照题号顺序,对试卷中的每个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3.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
4. 总结讲解: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评结合的方式,既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试卷中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2. 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历史试卷: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用于讲评和分析。
2. 历史教材:辅助讲解试卷中的知识点,提供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试卷、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练习题库:用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环境2. 座位排列:采用秧田式排列,便于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师生互动。
3. 教学设备: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教学需求。
八、教学方法1. 讲评法:教师对试卷中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九年级历史综合检测试卷讲评

课题:九年级历史综合检测试卷讲评课型:讲评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高。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学习流程:一、自主改错:要求: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缺陷造成的,还是能力不足造成的,还是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是心理素质造成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彻底改正,能自己改的自己改,自己不能改的在小组内部寻找帮助,改错后仍然感到困惑的题目要特别标识,以便集体展示时寻求解决。
力争在5分钟之内将所有错题改正并理解记住。
出错较少的同学改完错后则重点研究一下与所考题目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试着自己出题考考自己,过一会儿也可以拿出来考考组内其他同学。
二、错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2.给材料选择题、归纳型、比较型选择题材料3.对于材料题分析思考问题角度不全,步骤不清晰。
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达式写法混乱。
4.审题不细心,书写有时出错。
三、分组研究、准备要求:进行小组分工,然后分组进行课堂研究并做好展示准备。
需展示的题目:选择题4、7、8、9、13、14、15、19 材料题21、22、23、25 提醒:一定要研究说出解答该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技巧,说出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要求,并要联系由该题目所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
四、交流、展示要求:1、现在我们一起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体交流,看看哪一个小组的成果让大家受益最大2、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找准机会可以质疑、补充五、教师讲评:典型错题六、师生共同归纳做题思路:(一)选择题的答题思路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丘吉尔)等。
初三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

.
15
2、(2011·广东模拟)日本被称为 “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 大化改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7世纪中期实行的改革
B、改革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力主改革的人物是明治天皇
.
16
3、(2013·佛山模拟)1760年,英国5万—10 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13个;1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当时推动城市
错
误 人
2
10 4
9
5
6
4
6
8
3
数
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
错
误 人
12
5
6
3
5
0
3
6
4
5
数
.
5
非选择题分析
题号 21题 22题 23题 24题
分值 15分 16分 15分 14分
平均分 12.1 9.5 7.98 12.4
满分人数 14人 1人 0人 15人
.
18
4、(2013·陕西中考)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 “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 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 国开创了一个新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
的有( C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和生物进化学说
.
6
合作交流
❖方式:小组合作,分组交流。 ❖内容:分析错题原因。 ❖目的:认识不足,缩小失误;
相互借鉴学习。
.
7
.
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评讲课

B.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 C.封臣从封君那里获得土地后必须向封君提供兵役服务 D.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奴隶制度
11
独立自学
目标引领 独立自学 引导探究 目标升华 当堂诊学 强化补清
13.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连续剧,
D 他们设计了一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它是( ) A.庄园土地耕作一般实行轮作制,耕地分为春耕,秋耕和 休耕地
C.西欧大学的兴起
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5.1200年,法国国王规定了巴黎大学的首批特权:世俗法官不能逮捕
任何大学师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大学
师生只能由当地主教审理。这说明当时的大学享有( )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B
C.教育自主权 D.信仰自由权
13
独立自学
目标引领 独立自学 引导探究 目标升华 当堂诊学 强化补清
14
引导探究
目标引领 独立自学 引导探究 目标升华 当堂诊学 强化补清
16.(1)【 √ 】
(2)【 × 】把“公元前2世纪”改为“2世纪” (3)【 × 】把“巴基斯坦”改为“巴勒斯坦” (4)【 × 】把“英吉利”改为“意大利”
自评“辨析改错题”,总 结考点,分析失分原因。
15
引导探究
目标引领 独立自学 引导探究 目标升华 当堂诊学 强化补清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6.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警察职能的
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如果有人因此在衣
