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原子整体状态和原子光谱项
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光谱学

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光谱学知识点: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光谱学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
2.电子:电子是原子的外层粒子,带负电。
电子在原子核外以不同的能级分布,能级越高,电子距离原子核越远。
3.能级:原子内部的能量分布不均匀,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布在不同能级上。
能级越高,电子距离原子核越远。
4.轨道:电子在能级上的运动轨迹称为轨道。
轨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分别对应不同的能量。
5.量子化:电子在原子内的运动是量子化的,即电子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不能任意分布在原子内部。
6.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必须相反。
7.能级交错:不同能级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8.光谱:光谱是光经过物质时,由于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现象。
9.连续光谱:连续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时,从红光到紫光范围内光强度连续变化的 spectrum。
10.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时,由于物质对光的吸收,使光强度减弱的现象。
吸收光谱反映了物质内部电子能级的分布。
11.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是指物质受到激发后,自发地发出光的现象。
发射光谱反映了物质内部电子的能级跃迁。
12.线谱:线谱是指光谱中由一系列离散的、亮度相等的暗线或亮线组成的现象。
线谱反映了物质内部电子能级的具体数值。
1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研究物质的光谱,推断物质内部电子能级结构的过程。
14.能级跃迁:物质内部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吸收和发射的光波长分别对应电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
15.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具有独特的线谱特征,称为指纹光谱。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识别元素种类。
16.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研究光谱的仪器。
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
第八节 原子整体状态和原子光谱项

↑↓
m: 1
↑
0
↑
-1
L
m
s
1 / 2 1 / 2 1 / 2 ( 1 / 2 ) 1 最大的 S 1。
M
m
1 1 0 ( 1) 1 最大的 L 1。
J S L , S L 1,..... S L 2 ,1, 0
1 2
, S 1, 0
S=1,L=1,光谱项3P,J=2,1,0,光谱支项3P2,3P1,3P0 S=0,L=2,光谱项1D, J=1,光谱支项1D2
L=0,光谱项1S,J=0,光谱支项1S0
2)非等价电子组态
非等价电子: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中至少有一个不相同的电子。
对非等价电子,至少已有一个量子数不同,另外两个量子数的 选择不受限制,因而光谱项比较容易确定,方法是找出原子的总角 量子数L和自旋量子数S。 例:1.电子组态为3s13p1的光谱项。
, 5 2 , 3 2
7 2
D8在半满后,所以其基谱之项为4F9/2 。
例 : 写 出 6 号 元 素 C 原 子 、 2 号 元 素 T i原 子 、 5 号 元 素 B r 原 子 、 0 号 元 素 2 3 8 Hg原 子 的 基 态 原 子 光 谱 项 和 基 谱 支 项 。
C : P , P0 ; T i : F , F2 ; B r : P , P3 ;
取L+S=偶数,∴光谱项为1D,3P,1S
光谱支项为1D2,3P2,3P1,3P0,1S0
表格图解法求原子光谱项:
l1 1
m1=1 2 0 -1 1
1
0
1
0
-1
0
l2 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

火焰 电弧 火花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激光光源
(1)、直流电弧:接触引燃,二次电子发射放电
L
E 220~380V V
5~30A
G
R
A
直流电作为激发能源,电压150 ~380V,电流5~ 30A;
两支石墨电极,试样放置在一支电极(下电极)的凹槽内;
阴极释放的电子不断撞击阳极,产生高温阳极斑(4000 K);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度大于0.1%的电离气体,由电子、 离子、原子和分子所组成,其中电子数目和离子数目基本相等, 整体呈现中性。
通常产生等离子体的气体为氩气。 最常用的等离子体光源是直流等离子焰(DCP)、电感耦 合高频等离子炬(ICP)、容耦微波等离子炬(CMP)和微波诱 导等离子体(MIP)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ms 光谱的多重性(M):
M=2S+1
内量子数(J):光谱支项 J = L+S、•••、 L-S J = S+L、•••、 S-L
(LS )
(S >L)
(二).原子的能级与能级图
