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PPT 13章 印度与印度洋区域
合集下载
印度课件ppt

01
02
03
04
印度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 就,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
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
印度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服务 的重要供应商,其软件和服务 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印度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有显著 进展,特别是在药品研发、农 业科技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印度在空间技术领域也取得了 重大突破,成功发射了一系列
05 印度旅游
旅游资源和景点
自然景观
城市景观
印度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包括喜马 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半岛的丘 陵和沙漠等。
印度各大城市如新德里、孟买、班加 罗尔等都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 格,是旅游的重要景点。
文化遗产
印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泰 姬陵、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等, 展现了印度古代文明的辉煌。
基础设施合作
中印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展开 合作,如公路、铁路、港口和 电力等项目。
技术与创新合作
中印两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 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展开合作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
03 印度教育
教育体系和政策
教育体系
印度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 有相应的教育政策和规定。
政策制定
印度政府定期制定教育政策,以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国家教育 政策》等。
教育投入
印度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以 确保所有公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改革
印度政府正在推动教育改革,以提高 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性。
高等教育和科研
高等教育
科研实力
印度高等教育机构众多,包括大学、学院 和研究所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 会。
中印科技合作与交流
《印度》PPT幻灯片

17
理一理
第二人 口大国
位置 范围 地形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人口
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18
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说说印度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全年高温, 分明显的 旱雨两季
19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 6—9月 。 2、印度水旱灾害原因: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 形成水灾。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形成旱灾。
39印度的传统女装纱丽和旁遮比传统男装托蒂传统服饰鼻环和吉祥痣等都来自于一个诗的国度它们是服饰中的诗看到纱丽看到旁遮比看到托蒂看到鼻环和吉祥痣常常就会想到泰戈尔的诗那么飘逸那么雅致那么理想却都产生在一个不甚富裕的国度充满了永恒的生命力
印 第三节
度
1
文明古国——印度
2
印度的牛——真“牛”!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
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 小资料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 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 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 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制 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 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的潜力。
46
作业: ❖观影了解印度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47
有利: 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季降水丰沛 ②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占亚洲第一
印度是世界农业大国 不利: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
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2、对两印次度实“行绿“绿色色革革命命”的”启迪 。
理一理
第二人 口大国
位置 范围 地形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人口
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18
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说说印度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全年高温, 分明显的 旱雨两季
19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 6—9月 。 2、印度水旱灾害原因: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 形成水灾。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形成旱灾。
39印度的传统女装纱丽和旁遮比传统男装托蒂传统服饰鼻环和吉祥痣等都来自于一个诗的国度它们是服饰中的诗看到纱丽看到旁遮比看到托蒂看到鼻环和吉祥痣常常就会想到泰戈尔的诗那么飘逸那么雅致那么理想却都产生在一个不甚富裕的国度充满了永恒的生命力
印 第三节
度
1
文明古国——印度
2
印度的牛——真“牛”!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
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 小资料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 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 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 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制 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 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的潜力。
46
作业: ❖观影了解印度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47
有利: 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季降水丰沛 ②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占亚洲第一
印度是世界农业大国 不利: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
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2、对两印次度实“行绿“绿色色革革命命”的”启迪 。
南亚印度ppt课件

长的主要动力。
印度工业主要包括纺织、化工、 机械、电子和钢铁等部门,而服 务业则涵盖了信息技术、商务服
务、金融和医疗等领域。
然而,印度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落后 、基础设施不足和政策限制等问
题。
印度对外贸易和投资
印度是全球贸易大国之一,与许多国 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
印度政府积极推动对外投资,鼓励国 内企业向海外扩张,同时也吸引外国 投资进入印度市场。
印度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主要政 党包括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人 民党和全印度泰卢固之乡党等。
印度选举和政党制度是印度政治 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的 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04
印度经济
印度经济概述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国家 ,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自 然资源。
印度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 了快速增长,但仍面临许多挑 战,如贫困、基础设施不足和 腐败等问题。
印度历史和文化
历史
