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什么

药物相互作用是什么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一个药物与另一个药物或者食物一起使用时,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效应或者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药物的疗效,也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会导致毒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药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等几种类型。
1.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它们各自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的改变、相互间的化学反应或代谢各种因素而产生的效应。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升高或降低,改变药效,甚至导致中毒。
2.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指药物与某些食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效动力学环节。
例如,柠檬汁和葡萄柚汁可以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途径,从而改变药效。
3.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指疾病状态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疾病状态下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或排泄可能存在异常,从而影响药物的功效。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通常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两种药物可能会竞争同一种酶进行代谢,导致其中一种药物代谢受阻,从而增加其浓度。
2.药物的吸收:某些药物在肠道中可能与其他药物或食物发生结合,影响其吸收率。
另外,某些食物也可以影响肠道内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3.药物的分布: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从而改变其在体内的分布。
4.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进行。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在肾脏中的排泄速率,导致其滞留时间延长。
预防和管理药物相互作用为了预防和管理药物相互作用,医疗保健提供者需要注意一些核心原则:1.综合评估:在给患者开具处方药时,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用药史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充分评估,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药物在体内同时用药时产生的药理学或临床学上的相互影响。
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改变其疗效或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
例如,一些药物经由肝脏酶系统代谢,如果同时使用影响肝脏酶系统活性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浓度上升或降低。
此外,一些药物之间还存在药物对相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
2.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服药前后需要遵守特定的饮食规则,以避免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某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降低药效,例如与豆浆同服甲巯咪唑会降低其吸收;而有些食物可以改变药物的分布和代谢,如与葡萄柚一起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会增加血药浓度,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3. 药物与饮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应与饮酒保持一定的间隔,以避免相互作用的发生。
某些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可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增加中毒风险或引发不良反应。
另外,长期饮酒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增加药物代谢的时间和减少药物的清除,导致血药浓度上升,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药物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开始新的治疗前告知医生使用的所有药物、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制定治疗方案。
2. 遵守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照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增减用药次数。
3. 在使用药物之前阅读药物说明书,并注意其中对于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
4. 遵循药物说明书中对于与其他药物、食物或饮酒的相互作用的指导。
5.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最好由一位专业的医生或药师根据相互作用的风险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药物的相互作用名词解释

药物的相互作用名词解释前言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用药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影响的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减弱药物的效果,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互作用的种类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多种药物相互影响,改变彼此的药效或毒性的现象。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对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与药物之间结合的共同作用。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指药物在与某些食物一起摄入或使用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3.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指某些疾病对药物的代谢、作用机制或药物本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4. 药物-化学物质相互作用指药物与其他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5. 药物-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指个体遗传差异导致对药物代谢或作用敏感性的不同,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互作用的影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以下影响:•增效作用:指两种药物一起使用后,其效果比单独使用时更强。
•拮抗作用: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后,彼此相互抵消,减弱效果。
•协同作用:指两种药物一起使用后,效果比单独使用时更加协调。
•不良反应:指两种药物一起使用后,产生意外的身体反应,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预防药物相互作用的措施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在用药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
2.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擅自更改药物用量或用法。
3.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混合使用。
4.定期检查用药情况,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语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医学领域,合理用药对于预防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至关重要。
医生、药师和患者应共同努力,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的互相作用名词解释