初中历史试卷讲评教案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策略
仔细阅读题目
在答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
排除法
对于一些选择题,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答 案范围。
联系所学知识
选择题往往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答 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找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与策略
仔细阅读材料
在答题前,要认真阅读 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 和要点。
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缺 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如时 间分配、要点把握等,导 致答题不完整或不准确。
03 讲评策略与方法
针对不同题型的讲评策略
选择题讲评
针对选择题,重点讲解题目中的 易错选项,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
的陷阱,并总结解题技巧。
材料题讲评
对于材料题,注重分析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回答。
针对审题问题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准 确理解题目要求,避免因审题不仔细 而导致的错误。
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的策略
反思答题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答题过程,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
何改进。
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本次考试的经验教训,提醒 学生避免再犯类似错误,并鼓励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制定改进计划
问答题讲评
对于问答题,强调审题和答题思路 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答题问题的讲评方法
针对知识掌握问题
针对答题技巧问题
对于因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的问题, 进行重点讲解和补充,帮助学生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分析典型错例,总结答题技巧和 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学会分析试卷的方法,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2、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提高理解能力。
3、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的应考观,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习流程:一、自主改错: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缺陷造成的,还是能力不足造成的,还是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是心理素质造成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彻底改正,能自己改的自己改,自己不能改的在小组内部寻找帮助,改错后仍然感到困惑的题目要特别标识,以便集体展示时寻求解决。
力争在2 分钟之内将所有错题改正并理解记住。
出错较少的同学改完错后则重点研究一下与所考题目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试着自己出题考考自己,过一会儿也可以拿出来考考组内其他同学二、错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对于材料题分析思考问题角度不全,步骤不清晰。
3、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达式写法混乱审题不细心,书写有时出错三、小组合作,分组交流:小组内讨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到自身不足,缩小差距,相互借鉴学习。
提醒:一定要研究说出解答该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技巧,说出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要求,并要联系由该题目所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四、交流展示:要求:1、现在我们一起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体交流,看看哪一个小组的成果让大家受益最大2、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找准机会可以质疑、补充五、师生共同归纳做题思路选择题题型及解题方法(一)、判断式(否定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注意用排除法(二)主观性概括选择题,一是根据社会或时代特征判断。
二是根据题干提供的多个信息对四个选项分析,是否能全面概括。
(三)、排序型选择题,①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
②首尾结合法,按时间顺序找出最早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
初三历史试卷讲评课邹

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探索的准确理解与认 识,依据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 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 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再依据所学知识 可以知道此处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 新变法运动;“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指 的是中共成立后,促使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是 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化。 考点:八年级上册·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 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五四爱国 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成绩分析
80- 60- 60 90分 80 分以 (32 分 下 及以 -36 (2 (2 上 (36 分) 4-32 4分 分) 以下) -40 分)
等级
90 分
优 及 生 格 率 率
班平均 分(总 分40分)
人数 比例
0
10 30 11 28.13
20 78 0﹪ 20 59 21 ﹪ ﹪ ﹪ ﹪ ﹪
7.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 是: A B C D
8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 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 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2.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 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出现的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外争国权,内惩治国贼”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试卷整体分析
