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战役:韩信破赵之战

合集下载

韩信破赵之战知识点归纳

韩信破赵之战知识点归纳

韩信破赵之战知识点归纳韩信破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8年,背景是秦朝与赵国之间的战争。

韩信作为秦朝大将,成功破坏了赵国的防线,对整个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韩信破赵之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战争背景与起因:韩信破赵之战发生在秦朝与赵国之间的战争中。

当时秦朝处于对赵国发动进攻的局面,而韩信作为秦朝的重要将领,被委派去攻打赵国。

2.韩信的背景和才能: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但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出众的战略家才能逐渐崭露头角。

他深受商鞅变法的影响,主张兵民一体,提倡优待士兵和百姓,使得他在军队中备受尊重和支持。

3.赵国的防线:赵国在战前布置了坚固的防线,其中最重要的是赵国的东、中、西三路防线。

东路防线主要由蔺相如指挥,中路防线则由太尉廉颇指挥。

西路防线则是赵国的最后防线,由赵王进行亲自指挥。

4.韩信的战略思想:韩信在破赵之战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独特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退为进”和“背水一战”。

他利用赵国的防线布置精细,诱使赵军疏于守备,借机发动进攻。

5.韩信的作战计划与行动:韩信采取了分兵策略,先以一支部队牵制赵国东路防线,然后亲自带领主力军突袭赵国的中路防线。

在攻打中路防线时,韩信采用了火攻的策略,成功地攻破了赵国的中路防线。

6.韩信突破西路防线:在攻破中路防线后,韩信继续向赵国的西路防线推进。

赵国西路防线由赵王亲自指挥,防御力量强大。

然而,韩信在攻打西路防线时运用了智谋,派遣假军进行虚张声势,然后亲自带领主力军突袭赵国后方,取得了突破。

7.朝歌之战:朝歌之战是韩信破赵之战的最后一战,也是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

赵王派遣大将廉颇与韩信进行决战,双方在朝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

最终,韩信运用计谋,成功地打败了赵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8.战后影响与意义:韩信破赵之战的胜利对整个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彻底击溃了赵国的抵抗力量,使得秦朝获得了整个中原地区的统一。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摘要】: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_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当刘邦与项羽正面作战失利,节节败退的时候,刘邦的部将韩信在北方抄项羽的后路,连续获得胜利。

背水一战,斩陈余,活捉赵王歇,完全占领赵地,并迫使燕王降服。

韩信、张耳进入河边阵地以后,全军决心拼死奋战,赵军一时无法取胜。

韩信派出去的那两千轻装骑兵,等到赵军全部出动后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的红旗。

这次韩信破赵之战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_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在刘邦和项羽正面作战节节败退的时候,刘邦的部将韩信在北方抄了项羽的后路,接连获胜。

最后一战,斩了陈郁,活捉了赵王偕,彻底占领了赵国的土地,并迫使燕王投降。

不久,他征服了齐国,最终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项羽在分封诸王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据有原来赵国的大部分土地,而陈余只得到侯爵,地盘也只有南皮[1]周围的三个县,因此非常气愤。

