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中国民航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航空市场,仅次于美国。
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航空运输总量将达到180亿人次,货运量将达到1亿吨。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民航业正不断扩大机队规模。
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在不断采购新飞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截至2024年,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总数已超过4000架,其中大部分为国产飞机。
据预测,2025年中国的商用飞机数量将超过8000架。
其次,中国的机场建设也在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机场,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
这些机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航空运输能力,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中国民航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在加大对国际航线的开拓力度。
通过开通更多的航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民航业正在逐渐扩大在全球航空市场的份额。
其次,目前中国航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与国际航空巨头相比,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品牌知名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因此,中国民航业需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客户体验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未来,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民航业将继续扩大机队规模。
中国的航空公司将加大对新飞机的采购力度,以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国产商用飞机的研发与生产,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其次,中国将继续加强机场建设,建设更多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机场。
这些机场将提供更多的航班和航线选择,提升航空运输能力。
此外,中国民航业还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的航空公司将加大对国际航线的运力投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扩大国际航线网络。
总而言之,中国民航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断壮大的机队规模和先进的机场设施推动着中国成为全球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民航业将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全球航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民航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
以下是中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民航业在机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场,数量超过250个。
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中小城市机场的建设力度,提升了机场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为更多地区提供了便利的航空交通。
其次,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不断拓展。
中国航空公司已开通了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航线也逐渐健全,以满足国内游客和出差人员的需求。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不断开通新航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中国民航业飞机数量迅速增长。
中国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逐年增加,航空公司纷纷采购新飞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根据预计,到203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并拥有超过8000架飞机。
第四,中国民航业的航空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民航部门加强了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航班的安全运行。
近年来,中国民航发生的重大事故数量逐渐减少,安全记录显著改善。
第五,中国民航业注重服务品质提升。
中国航空公司致力于提高旅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引入了先进的机上服务设施和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国民航公司还加强了员工培训,提升了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总体而言,中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民航业的重要一环。
然而,中国民航业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空域管理不畅、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中国民航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也需要加强自身实力,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的新时代的开始。
从此,中国民航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55年,中国民航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的民航运输。
1950年,中国民航成立了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民航公司,开始了正式的民航运输。
1955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际航线的开通,首条国际航线是北京至莫斯科的航线。
196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和航线开通。
1961年,中国民航开通了首条跨越大西洋的航线,从北京飞往纽约。
1964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内航线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了航班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197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机队的升级和技术的引进。
1972年,中国民航引进了第一架波音707客机,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喷气式客机的航空公司。
1978年,中国民航引进了第一架波音747客机,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超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
198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合作。
1985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内航线的竞争,实行了票价自由化。
1988年,中国民航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购买30架波音737客机的合同,成为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购机合同。