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印度成为了一个联邦共和国,实行议会民 、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 宗教,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
经济
印度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 拥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和 农业。
印度与欧洲的关系
经济合作
欧洲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 伴之一,印度从欧洲进口 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和技术 。
政治合作
印度和欧洲在反恐、气候 变化和人权等问题上有共 同关切,加强了政治合作 。
文化交流
印度与欧洲国家之间有着 悠久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交 流,包括艺术、文学和哲 学等领域。
THANKS
印度工业主要包括纺织、化工、 机械、电子和钢铁等部门,而服 务业则涵盖了信息技术、商务服
务、金融和医疗等领域。
然而,印度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落后 、基础设施不足和政策限制等问
题。
印度对外贸易和投资
印度是全球贸易大国之一,与许多国 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
印度政府积极推动对外投资,鼓励国 内企业向海外扩张,同时也吸引外国 投资进入印度市场。
印度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主要政 党包括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人 民党和全印度泰卢固之乡党等。
印度选举和政党制度是印度政治 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的 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04
印度经济
印度经济概述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国家 ,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自 然资源。
印度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 了快速增长,但仍面临许多挑 战,如贫困、基础设施不足和 腐败等问题。
印度历史和文化
历史
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印度成为了一个联邦共和国,实行议会民 、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 宗教,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
经济
印度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 拥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和 农业。
印度与欧洲的关系
经济合作
欧洲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 伴之一,印度从欧洲进口 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和技术 。
政治合作
印度和欧洲在反恐、气候 变化和人权等问题上有共 同关切,加强了政治合作 。
文化交流
印度与欧洲国家之间有着 悠久的历史联系和文化交 流,包括艺术、文学和哲 学等领域。
THANKS
印度 国别史课件(26张PPT)

3.笈多帝国:4世纪初兴起,几乎统治北印度
4.德里苏丹国: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纲下P24)
思考: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统治方式:
①伊斯兰教为国教 宗教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②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 立法和军事权力。 ③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 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人④们影到响:农村参观就会发现,村庄是按不同的种姓而隔离分居的。在村庄的中心是高 种①姓种者姓制的度庄造园成,印佃度农社们会住阶在层庄的园隔的离,周限围制,社贱会民的只阶能层住流在动村。子的外面,穆斯林也往往 单②独激住化社在会村矛子盾的,边不沿利。于进印入度近的代统,一与仍团旧结如。此。
(二)政局演变中的分散性
- 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
二.殖民统治 ——文明碰撞
在现代术语中,殖民主义不仅仅指派遣殖民者在新土地上定居,也指建 立一个能够使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结构。他 们控制殖民地的手段包括() ①控制殖民地的内政外交 ②将殖民地的经济融入资本主义全球体系 ③在殖民地推广欧洲文化 ④对殖民地进行经济掠夺
一、文明底色——分散性
(一)地理环境中的分散性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 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 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文 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容易形成多种族、多宗教、 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 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2023年1月选考25题
印度知识点分布: 纲要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亚非亚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4.德里苏丹国: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纲下P24)
思考: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统治方式:
①伊斯兰教为国教 宗教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②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 立法和军事权力。 ③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 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人④们影到响:农村参观就会发现,村庄是按不同的种姓而隔离分居的。在村庄的中心是高 种①姓种者姓制的度庄造园成,印佃度农社们会住阶在层庄的园隔的离,周限围制,社贱会民的只阶能层住流在动村。子的外面,穆斯林也往往 单②独激住化社在会村矛子盾的,边不沿利。于进印入度近的代统,一与仍团旧结如。此。
(二)政局演变中的分散性
- 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
二.殖民统治 ——文明碰撞
在现代术语中,殖民主义不仅仅指派遣殖民者在新土地上定居,也指建 立一个能够使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结构。他 们控制殖民地的手段包括() ①控制殖民地的内政外交 ②将殖民地的经济融入资本主义全球体系 ③在殖民地推广欧洲文化 ④对殖民地进行经济掠夺
一、文明底色——分散性
(一)地理环境中的分散性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 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 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文 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容易形成多种族、多宗教、 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 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2023年1月选考25题
印度知识点分布: 纲要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亚非亚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印度》PPT (共27张PPT)

当堂检测
D 1.目前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
)
A.美国(
)
A.北回归线经过印度中北部
B.印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C.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D.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
B 3.印度的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A.平原、山地、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印度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印 度
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到印度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邻国)
自学指导及自主学习1: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三)地形分布特点
喜马拉雅山 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 恒河平原 、
德
南部 德干高原 。
干
高 原
印度半岛
半岛
▲世界第一大半 岛—— 阿拉伯半岛
主要河流
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1.3古代印度(共24张PPT)

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
C 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这段材料反映什么社会问题?
