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中国民航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航空市场,仅次于美国。

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航空运输总量将达到180亿人次,货运量将达到1亿吨。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民航业正不断扩大机队规模。

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在不断采购新飞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截至2024年,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总数已超过4000架,其中大部分为国产飞机。

据预测,2025年中国的商用飞机数量将超过8000架。

其次,中国的机场建设也在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机场,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

这些机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航空运输能力,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中国民航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在加大对国际航线的开拓力度。

通过开通更多的航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民航业正在逐渐扩大在全球航空市场的份额。

其次,目前中国航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与国际航空巨头相比,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品牌知名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因此,中国民航业需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客户体验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未来,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民航业将继续扩大机队规模。

中国的航空公司将加大对新飞机的采购力度,以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国产商用飞机的研发与生产,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其次,中国将继续加强机场建设,建设更多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机场。

这些机场将提供更多的航班和航线选择,提升航空运输能力。

此外,中国民航业还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的航空公司将加大对国际航线的运力投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扩大国际航线网络。

总而言之,中国民航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断壮大的机队规模和先进的机场设施推动着中国成为全球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民航业将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全球航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与建议通用机场是指用于民航航班之外的一般航空活动的机场。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我国通用机场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600多个通用机场,其中大多数是小型机场。

这些机场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热点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通用机场的运营模式也多样化,如租赁、招商引资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带来了不少利益。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机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源配置不均衡。

大多数通用机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通用机场数量相对较少。

这导致东部地区通用机场的运载能力过剩,而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通用机场设施滞后。

不少通用机场的跑道、停机坪等设施已不能满足当代航空安全要求,这给通用飞行的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再次,通用机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通用机场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资源配置平衡。

应调整通用机场的地理分布,提高中西部地区通用机场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以满足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需求。

其次,加大通用机场设施建设力度。

要加大对通用机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设施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同时,鼓励民企和社会资本参与通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加强公私合作。

再次,提升通用机场的服务水平。

要提升通用机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提高机场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此外,我还建议加强通用机场的管理和监管。

应加强对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监管,确保其安全可靠。

另外,还应加强对通用机场的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通用机场在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资源配置平衡、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和管理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我国通用机场的进一步发展,为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我国航空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航空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现状1、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呈现出旺盛的态势。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民航运输完成旅客吞吐量6.79亿人次,同比增长6.7%;货邮吞吐量66.36万吨,同比增长1.8%。

尤其是在国内航线方面,随着旅游、商务等需求的增加,国内航线市场需求更是持续走高。

2、空中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国际和国内航空港口,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这些现代化航空港口的建成使得我国的航空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为我国的航空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自主研发生产飞机取得突破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于2017年11月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欧洲、俄罗斯之后第四个独立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空制造业的地位,也为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高铁对空中交通的竞争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高铁对空中交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短途旅客和货物运输方面,由于高铁的发展,空中交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

尤其是一些航线的竞争激烈,使得航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我国航空业的未来趋势1、高端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商务航空和高端旅游航空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高端航空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将带动高端市场需求的扩大和提升。

2、通用航空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用航空业将成为未来我国航空业的新的发展机遇。

通用机场发展现状

通用机场发展现状

通用机场发展现状机场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用机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用机场是指服务于不同类型飞机的机场,包括商用航空、公务航空和通用航空。

商用航空主要承载民航客运和货运业务,公务航空主要为政府官员、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航空服务,而通用航空主要指私人飞机和小型航空器的运营。

目前,通用机场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通用机场的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航空需求的增长,通用机场的客流量逐年攀升。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通用机场纷纷进行扩建和改造,增加跑道数量、航站楼面积和停机坪等设施,以提升运营能力。

其次,通用机场的设施设备不断升级。

通用机场运营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如雷达系统、导航设备、通信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场设施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以提高飞行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第三,通用机场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旅客体验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用机场加大对服务质量的投入。

机场内部设有便利设施如商店、餐厅、休息区等,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同时,通用机场也加大了对航空公司和地面服务供应商的管理力度,确保服务品质。

第四,通用机场的航班网络进一步扩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通用机场的航空公司和航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更多的航空公司进驻通用机场,开辟新的航线,为旅客提供更多选择。

这也推动了通用机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综上所述,通用机场的发展现状表现出规模扩大、设施设备升级、服务水平提升和航班网络扩展等趋势。

随着航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通用机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航空服务。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民航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

以下是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民航业在机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场,数量超过250个。

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中小城市机场的建设力度,提升了机场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为更多地区提供了便利的航空交通。

其次,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不断拓展。

中国航空公司已开通了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航线也逐渐健全,以满足国内游客和出差人员的需求。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不断开通新航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中国民航业飞机数量迅速增长。

中国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逐年增加,航空公司纷纷采购新飞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根据预计,到203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并拥有超过8000架飞机。

第四,中国民航业的航空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民航部门加强了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航班的安全运行。