199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全面的现代化建设。
1992年,中国民航开始了机场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机场的自动化管理。
1994年,中国民航开始了机队的全面升级,引进了一批新型客机和货机。
1997年,中国民航开始了国际航线的开放,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的合作。
200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了全球化战略和品牌建设。
2001年,中国民航成为了星空联盟的成员,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的深度合作。
2008年,中国民航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航空保障工作,展示了中国民航的实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民航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恢复和发展战争时期的民航运输,到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和航线开通,再到机队的升级和技术的引进,中国民航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创新发展。
中国未来十年机场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未来十年机场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P1:封面P2:目录一、中国内地机场发展现状二、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的发展规划三、中国内地机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四、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的发展目标五、未来十年中国内地机场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一、中国内地机场发展现状P3:机场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66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可起降B747飞机的大型机场——33个2009年中国大陆新增6个机场:佛山、腾冲、玉树、鸡西、大庆和伊春。
新增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2010年预计新增机场数量:8个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机场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建、迁建约70个机场,并对80多个机场进行了改造或扩建。
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66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65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63个,飞行区等级4E及以上(可起降B747飞机)的大型机场33个。
2009年,全国新增佛山、腾冲、玉树、鸡西、大庆和伊春6个机场,新建成航站楼的面积约60万平方米。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将有8个新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
P4:机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运输机场密度:每十万平方公里1.6个上图是目前中国内地运输机场的分布图,运输机场密度为每十万平方公里1.6个。
机场数量和布局基本适应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P5:机场运输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国内运输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增长19.79%——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增长7.04%——航班起降484.1万架次,增长14.52%总周转量(万吨公里) 同比增长(%)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同比增长(%)货邮周转量(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09年4270729 13.4 17.1 1262673.6 5.62010年1-3月1231740 32.2 9449952.6 20.4 389427.4 66.32009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48,60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9%;货邮吞吐量9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04%;飞机起降架次484.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52%。
我国民用机场的发展规划与设计授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民航发展迅速,民用机场的规划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文章结合个人工作经验,针对民航机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确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机场总体规划;飞行区规划;航站区规划引言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总体而言,中国民航发展至今主要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民航领导体制经过了受空军指导、交通部管辖以及又改为归空军负责管理等三次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全国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次,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第二阶段(1978-1987年):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
1980年全国航空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次,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
第三阶段(1987-2002年):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组建成立国航、东航、南航、西南航空、西北航空、北方航空以及中国通用航空。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至今):机场实行属地管理,对除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区内的民用机场外的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
2004年中国首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
中国民航飞速发展,2019年全国共有运输机场238个,航空旅客运输量13.5亿人次,运输总周转量1293亿吨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前两个阶段的航空运输还是只能为较少的人员提供服务,对机场的需要也只是处于“跑道能起降、航站楼能走人、塔台能指挥”的阶段,机场的规划建设也只是满足“一场一站一塔台”的使用需求。
机场建设与经济发展之辩证关系

机场建设与经济发展之辩证关系高铁建设热潮降温之后,中国又出现了建设飞机场的热潮。
基于目前大部分机场处于亏损的现实,网友对于机场建设口诛笔伐,纷纷指责国家的建设规划,担忧机场亏损问题。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则站在政府角度给予机场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总结。
到底机场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挖商机网的小编在此与众多网友分享一下观点,探讨一下两者的辩证关系。
中国的机场是多了还是少了?据2012年统计,全国有134个机场,主要分布于大中型城市,除了主要用于通用航空外,还有一部分城市消防、紧急救助和喷洒农药等用途的民用机场。