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 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 姓制度”。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 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P8 第2段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 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 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5、佛教被弘扬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 播佛教?
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佛教?
佛教追求“众生平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 等级制度的痛恨,具有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 不幸的人们,佛教也讲忍耐顺从,迎合了当时统 治者的需要;撇开宗教意识,佛教对个人的自身 修养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达到心 灵的宁静和平和。
背景
(四)佛教的创立
阅读课本P8-9,自主学习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3、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4、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哪个国王弘扬? 5、佛教传播路径
(四)佛教的创立 1-7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 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 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
印度课件ppt

印度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
半岛的丘陵和沙漠等。
历史文化遗产
印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包括古印度教寺庙、佛教圣地、
古代城市遗址等。
节日与民俗文化
印度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活动,如排灯节、屠妖节、丰收 节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
验。
著名景点
泰姬陵
被誉为“永恒的象征”,是印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壮 丽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发达,包 括大学、学院和研究机构等,为学 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和学术机会 。
高等教育
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以其卓越的学术研究和创 新能力而闻名。
印度管理学院
提供商业和管理方面的课 程,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商 业领袖和管理人才。
印度国家法律学院
印度最知名的法律学院之 一,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法 律专业人才。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国家, 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
印度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 快速增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技能不
足等。
印度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推动经 济转型和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
展。
主要产业
01
02
03
农业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 生产国之一,农业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力资源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劳 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技能水 平有待提高。
市场潜力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潜 力,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投 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03
CHAPTER
印度教育
教育体制
小学教育
印度的小学教育通常为5年,旨在 为学生打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半岛的丘陵和沙漠等。
历史文化遗产
印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包括古印度教寺庙、佛教圣地、
古代城市遗址等。
节日与民俗文化
印度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活动,如排灯节、屠妖节、丰收 节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
验。
著名景点
泰姬陵