近年来,中国民航发生的重大事故数量逐渐减少,安全记录显著改善。

第五,中国民航业注重服务品质提升。

中国航空公司致力于提高旅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引入了先进的机上服务设施和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国民航公司还加强了员工培训,提升了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总体而言,中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民航业的重要一环。

然而,中国民航业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空域管理不畅、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中国民航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也需要加强自身实力,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民航机场发展概况及未来机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民航机场发展概况及未来机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民航机场发展概况及未来机场发展趋势分析一、通航城市和机场2020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有241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40个,永州零陵机场临时停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机场有广西玉林福绵机场、新疆于田万方机场、重庆仙女山机场。

《2021-2027年中国民航机场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37个,较上年增加3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或地区)有广西玉林、新疆于田、重庆武隆。

安康五里铺机场迁至安康富强机场。

二、主要生产指标我国机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的同时,积极实施“客货并举”发展战略,多方联系运力,优化航线网络,实现生产运输快速恢复。

2020年,我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57亿人次,较上年减少4.94亿人次,同比下降36.6%。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4亿人次,较上年减少3.72亿人次,同比下降30.7%,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0.0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90.2%;国际航线完成0.17亿人次,较上年减少1.22亿人次,同比下降87.8%。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和市场下行的双重压力,我国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有所下降。

截至2020年底,我国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607.5万吨,较上年减少102.5万吨,同比下降6.0%。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947.4万吨,较上年减少116.9万吨,同比下降11.0%,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82.7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国际航线完成660.1万吨,较上年增加14.4万吨,同比增长2.2%。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截至2020年底,我国机场完成飞机起降904.9万架次,较上年减少261.1万架次,同比下降22.4%;其中,完成运输架次为745.8万架次,较上年减少241万架次,同比下降24.4%。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73.4万架次,较上年减少193万架次,同比下降18.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4.8万架次,比上年下降75.5%;国际航线完成31.5万架次,较上年减少68.1万架次,同比下降68.4%。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中国民航业是中国国内和国际航空运输业的总称,包括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器制造和维修、航空航天科技领域等相关产业。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下面是关于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的1200多字的简要介绍。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民航业已经从起步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目前,中国民航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37家航空公司,拥有近3800架民用航空器。

中国的机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共有238个民用机场,其中包括51个国际机场。

中国民航业的旅客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中国的民航旅客运输总量超过6亿人次。

中国民航业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器制造和维修等各个环节。

航空公司是中国民航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中国国有航空公司和私人航空公司组成。

国有航空公司包括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私人航空公司包括海南航空、春秋航空等。

这些航空公司不仅提供国内的航班服务,还开设了国际航班,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地。

在机场方面,中国的机场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需求。

航空器制造和维修领域也在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飞机市场之一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中国民航业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发展。

中国的航空器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并运营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中国还在研发和生产其他类型的飞机,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并探索深空航天。

中国民航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航空安全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环境保护的需求、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航空机场综述机场的定义:提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或水域,包括域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备装置,主要由飞行区、旅客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设施、供油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

机场的分类方式有很多,包括按服务对象划分、按航线性质划分等。

在我国机场的分类主要依托航空运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从2008年《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到2018年《国际航权资源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航空运输机场的分类处于持续调整和变化之中,结合民航“十三五”规划,我们认为我国运输机场大体上可以分为5类:大型国际枢纽、国际枢纽、区域枢纽、其他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二、航空机场行业产业链航空机场行业上游主要为机场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如机场高端设备制造(飞机牵引设备、飞机除冰车、飞机启动气源设备等)、中端设备制造(飞机客梯车、飞机食品车、飞机电源车、飞机加油车、飞机清洗车等)、低端设备制造(行李传输设备、旅客登机廊桥、垃圾车等)。

此外,机场项目承建企业、机场服务供应商等也是航空机场行业上游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机场项目承建流程主要分为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其中,施工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由专业工程项目承包者提供专业工程项目服务和非专业工程项目服务。

机场服务供应商主要为航空机场提供安保、物业等相关服务。

航空机场行业中游主要为航空机场运营企业,航空机场运营企业受到民用航空管理局及政府的严格监管,中国民航局负责拟定相关价格、收费政策及监管实施,国有企业或政府具备机场的经营管理权。

航空机场行业下游主要为各民用航空公司、个人旅客和企业等。

民用航空公司为航空机场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航空机场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机场使用费用和运营收费政策由中国民航局决定,下游服务对象并不具有市场定价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机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机场建设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一、机场现状1.通航的城市和机场2009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66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军民合用机场45 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

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 级机场29 个。

2.主要生产指标2009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9%。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44,90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2%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1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6%);国际航线完成3705.4万人次,比上年降低1.92%。

完成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04%。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2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45万吨,比上年增长2.45%);国际航线完成320.5万吨,比上年增长0.32%。