总的问题是中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少、密度低,东西分布差异较大,但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令政府更加重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准,民用机场未来将在警用航空、森林灭火、城市消防、医疗急救等社会公益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所以从总量来说,中国的机场建设并没有超出实际需求,机场建设还是公共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机场建设如火如荼,但是目前亏损严重。
据2012年统计,全国机场亏损约29亿元,平均每个机场都要亏损2千万元。
这些亏损的产生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网友是十分担心机场运营情况的。
关于机场的亏损问题,早在2012年,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就说过:“不能把机场建设孤立起来看待。
”他说:“这是一个产业群,机场建设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应该把机场看成是公共基础设施,它们和高速公路一样,不能单纯的用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来衡量。
”今年的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谈到:“在加快机场建设的同时,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全国70%的机场亏损,机场是不是建多了?他说,这是对机场的定位、属性和作用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所致。
机场是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机场建设投入不应计入机场的经营性资产。
但同时,要看到这些机场覆盖着全国77%的线、91%的地区,带动国民生产总值至少在3万亿元以上。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
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当时中国的民航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只有一些短途飞行路线和简陋的机场。
为了发展民航事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新机场、引进新飞机、培训新人才等。
在195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拓展国内航线,并且开通了北京-
莫斯科、北京-平壤等国际航线。
1960年代,中国民航加入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并且开始大规模引进先进的飞机,如图-114和波音707等。
在197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走向规模化发展,建设了许多新机场和航线。
1980年代,中国民航改革开放,引进了更多外国飞机和技术,同时也开始拓展国际航线,如北京-纽约、上海-香港等。
1990年代,中国民航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机场和航线数量大幅增加,航班数量和客流量也在飞速增长。
此外,中国民航开始重视安全和服务质量,加强了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21世纪初,中国民航继续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之一。
中国民航还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推出了电子登机牌、网络购票、机场自助服务等先进服务,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民航在短短几十年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中国民航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和世界的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航空出行服务。
中国民航的趋势

中国民航的趋势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主要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长速度加快。
中国民航客运量连续多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 航线网络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航线网络不断扩大,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
3. 机场建设和升级加速。
为了满足航空运输需求,中国各地正在建设和升级多个机场,包括已经建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
4.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航空运输来完成生意,加速了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
5. 航空安全意识提高。
中国民航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飞行安全和飞行指挥保障等措施,航空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浦东机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保障机场。该机 场现有两条跑道,航站楼建筑面积 277033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2000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高峰 小时7120人次的使用要求。
目前,该机场正在按照满足预测2015年旅 客吞吐量5700万人次、高峰小时12500人 次的使用要求进行扩建。主要建设内容为: 新建第三跑道和航站楼48万平方米,配套 建设停车楼、旅客捷运系统、货运、航空 食品、机务、助航灯光、空管、供油、供 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约196亿 元。扩建工程已于去年12月22日全面开工, 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以上的规划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将相 应进行机场规划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 规模适当、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机场体 系。至2010年,运输机场达到186个左右,其 中大型复合枢纽机场3个,大型枢纽机场7个, 中型枢纽机场24个,中型机场28个,小型机 场124个。按照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 场、增加小型机场的原则,加强机场设施建 设,缓解机场设施紧张的矛盾,提高机场综合 保障能力。预计"十一五"期间,机场建设投 资在1400亿元左右。
其中: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000 万人次,在世界机场中位居第16位,已经步入 了世界大型机场的行列。上海浦东机场货物 吞吐量达到186万吨,进入了世界前10位。
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有北 京、浦东、广州、虹桥、深圳、成都和昆明 等七个机场。
中国民航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就机场的建设和发展而言,我们面临以下 挑战:
中国民航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发展机遇
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持续 高速增长;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 以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和会议日 益增多;
民航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民用机场的 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大部分机场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发展 基础。
二、机场发展前景和机遇
中外民航对比 发展机遇
我国民航的世界排名