被誉为“永恒的象征”,是印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壮 丽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发达,包 括大学、学院和研究机构等,为学 生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和学术机会 。
高等教育
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以其卓越的学术研究和创 新能力而闻名。
印度管理学院
提供商业和管理方面的课 程,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商 业领袖和管理人才。
印度国家法律学院
印度最知名的法律学院之 一,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法 律专业人才。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国家, 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
印度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 快速增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技能不
足等。
印度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推动经 济转型和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
展。
主要产业
01
02
03
农业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 生产国之一,农业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力资源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劳 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技能水 平有待提高。
市场潜力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潜 力,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投 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03
CHAPTER
印度教育
教育体制
小学教育
印度的小学教育通常为5年,旨在 为学生打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印度课件13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喜
马
印 度
拉雅
脉
山
河
平
原
德
干
高
原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快。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了多少亿? 10.1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将近3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 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灿烂的文化
灿烂的文化
灿烂的文化
灿烂的文化
灿烂的文化
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4000多年前,古代印度就具有相当的文明了。古代印度 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 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欧洲人就把印度看成是一个黄金遍 地,出产香料、宝石、丝绸等贵重物品的国家。18世纪,印度 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印度终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 治,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2003年7月25日,印度陆军的炮兵部队协助疏散受水灾村民。这些村民 来自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拉贾巴里村。持续三周的洪水袭击了阿萨姆邦 的13个地区,总有1000多个村子受灾,已有约150万人无家可归。
二、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 ①对照上面两幅图,说出印度的气候类型。 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二、水旱灾害频繁
5 印度形成水旱灾害的原因
4
印度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3 印度的人口
印度的地形
位置和邻国
2
1
练 一 练
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C___
A、热带雨林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6年,德里苏丹国 被莫卧儿王朝取代。
德里苏丹国
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于1206年遇刺身死,其国家 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库特布丁·艾巴克以德里为 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 始了德里苏丹王朝。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 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 ,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 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 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 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 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岛上的佛教王国,受印度佛教文 化影响。
