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河道驳岸的类型及问题

合集下载

滨水弹性驳岸设计探讨——以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为例

滨水弹性驳岸设计探讨——以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为例

一、滨水驳岸设计(一)滨江驳岸存在的问题1.形式与功能单一滨江驳岸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工程措施设计为主的,但一味考虑防洪安全性,而忽略驳岸的生态价值和场所价值,必然会导致驳岸的形式缺少变化和功能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亲水性和景观性。

2.地域特色缺失现如今,国内的滨水区复兴如火如荼,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有很多的滨水驳岸设计照抄一些优秀的成功案列,虽然在景观效果和空间层次上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设计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的问题依然存在。

3.生态环境被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地带被大量的硬质空间占领,使得水陆分离;驳岸的绿地面积不断减小,造成了水体、绿植、土壤之间的生态链断裂,并降低了水陆间物质交换的能力。

同时,这也对水陆地带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4.连续性差滨水地带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每个区段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故事,在众多的滨水景观设计中,不乏各自为政的案例,导致线型空间被点状空间割裂。

(二)滨水驳岸的类型及特点驳岸是滨水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它既有边界限定和分割空间的防洪固堤作用,也有活化滨水、塑造景观、稳定生态的作用。

目前,国内城市滨水区驳岸设计主要有立式、斜式、阶式、弹性生态式几种模式。

1.立式驳岸立式驳岸是最常见的驳岸设计模式,其受到防洪区空间大小限制,一般多用于没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洪泛区退让和水位落差非常大的地带。

安全防洪是其首要主旨,该驳岸类型形式较为单一,材料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阻碍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

2.斜式驳岸斜式驳岸设计对空间有一定的需求。

较立式驳岸不同的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应的亲水空间,在护坡的材料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如硬质砌块材料、植草砖、植被种植等,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优于立式驳岸。

3.阶式驳岸阶式驳岸相比上述两种驳岸,所需的洪泛区退让空间更大,其空间的使用率和亲水性较强,主要采取台阶退让的手法来应对水位变化,通常可以分为单一阶式和复合阶式两种。

单一阶式是指采取连续的台阶来连接水体和陆地,驳岸硬质化程度较高,但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台阶大小的变化、种植引入的手法来丰富景观层次。

园林景观——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园林景观——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以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从驳岸的岸线设计、断面设计、材料选择及施工做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城市水景;驳岸;设计;施工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喧嚣的城市里的人们,渴望着回归自然,因此,水景成了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滨水景区不但能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还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环境的愿望,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驳岸设计和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真正吸引游人,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滨水区的生态。

1 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公园驳岸虽然打破了人工硬质驳岸的单一形式,利用水生、湿生植物与硬质铺装结合,力图使岸线更加优美,更加接近原生态景观,但即便如此,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驳岸水陆缺乏整体感某些城市公园驳岸采用砖石、砖石灌浆和混凝土预制板等建成硬质堤岸护坡,岸边种植水生植物。

这种驳岸虽稳定性好、抗冲刷,但它缺乏整体感,将水陆直接分开,渗透性差,阻碍了水土交换,水生植物往往不能很好的生长,鱼虾的繁衍空间受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从而影响到了景观的生态效应。

1.2 空间营造缺乏亲水性水体是城市公园的主要观赏点,更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驳岸是连接水陆的纽带,对亲水性的营造至关重要。

某些城市公园驳岸尺度设计很不合理,材料选择失当,导致亲水性缺失。

主要体现在驳岸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吸引不了人们与水亲近;驳岸高度过高于水面,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到水体对自己的威胁,不愿意与水亲近;单一的硬质材料人为地将人与水隔离开来,缺乏软性景观的过度,人工气息太浓。

1.3 违背节约原则有些公园为了体现“高档次”,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砖石材料,并为追求异域景观,从外地引进景观效果好的置石和名贵植物品种。

这种只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没有考虑施工和养护成本的做法,违背节约型园林的原则,也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完整word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专题

(完整word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专题

城市生态河岸设计:1 河岸的概念河岸一般是指同河流水域濒陆的陆地边缘地带,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

河岸作为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通常呈现与水边平行的带状结构,本身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以及能量的流动,同时作为城市滨水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区和富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在生态与景观方面具有多重价值。

2 目前我国城市传统河道河岸的3 种模式:2.1立式河岸这种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河岸。

2.2斜式河岸这种河岸相对于直立式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3阶式河岸比之前两种河岸,这种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