他说:“张耳的功劳和我的一样,他封王,我封侯,这太不公平了。

”于是,他趁田荣起兵反楚的机会,也起兵袭击张耳。

张耳措手不及,大败。

张耳和陈余,本是生死之交,自钜鹿之战以后,两人开始有了隔阂,后来隔阂越来越深,最终成为生死对头。

张耳的封地被陈余占领后,他决定去投奔刘邦。

张耳谒见汉王,汉王对他非常客气。

公元前205年,汉王东征楚国,派人与赵联系,希望他们能配合行动。

陈郁把张耳赶走后,把原来的赵王从一代接回来,仍然让他当赵王。

赵王感激陈郁的好意,立陈郁为王。

陈余觉得赵王的力量薄弱,国家又刚刚建立,政权还不稳固,就没有去代国就位,留在赵辅助赵王,另外任命夏说为代的相国,负责代的具体事务。

由于这样,汉王派人到赵联系,自然是陈余接待,陈余说:“你们汉王如果把张耳杀了,我就出兵相从。

”汉王早年与有旧交,但他拒绝这样做,但为了获得赵的支持,他找到一个长得像的人,把他杀了,并把他的头给了。

陈郁信以为真,派兵帮助汉王攻打楚国。

后来汉王在彭城惨败。

这时,也意识到还没有死,于是马上与楚结盟,转而攻打汉。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井陉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井陉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井陉之战的故事 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韩信是在获得刘邦的允许后,为了进⼀步击垮项⽻在国内的割据势⼒,在井陉⼝⼀带和赵军交战,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下⾯⼩编给⼤家带来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井陉之战的故事。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了新的阶段。

当时西楚霸王项⽻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为争夺天下。

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

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兵韬略。

公元前205年,项⽻在彭城⼤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分困难。

为了摆脱这⼀不利局⾯,刘邦采纳了张良等⼈的建议,制定了正⾯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针。

其中命令⼤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

公元前205年,韩信⾸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

它们都投靠项⽻,成为楚的⽻翼。

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陷于孤⽴。

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只图据地⾃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步开辟北⽅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翼侧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

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很快,韩信便率军平定了代地,活捉了代国的相国夏说。

战⽃刚刚结束,刘邦就把韩信的精兵调往荥阳⼀带去正⾯抗击项⽻的进攻。

韩信统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军集结于井陉⼝防守。

井陉⼝是太⾏⼭有名的⼋⼤隘⼝之⼀,就是现在河北获⿅西10⾥的⼟⽊关。

在它以西,有⼀条长约⼏⼗公⾥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部队的⾏动。

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居⾼临下,以逸待劳,且兵⼒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韩信破赵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闲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闲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闲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於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韩信破赵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韩信(约前年-前年),淮阴(今中国东南部江苏清江西南)人,秦末汉初(公元前年前后)的名将。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豪放,早年时由于家贫,常靠别人寄食度日,所以大家很讨厌他。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屠户当众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那就从我裆下钻过去。

”韩信和他对视了好久,最后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怒火,从他的跨下钻了过去。

公元前二零八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阵亡之后归属项羽,在项羽手下做郎中,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

在刘邦受封汉王后,韩信便投奔了刘邦。

经过夏侯婴推荐,任治粟都尉,也未被重用。

韩信见得不到重用,就偷着跑了。

萧何顾不上向刘邦报告就去追韩信,结果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很生气。

等萧何把韩信追回来见到刘邦时,刘邦训斥萧何为什么逃走。

萧何表明情况,然后极力向刘邦所推荐韩信,说道争夺战天下非韩信不容。

刘邦应允使韩信搞大将,但想要把韩信叫做去任命。

萧何说道必须挑选吉日,斋戒,设立坛场,用盛大的仁将仪式,真正取悦韩信。

刘邦按照萧何的建议搞了。

韩信仁将后,为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说道,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他不能采用将领,只是匹夫之勇。

将士立功后他不忍心赏赐,放荡部下欺压百姓,失去了民心。

最后,建议刘邦东进,先攻占秦国故地,然后可以和项羽争夺战天下了。

刘邦听到了非常高兴,同意及时发兵。

公元前年,刘邦使用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攻占了关中地区。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

公元前年,刘邦兵败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徐州),韩信则火速派兵和刘邦在荥阳汇合,遏止项羽的攻势。

刘邦与项羽相持荥阳时,韩信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许多攻势。

在击魏时,先用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则奔袭安邑,最终俘获了魏王豹,平定河东郡。

随后韩信进攻代、赵。

公元前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进到井陉攻打赵国。

赵王陈兵于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韩信处于劣势。

韩信用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把主力上万人背水列阵,以诱使赵军主力出击。

井陉之战简介

井陉之战简介

井陉之战简介井陉之战中,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井陉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井陉之战分析中文名称:井陉之战参战部队:汉国,赵国战争结果:汉国获胜时间:公元前204年地点: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人物:韩信刘邦项羽井陉之战详情背水之战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