吴哥:高棉王国的都城,城市的建设受印度婆罗门顾 问的指导,城市为印度教世界秩序的缩小映像,12世 纪开始接受佛教。
扶南
扶南:接受印度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传统 自称:“罗奢”(梵语:国王),神授权力 政治:行政职务和官僚机构效仿印度; 文化:梵语成为官方语言 宗教:接受印度宗教仪式,崇拜毗湿奴、湿婆
三、印度南部的印度教诸国
印度南部也处于政治分裂中,但未遭外族入侵, 没有长久的战争和混乱,印度教统治者控制着 小块领地。
库罗王国:印度大陆南端王国,11世纪达到极 盛,征服锡兰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没有建立起 中央集权,地方和村镇实行自治。
维查耶那加尔王国:兴起于德干高原,是德里 苏丹向南部扩展势力的结果;1336年建区域的主要贸易路线
三、种姓与社会
后古典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变化给种 姓制带来一系列挑战,种姓制应变化而做出调 整来适应社会环境,维护地区社会秩序。
种姓制度与移民:种姓制度适应新来移民,促 进他们融入印度社会。
种姓与社会变迁:商人和手工业者发展成为独 特的“阇提”。
种姓制度的扩张:后古典时代,种姓制度向南 部扩张并扎根,寺庙也支持种姓制度,逐渐成 为社会组织的主要基础。
的相遇
印度教的 发展
印度社会 在东南亚 的影响
东南亚 诸国
印度洋区域的 跨文化贸易
伊斯兰教及 其吸引力
伊斯兰 教的传
入
种姓与社会
结语
1、政治组织方面,印度没有回归中央集权的帝国统治。 2、其他方面,印度的发展与其他后古典时代社会相似,
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城市化、贸易和手工业发展。 3、印度洋区域的大宗贸易影响了从东亚到东非的经济和
公元8世纪,雕刻工在印度中部埃洛拉陡峭 的岩石上凿出一个大型寺庙。在后古典印度, 像埃洛拉这样的寺庙团体掌握着大量资源。
二、印度洋区域的跨文化贸易
古典时代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已蓬勃发展起来,后古典 时代这一地区的贸易更为发展,应用更大的商船和更 严密的商业组织,由于季风的季节性变化,商人总是 在航线间分段贸易。
商业中心:印度成为印度洋贸易区的中心,印度诸港 口成为主要贸易中转站;倭马亚、阿拔斯王朝建立起 来,唐宋朝建立之后,印度洋上的贸易达到高潮。
专门化生产:印度洋贸易逐渐形成市场导向的产品专 门生产,印度生产棉织品,中国出口丝绸、漆器和瓷 器,东南亚出香料,西南亚出乳香、马匹和椰枣,东 非出黄金、象牙和奴隶。
首位以苏丹(权威)自称的统治者,统治期间, 其领土高于前任帝王达17倍。
1001——1027,对印度发动17次进攻 目的:劫掠更多珍宝(把印度教和佛教建筑改
成清真寺或伊斯兰圣地)
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 (1206~ 1526),共存在了320 年,是13~16世纪突 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 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 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 家的统称,以其建都 德里得名。
库罗王国, 848—1279年
维查耶那加尔王国, 1446—1520年
维查耶那加尔的国王以富丽堂皇的建筑 装点首都,图上别致的拱顶建筑是巨大
的象厩。
印度洋区域的产品与贸易
印度洋夏季季风
一、季风区内的农业、贸易和经济发展
季风:春夏季节,温暖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秋冬 两季,东北风使气候干燥寒冷,需要灌溉系统提供水源 。
二、伊斯兰教传入北印度
•通过军事活动、穆斯林商人经商、 征服 突厥语系民族移民将伊斯兰教带 信德 入印度北部。
•到8世纪中叶,信德地区由阿拔 斯哈里发控制。
•中亚的突厥游牧民族在10
突厥移 民和伊
世纪时期逐渐熟悉并归信 伊斯兰教。
斯兰教 •部分穆斯林突厥迁入阿富
汗建立伊斯兰国家。
二、伊斯兰教传入北印度
伊斯兰教初入印度,并未吸引印度人, 但逐渐印度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希 望通过改宗来提升自己的种姓地位。
伊斯兰教及 其吸引力
苏菲派成为伊斯兰 教主要传教力量, 强调虔诚与献身, 不关注教义,吸引 大量信徒。
12世纪的巴克提 运动希望消除印 度教和伊斯兰教 之间的隔阂与差 异,宣扬爱和献身。
与其他地方一样, 在印度,苏菲神 秘主义者是最成 功的穆斯林传教 士。这幅18世纪 的绘画描绘了受 到印度北部穆斯 林爱戴的苏菲长 老合加·黑德尔, 他的名字常与春 天、富饶、幸福
马六甲:15世纪,马六甲王国大力推动伊斯兰教普 及,资助东南亚伊斯兰教的传教活动,广建清真寺, 伊斯兰教传播到摩鹿加群岛和菲律宾南部诸岛。
本章要点
伊斯兰教与 印度教诸王
国
对中央集权 统治的需求
伊斯兰教传 入北印度
印度南部的 印度教诸国
印度洋区域的 产品与贸易
季风内的农 业、贸易和 经济发展
印度教与伊 斯兰教传统
以仁爱。
印度教许诺拯救,通过崇拜毗湿奴和 湿婆的形象、冥想、献酒食达到梵我
合一,以实现宽恕和拯救。
12世纪印度教 复兴,虔敬仪 式增加,供奉 毗湿奴和湿婆 的仪式增多。
印度教
对哲学产生影响, 婆罗门哲学家罗 摩奴伽提出个人 真正的极乐来自 拯救和与神合一, 鼓励信徒向毗湿 奴献身,哲学走
向拯救神学。
具影响的帝王之一。
戒日王(589—648年)
他的统治时期是印度历史上 的光辉时代。
他是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 度的国王,曾多次派遣使臣 与中国唐朝通好;唐太宗亦 派王玄策等人率外交使团访 印。在他统治的40余年间, 北印度相对稳定繁荣。死后 帝国分裂,出现了王朝林立 的局面。
当时领土 包括恒河 流域,旁 遮普和拉 其普特的 大部分地 区,直到 西印度卡 提阿瓦尔 半岛一带。
伽色尼 的马哈
茂德
•阿富汗突厥人领袖, 多次入侵印度北部, 劫掠、毁坏印度教和 佛教寺庙建筑.
德里苏丹
•马哈茂德的继承者在印度北部 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定都德里.
•统治印度北部三百多年,大力 扶持伊斯兰教;但管理体系较 为薄弱.