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亿
吨公里
1600
152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61
255
240Biblioteka 2202000美国
中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世界排名变化情况
年度 1978 1990 1995 2000 2005
中国 12.9 1.24 231 210 142 14 1,337 837 8,303 3,380
美国 3 10.08 1449 19,815 599 87 218,920 7,720 143,504 17,598
中国/美国 4.3/1 1/8.7 1/6.3 1/101 1/4.4 1/6.2 1/164 1/10 1/17 1/5.2
1、对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机场3 个大型复合枢纽机场进行完善和扩建。并 适时启用首都第二机场的前期工作。
2、迁建昆明机场,对上海虹桥、深圳宝安、 成都双流、海口美兰、西安咸阳、杭州萧 山等7个大型枢纽机场进行总体改扩建。
3、迁建合肥骆岗机场。对厦门高崎、重庆江 北、青岛流亭、天津滨海、太原武宿、长 沙黄花、桂林两江、南宁吴圩、南昌昌北、 呼和浩特白塔及贵阳龙洞堡等11个机场进 行总体改扩建。对南京禄口机场进行飞行 区改扩建。对武汉天河、沈阳桃仙、乌鲁 木齐地窝堡、哈尔滨太平、兰州中川及郑 州新郑等6个机场进行航站区改扩建。对福 州长乐、济南遥墙、长春龙嘉及拉萨贡嘎
6个续建项目中,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是 重点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工程,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 该扩建工程于2004年3月28日开工建设, 计划2007年底前竣工。本次扩建完成后, 首都机场将具有3条平行跑道、3个航站楼 (总面积达130多万平方米)、180个客机 位,可满足年旅客量吞吐量超过6000万人 次、年飞行50万架次的使用要求,其运行 容量完全能够满足举办奥运会的要求。
德国运输周转量为729亿人公里,德国定期航班 旅客周转量为1825亿人公里,定期航班旅客周转 量为铁路运输周转量的2.5。
法国铁路网络运输周转量为744亿人公里。,法 国定期航班旅客周转量为1350亿人公里,定期航 班旅客周转量为铁路运输周转量的1.8倍。
其中,英国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总 人口6千万;德国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 里,总人口8.25千万;法国国土面积54.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千多万。三国总面 积1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25亿,相 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1.9%,人口相当于 中国总人口的14.7%。这三个国家总的定 期航班旅客周转量是其总的铁路旅客运输 周转量的2.7倍
截止2005年底,中国内地航班运输机场达到 142个,其中4E级机场26个,4D级机场33 个,4C级机场52个,3C级机场31个。运输机 场密度为每十万平方公里1.4个。
2005年,我国民用航班运输机场旅客 吞吐量总计达到了2.8亿人次,货邮吞 吐量达到633万吨,飞机起降达到306 万架次,分别比2004年增长17.5%、 14.6%和14.6%。航空运输总周转量 达到261亿吨公里,排名世界第二位。
5、 现有83个小型机场中,迁建7个,改扩 建25个。
6、新增小型机场42个, 其中新建30个, 改选 使用现在机场12个(改造复航3个, 利用军 用机场开航9个)。
未来5-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重要时期,也是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建 设民航强国的要求,中国民航将建立新一 代民航航空运输系统。新一代民航航空运 输系统,将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 模式,为旅客提供更为便捷安全舒适的航 空旅行服务,使航空流量限制、天气等原 因对飞机运行的影响大大减少,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民航运输业对国民 经济发展的促进和保障水平。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
民航总局机场司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
一、我国民用机场发展概况 二、机场发展前景和机遇 三、民航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四、“十一五”期间民用机场建设规划情况
一、我国民用机场发展概况
1990年以来,机场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时 期。在这期间,机场建设总投资达到1200 多亿元。新建、迁建了47个机场, 并对90 多个机场进行了改造或扩建。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总量 2.9 24.9 71.4 116.1 261.0
排名 31 16 11
9
2
中美民航对比:我国不仅在数量上有差距,在技 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质”的方面与 美国也还有很大差距。
总人口 GDP 航空运输总周转量 机场数量 运输机场数量 航空公司数量 飞机总架数 运输飞机数量 运输飞行员数量 空管人员数量
续建项目6个: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天津滨 海机场扩建、呼和浩特机场扩建、武汉天 河机场扩建、北京终端区改造、沈阳—上 海和北京—沈阳航路改造。
新开工项目8个:上海浦东机场扩建、深圳 宝安机场扩建、杭州萧山机场扩建、青岛 流亭机场航站楼及飞行区扩建、成都双流 机场扩建、郑州机场扩建、太原武宿机场 扩建、银川河东机场扩建。
等4个机场进行改造完善。
4、28个中型机场中,迁建汕头机场。对包头、 无锡、张家界、九寨沟、丽江、银川及西 宁等7个机场进行总体改扩建。 对延吉、温 州、舟山、常州、晋江、武夷山、湛江、 北海、三亚、大理、伊宁及喀什等12个机 场进行航站区扩建。对石家庄、烟台、宁 波、黄山、珠海、宜昌、西双版纳及库尔 勒等8个机场进行维护完善。
此外,7个前期准备项目也已制定了前期工 作实施计划,正在进行扩建方案的预可行 性研究等工作。
除上述重点建设项目外,目前,还有一大 批中、小机场也在按照保障飞行安全和正 常运行的需要,对机场飞行区、航站区等 设施进行相应的扩建和改造。
四、“十一五”期间民用机场建设规划情 况
预期“十一五”期间,中国内地航空运 输总体发展速度为14%左右,2010年航 空运输总周转量达到500亿吨公里; 全 行业机队规模达到1580架左右;到 201O年,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 时的车程范围内,可享受航空服务的人 口数量达到内地总人口的71%,所在区 域服务的经济总量占内地经济总量的 89%。
东北地区面临的机遇:
国家振兴东北的发展战略;
地处东北亚这个占世界GDP约1/5的经济 圈,主要经济体为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背靠环渤海经济圈;
2005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GDP) 17130亿元,占全国的8.7%——说明还有 巨大的发展前景。
三、民航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民航总局年初的工作安排,2006年民 航重点建设项目共有25个,其中: 竣工项目4个:西藏林芝机场、北京—厦门 航路改造、上海—西安成都昆明航路改造、 长春广汉国产3#4#雷达系统。
二是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务量需求的持续 高速增长,许多机场的设施容量已达到饱 和或接近饱和,面临着急需改扩建的局面。 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国共有60个机场的设 施容量已经饱和或即将达到饱和状态。其 中13个机场的部分设施已处于超负荷运 行,36个机场将于2010年达到饱和,11个 机场将于2015年达到饱和,目前正在进行 新一轮的大规模建设。在这些扩建工程未 完成之前,机场现有运行资源的紧张局面 将日益突出。
2005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为1.38亿人,但只占整 个交通运输方式总量的0.75%,铁路旅客运输量为 11.6亿人,民航的旅客运输量只是铁路旅客运输量 的12%左右。而美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综合交通 运输总周转量比重是9.5%。
2005年,英国铁路网络运输周转量为432亿人公 里,而同期英国定期航班旅客周转量为2003亿人 公里,定期航班旅客周转量为铁路运输周转量的 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