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总结

物态变化总结

物态变化总结1. 引言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熔化与凝固、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汽化与液化等。

本文将对物态变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探讨。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2.1 固体固体是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固体之间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等力保持着相对固定的位置。

常见的固体有金属、岩石、冰等。

2.2 液体液体是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间距较大,能够自由流动。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汽油等。

2.3 气体气体是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没有固定体积和形状的状态。

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间距很大,能够自由运动。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物态变化的规律3.1 熔化和凝固当固体受到热量作用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削弱,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开始振动、摆动,最终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熔化。

而当液体受到降温作用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最终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

3.2 蒸发和凝结当液体受热时,液体表面的分子动能增大,部分分子获得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张力而跃入气态,形成气体的过程称为蒸发。

而当水蒸气遇冷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最终水蒸气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凝结。

3.3 液化和气化当气体受到压力增加、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分子运动减弱,相互作用力增强,最终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

而当液体受到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时,液体分子的运动加快,分子运动足以克服相互作用力而进入气体状态,形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4. 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空调工作原理:空调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制冷剂压缩成液体状态,然后通过蒸发器使液体制冷剂蒸发成气体,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及解释熔化现象及利用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7.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8.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凝固现象及利用1.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2.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3.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4.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5.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6.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汽化(蒸发)现象及应用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并且皮肤感觉很凉爽(汽化——蒸发)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5.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7.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液化及其应用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3.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4.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5.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6.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8.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发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相变的现象。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变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

在温度和压力相应变化的条件下,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排列、运动状态等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态的变化。

例如,冰在加热过程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这是因为温度上升导致冰分子内部的结构松动,使它们失去固态的结构稳定性,而变成了液态。

此外,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相变也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和压力的方法实现。

物态变化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合金材料,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的多样化和高效化。

- 1 -。

什么是物态变化

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2.晶体和非晶体:(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凝固点。

3.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4.自然界现象的形成:(1)云: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后,一部分液化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它们逐
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2)雨:在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
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3)雪: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当小冰晶增大
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4)冰雹:小冰晶越聚越多,小水珠凝固成冰珠,从天而降。

(5)雾: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飘在空中,就形成了雾。

(6)霜: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7)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干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这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一、物态的种类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比如冰块、石头等。

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分子间的距离比固态大,相互作用力较弱。

像水、油等就是液态。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能够充满整个容器。

常见的有氧气、氮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受热时会熔化成水。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并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这个温度被称为熔点。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与熔化相反。

水冷却到一定温度会凝固成冰。

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同样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这个温度就是凝固点。

对于同一种物质,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3、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1)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它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称为沸点。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比如,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就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升华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常见的例子有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6、凝华凝华则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霜的形成、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都是凝华现象。

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

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今天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解读的相关内容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常见物态变化

常见物态变化

自然现象的物态
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是指自然界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自然现象中六种物态变化是指: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以下是自然现象中六种物态变化具体举例说明:
一、熔化:(1)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2)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
二、凝固:(1)水结成冰块;(2)铁水浇铸成车轮;
三、汽化:(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2)擦在
手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四、液化:(1)早晨的浓雾、露水;(2)夏天,棒冰周围冒“白气”;
五、升华:(1)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2)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六、凝华:(1)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北方冬天的树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物态变化
1.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

2、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选填“大”或“小”)
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趋于一致。

3.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
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
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

4.向云层中投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被投到云层中的干冰很快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________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

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
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
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②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6.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______℃,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只有当
_______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
8.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9.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10.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
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
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
1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3.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14.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5.(双选)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6.(双选)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
17.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1)由以上数据,在方格纸上已描出了各点,请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图象可知,此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

18.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红用图甲的装置做了两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a 和b 。

(1)小红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的
规律制成的,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根据图乙表格中的数据,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_的温度计。

(2)由图象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这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a 和b 图象说明两次实验中所用水的___________不同。

(3)由图丙中的b 图象可知,t 1时刻水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 2时刻水的内能。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物质的温度/℃ 50 70 80 80 80 80 90 10
测温 物质 凝固 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