伽色尼的马哈茂德
伽色尼帝国的最著名、最英明的帝王。统治期 间征服伊朗东部土地、西北印度次大陆;涵盖 大部分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东部,巴基斯坦和 印度西北部。
相联系。
印度社会在东南亚的影响
东南亚主 要国家, 100—1520
年。
一、东南亚诸国
印度在东南亚的影响:印度商人将印度文化带到东南 亚,东南亚政治精英借鉴印度组织形式,如君主制, 模仿印度的宫廷仪式和行政管理体系,鼓励印度教和 佛教的传播。
扶南:东南亚第一个受印度影响的国家,控制克拉地 峡;宣扬印度教的君权神授观、使用梵语、崇拜毗湿 奴和湿婆等。
戒日王:606—648年,短暂恢复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 的统一;遇刺死后,未留下子嗣,其帝国随即瓦解。
戒日王 头像铸币
戒日王(589—648年)
戒日王是其德称,意为“ 持戒的太阳神”。
印度历史上的国王、剧作 家兼诗人,最后一个统一了 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印 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他为中国人所熟悉主要是 玄奘西游的缘故,而单就 印度历史而言,他也是最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传统的相遇
印度教:南部
伊斯兰教:北部
佛教:沦为小信仰
1千纪末期,佛教昌盛与东亚、中亚和东南亚
印度: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吸引了佛教徒;
突厥人入侵印度,佛塔和佛寺被毁;
1196,穆斯林军队蹂躏那烂陀城中的佛
教寺院,
焚烧藏经馆,屠杀、流放僧人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传统的相遇
南印度艺术家常用青铜 把湿婆描绘为长着四只 手的舞者之神。在这座 库罗王朝时代的雕像中, 湿婆脚踩一个象征无知 的矮脚鬼怪,一手持铃 铛唤醒信众,另一手擦 出为世界创造者与毁灭 者湿婆所用的火焰,另 外两只手向其崇拜者示
第13章 印度与印度洋区域
眼盲的卡比 尔,是印度的 尊者(宗教导 师),一边织 布一边与弟 子们讨论宗 教问题。
后古典时代的印度
政治:分裂 种性制度和印度教:保持社会凝聚力和特征 7世纪起,伊斯兰教吸引大批印度信众; 11世纪以后,伊斯兰教、种性制度、印度教:
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 印度洋区域:印度传统影响着东南亚的政治、
海上贸易在后古典时代的东南亚繁荣 起来。这幅9世纪的浮雕来自爪哇岛的 婆罗浮屠佛寺,描绘了一艘典型的东 南亚船。
吴哥窟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 ,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 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 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社会结构,印度自身从这一贸易中获益,成为贸易中转 站。 4、印度文化在后古典时代发生变化,印度传统深刻影响 到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印度商人推动印度教、 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确立。 5、在整个后古典时代,印度全面参与了东半球范围内的 跨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
1—6世纪 606—648年 670—1025年 711年 850—1267年 889—1431年 1001—1027年 11至12世纪 12世纪 1206—1526年 1336—1565年
文化发展,形成经济一体化。 贸易繁荣:航海技术的发展、有组织的航线网
络的发展、港口城市的建设
德里苏丹国
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于1206年遇刺身死,其国家 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库特布丁·艾巴克以德里为 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 始了德里苏丹王朝。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 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 ,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 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 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 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 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岛上的佛教王国,受印度佛教文 化影响。
吴哥:高棉王国的都城,城市的建设受印度婆罗门顾 问的指导,城市为印度教世界秩序的缩小映像,12世 纪开始接受佛教。
扶南
扶南:接受印度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传统 自称:“罗奢”(梵语:国王),神授权力 政治:行政职务和官僚机构效仿印度; 文化:梵语成为官方语言 宗教:接受印度宗教仪式,崇拜毗湿奴、湿婆