1.光谱项:原子发射光谱是由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在高低级间跃迁 而产生的,原子或离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来表示:
n2S+1LJ or n M LJ
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光谱法(Atomic spectroscopy methods)是基于激 发(热能、电能或光能)下的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能级 间跃迁过程中吸收或发射的特征谱线而建立的光学分析法。 •研究与光谱线有关的特征物理量:波长和强度 波长—定性 强度—定量 •原子光谱类型 原子发射光谱:发射(吸收热能、激发以后回到基态时) 原子荧光光谱:发射(吸收光辐射、激发以后回到基态时) 原子吸收光谱:吸收(吸收光辐射、基态到激发态时) •分析对象: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sis)
原子结构中的原子能级图与光谱分析

原子结构中的原子能级图与光谱分析原子能级图是描述原子内电子能量分布的一种图示方式,它是理解和解释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基础。
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或分子对不同频率或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行为进行物质分析的技术。
本文将探讨原子能级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原子能级图原子能级图是将原子内电子的能量分布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基于原子能量的离散性质,描述了电子的能级和转移方式。
在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并处于不同的能级上。
原子能级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来解释原子内电子的能级结构。
1.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一个原子内的电子不能完全占据相同的能级。
也就是说,同一个能级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必须相反。
2. 化学亚壳层规则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分布遵循化学亚壳层规则,即一个原子内的电子填充次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等。
3. 能级间的能量差异能级间的能量差异使得电子在原子内跃迁的时候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这些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谱线具有独特的特征,可以用于分析和识别物质。
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或分子对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推断物质的成分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技术。
1. 吸收光谱分析吸收光谱分析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下的吸收来分析物质成分和浓度。
分子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分子在特定波长的光下的吸收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 发射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射出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分析物质成分和浓度。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常用于金属元素的分析,而分子发射光谱分析则用于分析分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散射光谱分析散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散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大小等性质。
常见的散射光谱分析包括拉曼散射光谱和散射瑞利光谱。
原子光谱项

4 亚稳态正氦塞曼分裂能级图
n2 l2 m2 1 组态 光谱项 光谱支项 23P0 微能态 mJ=0 mJ=1,0,-1 mJ=2,1,0,-1,-2
1 (p)
2
0 -1
2P
23P L=1,S=1
23P1 23P2
0 (s)
1 0 (s)
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S
1S
23S L=0,S=1 11S L=0,S=0
23S1
为了没有磁矩的 4He产生磁矩,来测量磁场。将一电 子激发到较高使能级的轨道上,另一电于仍处在1s态(基态 )。处在激发态的高能级上的电子,其自旋状态有两种取 向:一种是和处在基态的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所表现的 总自旋量子数S=1/2+1/2=1;另一种是相反,S=1/2-1/2=0。
4 亚稳态正氦塞曼分裂能级图
2 多电子原子的量子数
• 原子的状态在各电子的n,l(称一种组态)确定后,其能 量状态还可能不只一种,更精确的应当考虑到各电子间的 相互作用后得到的总量字数L,S,J,才能正确的反映原 子整体的运动状态。
2 多电子原子的量子数 • 2.1 L ——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的取值,按量子力学角动量的偶合规则为: L=l1+l2,l1+l2-1,…,|l1-l2| 即,是从2个角动量量子数l1与l2之和到两者之差(应大于 零),每一步减1。若有多个电子,可先算2个电子的总角 动量,然后再和第3个电子的角动量相加,以此类推。 mL ——多电子原子的轨道磁量子数 在L一定时,mL=0,±1,±2,…,±L,共2L+1个 不同的mL值。 另外,mL=∑m