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

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

传统的河岸主要基于经济安全、节约土地的目的下进行使用的,具有很强的防洪功能,但是人工痕迹太重,对河流的干扰很大,不利于河流自身系统的发展。

虽然河流自身具有调节功能,但是对于这种人工痕迹太重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如今已经逐渐转向生态型河岸的设计使用。

3 生态河岸的概念与功能3.1 生态河岸的概念生态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河岸。

它具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地,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3.2生态河岸的作用生态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如:曲折溪流、河网、、湖面等。

滨水驳岸的环境功能解析

滨水驳岸的环境功能解析

能的滨水驳岸 。
滨水驳岸与环境功能导向
2_ 1基于 环境 功能 的滨 水驳 岸分 类
滨水 驳岸按不 同角度可划分为多种类别 ,按形态 可分为垂 直驳岸 、缓坡驳岸和 阶梯驳岸 ;按材质可分 为块石驳 岸、钢筋混凝土驳岸和生态驳岸 ;按对 自然 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分为 自然驳岸、人工驳岸 。本文从 环境功能的角度 出发 ,把滨水驳岸划分为平台驳岸、 自然驳岸和混合驳岸 3种基本类型。
城市功能 区与 滨水驳岸 的环境功能
城市居住区 、商业 区、文教 区及行政办公区等形
体现滨水驳岸的兼容性 。 滨水驳岸 的环境功能如何 服务于城市功能区 ,需 要依据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环境特征 ,选择适宜环境功
成 了不同的城市功能 区。完善城市功能 区的生活服务
设施 、美化环境空间是强化其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的 必要措施 。
滨水驳岸的环境功能通常包括 自然景观 、亲水空
间、游憩空间及交通步道等环境功 能,从不同角度体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0 0 2 2 ( 2 0 1 5 ) 0 3 — 0 1 4 0 — 0 4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1 9 9 【 文献标识码 】 C [ 作者简介 】 刘奇志, 硕士,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萋 水古镇空间的景观特色 。
然 生态环境特征 为目的 ,在各类城 市功 能 区中应用广泛 ,多用于人流活动 少的 滨 水岸线 区域 ,为城市功能 区提供 滨水
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结合界线之 间形成的挡水构筑 物 ,滨水驳岸是城市 区域临水岸线 形成 的驳岸 。由于 滨水驳岸处在特定的城市功能区内 ,对城市功能区的 环境空间有较大影 响,滨水驳岸除具有挡水工程性职 能外 ,还应为城市功能区提供美化环境空 间、完善生 活服务设施的环境功能 ,即滨水驳岸的环境功能 。

关于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的探讨

关于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的探讨
能够应付不 同水位、水量的河床 。 2 . 生 态 驳岸 形 式 的 选 择 在城 市水景 处理中,坡式驳岸、台地式驳岸和 墙 式驳 岸是最常用的结构性驳岸 。以生态功能来划
分其用材 又可分 为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根据河流
的状况 可以选 择适当的材料,即起到生态和景观 的 效果又满足功能要求。 3 .柔性和刚性驳岸
o g i c l a r e v e t me n t i s mo r e nd a mo e r es r p e c t e d b yt he p e o p l e .
阶沟通上下层交通 ,从而形成 内向型临水空间 。
( 3 )墙 式 驳 岸
传 统控 制洪 水 的工程 的方 式就 是采 用墙 式驳 岸 。其采用混凝土 、浆砌 石、钢 筋混凝土等刚性材 料 。驳岸采用坚硬石材 或混凝土 ,顶部加砌岸墙 或 栏杆 ,主要是针对水 面涨 落高差较大的水域 ,或河 流冲刷较为严重,或因景观功能 需要加深河槽 部分 ,
案。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c i t y wa t e r f r o n t ,wa t e r f r o n t i s a I 1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c i t y wa t e r s c a p e . Wi h t t h e a wa r e n e s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e c o l o g i c a l d e s i g n i d e a , i n he t c i t y wa t e r s c a e, p e c o l -
或 岸 上 空 间 狭 窄 无 法 放 坡 的 位 置 所 采 用 的 一 种 方

水体驳的形式

水体驳的形式

滨河景观带驳岸研究一、驳岸的概念驳岸就是为了保护河岸,阻止河岸崩塌或冲毁的建筑物,是保护水体的设施。

驳岸的设计既要注重功能性,也要注重美观性,这对于塑造良好的滨水城市形象,提升滨水城市形态魅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二、人工硬质驳岸现状及问题上述驳岸,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槽中的水体,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