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

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天亮之后,张耳、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

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

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

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

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招展,好不威风。

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

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

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

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

赵军仓皇向泜水(今河北获鹿南2.5公里,现已被湮塞)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结果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背水立阵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背水立阵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背水立阵【韩信背水立阵】公元前204年秋天的一个深夜,在河北井陉口几十里的山洼子里,驻进了韩信的几万人马,他们是经过三天三夜急行军才赶到这里的。

趁将士们小憩之际,韩信把副将张耳叫到身边,一起商量破赵之际。

这次行动,是韩信向刘邦提出的战略计划,北伐代、赵和燕国,向东击齐,南下截断楚军的粮草供应,迂回包抄项羽。

刘邦十分赞同这个计划,并派张耳随韩信一起出征。

张耳原来做过赵国的丞相,又做过十八王中的常山王,一直住在赵地,对那一带的地形相当了解。

临动身前,刘邦再三叮嘱韩信,遇事多听听张耳的意见,韩信表面上答应,心里却在想:“那得看什么事了。

”他知道,张耳是个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平庸之辈。

韩信的人马以势如破竹之势,一举打败了代国,又向赵国进发,把部队开进了赵国的腹地。

赵国早就得到韩信要来奔袭的情报,可赵王也不把韩信当一回事。

赵国有个善于用兵的将军叫李左车,他认为韩信远道奔袭,井陉口是必经之地,那里道路相当狭窄,车马不能并行,连装粮草的大车也很难进来。

等到韩信一钻进那只口袋,他只须带三万人马,从小路包抄过去,来个两头夹击,就能置韩信于死地。

赵王听了哈哈大笑,指着李左车道:“你呀你呀,怎么忘了兵书上说的‘十则围之,倍则战之’的古训呢!对韩信这点微不足道的兵力,怕什么!要知道,我们有二十万大军哪!”赵王根本不愿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李左车心灰意冷,再也不说什么了。

这个消息很快让韩信派去的探子得知,韩信听了,心花怒放。

但内心又不禁暗暗佩服那个从未见过面的李左车将军,将来倘有机会,一定得朝他连拜三下,尊他为师。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韩信迅速整顿好队伍,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井陉口。

刚驻扎下来,张耳已把这一带的地形细细察看一番,他发觉井陉口没有水源,万一被赵军围住,是坚持不了几天的。

他向韩信建议,选个背靠山陵,前临水泽的地方安营扎寨。

韩信弦外有音地说:“张耳将军,将士们日夜兼行,够累的了,既然驻扎下来,就别麻烦了。

韩信破赵之战知识点归纳

韩信破赵之战知识点归纳

韩信破赵之战知识点归纳韩信破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8年的赵国都城邯郸附近。

该战由楚汉相争而起,战争结果使得汉军大败赵军,加速了赵国的灭亡并为刘邦统一中国立下了基础。

韩信破赵之战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战役背景、战役过程和胜利影响。

战役背景:1.赵国内部分裂:赵国在公元前208年期间内部分裂严重,国君与宗室之间的纷争导致国家治理混乱,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士气低下。

2.汉楚对峙:当时,汉朝以刘邦为首与楚国以项羽为首形成对峙。

韩信作为刘邦的重要将领,希望借助这次战役扩大刘邦的影响力。

战役过程:1.遣谍测敌:韩信充分发挥他的谍影潜行本领,派遣间谍侦查赵军部署情况,并通过虚张声势等手段误导赵将。

这为后来的步步进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兵分两路:韩信采取了将军队分成两路进攻的策略。

他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绕过荥阳城围攻邯郸,威胁赵国国都;另外一支部队由李广指挥,迅速袭击荥阳城。