3 原子光谱项
• 原子光谱项:2S+1L • 光谱支项:2S+1LJ
原子能级结构与光谱分析

原子能级结构与光谱分析引言:原子能级结构与光谱分析是物理学中重要且广泛研究的领域。
通过对原子能级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和能量变化规律,从而深入理解原子的行为和性质。
而光谱分析则利用原子能级结构的特性,通过测量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等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 原子能级结构的基本概念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按照能量大小分层排列,称为能级结构。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能级上最多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这种能级结构决定了原子在吸收和发射能量时所遵循的规则和选择性。
2. 能级跃迁与光谱现象当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它的电子会发生能级跃迁。
跃迁的过程中,原子会吸收或辐射特定频率或波长的光子。
这种光子的频率或波长与电子跃迁之间的能量差相关。
因此,通过测量吸收或发射的光的频率或波长,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子中电子的能级结构和能量差。
3. 光谱分析的应用领域光谱分析在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研究原子核结构和粒子物理等基础研究。
在化学中,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确定样品的组成、纯度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在天文学中,光谱分析可以通过观测星体的光谱来研究宇宙的演化和物质的分布。
在生物学中,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4. 光谱分析的主要方法光谱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散射光谱等。
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程度来研究样品的组成和浓度。
发射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在受激后发射的光的频率或波长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散射光谱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光的散射现象来研究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
5. 光谱仪器与数据处理方法光谱分析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来测量和记录光谱。
常用的光谱仪器包括分光仪、光电倍增管、光栅、光谱仪等。
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信号滤波、基线校正、拟合曲线等。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学习目标】1.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3.明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4.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主要思想;5.知道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等概念;6.明确光谱产生的原理及光谱分析的特点;7.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8.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的概念;9.理解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10.知道玻尔对氢光谱的解释以及玻尔理论的局限性;7.了解激光产生的原理和激光的特性及激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1--原子结构1.阴极射线(1)气体的导电特点:通常情况下,气体是不导电的,但在强电场中,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平时我们在空气中看到的放电火花,就是气体电离导电的结果.在研究气体放电时一般都用玻璃管中的稀薄气体,导电时可以看到辉光放电现象.(2)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里克发现了阴极射线.①产生:在研究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极.当两极间加一定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为阴极射线.②阴极射线的特点:碰到荧光物质能使其发光.(2)测定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4.密立根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1910年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简练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5.