三、印度南部的印度教诸国
印度南部也处于政治分裂中,但未遭外族入侵, 没有长久的战争和混乱,印度教统治者控制着 小块领地。
库罗王国:印度大陆南端王国,11世纪达到极 盛,征服锡兰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没有建立起 中央集权,地方和村镇实行自治。
维查耶那加尔王国:兴起于德干高原,是德里 苏丹向南部扩展势力的结果;1336年建区域的主要贸易路线
三、种姓与社会
后古典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变化给种 姓制带来一系列挑战,种姓制应变化而做出调 整来适应社会环境,维护地区社会秩序。
种姓制度与移民:种姓制度适应新来移民,促 进他们融入印度社会。
种姓与社会变迁:商人和手工业者发展成为独 特的“阇提”。
种姓制度的扩张:后古典时代,种姓制度向南 部扩张并扎根,寺庙也支持种姓制度,逐渐成 为社会组织的主要基础。
的相遇
印度教的 发展
印度社会 在东南亚 的影响
东南亚 诸国
印度洋区域的 跨文化贸易
伊斯兰教及 其吸引力
伊斯兰 教的传
入
种姓与社会
结语
1、政治组织方面,印度没有回归中央集权的帝国统治。 2、其他方面,印度的发展与其他后古典时代社会相似,
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城市化、贸易和手工业发展。 3、印度洋区域的大宗贸易影响了从东亚到东非的经济和
公元8世纪,雕刻工在印度中部埃洛拉陡峭 的岩石上凿出一个大型寺庙。在后古典印度, 像埃洛拉这样的寺庙团体掌握着大量资源。
二、印度洋区域的跨文化贸易
古典时代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已蓬勃发展起来,后古典 时代这一地区的贸易更为发展,应用更大的商船和更 严密的商业组织,由于季风的季节性变化,商人总是 在航线间分段贸易。
商业中心:印度成为印度洋贸易区的中心,印度诸港 口成为主要贸易中转站;倭马亚、阿拔斯王朝建立起 来,唐宋朝建立之后,印度洋上的贸易达到高潮。
专门化生产:印度洋贸易逐渐形成市场导向的产品专 门生产,印度生产棉织品,中国出口丝绸、漆器和瓷 器,东南亚出香料,西南亚出乳香、马匹和椰枣,东 非出黄金、象牙和奴隶。
首位以苏丹(权威)自称的统治者,统治期间, 其领土高于前任帝王达17倍。
1001——1027,对印度发动17次进攻 目的:劫掠更多珍宝(把印度教和佛教建筑改
成清真寺或伊斯兰圣地)
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 (1206~ 1526),共存在了320 年,是13~16世纪突 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 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 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 家的统称,以其建都 德里得名。
库罗王国, 848—1279年
维查耶那加尔王国, 1446—1520年
维查耶那加尔的国王以富丽堂皇的建筑 装点首都,图上别致的拱顶建筑是巨大
的象厩。
印度洋区域的产品与贸易
印度洋夏季季风
一、季风区内的农业、贸易和经济发展
季风:春夏季节,温暖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秋冬 两季,东北风使气候干燥寒冷,需要灌溉系统提供水源 。
二、伊斯兰教传入北印度
•通过军事活动、穆斯林商人经商、 征服 突厥语系民族移民将伊斯兰教带 信德 入印度北部。
•到8世纪中叶,信德地区由阿拔 斯哈里发控制。
•中亚的突厥游牧民族在10
突厥移 民和伊
世纪时期逐渐熟悉并归信 伊斯兰教。
斯兰教 •部分穆斯林突厥迁入阿富
汗建立伊斯兰国家。
二、伊斯兰教传入北印度
伊斯兰教初入印度,并未吸引印度人, 但逐渐印度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希 望通过改宗来提升自己的种姓地位。
伊斯兰教及 其吸引力
苏菲派成为伊斯兰 教主要传教力量, 强调虔诚与献身, 不关注教义,吸引 大量信徒。
12世纪的巴克提 运动希望消除印 度教和伊斯兰教 之间的隔阂与差 异,宣扬爱和献身。
与其他地方一样, 在印度,苏菲神 秘主义者是最成 功的穆斯林传教 士。这幅18世纪 的绘画描绘了受 到印度北部穆斯 林爱戴的苏菲长 老合加·黑德尔, 他的名字常与春 天、富饶、幸福
马六甲:15世纪,马六甲王国大力推动伊斯兰教普 及,资助东南亚伊斯兰教的传教活动,广建清真寺, 伊斯兰教传播到摩鹿加群岛和菲律宾南部诸岛。
本章要点
伊斯兰教与 印度教诸王
国
对中央集权 统治的需求
伊斯兰教传 入北印度
印度南部的 印度教诸国
印度洋区域的 产品与贸易
季风内的农 业、贸易和 经济发展
印度教与伊 斯兰教传统
以仁爱。
印度教许诺拯救,通过崇拜毗湿奴和 湿婆的形象、冥想、献酒食达到梵我
合一,以实现宽恕和拯救。
12世纪印度教 复兴,虔敬仪 式增加,供奉 毗湿奴和湿婆 的仪式增多。
印度教
对哲学产生影响, 婆罗门哲学家罗 摩奴伽提出个人 真正的极乐来自 拯救和与神合一, 鼓励信徒向毗湿 奴献身,哲学走
向拯救神学。
具影响的帝王之一。
戒日王(589—648年)
他的统治时期是印度历史上 的光辉时代。
他是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 度的国王,曾多次派遣使臣 与中国唐朝通好;唐太宗亦 派王玄策等人率外交使团访 印。在他统治的40余年间, 北印度相对稳定繁荣。死后 帝国分裂,出现了王朝林立 的局面。
当时领土 包括恒河 流域,旁 遮普和拉 其普特的 大部分地 区,直到 西印度卡 提阿瓦尔 半岛一带。
伽色尼 的马哈
茂德
•阿富汗突厥人领袖, 多次入侵印度北部, 劫掠、毁坏印度教和 佛教寺庙建筑.