3.荥阳攻势:韩信的军队在攻打荥阳城时,采取了火攻策略,引燃城墙并发动猛烈的攻势。

赵军士气低落,城池举步维艰。

最终,荥阳城被攻破,李广取得了重要胜利。

4.邯郸攻防战:韩信率领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军采取了严密的布防,但韩信依靠战术灵活性和坚定的意志力取得进展。

最后,他亲自攻破敌人的防线并占领邯郸。

胜利影响:1.加速赵国灭亡:韩信破赵之战导致赵国的国力大大削弱,为后来项羽攻打赵国的决定打下基础。

随后,赵国被楚军攻陷,结束了其历史。

2.提升刘邦势力:韩信的胜利加强了刘邦的势力,提升了他在楚汉战争中的地位。

刘邦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楚汉联盟,奠定了其统一中国的基础。

3.彰显韩信才智:韩信破赵之战展示了韩信的英才和战略才能。

他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制定灵活的战略,以取得胜利。

这也使他得到了刘邦的高度赏识,铸就了他后来在刘邦统一中国的事业中的地位。

总之,韩信破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役。

通过运用谍报、伪装和火攻等战术,韩信成功攻破了赵国的防线,加速了赵国的灭亡,为刘邦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韩信破赵之战汉王刘邦二年的夏天,刘邦在睢〔sui虽〕水北岸被楚军杀得大败,原来归附汉军的魏王豹看到楚军势力强大,又背叛刘邦投降了项羽。

魏王豹当时占据着河东,他向西进兵可以威胁关中的安全,向南出兵可以截断关中和荥阳的联系,造成配合楚军夹攻荥阳的形势。

这对汉军来说,就好像扎在背上的芒刺一样。

为了拔掉这根芒刺,刘邦派人去争取魏王豹重新站到自己这方面来,谁知魏王豹不肯答应。

刘邦就在这年八月,派韩信、曹参等,率领部队去进攻魏王豹。

魏王豹听说汉军前来进攻,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领全军,扼守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

柏直还组织了一支别动部队,沿着黄河巡逻;同时还把民用船只全部赶走,不许在河内来往停泊。

柏直部署完毕,很是得意,认为汉军如果要渡河,除了通过险要难攻的蒲坂要塞外,再没有别的路了。

韩信领兵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形势险要,魏王豹又派有重兵把守,知道要从正面进攻很难取胜。

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法。

他把汉军大营隔河设置在蒲坂对岸,在军营附近插满了旌旗,并且把汉军方面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到这里来;白天叫士兵们擂鼓呐喊,夜间灯火通明,调兵遣将忙个不停。

表面上,汉军好像是要从这里渡河,实际上韩信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地向北调动,选择夏阳作为渡河地点。

魏军看到河对岸汉军调动频繁,真以为韩信要从蒲坂渡河了。

柏直认为,蒲坂要塞这样坚固,又有重兵把守,而且黄河水流很急,不管韩信有多大本事,也无济于事,魏军只要守住这个要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因此,他对黄河上游的防备,根本没有放在心里。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做了大批的小口木桶,几个木桶连成一体,上面绑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作为渡筏。

这种渡筏既平稳,浮力又大。

汉军乘着这些渡筏,从夏阳偷渡过去。

魏军在这里根本没有设防,汉军很顺利地渡过了黄河,攻下了魏的后方重镇安邑。

这时候,魏王豹慌忙领兵迎战,可他哪里是韩信的对手?没有多少天,韩信指挥汉军把魏军打得大败,最后活捉了魏王豹,把他送到驻扎在荥阳的刘邦那里。

韩信在灭魏以后,立刻上书刘邦,请求增兵三万,去消灭赵、代这两个割据势力,以改变成皋之战中汉军的不利地位。

刘邦批准了韩信的这一作战计划,拨给他步兵三万人,并且加派熟悉河北情况的张耳去协助他。

汉王二年九月,韩信大破代兵,活捉了代的相国夏说〔yue 月〕。

经过灭魏、平代两大胜利,韩信收用了一大批俘虏兵,增强了汉军的力量。

汉王三年十月,韩信率领数万人马向东越过太行山,对赵国发动了进攻。

汉军和赵军在赵国西部边界的险要隘口——井陉〔xing行〕口相遇,一场决战就要开始了。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省井陉县东面的土门关,在井陉口的西面,有一条长约100里的狭窄驿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集中10多万赵军,扼守井陉口。