电子发现的意义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现在人们发现了各种物质里都有电子,而且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小得多,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是带负电,而原子是电中性的,可见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这些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如何构成原子呢?电子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热情,拉开了人们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6.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1)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2)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3)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e.知识3--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用摄谱仪可以得到光谱的照片.物质的光谱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发射光谱——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它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线状光谱).①连续光谱一一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一切单色光)组成的光谱。
原子光谱项

P L 1, S 1, J 2,1,0 2,1,0
L 0, S 0, J 0 1S0
自由离子基谱项
• 同一电子组态中能量最低的光谱项称为基谱项, 基谱项可根据洪特规
则、鲍林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来确定:
– 具有最高的自旋多重态, 即S最大的谱项
– 当S相同时, L最大的谱项
• 根据这种原则, 我们直接可以写出基谱项, 方法是
符号 S P D F G H I ……
谱项能级高低的判断:洪特规则的另一种表达
(1)原子在同一电子组态时,S 大者能量低。 (2)S 相同时,L大者能量低。 (3)一般,L 和 S相同时,电子少于或等于半充满时 J
小,能量低;电子多于半充满时,J大,能量低。
多电子原子的能态——光谱项的推求
• L-S偶合:适用于电子之间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相互 作用强于每个电子自身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相互作用
– 尽可能在每条轨道上都安置一个电子, 以确保S最大
– 尽可能将电子安排在角量子数最大的那些轨道, 以确保L最大
– 计算ML和MS, 写出谱项符号
如 d3 ml = 2 1 0 –1 -2 ML=2+1+0=3 L=3 谱项字母为 F MS=3×1/2=3/2 2S+1=4
4F
➢ Tb3+有8个4f电子,2个自旋相反,6个为自旋平行的未成 对电子,将所有电子的磁量子数相加,得
L m 23 21 01 23 3
将所有电子的自旋量子数相加,得
S ms (1/ 2 1/ 2) 61/ 2 3
2S 1 7
即为J的数目; J L S 3 3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conclusion)
(a)凡是充满壳层(lamella)S2,P6,d10,f14等的总轨道角动量和 自旋角动量均为0。 ML=∑m=0,所以L=0,所以L=0 Ms=∑ms=0 ,所以S=0,所以S=0 (b)周期表ⅡA族原子的基组态nS2外层电子结构,故其对应的光 谱项和光谱支项均与He原子相同。
(c)因为闭壳层的角动量为0,故P2组态的总角动量是和P4组态的 总角动量就相互抵消,也就是说,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p2和p4的光谱项相同,为1S,1D,3P。 同理,知道了p1组态的光谱项为2P,就知道了p5组态的光谱项也 为2P。
C 1s22s22p2
p2同科电子,推求比较复杂。 l1=1, l2=1 L=2,1,0 S=1,0
●光谱支项的表示方法: 由于轨道(orbit)-自旋(spin)相互作用,不同的J对应的能级会有 微小的区别,因此又将J的数值记在L的 右下角2S+1LJ。称为光谱支项。 即相应的光谱支项表示为: 2S+1L J
如, 1S0,3P2等。2S+1称为光谱的多重度。(multiplicity) S=0,2S+1=1,单重态(singlet);S=1,2S+1=3,三重(triplet) ●原子的微观能态:原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原子的
取L+S=偶数,∴光谱项为1D,3P,1S
光谱支项为1D2,3P2,3P1,3P0,1S0
表格图解法求原子光谱项:
l1 1
m1=1 2 0 -1 1
1
0
1
0
-1
0
l2 1
0
-1
-2
-1 m2
ML: 2
1 1
0 0 0
-1 -1
-2
对应于L=2 对应于L=1 对应于L=0
1 s1 s2 , S 1, 0 2
□原子的自旋量子数S规定原子的自旋角动量:
h S SS 1 2
□原子的自旋磁量子数MS规定原子的自旋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
h Sz M S 2
□原子的总角量子数J规定原子的总角动量(轨道和自旋):
h J J ( J 1) 2
□原子的总磁量子数MJ规定原子的总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
ML MS
Σm 0, ±1,±2……±l Σms 0,±1,±2 ……±S
J L S, 且 J
JJ 1
J L S , L S 1,, L S
当L S 时 J可取 2S 1 个值 当L S 时 J可取 2L 1个值
MJ MJ 而MJ J, J 1, J
闭壳层:s2,p6,d10 l =0 2 1 1S l2=0 L=0 S=0
s1=1/2 s2=1/2
●原子的运动状态需用一套原子的量子数描述:
□原子的轨道角量子数L规定原子的轨道角动量:
h L LL 1 2