1)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学生整体存 在以下一些问题:
(1)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3)答题不够规范,特别是文字表述上, 大面积出现用口头语替代学科专用语。
(4)不按要求答题,如要求要根据材料 答题的没有根据材料。
2)、试卷所反馈的信息和要矫正的内容 (1)全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有选择题7、8、
▪ 根据材料二,说说造成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原
因有哪些?(4分)
▪ 材料三 恩格斯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 (3)中古欧洲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
合中古欧洲的文化背景,说说你对恩格斯这句话 的理解。(3分)
做材料题的方法: 一)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1认真读懂每则材料意思,把握观点和中心内容。 并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划出。精心思考背景材料与 所要求回答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盲目生搬 硬套旧题目,受旧框框限制思维)。 2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设问的指向。 二)解题方法 (1)属于直问直答式设问的,采取问什么就答什么, 不必再作说明。 (2)属于简要说明式设问的,答出有关观点并说明 (或分析),并尽可能结合材料中的内容。 (3)属于扩展式设问的,就围绕问题指向,要求结 合材料的必须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地谈自己的 认识、立场、观点、看法、体会及具体的落实行 动。
知识点三: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 比较(下表)
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影响
▪ 第三步:讲解题方法和答题方法
▪ 材料二 教士们大概是仅存的罗马遗民,掌握着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他们自然不会轻易叫老 虎上树的本领,奉行愚民政策,而初来乍到的日 耳曼人也没有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贵族们 继续狂欢和比武,农民只会耕地。欧洲中世纪的 黑暗可想而知。
参考答案:
(2)罗马教皇的愚民政策;日耳曼人的无知
知识点二:报刊(让学生制作表格,分析各 大运动的重要报刊)
▪ 8、某大学历史系学生决定组织去中共“一大”旧
址参观,顺便去参观一下当地省级行政中心的历 史博物馆,那他们一定要去的城市有: ① 杭州市 ②南京市 ③上海市 ④绍兴市 ⑤嘉兴市 ⑥遵义市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分析:抓住“中共‘一大’旧址”和“省级行政中 心”就可顺利解决。
条约
签订时间和 地点
内容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
南京
岸;中英协定关税等。
《瑷珲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下关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 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增 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仔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初三历史试卷讲评
讲评人:邓海珠 学校:岩岭中小学
一、讲评目标
• 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
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2、通过学生分组进行订正、讨论,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孤芳自赏”的学习方式 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 高,
•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构建生动有效
《辛丑条约》 1901年北京 赔款等
▪ 7、杂志报刊等媒体的舆论宣传推动了革
命、改革或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下面 这些运动与之相关的杂志报刊搭配有误的 一项是( )
A. 维新变法——《时务报》 B. 辛亥革命—
—《民报》C.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D. 五四运动——《申报》
分析:该题选D(大致介绍《申报》创立的 过程)杂志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上 的 各大运动都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可 以说每个比较大的运动都有着它代表性的 杂志报刊。
三、讲评过程
整个试卷讲评过程大致分为六步: 第一步:学生自主订正
先让学生在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打勾, 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打叉然后集中总 汇,看那些问题需要重点讲述,那些 问题可以不用再讲。
第二步:错题讲析
1、中国近代以来在自家门口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 不平等条约,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地被割让。这些 “不平等条约”包括:( )
的历史课堂。
二、考试情况及试题简要分析
1、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31 及格人数:19 优秀人数:7
2、试题特点 (1)题型较全面,紧跟学业水平测试。从这次历史试卷的
题型来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本试卷的难易程度 为中等,基本上跟学业水平相靠。 (2)考察的知识点主要以中国近代史、世界上古和中古史 为主。如选择题1、2、4、7、8等和非选择题第13题考察 的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特别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这段 屈辱抗争史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对整段历史的整体理 解和宏观把握的能力。 (3)侧重双基。本分试卷题目虽然灵活,但考察的知识点 都在书本上,如选择题第一个小题,要选出在自家门口签 订的领土被割让的“不平等条约”,看似难选,其实都在 书上。 (4)考察学生对书中一些图片的记忆,但又不是单纯的记 忆,如选择题第四题,要学生根据挽联找出合适的图片, 以培养学生记忆和理解历史符号的能力。
①《南京条约》 ②《瑷珲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 《辛丑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该题选A,“自家门口签订”和“领地被割让”
是题眼,《马关条约》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清朝败亡 后,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于1895 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与日本代表签订的。而《辛 丑条约》于1901年内(农历辛丑年)签订,没有割 地。 知识点一:“不平等条约”(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