韩信的军队不过几万人,而且有一半是新招募来的,缺乏训练,没有作战经验。

就兵力来说,赵军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战争开始之前,赵国的谋士李左车曾经向统帅陈余提出一个作战计划。

首先,他向陈余指出:“韩信在活捉魏王豹以后,出兵攻破代国,现在刘邦又派张耳协助韩信,乘胜来打赵国,汉军士气正旺盛,我们必须避开它的锋芒,不可轻敌。

”接着,他又向陈余提出破敌计划说:“汉军从远道来进攻我国,粮草需要从千里以外运来,这就好比要等到樵夫打了柴后才能烧饭,士兵是吃不上饱饭的。

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通过;汉军的作战部队虽然已经通过100里的隘口驿道,估计他们的运粮部队必然没有跟上来,一定还在大军的后面,请您拨给我三万人马,从小道去劫夺汉军的粮草,切断汉军的粮运,并且堵住汉军后退的道路。

您率领赵军深沟高垒,据险坚守,不要同韩信进行主力决战,使他求战不能,后退无路,这样做,用不了10天,我就可以把韩信、张耳的人头献到您的帐下。

否则,我们是一定要被汉军打败的。

”李左车的作战计划,是依据双方实际情况提出的,比较稳妥可靠。

但是书生气十足而又骄傲轻敌的陈余,却说什么“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并且引用兵法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话作为根据,来反驳李左车。

他说:“汉军号称数万,其实不过几千人。

他们从千里以外来进攻赵国,士兵早已疲劳不堪。

对这样的弱敌,我们如果避而不打,以后再遇到强敌进攻,又该怎么办呢?这样,各路诸侯就会讥笑我们胆怯,轻易地来攻打我们。

”陈余就这样断然地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深知敌我力量相差很大,不能直冲猛打,就把大军驻扎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观察形势,研究赵军的部署,寻找有利战机。

他侦察到赵军统帅陈余拒绝了李左车的作战方案,心中十分高兴。

同时,他了解到陈余的胃口很大,想在井陉口一口吞掉汉军。

针对陈余这种盲目轻敌的心理,韩信心中形成了一个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案。

他立即指挥部队开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

韩信从汉军中挑选了2000名年轻力壮的骑兵,叫他们每人手持一面红旗,等到半夜的时候,趁着天黑悄悄地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本营的侧后方,在那里埋伏下来。

韩信嘱咐他们说:“明天我军就要和赵军决战了。

赵军如果看到我军后退,一定会倾巢追击。

你们乘赵营空虚,赶快攻进去,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插上咱们汉军的红旗。

”韩信把任务交代完了,就传令开饭。

这次出征和往常不同,往常临战之前,总要饱餐一顿,这次却只给士兵们预备了少量饭菜。

将士们不明白是什么缘故。

韩信解释说:“大伙儿先少吃一点东西,等到天明大破赵军之后,再举行丰盛的会餐吧!”将士们知道赵军人多势众,是个劲敌,对统帅的话都不敢相信,只得勉强答应说:“是了!”大家壮着胆子出发。

2000名轻骑兵出发之后不久,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为先锋部队,前进到井陉口附近,沿着绵蔓水摆成阵势。

