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使学生掌握地铁与轻轨的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与轻轨线路布局、车辆选型等方面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地铁与轻轨项目进行初步评估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探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与轻轨等城市交通工具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以地铁与轻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世界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3.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组成部分-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4.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5. 城市交通规划与地铁轻轨项目评估- 城市交通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地铁与轻轨项目的评估方法及实践案例6. 地铁与轻轨的环保与公平性- 公共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项目的公平性与公共利益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我国发展概况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城市交通规划原理与地铁轻轨项目评估第六课时:地铁与轻轨的环保与公平性问题探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城市交通、地铁与轻轨的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车辆类型、性能及其运行原理- 信号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设计要点- 简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实例分析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影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始时间: 2015 年12 月 28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一、设计目的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轨的课程设计

城轨的课程设计

城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协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原则-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法与步骤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估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上)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下)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知识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信号系统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供给,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和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优势,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城市轨道交通的原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车辆原理、信号原理、通信原理、供电原理等。

3.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运营计划、运营、运营控制、运营评估等。

4.城市轨道交通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了解其建设背景、建设过程、运营状况和效益评估。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和管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件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件

地铁与轻轨的线路规划
1 2 3
线路规划原则
遵循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地理条件和经 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线路规划原则。
线路规划方案
根据线路规划原则,提出多个线路规划方案,并 进行比选和优化,确定最终的线路走向和站点位 置。
线路规划实施
制定线路规划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时 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线路规划顺利实施。
设施设备维护
对地铁轨道、车辆、信号等设施 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 ,确保其正常运行。
轻轨的运营管理
线路规划与设计
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地形条件,规划轻轨线路走向、站点位置和工 程规模,确保线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车辆选型与调配
根据客流量和线路特点,选择合适的车辆型号,并合理调配车辆资 源,确保运力充足。
地铁与轻轨的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发展方向:地铁与轻轨工程建设将继续向智能化、绿色化 、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规 划和建设,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和配合。此外,地铁与 轻轨工程建设还将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工程建设效 率和质量,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详细描述
地铁通常在地下运行,不受道路交通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容量。地铁系统通常拥有先进的信号系统和车 辆设备,以确保准时和安全。地铁服务于大城市的主要交通走廊,提供长距离、高容量的出行解决方案。
轻轨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轻轨是一种中等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通常在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
详细描述
轻轨车辆通常较小,载客量适中,适合在中等流量的交通走廊上运行。轻轨系统通常采用电力驱动, 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污染。轻轨可以提供中长距离的出行解决方案,并且通常比公交车更具吸引力,因 为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容量。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地铁与轻轨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线路规划等方面进行评估;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地铁与轻轨的相关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城市交通的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铁与轻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铁与轻轨基本概念的阐述;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某一城市地铁或轻轨线路的规划与评估;3. 学生能够撰写一篇关于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的短文。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技术参数介绍-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优势及局限3.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 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5. 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地铁与轻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6.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当地地铁或轻轨线路- 小组合作完成地铁或轻轨线路规划与评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第五课时: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第六课时:实践活动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二章: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第二节: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第四章: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第一节:我国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技术参数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城市轨道四门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四门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四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布局和站点分布。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分析其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知识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情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原则及站点分布- 利用地图、资料等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4.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 分析线路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运营组织、调度及安全管理- 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见问题6. 城市轨道交通与环境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保措施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分析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第六周:城市轨道交通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课本相关章节制定,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实际操作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符合教学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
高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 滑河特大桥位于0‰,R=10000m的曲线上。

2 本桥上采用Ⅰ型无渣钢轨,轨顶至梁顶建筑高度767mm。

3 本桥采用流线型圆端实体桥墩,一字型桥台,钻孔桩基础。

4 本组设计10-11桥墩及上部结构,高程108.05m以下部分采用C40混凝土。

5 结构形式:高架桥梁及其基础。

6 涉及作用:列车荷载,轴重14t。

7 10-11号桥墩净跨32.74m,用C40钢筋混凝土箱型梁。

二箱型梁体设计,计算书
1 荷载
1)荷载作用:轴重140KN
2)箱型梁结构自重:
2 材料及特性
本桥设计拟采用C40钢筋混泥土箱型梁,全长32.74米,使用使用主筋HRB338型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RB235钢筋,主要参数如下表格所示。

3 梁的配筋计算
箱型梁的配筋和计算按照最不利荷载弯矩控制,本组有ABAQUS 软件计算得出,再三种情况下,当列车的作用在梁的正中间是弯矩最大,此时m KN M ∙=14520竖向集中荷载N N 38250=。

荷载重要性系数取为
1.00=γ,弯矩计算值m kN M M d ∙==145200γ,56.0=ξb 。

1) 截面设计
①箱梁底板受拉,底板配置受拉钢筋,受拉钢筋按地面一排来布置,此时转化为T 型梁进行计算截面如下图所示。

取mm a s 60=,梁的有效高度
mm h 29196044625330=-+=,梁的受压翼缘有效宽度mm b b h b f h f 7040446*121688122'
=+=++=',mm h f 446'
=。

②判定截面类型
由公式)2(00f
f f cd d h h h b f M '-''≤γ判断截面类型
当mm h x f 446='=时,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2/4462919446704018.4)2(0-⨯⨯⨯='-'' f
f f cd h h h b f >∙=m kN 155756m kN M d ∙=14520
0γ 由此可以判断出此截面为第I 类T 型梁。

③ 求解受压区高度x d f cd M x h x b f 00)2
(γ=-' 10614520)2
2919(704018.4⨯=-⨯x x 整理得, 8296376)2919(2=-x
解得 mm h mm x b 1634291956.0390=⨯=<=ξ
④ 求受拉钢筋面积
将mm x 39=带入公式:
s sd f cd A f x b f =' 求得所需钢筋截面面积为: 25.18042280
3970404.18mm f b f A sd f
cd s =⨯⨯='= 选取3225Φ(外径mm 35.8),提供的截面面积26.20105
mm A s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mm d mm c 8.3560=>=以及规定的最小保护层厚度mm 30。

钢筋布置所需的最小宽度mm mm b 85.540010508.3525602min
<=⨯+⨯= 故满足构造要求。

筋间距mm S n 7.18224
8.35256025400=⨯-⨯-= 2)截面复核
已设计的受拉钢筋中,3225Φ的面积为26.20105
mm A s =,mm a MPa f MPa f s sd cd 82.952/8.3560,280,4.18=+=== 则实际有效高度 mm h 18.288382.9544625330=-+=
① 判断截面类型
kN h b f f f cd 57.774467040
18.4=⨯⨯='' kN A f s sd 63.56.20105280=⨯=
由于>''f f cd h b f s sd A f ,故为第一类截T 型梁截面
② 求受压区高度x
由式 s sd A f =x b f f cd ' 得
mm h mm b f A f x f f cd s sd 44656.437040
4.186.20105280='<=⨯⨯='= 满足要求。

③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2
(0x h x b f M f cd u -'= m KN ∙=⨯⨯⨯=35635)95.82/2-2919(95.82704018.4 m kN m kN ∙>∙=1547031176 满足要求 又%2.0%47.01688
25336.20105min 0=>=⨯==ρρbh A s 满足要求。

综上所诉,截面复核满足构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