药物的互相作用名词解释药物治疗是目前常见的医疗手段之一,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可以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互相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了解药物的互相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1. 药物代谢互相作用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通过肝脏酶的作用进行化学变化的过程。
有些药物能够影响肝脏酶的活性,从而干扰其他药物的代谢。
这种作用被称为酶诱导或酶抑制。
酶诱导会增加药物的代谢速率,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低,可能减弱疗效。
而酶抑制则会降低药物的代谢速率,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发生反应,相互影响彼此的药理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例如,某些药物能够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被称为协同作用;而有些药物则可能减弱其他药物的疗效,被称为拮抗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还可能导致两种药物共同产生新的效果,称为叠加作用。
3. 药物副作用与交互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有些副作用可能是因为药物的本身特性引起的,但有时也可能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存在时,可能会相互增强或减弱各自的副作用。
这种现象被称为药物的交互作用,需要特别注意。
4. 药物同类增效作用药物同类增效作用指的是同一类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产生的增强效果。
例如,利尿药和抗高血压药在合理使用下可以相互增强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压。
这种作用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是非常重要的。
5. 药物对特定人群的影响不同的人群可能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例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对药物的代谢和药理作用可能与普通成年人不同。
因此,在给予这些特殊人群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互相作用的发生。
综上所述,药物的互相作用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药物相互影响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 科普

药物相互作用科普
1. 药效增强或减弱:有些药物会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药效。
例如,同时服用华法林(一种抗凝血药物)和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为阿司匹林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血效果。
2. 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会抑制或诱导肝脏中的药物代谢酶,从而改变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
这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增加或减少,影响其药效和副作用。
3. 药物吸收相互作用:药物的吸收也可能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会改变胃肠道的 pH 值,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速度。
4. 药物排泄相互作用:药物的排泄过程也可能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会竞争肾脏中的排泄通道,从而减缓或加速其他药物的排泄速度。
为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同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他们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用药建议。
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哪些方式

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哪些方式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互相增强、相互抑制或产生新的药效。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药物疗效不佳、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
直接相互作用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增效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药效相互增强,如酮康唑和华法林合用可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拮抗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一个药物的作用减弱或被另一个药物抵消,如乙酰半胱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时可减弱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效果。
•中和作用:一个药物的药效减弱了另一个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碳酸氢钠和水杨酸合用可减少水杨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双向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即相互影响,如利福平和非诺贝特不宜同时使用,因为二者的药效相互影响。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药效: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如与乳制品一起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降低其吸收率。
•造成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在特定饮食条件下会导致不良反应,如酪氨酸与含酪氨酸食物一同摄入,可能引发酪氨酸中毒。
间接相互作用1.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需要注意疾病的影响:某些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排泄等方面的改变会影响药效,如肝功能受损时,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
•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某些慢性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降低药物的疗效,如肾功能损伤时,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2. 药物-疾病状态-食物相互作用•综合影响药效:药物、疾病状态和食物三者之间可能产生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需综合考虑: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疾病状态和个体的不同饮食习惯,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效不佳或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医学问题,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药物治疗中的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加强对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估和监测,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

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一个药物与另一个药物或食物一起使用时,可能产生增强、减弱或改变彼此药效的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被广泛关注。
基本概念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两种形式。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产生的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改变药物的疗效或毒性,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指药物在与某些食物一起使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或不良反应表现。
影响因素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药物特性: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体内分布和代谢特点等。
•用药情况:如剂量、用药途径、给药时间等。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基因型等因素。
临床意义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以下临床问题:•增强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一个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效果增强,可能导致药效增强和不良反应加重。
•耗竭作用:一个药物影响另一个药物的代谢或排泄,减少其有效浓度,降低疗效。
•不良反应:两种药物合用后,可能由于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防范措施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临床上应注意以下防范措施:•充分了解药物:在配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正在使用的药物、过敏史和基因型等,准确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案,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监测用药效果: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结语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和防范措施,有助于合理用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品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意思