□原子的轨道磁量子数ML规定原子轨道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 分量:
h Lz M L 2
↑
0 -1 -2
1 M s1 2 1, S1 1 2
M L1 2 2 2 11 2 3, L1 3
0
1 1 M s2 , S 2 M L2 0, L2 0 2 2 3 S S1 S2 , L L1 L2 3 2
9 7 5 3 J , , , 2 2 2 2
1 l1 0, l2 1, L 1, s1 s2 , S 1, 0, 光谱项为3 P, 1P 2
例:2.电子组态为3p13d1的光谱项。
1 l1 1, l2 2, L 3, 2,1, s1 s2 , S 1,0, 光谱项为3 F,1 F,3 D,1 D,3 P, 1P 2
h Jz MJ 2
二、原子光谱项(atomic spectrum item)
1、光谱项及光谱支项
●原子的每一光谱项都与一确定的原子能态相对应,而原子的能 态可由原子的量子数(L,S,J)表示。因此,原子的光谱项可 由原子的量子数来表示。 ●原子光谱项的表示方法:L值为0,1,2,3,4,…的能态分别 用S,P,D,F,G,…表示,将(2S+1)的具体数值写在L的左上 角, 即原子的光谱项表示为 2S+1L
这就是说总角动量在Z方向的分量共有(2J+1) 个数值。 用它可以表示在外磁场作用下能级的分裂。
l1
l2
L=0 L=1
l2
0 60(
l1
1 1 2 p 3 d 例:
l1=1,S1=1/2 l2=1,S2=1/2
L l1 l2 l1 l2 2 、 1 、 0
S s1 s2 s1 s2 1 、 0
●全充满的电子层,自旋相互抵消,各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的矢量 和也正好抵消,推导光谱项时可不予考虑。
●组态和微观状态是原子 m 状态的表示,而光谱项、 1 0 -1 光谱支项和微观能态则 是原子能级的表示。
●忽略电子的相互作用时, 原子能级只与主量子数 有关,一个组态只对应 一个能级;由于电子间 相互作用,原子能级分 裂为不同的光谱项;由 于轨道-自旋相互作用, 同一光谱项分裂为不同 的光谱支项;在外加磁 场的作用下,每一光谱 支项右分裂为不同的微 观能态。
例:Ir:s2d7 ↑ ↑
2 1
↑
0 -1 -2
3 3 M s m s 最大的 S 。 2 2
M L m 3 最大的L 3
9 7 5 3 J , , , 2 2 2 2
D7在半满后,所以其基谱之项为4F9/2 。
例:45号元素Rh:s1d8 ↑ ↑
2 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S 1S 0
mJ=0 mJ=2 1 0 -1 -2 mJ=2 1 0 -1 -2 mJ=1 0 -1 mJ=0
1D
1D 2
(np)2
3P 2
3P
3P 1 3P 0
a
b
c
d
e
(np)2组态的能级分裂 a—微观状态(有磁场);b—组态,不考虑电子相互作用(无 磁场);c—光谱项,考虑电子的相互作用(无磁场);d—光 谱支项,考虑L-S的相互作用(无磁场);e—微观能态(有磁 场)
第八节 原子整体的状态与原子光谱项
一、原子的量子数和角动量的耦合
角动量守恒原理:
在没有外界的影响下,一个或若干微粒的总角动量 是保持不变的。 总角动量包括所有电子的轨道运动总角动量和所有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强度恒定,且在某一方面上有恒 定分量。
j—j 耦合 角动量耦合 L—S耦合
l s j J z 40 l L z 40 J s S (讨论)
微观能态又与原子的磁量子数mL,mS和mJ有关。
2、原子的光谱项的推求
1) 等价电子组态
等价(equivalence)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主量子数(quantum number)和角量子数的电子 。 由于受Pauli原理和电子不可分辨性的限制,等价电子组态的光谱 项的求法与非等价电子的不同。 例1:H原子基态 1s1 例2:He原子 1s2
D8在半满后,所以其基谱之项为4F9/2 。
例:写出6号元素C原子、 22号元素Ti原子、 35号元素Br原子、 80号元素 Hg原子的基态原子光谱项和基谱支项。
C : P, P0 ; Ti : F , F2 ; Br : P, P3 ;
2 2 2 3 3
3
3
Hg : S , S0
1
1
六、原子光谱
1 1 l1 l2 0, 两个电子同处于一个轨道,自旋方向必须相反,ms1 , ms2 , M S ms 0, 2 2 故S 0,L 0, J 0, 对应光谱项为1S , 光谱支项为1S0
1 1 L 0, S , J , 对应光谱项为2S , 光谱支项为2S 1 2 2 2
三、原子光谱项对应能级的相对大小
●Hund规则用于判断光谱项、标记原子能态的高低时的表达方式:
1、具有最大多重度,即同一组态中,S值最大者能量最低,最稳定;
2、S值相同时,L值最大的光谱项能级最低,最稳定;
3、L和S值都相同时,开壳层少于和等于半充满时,J值小的稳定; 半充满 后,J值愈大愈稳定。
原子轨道角动量L , (L为原子的轨道量子数)
2 2 且 L LL 1 L l1 l2 , l1 l2
原子的自旋角动量S,S为原子的自旋量子数
2 且 S SS 1 2 S s1 s 2 , s1 s 2
总轨道磁 量子数
Lz ML Sz MS
S=1,L=1,光谱项3P,J=2,1,0,光谱支项3P2,3P1,3P0 S=0,L=2,光谱项1D, J=1,光谱支项1D2
L=0,光谱项1S,J=0,光谱支项1S0
2)非等价电子组态
非等价电子: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中至少有一个不相同的电子。
对非等价电子,至少已有一个量子数不同,另外两个量子数的 选择不受限制,因而光谱项比较容易确定,方法是找出原子的总角 量子数L和自旋量子数S。 例:1.电子组态为3s13p1的光谱项。
原子光谱实验与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理论都表明,不是 任何两个能级之间都能发生跃迁(transition),只有满足下列选择规 则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S 0; L 1; J 0,1
选择规则
↑↓
1
↑
0
↑
-1
M s ms 1/ 2 1来自 2 1/ 2 (1/ 2) 1 最大的S 1 。
M L m 1 1 0 (1) 1 最大的L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