德里苏丹
•马哈茂德的继承者在印度北部 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定都德里.
•统治印度北部三百多年,大力 扶持伊斯兰教;但管理体系较 为薄弱.
伽色尼的马哈茂德
伽色尼帝国的最著名、最英明的帝王。统治期 间征服伊朗东部土地、西北印度次大陆;涵盖 大部分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东部,巴基斯坦和 印度西北部。
相联系。
印度社会在东南亚的影响
东南亚主 要国家, 100—1520
年。
一、东南亚诸国
印度在东南亚的影响:印度商人将印度文化带到东南 亚,东南亚政治精英借鉴印度组织形式,如君主制, 模仿印度的宫廷仪式和行政管理体系,鼓励印度教和 佛教的传播。
扶南:东南亚第一个受印度影响的国家,控制克拉地 峡;宣扬印度教的君权神授观、使用梵语、崇拜毗湿 奴和湿婆等。
戒日王:606—648年,短暂恢复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 的统一;遇刺死后,未留下子嗣,其帝国随即瓦解。
戒日王 头像铸币
戒日王(589—648年)
戒日王是其德称,意为“ 持戒的太阳神”。
印度历史上的国王、剧作 家兼诗人,最后一个统一了 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印 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他为中国人所熟悉主要是 玄奘西游的缘故,而单就 印度历史而言,他也是最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传统的相遇
印度教:南部
伊斯兰教:北部
佛教:沦为小信仰
1千纪末期,佛教昌盛与东亚、中亚和东南亚
印度: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吸引了佛教徒;
突厥人入侵印度,佛塔和佛寺被毁;
1196,穆斯林军队蹂躏那烂陀城中的佛
教寺院,
焚烧藏经馆,屠杀、流放僧人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传统的相遇
南印度艺术家常用青铜 把湿婆描绘为长着四只 手的舞者之神。在这座 库罗王朝时代的雕像中, 湿婆脚踩一个象征无知 的矮脚鬼怪,一手持铃 铛唤醒信众,另一手擦 出为世界创造者与毁灭 者湿婆所用的火焰,另 外两只手向其崇拜者示
第13章 印度与印度洋区域
眼盲的卡比 尔,是印度的 尊者(宗教导 师),一边织 布一边与弟 子们讨论宗 教问题。
后古典时代的印度
政治:分裂 种性制度和印度教:保持社会凝聚力和特征 7世纪起,伊斯兰教吸引大批印度信众; 11世纪以后,伊斯兰教、种性制度、印度教:
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 印度洋区域:印度传统影响着东南亚的政治、
海上贸易在后古典时代的东南亚繁荣 起来。这幅9世纪的浮雕来自爪哇岛的 婆罗浮屠佛寺,描绘了一艘典型的东 南亚船。
吴哥窟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 ,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 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 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社会结构,印度自身从这一贸易中获益,成为贸易中转 站。 4、印度文化在后古典时代发生变化,印度传统深刻影响 到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印度商人推动印度教、 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确立。 5、在整个后古典时代,印度全面参与了东半球范围内的 跨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
1—6世纪 606—648年 670—1025年 711年 850—1267年 889—1431年 1001—1027年 11至12世纪 12世纪 1206—1526年 1336—1565年
文化发展,形成经济一体化。 贸易繁荣:航海技术的发展、有组织的航线网
络的发展、港口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