药品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意思引言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人们同时或连续使用多种药物时,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和机制对于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药物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多种药物同时或连续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影响,导致药物效果的增强或抑制,或者产生全新的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物与药物之间,以及药物与食物、饮料或其他化学物质之间。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药物相互作用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更多种不同药物同时或连续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以下情况发生:•增强效果:两种药物的功效相互增强,可能导致更强的治疗效果。
例如,某些降压药物和利尿剂同时使用,可以使降压效果更显著。
•抑制效果:两种药物的功效相互抑制,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减少或无效。
例如,某些药物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能导致抗生素的效果降低。
•药物代谢改变: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导致其中一种药物的浓度升高或降低。
这可能会加大或减少药物的效果或副作用。
药物与食物/饮料相互作用一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以下情况发生:•吸收改变: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例如,某些药物和果汁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吸收变慢或降低。
•代谢改变: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发生变化。
这可能会增强或降低药物的效果或副作用。
•排泄改变:某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排泄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或缩短。
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和效果。
药物与其他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除了药物、食物和饮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外,一些其他化学物质也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免:毒性加大 而疗效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物理性配伍禁忌 物理性配伍禁忌 化学性配伍禁忌
困难。物理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如出现混浊、 沉淀、结晶等现象,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 形式
2、化学性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配合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但改变了药
物的性状,而且使药物减效、失效或毒性增强。化学作用
的产生一般表现在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爆炸或燃烧等现 象上,但亦有许多药物的分解、取代、聚合、加成等化学 反应,难以从外观看出来。
两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 影响滴注。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2.氧化还原反应
许多注射药物如酚类药物(间羟胺、苯肾上腺素)以 及儿茶酚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均含有极易氧化的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及其它产物而失 去活性。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含有烯醇式结构,还原性强, 易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当维生素C注射液与氨 茶碱配伍时,维生素C易被氧化失效,溶液呈黄色。
3、溶媒的体积
选择合适的溶媒体积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相当重要。 如1ml蔗糖铁注射液最多只能稀释到20ml 0.9%生理盐 水中,稀释液配好后应立即使用。浓度过低,药物稳定性
会下降,且会影响疗效。
长春西汀注射液稀释后,浓度不得超过60mg/ml,否则 会出现溶血现象。
溶媒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1、溶媒组成改变
41.63
淡紫 98.81 淡紫 96.99 无 97.35
溶媒的影响
青霉素类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易水解。
酸性溶媒和碱性溶媒均加速分解失效,在碱性条件下还易生成聚合物。
其在水溶液中最稳定的pH为6~7,常用溶媒中只有0.9%氯化钠注射 液pH在5.8左右,故青霉素类抗生素宜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 用水作溶媒。
有的药物本身的溶解度很小,在做成注射剂时需加增溶剂,
此注射剂加入其他静脉输注用液体,使增溶剂实际上被稀 释。 如地西泮注射液的溶剂为丙二醇、乙醇、苯甲醇和注 射用水的混合溶剂。当与5%GS或NS配伍时易析出安定。安
定在水的溶解度为1:400,如果与输液配伍浓度低于0.2%
则不致析出沉淀,不过配制时宜用干燥注射液器抽取,边 稀释边震荡,防止局部过浓析出结晶。
青霉素类化学结构式
溶媒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 容易受 p H 因素影响, 而使溶解
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 甚至可能与其它成分发生 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 离析出,故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
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溶媒的影响
(二)影响药物配伍禁忌的因素
溶媒的影响
溶媒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它因素
溶媒的影响 1、溶媒类型
常用的输液溶媒有NS、5%GS、10%GS、复方氯化钠注射
