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PPT

八年级历史世界史第五单元复习 《步入近代1》

第五单元复习《步入近代1》协同导学单 【学习目标】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重点) 2、从手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难点)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填空,并在书上划好) 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新变化:从劳役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出现了农场。 ①11世纪后,欧洲农村开展。新开发地区成为具有和的地区。 ②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出现农场。 ③租地农场特点: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与的剥削关系。 2、手工业新变化:从转变为,形成了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体现了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整体面貌。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①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改变,、、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②在城市里,的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重要政治力量。 二、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世纪中期;最早出现的国家:;核心思想:(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文艺复兴的形式:复兴文化;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积极影响:促进了人们。推动了欧洲的繁荣,为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①但丁,被称为“”;代表作:《》。②但丁与、并称为“文学三杰”。 3.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①达·芬奇代表作:《》、《》;②达·芬奇与、并称为“美术三杰”。 4、莎士比亚:国戏剧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精神;代表作:《》、《》。作品反映 五课文知识结构(建议画书上) 【课中听课笔记】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河北省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史 主题十二 步入近代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主题十二步入近代 河北真题演练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命题角度哥伦布的贡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xx·河北中考)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 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 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2.(xx·河北中考)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 牙。”“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 ) A.文艺复兴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 3.(xx·河北中考)欧洲人前所未见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蔗糖、棉 布、咖啡、可可等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欧洲人食用肉类必不可少的香料,其进口量骤增30倍。与此同时,欧洲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大为扩展。可见新航路的开辟( A ) A.使欧洲与其他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 B.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C.使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巨变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由“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寻求大量黄金。A项符合题意;寻求大量黄金的目的是收复耶路撒冷,D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欧洲人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走在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据此分析,B项正确。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材料中世界各地的商品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以及欧洲香料进口量的骤增,都表明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其他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故本题选A。 B、C、D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精编版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考考点及应试对策: 1、掌握二战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的重大事件,正确认识二战反法西斯的性质,分析其胜利原因及影响,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要性及意义; 2、分析大战后期四次重大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的积极作用和为战后冷战及各种矛盾纷争埋下祸根的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结构: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2、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重要原因: ③促成因素: 3、爆发: 4、经过: (1)德军的西线进攻: (2)法国沦陷: (3)不列颠之战: (4)扩大:①欧洲战场的扩大: ②太平洋战场扩大: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①基础: ②标志: (6)转折:①二战的转折: ②太平洋战争的转折: ③北非战场的转折: (7)胜利:①政治基础: ②军事基础: ③标志: 4、影响:①性质: ②灾难: ③客观影响: ☆重难点分析: 1、二战爆发的特点、原因和教训:

2、二战的性质认识: 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作战双方、性质、规模)

4、二战的进程总结: 5、二战中两大同盟的形成、斗争结果及原因分析:

☆高考例题精讲: 1、20世纪30年代美国颁布的中立法案: A、都有利于法西斯侵略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 C、其中1937年法案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 D、其中1939年法案有利于反法西斯 侵略 2、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事实与法兰西第三帝国覆亡无关的是: 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B、德军主力突破了马其诺防线 C、英法对德开战后坐失良机 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①莫斯科战役②诺曼 底登陆③不列颠之战④阿拉曼之战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主题十二步入近代真题演练新人教版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主题十二步入近代真题演练新人教 版 河北真题演练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命题角度哥伦布的贡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2018·河北中考)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 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2.(2017·河北中考)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 牙。”“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 ) A.文艺复兴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 3.(2015·河北中考)欧洲人前所未见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蔗糖、棉布、咖啡、可可等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欧洲人食用肉类必不可少的香料,其进口量骤增30倍。与此同时,欧洲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大为扩展。可见新航路的开辟( A ) A.使欧洲与其他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 B.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C.使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巨变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 / 2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由“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寻求大量黄金。A项符合题意;寻求大量黄金的目的是收复耶路撒冷,D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欧洲人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走在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据此分析,B项正确。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材料中世界各地的商品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以及欧洲香料进口量的骤增,都表明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其他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故本题选A。 B、C、D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2 / 2