绵蔓水由现在山西省太原市附近北流入井陉口,当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河流。

韩信知道陈余想把汉军一网打尽,不会攻打汉军的这一万先头部队。

他对先头部队的将领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有利地形,筑成壁垒。

我们这一万先头部队既不是主力,又没有设置大将旗鼓,陈余必然不肯先来攻打你们。

因为他怕一攻打你们,我们后面的主力部队就会往回撤退。

”事情果然不出韩信所料,这支先头部队并未遭到任何阻击,就顺利地开到了绵蔓水的东岸,建立起阵地。

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讥笑韩信根本不懂得兵法。

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都讥笑韩信根本不懂得兵法。

汉军按照韩信的计划布置完毕,已经天色微明了。

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号和仪仗,敲起战鼓,呐喊着向井陉口杀来。

陈余看到汉军发起了进攻,认为消灭汉军的机会到了,立刻传令赵军出击。

赵军漫山遍野,向汉军冲来,双方大战了很长时间。

韩信、张耳假装战败,把旗鼓仪仗都扔掉,向绵蔓水方向后退。

赵王歇和陈余看到韩信、张耳后退,误认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就命令全体赵军空营而出。

十几万赵军一面争着抢夺战利品,一面追赶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带着汉军主力部队退到绵蔓水边,和原来背水列阵的一万汉军会合起来,重新同赵军展开激战。

前面是倾巢追赶过来的敌兵,背后是水深流急的绵蔓水,在这紧要关头,汉军要么是向前拼死杀敌,要么是后退淹死水中。

只见汉军将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战斗。

赵军依仗人多势众,往来冲杀了很多次,仍然攻不破汉军阵地。

韩信、张耳指挥的汉军,就这样把十几万赵军牢牢地拖住在绵蔓水边。

再说埋伏在赵营背后的汉军2000名轻骑兵,一看到赵军倾巢出动,就立刻乘虚攻入赵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了汉军的红旗。

霎时间,赵军的大本营竟变成了汉军的大本营。

赵军在绵蔓水边和汉军苦战了大半天,没有取得胜利。

陈余看到士兵们往返冲杀,已经疲劳不堪,活捉韩信、张耳的美梦渐成泡影,便下令鸣金收兵。

筋疲力尽的赵军乱哄哄地往回撤退,走到半路,就远远地望见大营的四周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不禁大惊失色,以为赵王已被汉军俘虏,于是抛戈弃甲,纷纷溃逃。

赵将虽然杀了不少溃逃的士兵,依然不能制止赵军的溃散。

占据赵营的汉军乘势杀出,韩信指挥的汉军主力部队同时反攻过来,把赵军全部彻底打垮,斩了赵军主帅陈余,俘虏了赵王歇。

韩信统率的汉军获得了井陉战役的完全胜利。

战争结束,汉军将领一一呈献斩杀的敌军首级和上报俘虏敌军的数字,庆祝这次战争的胜利。

将领们十分佩服韩信的指挥艺术,但是依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纷纷问道:“按照兵法,行军布阵应该是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面临水,现在将军却违反兵法规定,背水列阵,并且充满信心地告诉将士们说,等天明打败赵军再一同会餐。

我们当时并不相信您的话,可是您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韩信回答说:“背水为阵在兵法上也是有的,只是诸位没有考察罢了。

兵书上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之所以要背水列阵,就是按照这个道理。

我知道,我在军中时间不太长,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威望来。

况且汉军大多数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缺乏训练,战斗意志不够坚定,指挥新军作战,就好比赶着市上的人群去作战一样。

因此,必须把他们安置在后退无路的‘死地’,才能使他们人自为战,拼死冲杀;如果把这些士兵配置在安全地带,有路可逃,一到战斗激烈,他们就会争着逃走,哪里还会听从指挥呢!”将领们听了韩信的解说,都异口同声地说:“您的计策太妙了,我们哪能赶得上啊!”韩信破赵之战,在楚、汉战争中是一个重要战役。

由于这次战争,使韩信的“背水阵”名传后世,韩信也从此成为一个灵活运用兵法的著名军事家。

像“背水阵”这样的战法,我们今天进行正义战争一般不会采用。

不过在当时当地,韩信能够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赵军统帅的轻敌思想,灵活运用兵法上的原则,将计就计,进行背水列阵,故意向敌人露出破绽,引诱赵军脱离有利地形空营来战,然后用奇兵袭击赵军大本营,再两面夹击,一战而胜,全歼赵军。

这些都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