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转化糖注射 液及各种含乳酸钠的制剂等。不同的溶媒其对药物的溶解 度、稳定性等影响不同。
药代学相互作用 药代学相互作用 物理性配伍禁忌
药效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 物理性配伍禁忌
一、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药物物理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称作配伍禁忌。
外观表现:
混浊、沉淀、变色或产气
微观变化:
分解、取代、聚合等现象
1、物理性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配合在一起会发生物理变化,即改变了原先药
物的溶解度、外观形状等物理性状,给药物的应用造成了
维生素 K 类为一种氧化剂, 若与还原剂维生素 C 配伍,
则维生素 K 被强还原剂维生素 C 破坏, 从而失去止血作用。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3、沉淀反应
钙离子可与磷酸盐, 碳酸盐生成钙沉淀。 钙离子除常用 钙盐外, 还存在于林格溶液, 乳酸钠林格液, 肝素钙与等药 物中;磷酸盐存在于地塞米松, 克林霉素磷酸酯, 三磷酸腺 苷等药物中,碳酸盐存于部分药物的辅料中。 将三磷酸腺苷与葡萄糖酸钙加入同一输液中使用, 结果 配液时即发生沉淀现象。
含量(%)
色泽 含量(%) 色泽 含量(%) 色泽 含量(%)
67.59
无 98.97 无 98.13 无 99.65
65.74
无 98.70 无 99.28 无 98.29
58.19
无 98.12 无 97.99 无 98.42
53.06
淡紫 98.89 无 97.13 无 98.01
44.18
淡紫 98.86 无 97.96 无 96.87
溶媒的影响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奥沙利铂会导致氯离子置换奥
沙利铂的部分草酸基团,使之转换为顺铂,从而降低疗效,
故只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难溶于0.9%氯化钠,故宜用5 %、10%葡萄糖稀释
溶媒的影响
中草药注射液所含成分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物,与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因盐析作用可使中草药注射液
溶媒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2、盐析作用
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
析出的过程。 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 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 解质如氯化钾, 可使甘露醇盐析产生结晶。
溶媒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亲水性大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双
电层结构,用来保证分子的溶解度平衡,并稳定存在。当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时,盐电离成离子态,离子的电 性破坏了蛋白质的双电层结构,从而使其沉降,析出,并 产生混浊。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指药物添加到静脉输液瓶或注射器中混合时,由于
药物物理化学反应而出现氧化、还原、沉淀、水解等反 应。
1. 酸碱反应
不同注射液的pH稳定范围差较大。 例如ATP 针在 p H 值 =8 ~1 1 时稳定, 遇酸性产生沉 淀, 维生素 B6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 其 p H 值为 3 ~4 ,
溶媒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3、离子作用
有些离子能加速某些药物的水解反应。乳酸根离子能加
速青霉素G的分解,pH为6.4时青霉素G的分解速度与乳酸
根离子浓度(在0.1M-0.5M之间)成正比。
4、直接反应
某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中一种成份反应。如四环素与含 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由于形成螯而合物而产生沉 淀。
溶媒的影响
PH值对奥美拉唑钠稳定性影响很大。在碱性条件下比 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分解产物为砜化物和硫醚 化物,出现变色、浑浊、甚至产生沉淀。 其稳定性随着 PH值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的降低会造成其不稳定性增
加,分解速率加快。
奥美拉唑钠1-4h内在不同pH溶液中的稳定性
pH 4.0 5.0 6.0 7.0 7.5 8.0 色泽 含量(%) 色泽 含量(%) 色泽 0h 淡黄 36.92 微黄 68.97 无 0.5h 深棕 6.27 淡紫红 56.54 淡蓝紫 1h 深棕 0.64 紫红 39.76 篮紫 2h 深棕 0.18 紫 18.78 篮紫 3h 深棕 0.05 紫 10.85 篮紫 4h 深棕 0.01 紫 4.92 篮紫
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
溶媒的影响
2、溶媒的pH
溶媒的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影响药物
的溶解度,而且影响其化学稳定性。在不适当
的pH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
溶媒的影响
常用溶媒的PH值
品名 PH范围 备注
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灭菌注射用水
其它因素
1、混合的顺序
2、反应时间
3、光敏感性
4、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 5、温度的影响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先后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 药物时,由于药物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变 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 化性质,而产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
称为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⑴药效增强或减弱
3.2-5.5 3.5-5.5 4.5-7.0 4.5-7.5 6.0-7.5 3.6-6.5 5.0-7.0
含Ca2+ 含Ca2+ 含Ca2+
溶媒的影响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属于酸性溶液, 一些碱性药品不能加入到葡萄糖液中。 如: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制剂,碱性较高, 不得使用GS、GNS等偏酸性的溶媒输注,宜选用NS为溶 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