(全国通用版)2021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 课时训练16 步入近代习题

第16课时步入近代 中考真题在线 1.[xx·呼和浩特]新航路开辟后的300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xx·呼和浩特]14至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的结果是( ) A.否定了古典文化 B.推翻了教会统治 C.创新了神学观念 D.宣扬了人文思想 3.[xx·呼和浩特]17世纪初期,英国开始在印度和北美进行殖民,经过百余年“田园诗式”的征服,英国、印度和北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影响。请指出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统治发生的变化。 中考考向预测 |命题角度一|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主人③庄园制度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伴随庄园制度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 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 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 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市民阶级的出现 3.《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年—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绘了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其中部分章节提到了英国租地农场的产生和发展。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 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 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D.富裕农民雇佣无地农民进行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4.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 )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5.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汇编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汇编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是有和约传世的最古老的战争。 古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爆发连年战争,其间曾会战与奥伦特河畔的卡迭石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轻敌战败。此后,战争又延续了十余年,至前1280年,埃及利用赫梯国内发生王位争夺的机会,迫使赫梯新王哈图西尔与法老签订和约,才结束战争。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前三千年代末亚述国家形成,先后遭到米坦尼、阿拉美亚等国的侵略和统治,前十世纪后开始强大,随即开始长时期的对外扩张和征服战争。前858年至前82 4年,那西帕二世和萨玛那萨尔三世征服两河流域北部和叙利亚一带。从前744年开始大规模扩张,先后征服米底、乌拉尔图、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国家和地区。前688年,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前671年,亚述王阿萨哈东率军越过西奈半岛侵入埃及,攻克下埃及旧都孟菲斯,前663年再陷底比斯。此后直至前651年,埃及始摆脱亚述的统治。前648年,亚述再克巴比伦城,巴比伦王自焚。前642至前639年,亚述对埃兰发起强大攻势,最后攻入苏萨,将埃兰置为属地。前七世纪后半叶开始,亚述帝国开始衰弱,遭到米提亚人和迦勒底人的轮番进攻。前612年,米提亚和迦勒底的联军攻陷帝国首都尼尼微,前605年卡赫美士战役后,亚述彻底灭亡。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导火索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发生的反波斯统治起义。 波斯军队先后三次大举入侵希腊:第一次在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摩多牛斯率海陆军远征希腊,因陆军在色雷斯境内受阻,海军行至亚陀斯海角遭受风暴,损失惨重,遂无功而返;第二次在前490年,大流士遣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艘战舰横渡爱琴海,先攻占优卑亚岛西岸的埃勒特里亚,然后在雅典北部的马拉松登陆,在此地爆发了马拉松之战,波斯军大败退回;第三次在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五十万、战舰千艘进攻希腊,陆军夺取德摩比利隘口,进占并破坏了雅典城,但海军在绕过苏尼昂海角后,于萨拉米斯湾被雅典打败,仓皇退却,次年,陆军又败于中希腊的布拉。前478年,提洛同盟建立,希腊开始转守为攻,前449年,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斯城附近打败波斯军,迫使波斯签订《卡里阿斯合约》,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的霸权而爆发的长年战争,因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得名。公元前432年,雅典借口伯罗奔尼撒同盟成

苏版中考历史世界历史-步入近代专项练习(含解析)

苏版中考历史世界历史-步入近代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其含义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 张 B.欧洲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 播 D.近代自然科学勃然而兴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可以用电灯照 明 C.坐飞机长途旅行 D.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3.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工业革命消灭了封建势 力 B.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阶级劳动的积极性 C.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 D.机器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

5.自由主义者认为:17,18世纪的英国政府是全世界的楷模,在那里议会与王室分权,国王的专横受到限制。这一现象得益于英国颁布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A.萨拉托 加 B.费 城 C.来克星 顿 D.纽约 7.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葡萄牙拿走了东方”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 布 B.达·伽 马 C.迪亚 士 D.麦哲伦 8.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 A.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B.英国宣布为共和 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确立君主立宪制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6天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万名指战员协同作战,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到河南商丘、北始山东临城(现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将80万国民党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共歼敌5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两大地区,史称“淮海战役”(国民党把这场战役命名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 略性进攻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经此一役,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已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当淮海战役胜利的喜讯传到莫斯科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情不自禁地说:“60万胜80万,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确保徐州,蒋介石调兵遣将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10月底,其4个兵团、2个绥靖区、25个军,约6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