飞机起降架次484.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52%。

其中:运输架次为436.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12%。

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447.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6.57%(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1.2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82%);国际航线36.7万架次,比上年降低5.41%。

3.旅客吞吐量分布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1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77%;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14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4.7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2.80%。

全国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7.60%,东北地区占6.04%,华东地区占29.46%,中南地区占25.68%,西南地区占14.81%,西北地区占4.72%,新疆地区占1.70%。

4.货邮吞吐量分布各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在10000吨以上的有45个,比上年增加1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8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7.25%。

全国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8.35%,东北地区占3.80%,华东地区占43.80%,中南地区占21.67%,西南地区占9.64%,西北地区占1.87%,新疆地区占0.87%。

二、机场发展的特点一是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型机场初具规模,3个城市的4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867万,占全国总量的近40%,平均旅客增长率为14.4%,这些机场虽然发展趋势迅猛且经营条件良好,但尚未具备成为枢纽机场的能力;二是以省会城市、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城市以及西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干线机场,构成了航空运输的中坚力量,这些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166万,占全国总量的近50%,平均旅客增长率为11%,显示出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是其他的115个中小机场,它们的数量虽然占到全国机场总量的80%,但其承担的运量却仅占10%左右,其中占全国机场总量55%的78个小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尚不足10万人次,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0%以上,靠政府财政补贴过日子,这些机场绝大部分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经营环境十分脆弱,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

三、机场建设的发展趋势1.机场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20世纪末,机场的开发基本上还是考虑其自身利益的要求。

尽管机场所在城市的政府在确定机场选址、制定其战略发展规划时,考虑到机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但由于体制和意识的限制,在制定和实施机场规划时很少能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考虑周边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图式。

近十年来,机场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对周边和城市发展的拉动和规模效益。

因此,在制订机场的战略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将其和当地的区域和城市规划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机场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

航空城的概念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将机场及周边地区开发成卫星城,结合现代物流中心、免税商务区、会展中心等或设置机场经济开发区等模式,综合考虑发展该地区的相关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就业等问题。

在微观层面,机场的开发要特别注重未来的灵活性,要考虑到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平衡解决方案,能够灵活应对机场未来的发展和功能需要。

2.生态及节能设计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愈发强调环保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生存问题。

机场航站楼设施作为大型的公共设施,尺度巨大,配备有大量复杂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其能耗颇大,因此,生态及节能设计是在航站楼设计中必须实施的—个重要原则。

在照明设计方面,要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

3.强调旅客体验,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进程,各国间的航空业务量不断增加。

运营方面,航空公司将进一步探索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以降低旅客的旅行成本。

航空公司的联盟运作模式在不断深化,以给旅客提供更舒适、经济的服务和更方便的中转换乘。

航空公司也将在航站楼内给旅客提供更完善的各种设施。

航站楼设计方面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除了创造良好的门户形象,更注重在陆侧和空侧创造良好的到达感,强调旅客体验。

4.增加非航空业务活动机场的主要任务是给旅客、航空公司、驻场单位和其他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航站楼及其他辅助设施。

按照国际经验,机场收入的50%甚至更多将来自于非航空业务活动的方面。

因此,机场当局应深入探索可增加非航空业务活动的领域和商业运营模式,以最大化的增加机场的运营利润。

欧美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而国内80%以上机场运营赤字的状况急需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机场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国土面积相当的美国比较,我国公用机场数量只有美国的1/17,航班运输机场只有美国的1/5,无论数量还是业务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国机场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机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机场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地方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规模效应,加强战略规划并要对未来有足够的前瞻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也将大大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

只有与时俱进,把握现代机场发展特征及趋势的机场设施建设开发,才能给机场的运营提供成功的保障,才能使中国完成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

【英文文献】:When it comes to duty free sales aimed at Chinese consumers, beauty companies are coming together on a strategy: Go deeper.Developing a presence in the country's major airports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 is no longer enough to capture the booming China travel retail business, said beauty exhibitors at this year's Tax Free World Association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which was held here last month. To counting Chinese traveling abroad,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presence in the country's secondary airports, such as Dalian, Guangzhou and Shenyang. "There are now around 20 international airports in China," said Terry Chua, the director of travel retail in Asia/Pacific for Coty Prestige. "Their infrastructure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There is a lot of activity, and a lot of opportunities." "I think we can expect to see an even bigger increase in secondary airports," Chua noted. "More people are coming in to Beijing and Shanghai, and are taking time to see surrounding cities as well. There will be a halo effect with the secondary cities."参考资料:1. 中国民航总局2009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报表;2. 《机场卓越经营》第46页作者:马少华主编;3. 《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发展报告》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主编中第28页的文章《21世纪现代机场的发展趋势》作者:罗隽;4. 《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概论》作者:李永、朱天柱编著;5. Brands See Opportunity in China's Airports auther: Lowther,Bets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