再者,这样的驳岸也忽略了如下许多的负面影响:a 河道拉直后径流速度加快,将导致下游地区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筑坝、改道使河岸的地下水位下降、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下降。

b加深水体、固化水岸往往破坏自然水岸和水槽之间的水文联系,并加快水槽水流的流速和侵蚀力。

c 直接破坏了水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

固化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地上的植被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植物失去了生存、避难地,易被洪水冲走。

d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护堤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水体空间的空气环流过程。

三、生态驳岸1、生态驳岸的提出: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在此基础上,逐渐诞生了生态驳岸的理论和实践。

2、生态驳岸的概念:生态驳岸通常也称为软质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去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强调的是原生态性,要求利用原有地形,如有水生植物的缓坡、原有岸滩等来建造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3、生态驳岸的功能及原理:a 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

b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生态河岸上的各种植被和其它生物可以吸收分解水体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

c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驳岸的坡脚具有高空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做法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一、生态驳岸的类型1、自然原型驳岸针对坡度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并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流驳岸的作用。

这类驳岸由于容易接近水面,故人流比较集中,驳岸设计时应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

要根据河流的特点来考虑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区域。

如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这样不仅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而且植被发达的银河系同时也增加了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对于较陡旳坡岸或冲浊较严重的地段,在种植植被的同时,还通过天然石料、木材的护底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固堤护岸。

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防洪要求高、且腹地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

二、生态驳岸的功能生态驳岸需要兼具传统工程驳岸的安全防护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具有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2)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3)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4)调节水源,可渗透性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储;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5)增强水体自净作用。

植被和其他生物可吸收分解河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从而适度净化水体。

三、设计原则1)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2)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居民的亲水行为得到安全保障;3)美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4)可游性,塑造动静、个体与群体的观水、亲水、触水等游环境和设施;5)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规划与保护措施分析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滨水公园和河岸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类型。

本文将从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概念与特点、规划原则与分类标准,以及保护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概念与特点滨水公园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的绿地公园,是城市与水系相接触的区域。

滨水公园具有以下特点:1. 水岸交融:滨水公园融合了陆地与水体的特点,形成了特有的景观特色,丰富了城市的景观资源。

2. 绿色生态:滨水公园在打造美丽景观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了城市中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3. 公共空间:滨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等多种功能,是城市绿地中的重要公共空间。

河岸绿地是指河流两岸的绿地带,是城市河流与陆地的过渡区域。

河岸绿地具有以下特点:1. 河流保护:河岸绿地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保护河流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2. 自然景观:河岸绿地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如河流、湖泊、湿地等,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3. 生态廊道:河岸绿地也是城市生态廊道的一部分,能够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规划原则与分类标准1.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规划中,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人文关怀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的休闲空间,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

(3)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选择合适的植被种植,优化水资源的利用,确保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分类标准根据滨水公园与河岸绿地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生态保护型:重点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维护水体的水质和水体的自然景观。

(2)游憩休闲型: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等功能为主,设置散步路径、景点、休憩设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河道驳岸的类型及问题
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而且这里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干扰又非常剧烈,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同时,城市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

城市滨水区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以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

在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

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

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的改造中,驳岸主要采取以卜三种模式:
(1)立式驳岸
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如巴黎、上海、青岛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2)斜式驳岸
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阶式驳岸
比之前两种驳岸这种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

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

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

因为人对水的感情,往往和人的参与有关,儿童喜欢水,涉足水中,尽情嬉水、玩乐,直接感受到水的温暖、清澈、纯净;盛夏的沙滩人满为患,人们聚集在水中,体现出对水的钟爱。

但上述驳岸,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槽中的人工水,而不是自然的活水。

它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

再者,这样的驳岸也忽略了如卜许多缓慢的、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1)河道拉直后迁流速度加快,将导致卜游地区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筑坝、改道使河岸的
地卜水位卜降、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减弱。

(2)加深河道、固化河岸,往往破坏了自然河岸与河槽之间的水文联系,并加快河槽水流的流速和侵蚀力。

(3)直接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

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上的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避难地,易被洪水冲走。

(4)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护堤上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滨水空间的空气环流过程。

对于那些己被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破坏了的自然河道,有许多国家己经认识到了其弊病和隐患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河道恢复及生态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