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13 兵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丘;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 1948年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0月11日,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战。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7兵团,并迷惑敌军,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 10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10月20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残敌万余人,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

《世界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1、时间:37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人类到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2、四个社会: A、原始社会:特点是时间漫长,社会发展缓慢,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人类社会的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基础上的。 B、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引起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氏族瓦解,阶级产生,国家出现,人类步入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是社会的主要阶级,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而奴隶主占有全部的劳动成果。世界东西方国家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确定了政治上欧洲封建国家的长期的分裂性和不统一性的特点;基督教会在思想上控制着整个欧洲。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产阶级无偿榨取工人的劳动果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出现大批垄断集团,他们不但控制了国家主要的经济领域,也把触角伸向国家政治生活,要求瓜分世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第13课法国大革命

相同点:原因相同---资产阶级想掌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领导阶级相同---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动力相同:人民都处死了封建君主 影响相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广泛 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还有新贵族 特点不同---英国反复曲折,建立君主立宪制,不彻底 法国大革命是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主要方式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和平方式进行 法国大革命用武力方式进行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我们总结世界历史,其中重要的战争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在其他专题中已述,此专题不再赘述,本专题力求紧扣初中历史课程课标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 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影响: ⑴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 战争。⑵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⑶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过程:

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战火扩大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战火进一步扩大,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结束标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 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 ⑴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 数财产被毁。 ⑵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冷战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 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 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 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1—— 步入近代(教案)

课题:世界近代史(一)步入近代 教学目标: 1、识记:①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②探寻新航路;③早期殖民掠夺。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3、运用: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到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文艺复兴、探寻新路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世界三大宗教分别产生于何时?创立者是谁?”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52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13-16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52—53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西欧经济发展: ①表现:a.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14世纪,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产生,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13至14世纪,手工业也不断发展,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逐渐集中(工场主、商人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作用: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西欧社会发展: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商人巨贾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欧洲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文艺复兴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开辟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14世纪的意大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其先驱者是但丁,代表作《神曲》;艺术大师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戏剧大师是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4)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罗盘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及航海家的开拓冒险精神等。其四大航线是:①迪亚士1487-1488年,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②达?伽马1497~1498年,沿迪亚士开辟的航道,航行到印度西海岸。③哥伦布1492年,横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和海地。④麦哲伦1519-1522年,穿越大西洋、太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九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08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专题九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卞法莲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我们总结世界历史,其中重要的战争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在其他专题中已述,此专题不再赘述,本专题力求紧扣初中历史课程课标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影响: ⑴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⑵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⑶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过程: 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战火扩大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战火进一步扩大,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结束标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 ⑴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⑵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冷战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 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 背景:一战后,在英国支持下,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成立。 中东矛盾:列强矛盾;巴以矛盾;宗教矛盾。 中东战争: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 (五)科索沃战争 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霸权主义把其转化为国际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卷:世界近代史 步入近代

世界近代史 第22课时步入近代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遂宁]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2.“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的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3.[2019·福建]14世纪,意大利“薄雾开始消散……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认识自己”。这反映了意大利人( ) A.重视标新立异 B.追求人性解放 C.反对君主专制 D.抛弃宗教信仰 4.[2019·南充]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达·芬奇——《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但丁——《最后的晚餐》 5.[2019·长沙]《巨人传》写道: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起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 C.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 D.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6.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7.[2018·广东]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中世纪传递以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扩大:苏德战场的开始。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第二日,美国对日宣战。(影响: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2)时间:1942年1月1日;地点: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宣言内容: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作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作用。 (5)启示:说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面临人类共同的问题时可以"求同存异"联合起来。 5、雅尔塔会议: (1)原因: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2)参与首脑(三巨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3)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决定成立联合国; 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说明(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 (5)会议影响:①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②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6、重大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最终苏军取胜,德军损失惨重,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根据德黑兰会议的决定,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7、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1)时间:1945年5月8日。(2)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8、日本投降: 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⑵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⑶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1945年9月9日(意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⑷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10月25日

山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史第十六单元步入近代真题演练

第十六单元 中考真题演练 考点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命题角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影响, 哥伦布的贡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2018·烟台中考)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是( ) A.自由主义思想B.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人文主义思想D.民主平等思想 2.(2017·莱芜中考)由于基督教会在西欧各国占有大量地产,是最大的地主,也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它为封建制度蒙上了神赐的圣光。因此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要求( ) A.摆脱封建教会束缚B.建立新的宗教教派 C.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开拓海外殖民地 3.(2017·烟台中考)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发现了新世界。“发现了新世界”是通过哪一事件实现的( )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D.宪章运动 4.(2016·威海中考)《世界通史教程》中说:“它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它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先兆。”这里的“它”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的开辟 C.科学社会主义D.启蒙运动 5.(2018·烟台中考节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冲突重建】 材料三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 ——《大国崛起》解说词(3)材料中“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世界战争史

世界战争史 (AL—1) 绪论 一、军事历史科学与战争史研究 1、军事历史科学总体结构 1)在公元前1469年的麦吉多(巴勒吉多)战争是见之于文字记载最早的战争 2)任务是记录、探讨规律,总结经验教训 3)总体结构分三个层次 A、第一层次 a、军事史料 b、历史文献 c、考古资料 B、第二层次 a、战争史 b、战争学术史 c、战争思想史 d、军队建设史 e、技术装备史 C、第三层次 a、科学理论 b、方法论 2、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结构 A、通史 B、断代史 C、地域战史 D、国别战史 2)主要内容 A、战争起源与本质的研究 B、揭示具体战争的目的、起因和性质 C、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及战争进程与影响 D、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总结 E、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3、战争史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目的 A、一般目的是总结经验,探讨规律 B、终极目的是消灭战争 2)特点 A、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 B、由有思维的人的活动构成的,表现出强烈的个别性和偶然性

C、战争史不会停止也不会重演 D、是可以认识的 二、关于战争起源的争论 1、观点介绍 1)苏联观点:战争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出现的。 2)战争非阶级社会特有之现象,原始社会即存在战争。 2、观点分析 1)战争的概念 A、1979年: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产生了财产与阶级以后才 有的,是解决社会集团之间利益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政治的继续。 B、1982年:是民族之间、国家、阶级之间相互斗争之最高形式,是私有财产与阶级之后才 有的,是政治的继续。 C、1988年:是敌对双方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动,是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历史现象,是阶级、民族、国家之间斗争的最高形式, 是政治的继续。 D、1997年:是敌对双方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武力进行的激烈的对抗 活动。 E、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 史现象,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氏族之间争夺生存条件进而蜕变为掠夺财产、奴隶的手 段;阶级社会是用于解决民族、国家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 的继续。 2)结论 A、原始社会存在战争 B、氏族社会结构与特点有战争的可能性 C、有限的自然资源与落后的生产力使战争难以避免,战争有其必然性 D、从考古资料与古文献分析,原始社会存在战争得到证实 三、战争史的分期 1、武器装备的发展 1)冷兵器 2)冷、火并用 3)火器时代 4)火器向自动化发展时期——核武器时代 2、武器与战争的发展——杜普伊 1)冷兵器时代 2)黑火药时代 3)技术变革时代 3、社会形态划分 4、历史时代 1)古代战争 2)近代战争 3)现代战争 古代部分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及影响:西方大国(英、法)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战争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空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940年四、五月,德军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4、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有得逞。 5、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之中。 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雅尔塔会议: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内容(1)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43.2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解放了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 4、苏军攻占柏林: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5、法西斯的灭亡: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提纲)世界现代战争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第1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4-7)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大战。 ③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的产物。 说明:“两次巴尔干战争”为课外阅读。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 (2)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9-11)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①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②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③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4)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13-14) (5)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失败投降,停战协定的签订。 (6)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会集团失败的原因。(15-16 )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8-21) (2)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说明:“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为课外阅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3第3单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影响;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和异同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①广大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③过度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销售与生产的矛盾。 影响:①加强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3)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绥靖表现: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②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③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在30年代实行“中立”政策。 ④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合约》禁止德奥合并的条款。⑤德国慕尼黑阴谋 影响和教训:①牺牲小国家利益②主张法西斯气焰,争强其实力。③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团结。 (4)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敦克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训。“北非战场的激战”为课外阅读。 爆发的时间标志:1939德国袭击波兰 (2)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